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初中
>
生物
>
北师大版(2024)
>
七年级上册
>
第1单元 探索生命奥秘
>
第1章 认识生物和生物学
>
本章复习与测试
>
2024-2025学年北师版七年级生物上学期 第1章 认识生物和生物学(考题猜想50题)
2024-2025学年北师版七年级生物上学期 第1章 认识生物和生物学(考题猜想50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6
2
/36
剩余3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一单元探索生命奥秘第一章认识生物和生物学考题猜想50题知识点一:生物的特征知识点二: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点三: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知识点四: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知识点五: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知识点一:生物的特征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中的草、莺、杨柳、儿童都是生物,下列不属于这些生物都具有的特征的是( )A.能进行呼吸作用B.能进行光合作用C.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D.能生长和繁殖2.婷婷家的白兔生下了六只小兔,这六只小兔的毛色都是白色的,这一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哪一特征( )A.能进行呼吸B.能产生变异C.能进行遗传D.能对刺激作出反应3.下列现象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A.病毒传染B.冰雪融化C.春暖花开D.雨后春笋4.在我国北方,梧桐树到了秋天会落叶,这体现了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能适应环境B.具有生长现象C.能繁殖后代D.具有遗传和变异5.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是生物的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该特征的是( )A.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向日转动36 B.含羞草受到人手指的触碰后,叶子会合拢C.晒干的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D.人进入寒冷环境中时,会发生“颤栗”现象6.我国境内的野骆驼以沙漠中的梭梭、骆驼刺等植物为食,这体现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A.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B.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物质和能量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繁殖后代7.下列语句描述的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A.含羞草叶片受到触碰后会合拢——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生物具有遗传现象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8.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忆江南》中写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描述的美景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9.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其中不包括( )A.需要营养B.能够运动C.进行繁殖D.生长发育10.农谚“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农民伯伯要为禾苗浇水施肥,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进行呼吸11.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就像一座座神秘的宝库,吸引着人们去探究和发现。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A.猎豹B.玉米C.钟乳石D.生石花36 12.草原上,一只老鼠发现老鹰在上空盘旋,就迅速钻进附近的洞穴里。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A.生物能运动B.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进行呼吸知识点二:生物的多样性13.原产于我国的菊花,现在世界上已经有2万多个品种。菊花之所以能够形成这么多品种,最根本的原因是( )A.物种多样性B.基因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D.环境多样性14.盐城海岸线绵延582公里,占全省海岸线长度的61%,其中沿海滩涂长达444公里,为中国最长的滩涂,此滩涂的资源丰富,核心区的生态系统基本处于原始状态,大量野生生物的价值还有待开发,这说明生物多样性有( )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C.潜在价值D.观赏价值15.生物多样性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B.生态系统多样性受影响时,会影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C.每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D.利用基因多样性可以改良生物品种16.龙岩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有稀有的珍贵树种40多种,兽类60多种,鸟类160多种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生态系统多样性B.生活环境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遗传多样性17.2023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正式在线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这一版较2022版新增10027个物种,其中新增1476个动物物种。上述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遗传的多样性B.物种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基因的多样性36 1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的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B.野生动物的自然衰老和死亡是生物物种多样性丧失的根本原因C.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D.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19.金鱼源于中国,由“金鲫”经过漫长的人工饲养、杂交和选育而来,各种绚丽多姿、五彩斑斓的金鱼品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个体数量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20.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杂交稻新品种,这是利用了(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基因的多样性D.生态环境的多样性21.生物种类多样性实质是( )A.生活环境的多样性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结构功能的多样性D.基因的多样性2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 )A.森林为人类提供木材B.森林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功能C.许多动植物具有药用价值D.海洋生物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23.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形成了森林、湿地和海洋等多种生态结构,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生活环境的多样性C.基因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4.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开发的拍照识花应用程序,能识别我国近5000种野生及栽培植物。我国植物资源丰富,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 )A.遗传的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知识点三: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25.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推动着生物学不断向前发展。以下几位科学家与他们的重要成就,对应有误的是( )36 A.达尔文——发现生物遗传规律B.列文·虎克——发现细菌C.林奈——创立植物命名的双名法D.巴斯德——证实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26.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哪项研究不属于生物学的研究范围( )A.克隆猴中中、华华B.太空育种C.人类基因组计划D.气候变暖27.具有“微生物学之父”之称的科学家是( )A.列文虎克B.达尔文C.巴斯德D.林奈28.20世纪中叶,我国科学家____带领中药抗疟科研组成功提取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 )A.钟南山B.列文虎克C.屠呦呦D.鲁斯卡29.新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门新的课程——生物学,生物学是研究____和____规律的科学。