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语文
>
【7语期中】芜湖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7语期中】芜湖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9
2
/9
剩余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素质教育评估试卷七年级语文(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题号一二三书写分(5分)总分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10分)(1)“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的景物,总被赋予多重情感色彩。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借划过天际的大雁,寄托游子的乡思之情: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借月抒怀,表达对友人无限的惦念;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遥想故园菊花,寄托对和平的热望。(2)《论语》一书,与日月同辉,照亮万古而不熄。“⑦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理清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⑨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立志对平民百姓气节培养的重要作用。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12分)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飘忽地走着,吱吱地叫着,那态度往往比“名人名教授”还轩昂。猫是饲养着的,然而吃饭不管事。祖母她们虽然常恨鼠子们啮破了箱柜,偷吃了东西,我却以为这也算不得什么大罪,也和我不相干,况且这类坏事大概是大个子的老鼠做的,决不能wū陷到我所爱的小鼠身上去。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jù人,我们那里叫它“隐鼠”,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我的床前就帖着两张花纸,一是“八戒招赘”,满纸长嘴大耳,我以为不甚雅观;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我想,能举办这样大仪式的,一定只有我所喜欢的那些隐鼠。(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啮()破wū()陷畏jù()招赘()(2)解释画线词语的含义,并分析其作用。(4分)轩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摘自散文集《____________》中的《狗·猫・鼠9 》一文。文中回忆了自己儿时误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而“仇猫”的经历,将儿童心理写得真切感人。同时,鲁迅由“仇猫”引发联想,穿插了一些与所谓“名流”的论争,拓展了文章的思想内涵。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情感,在文中交融渗透,显得意蕴深厚、情味动人。(4分)3.阳光中学准备为“交友之道”主题活动制作展板,请帮助解决问题。(13分)(1)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展板标题补充完整(只填写字母)。(4分)上联:处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交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当克B.应学C.人长D.己短(2)请为主题展板再设计两个栏目。(2分)栏目一:“朋友”形象大家说栏目二:①____________栏目三:②____________你觉得朋友应该是什么样的?欢迎留言!留言时,请注意引用名言,保持“队形”哦!栏目四:交友问题大讨论(3)请为“‘朋友’形象大家说”栏目,拟写一则留言。(3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朋友应该与我志同道合,我们能够互相促进、共同进步。(4)“交友问题大讨论”一栏中,有同学跟帖留言,提出了疑问,请帮助解答。(4分)同学甲:考试时,我的好友小辉想抄我的答案,但我没有理他。考完试后,小辉说我“太不够朋友”,要跟我绝交。我该怎样劝说小辉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22分)我的老师董秋芳先生季羡林9 ①难道人到了晚年就只剩下回忆了吗?我不甘心承认这个事实,但又不能不承认。我现在就是回忆多于前瞻。过去六七十年不大容易想到的师友,现在却频来入梦。②其中我想得最多的是董秋芳先生。③董先生是我在济南高中时的国文教员。他个子不高,相貌也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一只手还似乎有点毛病,说话绍兴口音颇重,不很容易懂。在课堂上,他只是老老实实地讲书,认真小心地改学生的作文。他出作文题目很特别,往往只在黑板上大书“随便写来”四个字,意思自然是,我们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丝毫不受约束,有绝对的写作自由。④我就利用这个自由写了一些自己愿意写的东西。我从小学经过初中到高中前半,写的都是文言文:现在一旦改作白话,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适应。原因是我看了大量的白话旧小说,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也几乎读遍了,自己劝手写白话文,颇为得心应手。又在无意识中形成了自己对写文章的一套看法,大致可以归为三点:第一,感情必须充沛真挚;第二,遗词造句必须简练、优美、生动:第三,整篇布局必须紧凑、浑成。三者缺一,就不是一篇好文章。⑤一次,在董先生的作文课堂上,我在“随便写来”的启迪下,写了一篇记述我回故乡奔母丧的悲痛心情的作文。感情真挚,自不待言。在谋篇布局方面却没有意识到有什么特殊之处。作文本发下来了,却使我大吃一惊。董先生在作文本每一页上面的空白处都写了一些批注,不少地方有这样的话:“一处节奏”“又一处节奏”,等等。我真是如拔云雾见青天:“这真是我写的作文吗?”这真是我的作文,不容否认。“我为什么没有感到有什么节奏呢?”这也是事实,不容否认。我的苦心孤诣连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却为董先生和盘托出。知己之感,油然而生。这决定了我一生的活动。从那以后,六十年来我从事研究的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与文章写作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感情一受到剧烈的震动,所谓“心血来潮”,则立即拿起笔来,写点什么。至今已到垂暮之年,仍然是积习难除,锲而不舍。这同董先生的影响是绝对分不开的。我对董先生的知己之感,将伴我终生。