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新高考福建物理高考真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新高考福建物理高考真题一、单选题1.(2022·福建卷·1)福建土楼兼具居住和防御的功能,承启楼是圆形土楼的典型代表,如图(a)所示。承启楼外楼共四层,各楼层高度如图(b)所示。同一楼层内部通过直径约50m的圆形廊道连接。若将质量为100kg的防御物资先从二楼仓库搬到四楼楼梯口M处,再用100s沿廊道运送到N处,如图(c)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m/s2,则(  )A.该物资从二楼地面被运送到四楼M处的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5400JB.该物资从M处被运送到N处的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78500JC.从M处沿圆形廊道运动到N处,位移大小为78.5mD.从M处沿圆形廊道运动到N处,平均速率为0.5m/s答案 A解析 该物资从二楼地面被运送到四楼M处的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W克G=mgΔh=100×10×(2.7+2.7)J=5400J,故A正确;该物资从M处被运送到N处的过程中,由于M、N高度差为零,所以克服重力做功为零,故B错误;从M处沿圆形廊道运动到N处,位移大小为50m,故C错误;从M处沿圆形廊道运动到N处,平均速率为v==≈m/s=0.785m/s,故D错误。2.(2022·福建卷·2)2011年3月,日本发生的大地震造成了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在泄露的污染物中含有大量放射性元素I,其衰变方程为I→Xe+e,半衰期为8天,已知mI=131.03721u,mXe=131.03186u,me=0.000549u,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产生的β射线来自于I原子的核外电子B.该反应前后质量亏损0.00535uC.放射性元素I发生的衰变为α衰变D.经过16天,75%的I原子核发生了衰变答案 D解析 I衰变时,原子核内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大量电子从原子核释放出来形成β射线,故A错误;该反应前后质量亏损为Δm=mI-mXe-me=131.03721u-131.03186u-0.000549u=0.004801u,故B错误;放射性元素I发生的衰变为β衰变,故C错误;由于半衰期为8天,可知经过16天,即经过两个半衰期,75%的I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故D正确。3.(2022·福建卷·3)平时我们所处的地球表面,实际上存在场强大小为100V/m的电场,可将其视为匀强电场,在地面立一金属杆后空间中的等势面如图所示。空间中存在a、b、c三点,其中a点位于金属杆正上方,b、c等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两点的电势差Ubc=0B.a点场强大小大于100V/mC.a点场强方向水平向右D.a点的电势低于c点答案 B解析 由题图可知,b、c两点的电势差为Ubc=200V-300V=-100V,故A错误;由题图可知,a点与相邻两等势面的距离小于1m,电势差的绝对值等于100V,根据E=,可知a点场强大小大于100V/m,故B正确;根据场强方向垂直于等势面,可知a点的场强方向沿竖直方向,不是水平方向,故C错误;由题图可知,a点与c点在同一等势面上,电势均为300V,故D错误。4.(2022·福建卷·4)2021年美国“星链”卫星曾近距离接近我国运行在距地390km近圆轨道上的天宫空间站。为避免发生危险,天宫空间站实施了发动机点火变轨的紧急避碰措施。已知质量为m的物体从距地心r处运动到无穷远处克服地球引力所做的功为G,式中M为地球质量,G为引力常量;现将空间站的质量记为m0,变轨前后稳定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记为r1、r2,如图所示。空间站紧急避碰过程发动机做的功至少为(  ) A.GMm0(-)B.GMm0(-)C.GMm0(-)D.2GMm0(-)答案 A解析 空间站紧急避碰的过程可简化为加速、变轨、再加速的三个阶段;空间站从轨道半径r1变轨到半径r2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W+W引力=ΔEk依题意可得引力做功W引力=G-G万有引力提供在圆形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有G=m0求得空间站在轨道上运动的动能为Ek=G动能的变化ΔEk=G-G解得W=(-),故选A。二、多选题5.(2022·福建卷·5)奥斯特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研究电流的磁效应。