( )A.生命现象、生物活动B.生命现象、生命活动C.生物活动、生命现象D.生物体的结构、生物活动30.人类起源历史悠远,扑朔迷离。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的科学家是( )A.林奈B.赫胥黎C.达尔文D.罗伯特·虎克31.下列关于细胞或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最早发现植物细胞的科学家是罗伯特•胡克B.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施旺共同创建的C.构成动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D.没有叶绿体的细胞就是动物细胞32.下列有关生物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B.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的科学家是巴斯德C.生物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D.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的科学家是孟德尔36 知识点四: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3.设计对照组实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A.所有条件都相同B.所有条件都不相同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不相同D.只有实验变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34.为了深入研究候鸟的迁徙,生物学家在候鸟身上安装了追踪器,以便实时记录候鸟的飞行路线和轨迹。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比较法35.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究生命的奥秘,下列主要应用实验法进行研究的是( )A.查找关于绿孔雀在我国分布情况的资料B.调查七年级同学近视眼的发生情况C.利用望远镜、摄像机等工具对鸟类形态进行研究D.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36.下面哪种方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A.观察法B.对比法C.实验法D.探究法37.生物课上,四位同学关于观察展开了激烈讨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甲B.乙C.丙D.丁38.观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活动主要运用了观察法的是( )A.上网搜索关于藏羚羊的信息B.研究某药用植物所含的有效成分C.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36 D.用摄像机拍摄蜜蜂采蜜的过程39.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常用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猜想法D.实验法和收集证据法知识点五: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40.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时的部分操作。他所探究的外界条件是( )罐头瓶实验材料瓶盖处理温度甲浸水的棉花+干燥的玉米种子拧松瓶盖室温乙浸水的棉花+干燥的玉米种子拧紧瓶盖室温A.温度B.空气C.水分D.阳光41.下列实验法的步骤中,不利于提高实验结果准确性的是( )A.查找资料,做出合理假设B.围绕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C.重复实验,数据取平均值D.修改实验数据,符合实验假设42.某同学进行了下列探究:选取一定数量的黄粉虫平均分为两组,甲组喂麦麸+青菜,乙组喂等量塑料+青菜。多次实验后,发现两组黄粉虫体重都增加,乙组黄粉虫吃塑料现象明显且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变量是黄粉虫的食物B.多次实验是为了防止偶然性C.实验结论是黄粉虫不能消化塑料D.实验启发我们可以利用黄粉虫处理塑料垃圾43.如果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土壤的干湿程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下列设计中错误的是( )A.设计甲(湿润土壤)、乙(干燥土壤)对照实验B.在甲、乙两容器中各放入1条蚯蚓C.甲、乙两容器中放入的蚯蚓大小及生活状况均相同D.甲、乙两容器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36 44.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瓶中金鱼的死亡率也呈升高趋势,他们推测水温对金鱼的呼吸频率产生了影响。他们取了多条金鱼平均分为3组,并测量了金鱼在不同的水温中的呼吸频率,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测量金鱼呼吸频率时,鱼口张开1次算呼吸1次B.该实验中,在28℃时,金鱼的呼吸频率最快C.随着水温的升高,金鱼的呼吸频率会一直减弱D.实验结论: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没有任何影响45.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可以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A.高温和干燥B.强光和无氧C.潮湿和低温D.干燥和湿润46.小明家有一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今年却开出了紫色的花,小明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他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符合的。对此,小明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宣告失败,停止实验B.修改实验结果,使其与假设相符C.仔细分析原因,找出问题,重做实验D.不再做实验,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47.研究完金鱼的特征后,下列处理金鱼的方式,最合适的是( )A.放入垃圾桶中B.放回适宜其生存的环境C.随便丢掉D.做成标本48.同学们发现学校附近有废水排入的水域中,蛙类的数量越来越少。于是思考:“污染的水质会影响蛙类的生活吗?”。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的( )A.制订方案B.得出结论C.作出假设D.提出问题49.在探究实验中,其步骤大致是( )A.作出假设→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B.提出问题→制订计划→作出假设→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C.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提出问题→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36 D.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50.夏季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小秦观察到这一现象,他认为:蚯蚓爬到地面上来是因为土壤中缺少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A.作出假设B.表达交流C.提出问题D.得出结论36 第一单元探索生命奥秘第一章认识生物和生物学考题猜想50题知识点一:生物的特征知识点二: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点三: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知识点四: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知识点五: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知识点一:生物的特征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中的草、莺、杨柳、儿童都是生物,下列不属于这些生物都具有的特征的是( )A.能进行呼吸作用B.能进行光合作用C.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D.能生长和繁殖【答案】B【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是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详解】A.生物体都需要进行呼吸作用以获取能量,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因此,草、莺、杨柳、儿童都能进行呼吸作用,A不符合题意。B.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但莺和儿童作为动物,并不具备叶绿体这一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因此它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符合题意。C.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使得生物能够保持其物种的稳定性,而变异则使得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无论是草、莺、杨柳还是儿童,都具备这一特征,C不符合题意。36 D.生物体都能生长和繁殖。生长是生物体体积和质量的增加,而繁殖则是生物体产生后代的过程。草、莺、杨柳、儿童都具备生长和繁殖的能力,D不符合题意。故选B。2.婷婷家的白兔生下了六只小兔,这六只小兔的毛色都是白色的,这一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哪一特征( )A.能进行呼吸B.能产生变异C.能进行遗传D.能对刺激作出反应【答案】C【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生物能进行呼吸是指绝大多数生物需要不断地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B.生物具有变异现象,是指亲子代之间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B不符合题意。