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合肥市寿春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段考物理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安徽省合肥市寿春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段考物理试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如图是一支水银体温计,它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该体温计此时的读数是___________℃。2.如图所示是钻石尘奇观。钻石尘是低空大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时直接______成微小冰晶漂浮在空中,该过程需要______热量。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在即将沸腾前出现的气泡情况如图所示。此时底部较大的气泡内含有大量的气体(主要成分是水蒸气),之所以出现上升过程中气泡逐渐变小这种情况的一种解释就是气泡内部发生了___________所导致(填物态变化的名称)。4.如下图的实验中,当我们快速用力下压活塞时会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这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使其燃烧。5.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仅可以衡量物质的吸放热能力,还可以衡量物质温度改变的难易程度。水的比热容较大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c水=4.2×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6.汽油的热值是,完全燃烧210g汽油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使______kg20 的水,从初温20℃开始,升高23℃。[]7.甲、乙是两个由不同材料组成的物体,质量之比为2︰1,吸收相同热量,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2,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___。8.当晶体被加热时,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自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_____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9.实验中发现:一块0℃的冰在熔化成0℃的水的过程中是需要吸热的,熔化成的水的内能会增大,则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影响物体的内能大小的因素除温度和质量以外还与___________有关。10.在探究“燃料热值与燃料种类关系”的实验中,组装了甲、乙两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烧杯中的水温度。实验时控制两灯具内所盛酒精和煤油的质量均为4.2g,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盛有初温为80℃和质量为4.6kg的水。当两灯的燃料完全燃烧完毕后,甲装置中水温度为86.5℃,乙装置中水温度为90℃。由此可以初步判断___________(选填“酒精”或“煤油”)的热值更大一些。忽略热传递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则煤油的热值是___________J/kg。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1.“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其中部分节气包含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寒露:露水己寒,将要结冰。水结冰的过程需要吸热C.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的形成过程需吸热D.大雪:降雪增多,渐有积雪。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12.如图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20 A.①和④B.②和⑤C.③和⑥D.都正确13.如图所示,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观察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丝绸与玻璃棒相互摩擦的过程中产生了正负电荷B.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是因为它们带上了异种电荷C.原来不带电的丝绸和玻璃棒相互摩擦后,二者会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D.当玻璃棒接触验电器金属球时,玻璃棒上所带的部分正电荷转移到金属箔上14.关于热量、温度、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会减小,其温度可能不变D.热量不可能从内能小的物体向内能大的物体传递15.如图所示是四冲程内燃机的其中一个冲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 A.表示吸气冲程,该台内燃机若是汽油机则此冲程吸入的只有空气B.表示排气冲程,该台内燃机在此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来带动运动C.表示吸气冲程,该台内燃机在其做功冲程内会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表示排气冲程,该台内燃机在加上润滑油后可以提高其工作的效率16.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17.已知A、B两金属块比热容之比为,把他们都加热到100℃,然后分别投入到装有质量相同、初温都为30℃C、D两杯水中,测量结果:金属块A使C杯的水温升高了20℃,金属块B使D杯的水温升高了30℃。整个过程中不考虑热量损失。则与的比值为(  )A.15∶16B.1∶1C.16∶15D.4∶3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18.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20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当先调整图甲中___________(选填“A”或“B”)的高度。(2)某小组用相同的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a、b两条图线。由图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3)如图乙,若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分别为,则___________(选填“>”“=”或“<”)(4)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结合实验图像可得水沸腾条件是___________。19.如图所示,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差异: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再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开始加热,记录到达相同温度后所需要的时间如表。