一个可自由转动的小磁针放在白金丝导线正下方,导线两端与一伏打电池相连。接通电源瞬间,小磁针发生了明显偏转。奥斯特采用控制变量法,继续研究了导线直径、导线材料、电池电动势以及小磁针位置等因素对小磁针偏转情况的影响。他能得到的实验结果有(  )A.减小白金丝直径,小磁针仍能偏转B.用铜导线替换白金丝,小磁针仍能偏转C.减小电源电动势,小磁针一定不能偏转D.小磁针的偏转情况与其放置位置无关答案 AB 解析 减小导线直径,仍存在电流,其产生的磁场仍能使小磁针偏转,选项A正确;白金导线换成铜导线,仍存在电流,产生的磁场仍能使小磁针偏转,选项B正确;减小伏打电池电动势,只要导线中有电流,小磁针还是会发生偏转,选项C错误;通电导线产生的磁场与地磁场叠加后,其空间磁场方向与位置有关,当小磁针在不同位置时其偏转情况不同,选项D错误。6.(2022·福建卷·6)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模拟远距离输电。图中交流电源电压为6V,定值电阻R1=R2=20Ω,小灯泡L1、L2的规格均为“6V 1.8W”,理想变压器T1、T2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分别为1∶3和3∶1。分别接通电路Ⅰ和电路Ⅱ,两电路都稳定工作时(  )A.L1与L2一样亮B.L2比L1更亮C.R1上消耗的功率比R2的大D.R1上消耗的功率比R2的小答案 BC解析 若开关接cd端,则若电源电压为U0,理想变压器T1、T2的匝数比为==k用户电阻为R负载,定值电阻等效为输电线电阻为R导线,由变压器工作原理和欧姆定律。升压变压器输出电压U2=kU0降压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电压U3=U2-I2R导线降压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电压U4=I4=,=k,I3=I2可得升压变压器输出功率为P输=U2I2=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为P导线=I22R导线=R导线用户得到的电功率为P负载=·k2R负载 若开关接ab端,则负载得到的功率P负载′=·R负载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为P导线′=R导线将R导线=R1=R2=20Ω,R负载=Ω=20Ω,k=3代入可得P负载>P负载′即L2比L1更亮;P导线<P导线′R1上消耗的功率比R2的大,故选B、C。7.(2022·福建卷·7)一物块以初速度v0自固定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运动,一段时间后回到斜面底端。该物体的动能Ek随位移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x0、Ek1、Ek2均已知。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求出的物理量有(  )A.重力加速度大小B.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C.斜面的倾角D.沿斜面上滑的时间答案 BD解析 由动能定义式得Ek1=mv02,则可求解质量m;上滑时,由动能定理Ek-Ek1=-(mgsinθ+Ff)x下滑时,由动能定理Ek=(mgsinθ-Ff)(x0-x)x0为上滑的最远距离;由图像的斜率可知mgsinθ+Ff=,mgsinθ-Ff=两式相加可得gsinθ=(+)相减可知Ff=即可求解gsinθ和所受滑动摩擦力Ff的大小,但重力加速度大小、斜面的倾角不能求出,故A、C错误,B正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关系得mgsinθ+Ff=ma,t= ,故可求解沿斜面上滑的时间,D正确。8.(2022·福建卷·8)我国霍尔推进器技术世界领先,其简化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放电通道两端电极间存在一加速电场,该区域内有一与电场近似垂直的约束磁场(未画出)用于提高工作物质被电离的比例。工作时,工作物质氙气进入放电通道后被电离为氙离子,再经电场加速喷出,形成推力。某次测试中,氙气被电离的比例为95%,氙离子喷射速度为1.6×104m/s,推进器产生的推力为80mN。已知氙离子的比荷为7.3×105C/kg;计算时,取氙离子的初速度为零,忽略磁场对离子的作用力及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则(  )A.氙离子的加速电压约为175VB.氙离子的加速电压约为700VC.氙离子向外喷射形成的电流约为37AD.每秒进入放电通道的氙气质量约为5.3×10-6kg答案 AD解析 氙离子经电场加速,根据动能定理有qU=mv2-0,可得加速电压为U=≈175V,故A正确,B错误;在Δt时间内,有质量为Δm的氙离子以速度v喷射而出,形成电流为I,由动量定理可得FΔt=Δmv-0,进入放电通道的氙气质量为Δm0,被电离的比例为η,则有=η(),联立解得=≈5.3×10-6kg,故D正确;在Δt时间内,有电荷量为ΔQ的氙离子喷射出,则有ΔQ=()q,I=,联立解得I=()()≈3.7A,故C错误。