C.生物能遗传是指亲子代之间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有相似之处的现象;因此,婷婷家的白兔生下了六只小兔,这六只小兔的毛色都是白色的,这一现象体现了生物能进行遗传的特征,C符合题意。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指生物在受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有规律的反应,叫作应激性,D不符合题意。故选C。3.下列现象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A.病毒传染B.冰雪融化C.春暖花开D.雨后春笋【答案】B【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⑧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详解】A.病毒属于生物,则病毒传染属于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B.冰雪融化描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则冰雪融化不属于生命现象,B符合题意。C.春暖花开描述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则春暖花开属于生命现象,C不符合题意。D.雨后春笋描述了植物的生长,则雨后春笋属于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选B。4.在我国北方,梧桐树到了秋天会落叶,这体现了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能适应环境B.具有生长现象36 C.能繁殖后代D.具有遗传和变异【答案】A【分析】生物具有的特征包括能适应环境、具有生长现象、能繁殖后代、具有遗传和变异等。梧桐树在秋天落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北方寒冷干燥的冬季环境。【详解】A.梧桐树到了秋天落叶,这是梧桐树对北方秋天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方式,通过落叶减少水分蒸发,从而更好地度过冬季,故A正确。B.具有生长现象是指生物的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等,题干中梧桐树落叶与生长现象无关,故B错误。C.能繁殖后代是指生物能够产生新的个体,题干中梧桐树落叶与繁殖后代无关,故C错误。D.具有遗传和变异是指生物在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变化过程中表现出的特性,题干中梧桐树落叶与遗传和变异无关,故D错误。故选A。5.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是生物的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该特征的是( )A.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向日转动B.含羞草受到人手指的触碰后,叶子会合拢C.晒干的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D.人进入寒冷环境中时,会发生“颤栗”现象【答案】C【分析】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向日葵的向光性、含羞草的应激性、人在寒冷环境中的反应等。而晒干的大豆种子浸在水中膨胀发软是由于吸水导致的物理变化,不是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详解】A.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向日转动,是向日葵对光照这一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A正确。B.含羞草受到人手指的触碰后,叶子会合拢,是含羞草对触碰这一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B正确。C.晒干的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这只是种子吸水后的物理变化,不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C错误。D.人进入寒冷环境中时,会发生“颤栗”现象,是人体对寒冷这一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通过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来维持体温,D正确。故选C。6.我国境内的野骆驼以沙漠中的梭梭、骆驼刺等植物为食,这体现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A.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B.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物质和能量C.生物能影响环境36 D.生物能繁殖后代【答案】B【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题中未体现野骆驼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故A错误。B.题中野骆驼以沙漠中的梭梭、骆驼刺等植物为食,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即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物质和能量,故B正确。C.题干中只是描述了野骆驼的取食行为,没有体现其对环境的影响,故C错误。D.题干中没有涉及野骆驼繁殖后代的内容,故D错误。故选B。7.下列语句描述的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A.含羞草叶片受到触碰后会合拢——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生物具有遗传现象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答案】C【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⑧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详解】A.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正确。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因为生物具有繁殖现象,不会因个体的消亡而灭绝。野火不能烧尽野草,第二年春季,野草的种子又会萌发生长,长出新的野草。因此“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生长现象和繁殖现象,B正确。C.“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体现了子代与亲代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现象,C错误。D.螳螂捕蝉、黄雀捕螳螂,都是为了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正确。故选C。8.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忆江南》中写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描述的美景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 )36 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答案】A【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详解】A.诗句“春来江水绿如蓝”描述了春天到来时,江水变得异常碧绿,这主要是因为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繁殖。藻类植物通过生长和繁殖,使得江水的颜色发生了显著变化,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的特征,A符合题意。B.虽然生物确实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但诗句中并没有明确描述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B不符合题意。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但诗句中并没有直接体现这一点,C不符合题意。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但同样没有在诗句中直接体现,D不符合题意。故选A。9.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其中不包括( )A.需要营养B.能够运动C.进行繁殖D.生长发育【答案】B【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例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通过捕食获取营养物质,A正确。B.不是所有的生物都能够运动,植物一般不能运动,只能进行一些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而动物大多可以运动,但也有一些动物运动能力很弱甚至不能运动,所以能够运动不是生物的共同特征,B错误。C.生物能进行繁殖,产生后代是生物延续种族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都具有繁殖的能力,C正确。D.生物能生长发育,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体积会增大、形态会发生变化,从幼体逐渐发育为成体,D正确。故选B。36 10.农谚“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农民伯伯要为禾苗浇水施肥,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进行呼吸【答案】A【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淀粉等营养物质;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A符合题意。B.生长是指生物个体的由小到大;繁殖是指生物通过一定的方式产生下一代,B不符合题意。C.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触碰含羞草的叶片,其叶片会迅速合拢,C不符合题意。D.