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最后温度/℃加热时间/min水200205012食用油20020506(1)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______来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2)20 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通过比较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多少来衡量吸热能力的强弱,因此______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能力强;(3)除了上述方法之外,另一小组根据下面的表二也完成了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的差异”的实验探究,则他们是通过___________来衡量吸热能力的强弱。表二:物质/g质量/g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最后温度/℃水20020645食用油20020670四、计算题(第21小题5分,第22小题7分,第23小题6分,共18分)20.食物也是一种“燃料”,释放化学能的过程不断地发生在人体内,提供细胞组织所需的能量。人体摄入的能量(营养师常称之为热量)过多或过少,都有损于健康。(1)某种油炸食品,每100g可提供的能量约为1.26×106J,假设这些能量全部被质量为5kg、温度为25℃的水吸收,可使这些水的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c水=4.2×103J/(kg•℃)](2)若将这种食品看作“燃料”,则它的热值是多少?21.近几年,各大城市天然气改造工程使得天然气灶能够进入千家万户,天然气灶使用方便、经济环保。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天然气灶将2.0kg,温度为20℃的水加热至沸腾,大约需要6min,已知水的比热容为,天然气的热值为,求:(1)水吸收的热量;(2)若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40%被水吸收,烧开这壶水需要多少体积的天然气。22.百公里油耗指的是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每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是汽车耗油量的一个衡量指标。由于多数车辆在90km/h接近经济车速,因此大多对外公布的理论油耗通常为90km/h的百公里匀速油耗。某品牌汽车行驶100km油耗为8L,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25kW(已知汽油的密度为0.75×103kg/m3,热值为20 4.5×107J/kg)。试求:(1)8L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2)行驶100km时间内发动机所做的功;(3)该品牌汽车发动机的热机效率。(保留整数)20 寿春一段考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如图是一支水银体温计,它是利用水银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该体温计此时的读数是___________℃。【答案】37.8【解析】【详解】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对应的读数为37.8℃2.如图所示是钻石尘奇观。钻石尘是低空大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时直接______成微小冰晶漂浮在空中,该过程需要______热量。【答案】①.凝华②.放出【解析】【分析】【详解】[1]水蒸气变为小冰晶,是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2]物体在凝华过程中放热,该过程需要放出热量。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在即将沸腾前出现的气泡情况如图所示。此时底部较大的气泡内含有大量的气体(主要成分是水蒸气),之所以出现上升过程中气泡逐渐变小这种情况的一种解释就是气泡内部发生了___________所导致(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答案】液化【解析】【详解】20 沸腾前,底部的水先汽化,形成气泡,底部较大的气泡内含有大量的气体(主要成分是水蒸气),上升过程中,气泡遇冷,液化成水,气泡逐渐变小。4.如下图的实验中,当我们快速用力下压活塞时会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这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使其燃烧。【答案】做功【解析】【详解】当我们快速用力下压活塞时会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涉及能量的转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5.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仅可以衡量物质的吸放热能力,还可以衡量物质温度改变的难易程度。水的比热容较大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c水=4.2×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答案】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解析】【详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是:单位质量(1kg)的物体改变单位温度(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故水的比热容是c水=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6.汽油的热值是,完全燃烧210g汽油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使______kg的水,从初温20℃开始,升高23℃。[]【答案】100【解析】【详解】完全燃烧210g汽油放出的热量为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则水的质量为7.甲、乙是两个由不同材料组成的物体,质量之比为2︰1,吸收相同热量,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220 ,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___。【答案】1︰3【解析】【详解】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8.当晶体被加热时,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自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_____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答案】熔化【解析】【详解】晶体吸热,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熔化.9.实验中发现:一块0℃的冰在熔化成0℃的水的过程中是需要吸热的,熔化成的水的内能会增大,则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影响物体的内能大小的因素除温度和质量以外还与___________有关。【答案】状态【解析】【详解】从冰熔化成水,吸收热量,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内能发生了变化,故影响物体的内能大小的因素除温度和质量以外还与状态有关。10.