首页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通过感官来发现》教案5(2024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5.通过感官来发现【教材简析】本课是《我们自己》单元的第5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人体的感觉器官,也知道了不同的感觉器官可以感知物体不同的特征。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孩子们有意识地主动利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的感觉功能去观察教室和校园的事物,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出来,整体去感知我们周围的世界。学生通过实践体会到每一种感觉器官的作用是独立的,但认识世界时,它们又不可分割,是综合性的。综合使用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更全面的认识。教材从四个方面安排了教学内容:聚焦板块通过几幅图片引出问题:各个感官发挥了什么作用?获得了什么信息?探索板块有两个活动内容。活动一:用5种感觉器官去观察校园中的花园或绿地中的事物,引导学生从颜色、大小、轻重、光滑、粗糙、有无气味、有无味道等方面描述。活动二,在活动一的基础上,引导孩子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观察到的信息画在记录单上。研讨板块包括两个问题。问题一:“我们观察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从看、听、闻、尝、触摸等方面描述物体的特征。问题二“反复观察会得到更多信息吗”引导学生从多感官综合运用描述物体特征,体会综合使用感官能让我们获得事物的更多信息,更全面地认识事物。拓展板块引导学生感受到感觉器官容易受到伤害,我们要注意保护它们。通过简单的口诀,了解用科学的方法保护感觉器官,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感觉器官的重要性,与健康生活联系起来。【学情分析】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将感觉器官与观察方法联系在一起,各种观察活动都会提及各种感觉器官。所以学生对于感觉器官及其在观察方法上的作用的了解应该是比较丰富的。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对观察到的信息并不能很准确地描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词汇,如粗糙、光滑、颜色、大小、轻重等帮助学生准确描述。同时,一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材中引导学生用绘画记录,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实用且学生喜欢。【教学目标】1.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知道每种感觉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2.通过观察校园、花园或绿地的活动,综合运用多感官来描述物体特征,更全面认识事物。3.通过画图记录校园观察信息,逐渐形成认真记录的习惯,能进行简单交流和评价。4.初步认识到保护感觉器官的重要性,学会简单保护感觉器官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观察并描述、记录周围的事物。[难点]能清楚描述各种感官观察的事物特征。【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盆景。[学生]1.观察记录表;2.每组一份橘子、画笔。【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每组一个橘子1.提问:同学们,在吃橘子的过程中我们用了哪些感觉器官?每一种感觉器官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2.师生交流,课件出示各种感觉器官及观察方法。教师适时提醒孩子:陌生的物品不要轻易去闻或品尝。3.提问:举例说说在生活中你是通过什么感觉器官发现了什么信息?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通过感官来发现。(板书课题:通过感官来发现)[设计意图]通过吃橘子活动,引导学生梳理我们的感觉器官,说一说每种感官能告诉我们信息,适时聚焦到本课主题,生动有趣。二、探索(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观察记录表2 1.引入:同学们,我们的校园花坛里有哪些事物?这些事物分别有哪些特征呢?今天啊,我们就来仔细观察一下吧!2.提问:你们准备怎么观察?怎么记录呢?3.出示举例图片,引导:我们可以及时把自己发现的记录下来。4.教师出示记录表,斌提醒注意事项:尽可能多的用上感觉器官(不熟悉的物品不要用尝这种方法哦!)5.学生开始观察记录。(指定区域,教师巡回指导)6.交流:在花坛或草地上你观察到了什么?是怎样记录的?学生结合绘画作品交流分享。(预设:我看到了大树是绿色的,高高的,小草矮矮的,鲜艳的花朵……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我闻到了小花的清香……我感受到了大树树干粗糙,……)7.总结:我们通过不同的感官获得了不同的信息,每种感官都能感知对应的信息。其中眼睛帮助我们获得视觉信息、耳朵获得听觉信息、鼻子获得嗅觉信息、舌头获得味觉信息、皮肤获得触觉信息。[设计意图]事先教师安排好校园指定观察区域,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同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信息画下来,让学生知道“图画”是一种很好的观察记录方法,这样既有观察方法的指导,又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三、研讨(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学生观察记录表1.提问:在刚才的观察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2.教师出示教室里的一个盆栽,提问: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盆栽,你会有什么新发现?3.小结:每种器官都有对应的感知本领,如果我们同时运用更多的感觉器官,并且反复地仔细观察事物,就会有更多的发现。[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到单独使用感官是比较单一的,用多种感官观察同一事物,能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四、拓展:保护感觉器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教师出示班级戴眼镜同学的照片(或学校老师)。提问:这是谁呢?为什么戴眼镜?2.谈话: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重要的器官,我们要好好保护他们,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3.出示保护器官小歌谣,读一读歌谣,小结:生活中我们要爱护我们的感觉器官。[设计意图]从身边孩子近视为例,让学生们认识到保护感觉器官的重要性。【疑难解答】1.在讨论感觉器官时,学生往往会将皮肤和手混淆,认为手才是感觉器官,该怎么引导?在课堂中,当学生说到“手”是感觉器官时,可以问学生,用手可以获得什么信息?当学生说到,可以用手触摸物体,能感觉到光滑、粗糙;冷、热时,再追问“是手的什么部位去触摸感觉的?手指甲吗”学生自然会意识到是皮肤,是皮肤去触摸的,是皮肤在收集信息,这样,学生就会真正明白皮肤才是感觉器官。【教学后记】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科学
发布时间:2024-10-29 22:00:01 页数:2
价格:¥1 大小:33.5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