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例如: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就像一座座神秘的宝库,吸引着人们去探究和发现。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A.猎豹B.玉米C.钟乳石D.生石花【答案】C【分析】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非生物不具有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猎豹、玉米、生石花能呼吸、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钟乳石不能进行呼吸、无遗传变异现象,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2.草原上,一只老鼠发现老鹰在上空盘旋,就迅速钻进附近的洞穴里。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A.生物能运动36 B.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进行呼吸【答案】C【分析】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等。【详解】A.生物能运动:虽然老鼠确实具有运动的能力,但在这个情境中,老鼠钻进洞穴并不是为了展示其运动能力,而是对老鹰盘旋这一外界刺激的反应,A错误。B.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但在这个问题中并没有涉及到遗传和变异,B错误。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当老鼠发现老鹰在上空盘旋时,它迅速钻进了附近的洞穴里。这是老鼠对老鹰这一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C正确。D.生物能进行呼吸:呼吸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但在这个问题中并没有涉及到呼吸,D错误。故选C。知识点二:生物的多样性13.原产于我国的菊花,现在世界上已经有2万多个品种。菊花之所以能够形成这么多品种,最根本的原因是( )A.物种多样性B.基因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D.环境多样性【答案】B【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详解】AB.物种多样性是指定区域内物种的丰富程度,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的细胞内具有成千上万个基因,由于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基因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因此,菊花之所以能够形成这么多品种,最根本的原因是基因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CD.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的多样性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6 14.盐城海岸线绵延582公里,占全省海岸线长度的61%,其中沿海滩涂长达444公里,为中国最长的滩涂,此滩涂的资源丰富,核心区的生态系统基本处于原始状态,大量野生生物的价值还有待开发,这说明生物多样性有( )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C.潜在价值D.观赏价值【答案】C【分析】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三个方面。【详解】AD.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美学价值(包括观赏价值)等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D不符合题意。B.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的生态功能,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如森林生态系统被喻为“地下水库”)、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并作为二氧化碳汇集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等,B不符合题意。C.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是指我们对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还未发现、未研究、未开发利用的部分。因此,题干所述说明生物多样性有潜在价值,C符合题意。故选C。15.生物多样性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B.生态系统多样性受影响时,会影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C.每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D.利用基因多样性可以改良生物品种【答案】C【分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详解】A.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A正确。B.生态系统多样性变化会直接影响物种和基因多样性,B正确。C.每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一个物种或种群整体才是丰富的基因库,C错误。D.利用基因多样性可以通过杂交、基因工程等手段改良生物品种,D正确。故选C。 36 16.龙岩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有稀有的珍贵树种40多种,兽类60多种,鸟类160多种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生态系统多样性B.生活环境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遗传多样性【答案】C【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详解】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遗传多样性也就是生物的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包括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龙岩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有稀有的珍贵树种40多种,兽类60多种,鸟类160多种,体现了物种多样性。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7.2023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正式在线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这一版较2022版新增10027个物种,其中新增1476个动物物种。上述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遗传的多样性B.物种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基因的多样性【答案】B【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基因组成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详解】A.遗传的多样性又称基因的多样性,主要强调同种生物不同个体基因的差异,题干中主要说的是新增物种,不是同种生物个体间基因差异,A错误。B.材料中提到新增了众多物种,直接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增加,即物种的多样性,B正确。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需要涉及不同的生态环境及其中的生物群落,题干中未涉及生态环境,C错误。D.基因的多样性与遗传的多样性一样,题干中未体现同种生物不同个体基因的差异,D错误。故选B。1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的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B.野生动物的自然衰老和死亡是生物物种多样性丧失的根本原因C.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36 D.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B【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决定了物种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能够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的自然衰老和死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不是生物物种多样性丧失的根本原因。【详解】A.遗传多样性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生物的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A正确。B.野生动物的自然衰老和死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生物物种多样性丧失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破坏、环境污染、过度捕猎等,B错误。C.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因为生态系统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C正确。D.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即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遗传多样性,即物种内基因和基因型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即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D正确。故选B。19.