三、填空题9.(2022·福建卷·9)艺术体操运动员站在场地中以一定频率上下抖动6m长绸带的一端,绸带自左向右呈现波浪状起伏。某时刻绸带形状如图所示(符合正弦函数特征),此时绸带上P点运动方向__________(填“向上”“向下”“向左”或“向右”)。保持抖动幅度不变,如果要在该绸带上产生更加密集的波浪状起伏效果,运动员上下抖动的频率应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答案 向上 增大解析 由题图可知绸带上形成的波是自左向右传播的,根据波形平移法,可判断绸带上P 点运动方向向上;绸带上产生更加密集的波浪状起伏效果,说明波长变小,而同种介质中同类型波的传播波速是不变的,根据λ=vT=可知运动员上下抖动的周期变短、频率增大。10.(2022·福建卷·10)带有活塞的汽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体开始处于a状态,然后经过a→b→c状态变化过程到达c状态。在VT图中变化过程如图所示。(1)气体从a状态经过a→b到达b状态的过程中压强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气体从b状态经过b→c到达c状态的过程要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答案 增大 放出解析 (1)由VT图像可知,气体从a状态经过a→b到达b状态的过程中,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温度升高,根据=C可知气体的压强增大。(2)由VT图像可知,气体从b状态经过b→c到达c状态的过程,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则气体的内能保持不变;气体的体积减小,则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对外放出热量。四、实验题11.(2022·福建卷·11)某实验小组利用图(a)所示装置验证小球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时,先将斜槽固定在贴有复写纸和白纸的木板边缘,调节槽口水平并使木板竖直;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建立xOy坐标系。然后从斜槽上固定的位置释放小球,小球落到挡板上并在白纸上留下印迹。上下调节挡板进行多次实验。实验结束后,测量各印迹中心点O1、O2、O3…的坐标,并填入表格中,计算对应的x2值。O1O2O3O4O5O6y/cm2.956.529.2713.2016.6119.90x/cm5.958.8110.7412.4914.0515.28x2/cm235.477.6115.3156.0197.4233.5 (1)根据上表数据,在图(b)给出的坐标纸上补上O4数据点,并绘制“yx2”图线。(2)由yx2图线可知,小球下落的高度y,与水平距离的平方x2成____________(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由此判断小球下落的轨迹是抛物线。(3)由yx2图线求得斜率k,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表达式为v0=____________(用斜率k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4)该实验得到的yx2图线常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见解析 (2)线性 (3) (4)水平射出点未与O点重合解析 (1)根据上表数据在坐标纸上描出O4数据点,并绘制“yx2”图线如图所示(2)由yx2图线为一条倾斜的直线可知,小球下落的高度y,与水平距离的平方x2成线性关系。(3)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可得x=v0t y=gt2联立可得y=g()2=x2可知yx2图像的斜率为k=解得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0=(4)yx2图线是一条直线,但常不经过原点,说明实验中测量的y值偏大或偏小一个定值,这是小球的水平射出点未与O点重合,位于坐标原点O上方或下方所造成的。12.(2022·福建卷·12)在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因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影响,不论使用何种接法,都会产生系统误差,为了消除电表内阻造成的系统误差,某实验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甲实验电路进行测量。已知R0=2Ω。(1)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器材实物连线补充完整。