在探究“燃料热值与燃料种类关系”的实验中,组装了甲、乙两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烧杯中的水温度。实验时控制两灯具内所盛酒精和煤油的质量均为4.2g,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盛有初温为80℃和质量为4.6kg的水。当两灯的燃料完全燃烧完毕后,甲装置中水温度为86.5℃,乙装置中水温度为90℃。由此可以初步判断___________(选填“酒精”或“煤油”)的热值更大一些。忽略热传递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则煤油的热值是___________J/kg。20 【答案】①.煤油②.【解析】【详解】[1]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燃料的质量相同,乙装置烧杯中水升高的温度比较大,吸收的热量比较多,说明煤油灯放出的热量比较多,煤油的热值比较大。[2]乙装置中,水吸收的热量为不计热损失,煤油放出的热量为,煤油的热值是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1.“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其中部分节气包含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寒露:露水己寒,将要结冰。水结冰的过程需要吸热C.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的形成过程需吸热D.大雪:降雪增多,渐有积雪。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答案】D【解析】【详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体小水滴,故A错误;B.水结冰,由液态变为固体,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体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错误;20 D.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D正确。故选D。12.如图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④B.②和⑤C.③和⑥D.都正确【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待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与容器的底和侧壁接触,故①③错误,②正确;在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⑤正确,④⑥错误。综上,ACD错误,B正确。故选B。13.如图所示,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观察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丝绸与玻璃棒相互摩擦的过程中产生了正负电荷B.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是因为它们带上了异种电荷C.原来不带电的丝绸和玻璃棒相互摩擦后,二者会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D.当玻璃棒接触验电器金属球时,玻璃棒上所带的部分正电荷转移到金属箔上【答案】C【解析】20 【详解】AC.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发生了转移,没有创造电荷。不带电的丝绸与玻璃棒相互摩擦的过程中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一部分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为失去电子而带上了正电荷,丝绸因为得到电子而带负电,二者会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没有产生电荷,故C正确,A错误;BD.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验电器不带电,当玻璃棒与金属球接触时,一部分电子会从验电器移动到玻璃棒,使得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带上了正电,该过程中并不是正电荷由玻璃棒转移到金属箔上。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金属箔片会张开一定的角度,故BD错误;故选C。14.关于热量、温度、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会减小,其温度可能不变D.热量不可能从内能小的物体向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答案】C【解析】【详解】A.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A错误;B.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C.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小,但温度不一定降低,如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D.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向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热量,故D错误。故选C。15.如图所示是四冲程内燃机的其中一个冲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 A.表示吸气冲程,该台内燃机若是汽油机则此冲程吸入的只有空气B.表示排气冲程,该台内燃机在此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来带动运动C.表示吸气冲程,该台内燃机在其做功冲程内会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表示排气冲程,该台内燃机在加上润滑油后可以提高其工作的效率【答案】C【解析】【详解】ABD.图中为内燃机吸气冲程,吸气冲程中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若为汽油机,则在吸气冲程中将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吸入汽缸,故ABD错误;C.图中为内燃机吸气冲程,吸气冲程中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该内燃机在其做功冲程内会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故选C。16.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答案】C【解析】【详解】A、甲从一开始就熔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故A错误;B、分析图象可知,乙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为210℃,甲没有熔点,故B错误;C、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故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D、乙物质在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17.已知A、B两金属块比热容之比为,把他们都加热到100℃20 ,然后分别投入到装有质量相同、初温都为30℃的C、D两杯水中,测量结果:金属块A使C杯的水温升高了20℃,金属块B使D杯的水温升高了30℃。整个过程中不考虑热量损失。