金鱼源于中国,由“金鲫”经过漫长的人工饲养、杂交和选育而来,各种绚丽多姿、五彩斑斓的金鱼品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个体数量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A【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详解】金鱼是由“金鲫”经过漫长的人工饲养、杂交和选育而来的,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多样性主要是基于遗传基因的变化。因此,绚丽多姿、五彩斑斓的金鱼品种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杂交稻新品种,这是利用了(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基因的多样性D.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答案】C【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36 【详解】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从而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21.生物种类多样性实质是( )A.生活环境的多样性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结构功能的多样性D.基因的多样性【答案】D【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详解】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种类的多样性,不同种类的生物与环境又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2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 )A.森林为人类提供木材B.森林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功能C.许多动植物具有药用价值D.海洋生物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答案】B【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1)直接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美学价值等。(2)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的生态功能,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并作为二氧化碳汇集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等。(3)潜在价值:我们对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还未发现、未研究、未开发利用的部分。所以,现经人工修复后成为我市优质的休闲、旅游资源,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详解】ACD.根据分析可知,森林为人类提供木材、森林为人类提供木材、海洋生物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都属于直接使用价值,ACD不符合题意。36 B.森林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功能,是森林的生态学价值,属于间接使用价值,B符合题意。故选B。23.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形成了森林、湿地和海洋等多种生态结构,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生活环境的多样性C.基因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答案】D【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不同的生态结构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详解】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题干中强调的是不同生态结构,不是生物种类,A错误。B.没有生活环境的多样性这种说法,B错误。C.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生物基因的丰富多样,题干未涉及基因,C错误。D.我国有森林、湿地和海洋等多种生态结构,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正确。故选D。24.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开发的拍照识花应用程序,能识别我国近5000种野生及栽培植物。我国植物资源丰富,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 )A.遗传的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答案】B【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详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①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②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③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36 可见,我国植物资源丰富,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ACD错误,B正确。故选B。知识点三: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25.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推动着生物学不断向前发展。以下几位科学家与他们的重要成就,对应有误的是( )A.达尔文——发现生物遗传规律B.列文·虎克——发现细菌C.林奈——创立植物命名的双名法D.巴斯德——证实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答案】A【分析】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孟德尔发现了生物遗传规律;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并发现了细菌;林奈创立了植物命名的双名法;巴斯德通过实验证实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详解】A.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主要解释了生物的进化机制,并非发现生物遗传规律。达尔文的进化论强调生物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从而推动生物种群的进化。而发现生物遗传规律的是孟德尔,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解释了生物性状的遗传规律,故A错误。B.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等微生物,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B正确。C.林奈创立了植物命名的双名法,使得不同地区的科学家能够使用统一的命名规则来命名植物,极大地促进了植物学的发展和交流,故C正确。D.巴斯德通过著名的鹅颈瓶实验,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空气中已存在的细菌繁殖产生的。这个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论,对微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故D正确。故选A。26.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哪项研究不属于生物学的研究范围( )A.克隆猴中中、华华B.太空育种C.人类基因组计划D.气候变暖【答案】D【分析】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克隆技术、育种技术、基因组计划都与生命有关。而气候变暖主要涉及大气环境等非生命领域。【详解】A.克隆猴中中、华华属于生物学中动物生殖发育等生命现象的研究范围,故A正确。36 B.太空育种涉及生物学中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生命活动规律,故B正确。C.人类基因组计划涉及生物学中人类遗传物质等生命活动规律,故C正确。D.气候变暖主要是大气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不属于生命现象或生命活动规律,不属于生物学研究范围,故D错误。故选D。27.具有“微生物学之父”之称的科学家是( )A.列文虎克B.达尔文C.巴斯德D.林奈【答案】C【分析】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历代科学家的贡献,每位科学家的研究都有其侧重点。【详解】A.列文•虎克,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主要成就:首次发现微生物,最早纪录肌纤维、微血管中血流,A不符合题意。B.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自然选择学说是其主要观点,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B不符合题意。C.巴斯德,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他研究了微生物的类型、习性、营养、繁殖、作用等,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被后人誉为“微生物学之父”,C符合题意。D.林奈,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D不符合题意。故选C。28.20世纪中叶,我国科学家____带领中药抗疟科研组成功提取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 )A.钟南山B.列文虎克C.屠呦呦D.鲁斯卡【答案】C【分析】2015年10月8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的屠呦呦,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对疟原虫100%的抑制率。【详解】A.