⑥高中毕业以后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一直没有同董秋芳老师通过信,也完全不知道他的情况。50年代初,在民盟的一次会上,完全出我意料之外,我竟见到了董先生,看那样子,他已垂垂老矣。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也非常激动。但是我平生有一个弱点:不善于表露自己的感情。董先生看来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揣着一把火,表面上却颃淡漠,大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之概了。⑦我生平还有一个弱点,这就是,我不喜欢拜访人。这两个弱点加在一起就产生了致命的后果:我同我平生感激最深、敬意最大的老师的关系,看上去有点若即若离了。⑧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董先生退休了,离开北京回到了老家绍兴。这时候大概正处在“十年浩劫”期间,我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自顾不暇,没有余裕来想到董先生了。9 ⑨又过一些时候,听说董先生已经作古,乍听之下,心里震动得非常剧烈。一霎时,心中几十年的回忆、内疚、苦痛,蓦地抖动起来。我深自怨艾,痛悔无已。“他生未卜此生休。”我怅望青天,眼睛里溢满了泪水。(摘编自《赋得永久的梅》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董先生的国文课很朴实,但他出的作文题很特别,能让学生拥有绝对的写作自由。B.作者能够适应白话文写作,源于大量的阅读积累,更在于他勤于思考、善于归纳。C.第⑦段中作者与董老师的关系“有点若即若离”,表现了作者对这段关系十分满意D.本文以回忆董老师为主线,追念了自己与董老师交往中的几件小事,情感真挚动人。5.梳理师生交往的过程。揣摩作者对董先生的情感,将下面的结构图补充完整。(4分)6.分析第③段描写董秋芳先生外形特征的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揣着一把火,表面上却颇淡漠,大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之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为什么作者在得知董先生作古之后,深自怨艾,痛悔无已?(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18分)樟树赞茹志鹃①上海宋庆龄故居庭前有两棵树。②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着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9 ③这是两棵樟树。④广东有种英雄树,它长得很高。如果在它周围有别的树木,它一定要长得比别的高出一段,方才罢休。据说它的花大,它的花红。仔细想想,即使花红如血,花大如轮长在那么高的树上,伸着脖子,仰着脑袋,欣赏起来,难保一定有趣。⑤樟树不高,特别是它的躯干。茂茂盛盛的倒是它的枝丫,生发开来的枝丫,长到一定程度,犹如小树干那么粗壮。粗粗壮壮的枝丫,从同一个母体躯干里生发开来,四面八方,伸得远远地,繁繁密密,荫凉特大。⑥这是两棵树荫很大的樟树。⑦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就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花花绿绿的:屈体前进的:以叶作伪装的:密密麻麻,不易发现的;它们自己寄生在树上,还在那里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并且教唆后代如何寄生。树蛀空了,它们也还不死,而且散开去,另去物色寄生体。⑧樟树不招虫。这个特点,在它作为树的时候,就表现得十分充分。别的树要喷洒药水,而它却不必。其奥秘也可能是到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在树的本身,树的内里,就有一种拒虫的气味。因为这是一种有益的气味,人们就称它为香气。更难得的是,樟树将这种拒虫的香气,永久保持,至死不变。这一点,恐怕世界上任何科学制作的化妆品,都难以做到的。即使当它枝枯叶谢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的时候,它的香气也永远不变,永不消失。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高就高在这里,责也贵在这里。⑨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前,有两棵树。有两棵荫凉大,不招虫的樟树。(选自《人民日报》文艺副刊1985年6月14日)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恩来劝宋庆龄搬家,但宋庆龄一直不肯搬离,是因为舍不得庭前的两棵樟树。B.“犹如小树干那么粗壮”使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樟树枝粗壮的特点。C.和樟树相比,其他的树容易招虫,而且需要喷洒药水,才能将树上的寄生虫杀死。D.樟树之所以不招虫,是因为在树的内里,存在一种拒虫的气味,人们称之为香气。10.本文的标题是“樟树赞”,为什么在第④段提到了英雄树?(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它们自己寄生在树上,还在那里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并且教唆后代如何寄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如何理解“樟树的高就高在这里,贵也贵在这里”一句的含义。(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文章通过描绘上海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寄托了怎样的思考。(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15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节选自《世说新语·方正篇》)【乙】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李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①,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②,下为渊泉③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节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篇》)【注释】①阿:弯曲的地方。②沾:沾溉。③渊泉:深泉。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与友期行期:_____________(2)尊君在不不:_____________(3)足下家君足下:_____________(4)荷天下重名荷:_____________15.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待君久不至,已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面对“客”的刁难,你更欣赏谁的回答呢?