(2)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将滑动变阻器滑到最左端位置②接法Ⅰ:单刀双掷开关S与1接通,闭合开关S0,调节滑动变阻器R,记录下若干组数据U1I1的值,断开开关S0③将滑动变阻器滑到最左端位置④接法Ⅱ:单刀双掷开关S与2闭合,闭合开关S0,调节滑动变阻器R,记录下若干组数据U2I2的值,断开开关S0⑤分别作出两种情况所对应的U1I1和U2I2图像(3)单刀双掷开关接1时,某次读取电表数据时,电压表指针如图丙所示,此时U1=_______V。(4)根据测得数据,作出U1I1和U2I2图像如图丁所示,根据图线求得电源电动势E=____________,内阻r=____________。(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5)由图丁可知____________(填“接法Ⅰ”或“接法Ⅱ”)测得的电源内阻更接近真实值。(6)综合考虑,若只能选择一种接法,应选择____________(填“接法Ⅰ”或“接法Ⅱ”)测量更合适。答案 (1)见解析图 (3)1.30 (4)1.80 2.50 (5)接法Ⅱ (6)接法Ⅱ解析 (1)根据题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实物连接如图所示(3)量程为3V的电压表分度值为0.1V,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题图丙可知电压表读数为U1=1.30V(4)当单刀双掷开关接1时,电流表示数为零时,电压表测量准确,故电动势为U1I1的纵轴截距,则有E=1.80V当单刀双掷开关接2时,电压表示数为零时,电流表测量准确,由U2I2图像可知此时电路电流为0.40A,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I=解得内阻为r=-R0=Ω-2Ω=2.50Ω(5)由题图丁可知U1I1图像的斜率绝对值为k1=Ω=R0+r1解得r1=3.00Ω由题图丁可知U2I2图像的斜率绝对值为k2=Ω=R0+r2解得r2=2.25Ω可得==0.2>==0.1故接法Ⅱ测得的电源内阻更接近真实值。 (6)由电路图可知接法Ⅰ的误差来源是电流表的分压,接法Ⅱ的误差来源是电压表的分流,由于电源内阻较小,远小于电压表内阻,结合(5)问分析可知,若只能选择一种接法,应选择接法Ⅱ更合适。五、解答题13.(2022·福建卷·13)清代乾隆的《冰嬉赋》用“躄躠”(可理解为低身斜体)二字揭示了滑冰的动作要领。500m短道速滑世界纪录由我国运动员武大靖创造并保持。在其创造纪录的比赛中,(1)武大靖从静止出发,先沿直道加速滑行,前8m用时2s。该过程可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求此过程加速度大小;(2)武大靖途中某次过弯时的运动可视为半径为10m的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为14m/s。已知武大靖的质量为73kg,求此次过弯时所需的向心力大小;(3)武大靖通过侧身来调整身体与水平冰面的夹角,使场地对其作用力指向身体重心而实现平稳过弯,如图所示。求武大靖在(2)问中过弯时身体与水平面的夹角θ的大小。(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m/s2,tan22°=0.40、tan27°=0.51、tan32°=0.62、tan37°=0.75)答案 (1)4m/s2 (2)1430.8N (3)27°解析 (1)设武大靖运动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根据x=at2解得a==m/s2=4m/s2(2)根据F向=m解得过弯时所需的向心力大小为F向=73×N=1430.8N(3)设场地对武大靖的作用力大小为F,受力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向= 解得tanθ==≈0.51可得θ=27°。14.(2022·福建卷·14)如图,L形滑板A静置在粗糙水平面上,滑板右端固定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弹簧左端与一小物块B相连,弹簧处于原长状态。一小物块C以初速度v0从滑板最左端滑入,滑行s0后与B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然后一起向右运动;一段时间后,滑板A也开始运动。已知A、B、C的质量均为m,滑板与小物块、滑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求:(1)C在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2)C与B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3)从C与B相碰后到A开始运动的过程中,C和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答案 (1) (2)m(v02-2μgs0) (3)解析 (1)小物块C运动至刚要与物块B相碰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可得-μmgs0=mv12-mv02解得C在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v1=(2)物块B、C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取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v1=2mv2解得物块B与物块C碰后一起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2=故C与B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ΔE=mv12-×2mv22=m(v02-2μgs0)(3)滑板A刚要滑动时,对滑板A,由受力平衡可得kΔx+2μmg=3μmg解得弹簧的压缩量,即滑板A开始运动前物块B和物块C一起运动的位移大小为Δx=从C与B相碰后到A开始运动的过程中,C和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2μmg·Δx=。15.(2022·福建卷·15)如图(a),一倾角为θ的绝缘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其顶端与两根相距为L的水平光滑平行金属导轨相连;导轨处于一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其末端装有挡板M、N。两根平行金属棒G、H垂直导轨放置,G 的中心用一不可伸长绝缘细绳通过轻质定滑轮与斜面底端的物块A相连;初始时刻绳子处于拉紧状态并与G垂直,滑轮左侧细绳与斜面平行,右侧与水平面平行。从t=0开始,H在水平向右拉力作用下向右运动;t=2s时,H与挡板M、N相碰后立即被锁定。G在t=1s后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其中1~2s段为直线。已知:磁感应强度大小B=1T,L=0.2m,G、H和A的质量均为0.2kg,G、H的电阻均为0.1Ω;导轨电阻、细绳与滑轮的摩擦力均忽略不计;H与挡板碰撞时间极短;整个运动过程A未与滑轮相碰,两金属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sinθ=0.25,cosθ=0.97,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m/s2,图(b)中e为自然常数,=1.47。求:(1)在1~2s时间段内,棒G的加速度大小和细绳对A的拉力大小;(2)t=1.5s时,棒H上拉力的瞬时功率;(3)在2~3s时间段内,棒G滑行的距离。答案 (1)2m/s2 0.9N (2)16.15W (3)2.53m解析 (1)由vt图像可得在1~2s内,棒G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为a=2m/s2依题意物块A的加速度也为a=2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T-mAgsinθ=mAa解得细绳受到拉力FT=0.9N(2)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推导出“双棒”回路中的电流为I=由牛顿运动定律和安培力公式有BIL-FT=mGa由于在1~2s内棒G做匀加速运动,回路中电流恒定为I=6.5A,两棒速度差为vH-vG=6.5m/s保持不变,这说明两棒加速度相同且均为a;对棒H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其受到水平向右拉力F=mHa+BIL=1.7N由vt图像可知t=1.5s时,棒G的速度为vG=3m/s此刻棒H的速度为vH=9.5m/s其水平向右拉力的功率PF=FvH=16.15W。(3)棒H停止后,回路中电流发生突变,棒G受到安培力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棒G是否还拉着物块A一起做减速运动需要通过计算判断,假设绳子立刻松弛无拉力,经过计算棒G加速度为 a′==m/s2=4m/s2物块A加速度为a″=gsinθ=2.5m/s2t=3s时,A的速度为vA=v2-a″Δt=1.5m/s说明棒H停止后绳子松弛,物块A做加速度大小为2.5m/s2的匀减速运动,棒G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减速运动且绳子在2~3s时间内始终处于松弛状态;由动量定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以求得,在2~3s内BLΔt=mG(vG2-vG3)Δt=Δt=棒G滑行的距离sG==(4-)m=2.53m这段时间内物块A速度始终大于棒G滑行速度,绳子始终松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4-11-30 20:40:01 页数:14
价格:¥3 大小:1.56 MB
文章作者:教学资源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