钟南山是中国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以研究呼吸系统疾病和抗击非典闻名,A错误。B.列文虎克是17世纪荷兰的显微镜学家,被称作“显微镜之父”。他生活在1650年至1723年之间,与青蒿素的发现没有关系,B错误。C.屠呦呦是中国著名的药学家,她带领中药抗疟科研组,在20世纪中叶成功从中药青蒿中提取了有效抗疟药物——青蒿素。屠呦呦因此在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C正确。36 D.鲁斯卡是德国物理学家,以发明电子显微镜而闻名。他的主要贡献在物理学领域,与生物医药的青蒿素研究无关,D错误。故选C。29.新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门新的课程——生物学,生物学是研究____和____规律的科学。( )A.生命现象、生物活动B.生命现象、生命活动C.生物活动、生命现象D.生物体的结构、生物活动【答案】B【分析】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详解】ABC.生命现象包括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而生物活动范围较窄,不能全面代表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命活动是指生物体维持生命、繁殖后代、适应环境变化等一系列活动。故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B正确,AC错误。D.生物体的结构确实是生物学研究的一部分,但是并不能涵盖所有生物学的研究内容,D错误。故选B。30.人类起源历史悠远,扑朔迷离。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的科学家是( )A.林奈B.赫胥黎C.达尔文D.罗伯特·虎克【答案】B【分析】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详解】A.1768年,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A不符合题意。B.托马斯•赫胥黎,英国生物学家、著名博物学家,他用科学辩论证明人和大猩猩的脑部解剖具有十分的相似性,通过比较方法,对于人类的起源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的观点,B符合题意。C.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达尔文提出较为完善的生物进化学说,其核心是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C不符合题意。D.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研制出能够放大140倍的显微镜,并用它来观察软木薄片,看到了软木薄片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房间”组成的,他把这些小房间叫做为细胞,D不符合题意。故选B。31.下列关于细胞或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36 A.最早发现植物细胞的科学家是罗伯特•胡克B.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施旺共同创建的C.构成动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D.没有叶绿体的细胞就是动物细胞【答案】D【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内容: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的意义:证明了动植物界具有统一性。【详解】A.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位发现细胞并给细胞命名的科学家。他通过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塞的切片,发现了其中的小孔,并将其命名为“cell”,即细胞,A正确。B.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创建的。他们提出了“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的学说。这一学说为后来的生物学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B正确。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无论是植物体还是动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对于动物体来说,其基本单位就是细胞,C正确。D.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但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如植物的根细胞中就没有叶绿体。同时,动物细胞虽然不含叶绿体,但也有一些非动物细胞同样不含叶绿体,如真菌细胞。因此,不能仅凭细胞是否含有叶绿体来判断其是否为动物细胞,D错误。故选D。32.下列有关生物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B.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的科学家是巴斯德C.生物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D.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的科学家是孟德尔【答案】D【分析】巴斯德在微生物学上具有突出贡献,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详解】A.19世纪30年代,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从而揭示了植物界与动物界的统一性,故A正确。B.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他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同时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故B正确。36 C.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在仔细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故C正确。D.林奈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故D错误。故选D。知识点四: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3.设计对照组实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A.所有条件都相同B.所有条件都不相同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不相同D.只有实验变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答案】D【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详解】A.如果所有条件都相同,那么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就没有任何差异,这样的实验是无法得出有效结论的,A错误。B.如果所有条件都不相同,那么我们就无法确定实验结果是由哪个因素引起的,这样的实验同样无法得出有效结论,B错误。CD.对照组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是:除了我们想要研究的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之外,其他所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都应该保持一致。这样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差异只由实验变量引起,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C错误、D正确。故选D。34.为了深入研究候鸟的迁徙,生物学家在候鸟身上安装了追踪器,以便实时记录候鸟的飞行路线和轨迹。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比较法【答案】A【分析】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收集和分析资料等。36 【详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因此,题干所述的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A符合题意。B.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B不符合题意。C.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C不符合题意。D.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方法,D不符合题意。故选A。35.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究生命的奥秘,下列主要应用实验法进行研究的是( )A.查找关于绿孔雀在我国分布情况的资料B.调查七年级同学近视眼的发生情况C.利用望远镜、摄像机等工具对鸟类形态进行研究D.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答案】D【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等。【详解】A.查找关于绿孔雀在我国分布情况的资料,属于分析资料法,A错误。B.调查七年级同学近视眼的发生情况,属于调查法,B错误。C.利用望远镜、摄像机等工具对鸟类形态进行研究,属于观察法,C错误。D.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可见,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属于实验法,D正确。故选D。36.下面哪种方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A.观察法B.对比法C.实验法D.探究法【答案】A【分析】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科学探究还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36 【详解】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观察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37.