请结合原文加以说明。(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三、写作(55分)18.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中,常有这么一种人,虽久未谋面,却让我们牵肠挂肚。请用你那支妙笔,给(她)写一封信,或回忆往事,或畅谈心事,让情感凝聚在笔端,将心底的思念描画。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9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素质教育评估试卷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1.①乡书何处达②归雁洛阳边③我寄愁心与明月④随君直到夜郎西⑤遥怜故园菊⑥应傍战场开⑦学而不思则罔⑧思而不学则殆⑨三军可夺帅也⑩匹夫不可夺志也(每空1分,错字、别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共10分)2.(1)niè诬惧zhuì(每空1分)(2)轩昂本用来形容人物精神饱满,气度不凡。在文中指“名人名教授”倨傲、自矜的状态,充满了讽刺的意味。(本义1分,语境义2分,表现手法1分,共4分)(3)朝花夕拾猫吃了自己心爱的隐鼠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对现实的批判(每空1分,共4分)3.(1)①AD②BC(每空2分,共4分)(2)①交友典故大家说②交友方法大家谈(每空1分,共2分)(3)“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朋友应该正直宽容、博学多识,我们能够互相学习,快乐成长。(合理引用名言1分,针对名言解释自己心目中“朋友”的形象2分,共3分)(4)示例:小辉,考试时我没有让你抄答案,是因为考试作弊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作为朋友,我不能帮你做这些事。况且,抄袭不可能让你进步,只能掩盖你存在的问题。现在让我来帮你弄懂这些题目吧。(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4.C(和董老师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作者并不十分满意,共3分)5.①不太佩服②惺惺相惜、感激敬重③与先生重逢④激动惊喜(言之成理即可,每点1分,共4分)6.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描写董秋芳先生“个子不高”“一只手有点问题的外形”,突出董先生其貌不扬、平凡普通的特点,与后文董先生布置“随便写来”的作文题,帮“我”找出谋篇布局的“节奏”形成对比,突出强调了董先生对我的巨大影响。(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7.采用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将内心的热情比作“一团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师生重逢后两人惊喜和激动的心理;将内心的热情与表面的淡漠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师生二人不善言辞、冷静克制的个性特点,既加深了前文所述“知己之感”,又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没能和董先生多些交流的遗憾。(言之成理即可,共5分)8.①董老师是“我”文学创作上的引路人,他善于激发学生自由创作的热情,布置“随便写来”的作文题,让“我”得以无拘束地创作感情真挚的作品;他对作文的评点、批注,一语中的,提升了“我”对谋篇布局的认识;因为董老师的培养,“我”才能够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有所建设,董老师是“我”的知己、伯乐。②因为“我”个性上的两大弱点——不善于表达和不喜拜访人,造成我和董先生没有更深的交往,加上文革期间,“我”饱受冲击,无暇他顾,以至于对董老师关心不够,直至断了联系,惊悉老师去世,再也没有机会对老师表达感谢和敬仰,所以内心痛悔不已。(言之成理即可,每点3分,共6分)9.B(未使用比喻的修辞,共3分)10.将英雄树与樟树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樟树虽然躯干不高,但树枝极其粗壮,横向延展,极其繁盛,荫凉极大的特点。(意思相近即可,共3分)11.采用拟人的修辞,赋予了寄生虫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寄生虫在树上繁衍生存,不断蛀空树干的状态。(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12.樟树的高贵在于不招虫的特性,树中存在一种拒虫的气味,能够阻止虫子寄生。而且能够永久保持,至死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表达了作者对樟树的赞美。(意思相近即可,共3分)9 13.①作者着力描写了樟树的两大特性:第一,树干不高,但枝丫粗壮,树荫很大。第二,树能发出特殊的香味,即使枝枯叶谢时,或者成为木料时,它的香气也永远不变,能够长久、有效地防止虫蛀。表达了对樟树的喜爱和赞美。②樟树的特性象征了宋庆龄先生的精神。如同樟树一般枝繁叶茂,撑出巨大树荫,荫蔽着需要帮助的人;先生美德长存如同樟树的香味一般,永世长存,泽被后世。(意思相近即可,共5分)14.(1)约定。(2)同“否”。(3)您,对他人的尊称。(4)承受,担当。(每空1分,共4分)15.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2分)16.(1)(我的父亲)等待您很久了,您还没来,(我的父亲)已经离开了。(2)桂树哪里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每小题2分,共4分)17.示例一:我更欣赏陈元方的回答。面对“客”的指责,年仅七岁的陈元方能够有理有节地指出客人行为的两大不妥——“日中不至”“对子骂父”,并由此总结出客人在道德上存在“无信”“无理”等问题,给了客人有力地回击,表现出陈元方机智、聪慧、勇敢的品质。示例二:我更欣赏陈季方的回答。面对“客”的问题,陈谌并没有直接回应,而是转而设喻,将其父比作泰山上的桂树,桂树上受甘露沾溉,下有泉水滋润,身处其中,并不知山高“万仞”,泉深“不测”,所以陈季方也是如此,并不知道父亲是否有功德。陈季方的回答巧妙,充满了智慧,应对得体委婉。(言之成理即可,共5分)参考译文:【乙】有人问陈谌:“您的父亲有什么功业德行,而能够担当天下如此大的名声呢?”陈谌说:“我父亲就好比桂树生长在泰山的山坳里,上有万仞高的山峰,下有不可测量的溪谷;上面受到甘甜露水的沾溉,下面又有深邃泉水的滋润。在这时候,桂树哪里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我不知道我父亲是有功德呢,还是没有功德。”18.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9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7语期中】芜湖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11-20 09:30:04
页数:9
价格:¥3
大小:87.36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