则与的比值为(  )A.15∶16B.1∶1C.16∶15D.4∶3【答案】C【解析】【详解】整个过程中不考虑热量损失,则金属放出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则金属块A放出的热量为同理,金属B放出的热量为则放出的热量之比为经整理可知,与的比值为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18.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当先调整图甲中___________(选填“A”或“B”)的高度。(2)某小组用相同的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a、b两条图线。由图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20 (3)如图乙,若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分别为,则___________(选填“>”“=”或“<”)(4)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结合实验图像可得水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_。【答案】(1)B(2)98(3)<(4)达到沸点并持续吸热【解析】小问1详解】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B的高度。【小问2详解】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98℃。【小问3详解】由图乙可知,a的初温与b的初温相同,加热相同时间即吸收相同的热量,a先沸腾,说明a的质量小,故ma<mb。【小问4详解】撤去酒精灯后,不再提供热量,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19.如图所示,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差异: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再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开始加热,记录到达相同温度后所需要的时间如表。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最后温度/℃加热时间/min水200205012食用油2002050620 (1)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______来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2)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通过比较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多少来衡量吸热能力的强弱,因此______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能力强;(3)除了上述方法之外,另一小组根据下面的表二也完成了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的差异”的实验探究,则他们是通过___________来衡量吸热能力的强弱。表二:物质/g质量/g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最后温度/℃水20020645食用油20020670【答案】(1)加热时间(2)水(3)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转换法的思想,实验中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小问2详解】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加热时间长,吸收热量多,所以水吸热能力强。【小问3详解】20 由表中数据可知,比较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加热相同时间,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温度变化来反映吸热能力强弱,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四、计算题(第21小题5分,第22小题7分,第23小题6分,共18分)20.食物也是一种“燃料”,释放化学能的过程不断地发生在人体内,提供细胞组织所需的能量。人体摄入的能量(营养师常称之为热量)过多或过少,都有损于健康。(1)某种油炸食品,每100g可提供的能量约为1.26×106J,假设这些能量全部被质量为5kg、温度为25℃的水吸收,可使这些水的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c水=4.2×103J/(kg•℃)](2)若将这种食品看作“燃料”,则它的热值是多少?【答案】(1)85;(2)1.26×107J/kg【解析】【详解】解:(1)每100g可提供的能量约为1.26×106J,假设这些能量全部被水吸收,则根据公式可得,水升高到的温度为(2)100g这种食品可提供的能量约为1.26×106J,若将这种食品看作“燃料”,由得,它的热值是为答:(1)某种油炸食品,每100g可提供的能量约为1.26×106J,假设这些能量全部被质量为5kg、温度为25℃的水吸收,可使这些水的温度升高到85℃;(2)若将这种食品看作“燃料”,则它的热值是1.26×107J/kg。21.近几年,各大城市天然气改造工程使得天然气灶能够进入千家万户,天然气灶使用方便、经济环保。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天然气灶将2.0kg,温度为20℃的水加热至沸腾,大约需要6min,已知水的比热容为,天然气的热值为,求:20 (1)水吸收的热量;(2)若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40%被水吸收,烧开这壶水需要多少体积的天然气。【答案】(1)(2)【解析】【小问1详解】水吸收的热量【小问2详解】若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40%被水吸收,则天然气放出的热量为烧开这壶水需要天然气的体积为22.百公里油耗指的是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每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是汽车耗油量的一个衡量指标。由于多数车辆在90km/h接近经济车速,因此大多对外公布的理论油耗通常为90km/h的百公里匀速油耗。某品牌汽车行驶100km油耗为8L,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25kW(已知汽油的密度为0.75×103kg/m3,热值为4.5×107J/kg)。试求:(1)8L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2)行驶100km时间内发动机所做的功;(3)该品牌汽车发动机的热机效率。(保留整数)【答案】(1)2.7×108J;(2)1×108J;(3)37%【解析】【详解】解:(1)汽车百公里耗油的体积V=8L=8×10-3m3汽油的质量m=ρV=0.75×103kg/m3×8×10-3m3=6kg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20 Q=mq=6kg×4.5×107J/kg=2.7×108J(2)汽车的速度v=90km/h=25m/s所用的时间行驶100km时间内发动机所做功W=Pt=25×103W×4×103s=1×108J(3)发动机的效率答:(1)8L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2.7×108J;(2)测试时间内发动机所做的功1×108J;(3)发动机的效率是37%。2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4-11-20 09:52:06 页数:20
价格:¥2 大小:1.17 M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