生物课上,四位同学关于观察展开了激烈讨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B【分析】用肉眼直接进行的观察,适用于较大的物体或现象。用显微镜、望远镜等工具观察微小或遥远的物体。录音工具主要用来记录声音。【详解】A.“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是正确的,因为很多生物现象是可以直接用肉眼观测到的,A正确。B.“必须借助仪器观察”是不正确的。虽然很多微观现象需要仪器,但不是所有观察都必须借助仪器,B错误。C.“可用录音机等工具观察”是正确的,因为录音机可以记录声音,辅助观察,C正确。D.“可用照相机帮助我们观察”是正确的,因为照相机可以辅助记录和观察视觉现象,D正确。故选B。38.观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活动主要运用了观察法的是( )A.上网搜索关于藏羚羊的信息B.研究某药用植物所含的有效成分C.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D.用摄像机拍摄蜜蜂采蜜的过程【答案】D36 【分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详解】A.上网搜索关于藏羚羊的信息,主要是应用了调查法,A错误。B.研究某药用植物所含的有效成分,运用了实验法,故B错误。C.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应用的是实验法,故C错误。D.用摄像机拍摄蜜蜂采蜜的过程是观察法,故D正确。故选D。39.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常用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猜想法D.实验法和收集证据法【答案】C【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详解】A.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它涉及使用感官或工具来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因此,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A正确。B.调查法通常用于收集关于某一特定主题或问题的信息,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进行。在科学探究中,调查法常用于了解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现状、分布、趋势等。因此,调查法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B正确。C.猜想法是基于个人主观臆断或猜测来提出观点或假设,它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在科学探究中,猜想法不能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因为它没有经过实验验证或逻辑推理的支持。因此,猜想法不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C错误。D.实验法是科学探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它涉及设计实验来测试假设或理论,并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实验结果来得出结论。实验法具有可重复性、客观性和准确性等特点,是科学探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实验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证据法也是科学探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收集、整理和分析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各种证据,以支持或反驳假设或理论,D正确。故选C。知识点五: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40.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时的部分操作。他所探究的外界条件是( )36 罐头瓶实验材料瓶盖处理温度甲浸水的棉花+干燥的玉米种子拧松瓶盖室温乙浸水的棉花+干燥的玉米种子拧紧瓶盖室温A.温度B.空气C.水分D.阳光【答案】B【分析】(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对照罐头瓶甲、乙唯一不同的是瓶盖松紧不同。甲拧松瓶盖,瓶内有充足的空气;乙拧紧瓶盖,瓶内没有充足的空气。因此变量是空气,即他所探究的外界条件是空气,B正确,ACD错误。故选B。41.下列实验法的步骤中,不利于提高实验结果准确性的是( )A.查找资料,做出合理假设B.围绕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C.重复实验,数据取平均值D.修改实验数据,符合实验假设【答案】D【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详解】ABC.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查找资料,做出合理假设、围绕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重复实验,数据取平均值都有利于提高实验结果准确性,故ABC正确。D.在进行科学实验时,若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不相符则应该重新提出假设后再进行实验,再进一步进行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能修改实验数据,故D错误。故选D。36 42.某同学进行了下列探究:选取一定数量的黄粉虫平均分为两组,甲组喂麦麸+青菜,乙组喂等量塑料+青菜。多次实验后,发现两组黄粉虫体重都增加,乙组黄粉虫吃塑料现象明显且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变量是黄粉虫的食物B.多次实验是为了防止偶然性C.实验结论是黄粉虫不能消化塑料D.实验启发我们可以利用黄粉虫处理塑料垃圾【答案】C【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详解】A.本实验甲组喂麦麸+青菜,乙组喂等量的塑料+青菜,可见实验控制的变量是黄粉虫的食物,除了这一变量外,其它因素都要保持一致,并处于最适宜状态,这体现了单一变量的原则,A正确。B.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B正确。CD.根据题干中:多次重复该实验,发现两组黄粉虫体重都增加,乙组黄粉虫吃塑料现象明显且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说明黄粉虫把泡沫塑料当成食物,并且还能消化泡沫塑料,因此得出结论:黄粉虫能消化塑料并吸收,同时实验启发我们可以利用黄粉虫处理塑料垃圾,C错误,D正确。故选C。43.如果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土壤的干湿程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下列设计中错误的是( )A.设计甲(湿润土壤)、乙(干燥土壤)对照实验B.在甲、乙两容器中各放入1条蚯蚓C.甲、乙两容器中放入的蚯蚓大小及生活状况均相同D.甲、乙两容器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答案】B【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详解】A.设计甲(湿润土壤)、乙(干燥土壤)对照实验。这是正确的,因为我们要探究的就是土壤的干湿程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所以湿润和干燥就是我们的实验变量,需要设置这样的对照实验,A正确。36 B.在甲、乙两容器中各放入1条蚯蚓。这是错误的,因为在进行对照实验时,为了减小偶然性带来的误差,我们通常要选取多只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然后取平均值。如果只在每个容器中放入1条蚯蚓,那么实验结果可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无法准确反映土壤的干湿程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B错误。C.甲、乙两容器中放入的蚯蚓大小及生活状况均相同。这是正确的,因为我们要确保除了土壤的干湿程度这个变量之外,其他的所有条件都是相同的,这样才能准确地探究出土壤的干湿程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C正确。D.甲、乙两容器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这也是正确的,因为我们要确保除了土壤的干湿程度之外,其他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等)都是相同的,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D正确。故选B。44.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瓶中金鱼的死亡率也呈升高趋势,他们推测水温对金鱼的呼吸频率产生了影响。他们取了多条金鱼平均分为3组,并测量了金鱼在不同的水温中的呼吸频率,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测量金鱼呼吸频率时,鱼口张开1次算呼吸1次B.该实验中,在28℃时,金鱼的呼吸频率最快C.随着水温的升高,金鱼的呼吸频率会一直减弱D.实验结论: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没有任何影响【答案】B【分析】从图中看出,当水温小于28℃时,水温升高,金鱼的呼吸频率会增多,在28℃时,金鱼的呼吸频率最快;当水温超过28°C后,水温升高,金鱼呼吸频率会减少。【详解】A.当金鱼吸水时,水从口进入,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中的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然后从鳃盖后缘流出。因此,金鱼口一张一合算呼吸1次,A错误。B.从图中看出,在28℃时,金鱼的呼吸频率最快,B正确。C.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金鱼的呼吸频率会加快,当水温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后,水温升高,金鱼呼吸频率会减弱,而不是随着水温的升高,金鱼的呼吸频率会一直减弱,C错误。36 D.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金鱼的呼吸频率会加快,当水温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后,水温升高,金鱼呼吸频率会减弱,因此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而不是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B。45.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可以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A.高温和干燥B.强光和无氧C.潮湿和低温D.干燥和湿润【答案】D【分析】实验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是“对照原则”和“唯一变量原则”。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详解】A.高温和干燥包含了两个变量:温度和湿度。在对照实验中,我们只能改变一个变量以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B.强光和无氧同样包含了两个变量:光照条件和氧气浓度。这两个因素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在对照实验中不能同时改变,B不符合题意。C.潮湿和低温也包含了两个变量:湿度和温度。这两个因素同样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在对照实验中也不能同时改变,C不符合题意。D.干燥和湿润只改变了一个变量,即湿度。其他条件(如温度、光照等)在两组实验中都应保持相同且适宜。这样,我们就可以准确地观察湿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符合题意。故选D。46.小明家有一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今年却开出了紫色的花,小明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他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符合的。对此,小明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宣告失败,停止实验B.修改实验结果,使其与假设相符C.仔细分析原因,找出问题,重做实验D.不再做实验,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答案】C【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详解】A.在科学研究中,实验失败是常有的事。关键在于如何从中学到更多,改正错误并继续探索。因此,不宜宣告失败,而是应该分析问题并努力解决,A错误。B.科学的目的是探索自然规律,是基于真实的结果总结出的理论和假设。因此,不应当为了让实验结果符合假设而修改实验结果,B错误。36 C.实验失败或者结果与假设不一致时,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实验过程,检查是否有变量没有控制好或是否有其他因素影响了实验结果。同时,还可以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可能影响郁金香颜色的其他因素,例如基因突变或者环境光照等。小明应当仔细分析原因,找出问题,重做实验,C正确。D.不通过观察和实验的假设无法得到有力的证据支持。在科学中,实验和观察是验证假设得出的必经之道,可靠的结论必须建立在实验数据之上。未经验证的假设不能作为科学结论,D错误。故选C。47.研究完金鱼的特征后,下列处理金鱼的方式,最合适的是( )A.放入垃圾桶中B.放回适宜其生存的环境C.随便丢掉D.做成标本【答案】B【分析】要养成爱护动物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习惯,做到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养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详解】A.将金鱼放入垃圾桶中显然是不合适的。垃圾桶是用来丢弃垃圾的地方,而金鱼是活生生的生物,不应该被当作垃圾处理。此外,垃圾桶中的环境对金鱼来说是不适宜的,可能会导致金鱼的死亡,A不符合题意。B.放回适宜其生存的环境是最合适的处理方式。金鱼是水生生物,需要适宜的水质、温度、食物等生存条件。将它们放回适宜其生存的环境中,可以确保它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生长。这符合生态保护的原则,也是对待生物负责任的态度,B符合题意。C.随便丢掉金鱼是不负责任的行为。金鱼是活生生的生物,有生命权和生存权。随便丢掉可能会导致金鱼死亡或受伤,对生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C不符合题意。D.虽然将金鱼做成标本可以保留其形态和特征供人们观赏和学习,但这种方式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并且会对金鱼的生命造成终结。除非是在科学研究或教育教学的特殊需要下,否则一般不建议将活生生的生物制成标本,D不符合题意。故选B。48.同学们发现学校附近有废水排入的水域中,蛙类的数量越来越少。于是思考:“污染的水质会影响蛙类的生活吗?”。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的( )A.制订方案B.得出结论C.作出假设D.提出问题【答案】D【分析】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为了使实验有说服力,实验中一定要设置对照组。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36 【详解】A.“制订方案”是设计实验或调查的步骤和方法,以便验证假设或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样,在这个情境下,同学们还没有开始制订方案,A不符合题意。B.“得出结论”是在实施实验或调查后,根据数据或观察结果得出的最终答案或解释。在这个情境下,同学们还没有进行实验或调查,因此也没有得出结论,B不符合题意。C.“作出假设”是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尝试性解释,需要基于已有的知识或经验进行推测。但在这个情境下,同学们还没有基于任何知识或经验做出具体的假设,他们只是在提出问题,C不符合题意。D.同学们观察到学校附近有废水排入的水域中蛙类的数量越来越少,他们开始思考:“污染的水质会影响蛙类的生活吗?”。这是一个明确的疑问或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即提出问题,D符合题意。故选D。49.在探究实验中,其步骤大致是( )A.作出假设→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B.提出问题→制订计划→作出假设→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C.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提出问题→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D.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答案】D【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详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在探究实验中,其步骤大致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交流并得出结论,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50.夏季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小秦观察到这一现象,他认为:蚯蚓爬到地面上来是因为土壤中缺少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A.作出假设B.表达交流C.提出问题D.得出结论【答案】A【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36 【详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表达和交流。可见,小秦观察到“夏季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到地面上来”的现象,认为:蚯蚓爬到地面上来是因为土壤中缺少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作出假设。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6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学期 第二章 认识细胞(考题猜想)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学期 第三章 从细胞到生物体(考题猜想)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学期 第一章 认识生物(考题猜想)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 第1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考题猜想】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 第2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3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考题猜想】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 第4、5章 细菌 真菌 病毒【考题猜想】
2024-2025学年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考题猜想50题)
2024-2025学年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考题猜想50题)
2024-2025学年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考题猜想50题)
2024-2025学年北师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考题猜想50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4-11-14 01:00:01
页数:36
价格:¥3
大小:151.23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