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5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宁夏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5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宁夏版)一、积累运用(35分)(一)语境默写。(10分)1.古代诗文万卷,字里行间多有“家国”二字。多一些“家国情怀”,就会多一些崇高和大气。“家国情怀”是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壮志难酬、思乡忧国;“家国情怀”是辛弃疾“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力图收复失地的壮志;“家国情怀”是李白被赐金放还,仍不减出世之志,吟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的乐观豪迈;“家国情怀”是刘禹锡仕宦沉浮,仍发出“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豁达襟怀;“家国情怀”是秋瑾“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江红》(小住京华)]冲出家庭牢笼的喜悦。(二)名著阅读。(7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选段一】A道:“你一个梨园中的人,却有思念父亲孝敬母亲的念,这就可敬的狠了。我怎么不帮你!”鲍廷玺站起来道:“难得少爷的恩典。”A道:“坐着,你要多少银子?”鲍廷玺看见王胡子站在底下,把眼望着王胡子。王胡子走上来道:“鲍师父,你这银子要用的多哩,连叫班子,买行头,怕不要五六百两。少爷这里没有,只好将就弄几十两银子,给你过江舞起几个猴子来,你再跳。”A道:“几十两银子不济事。我竟给你一百两银子,你拿过去教班子。用完了,你再来和我说话。”【选段二】蒋刑房等他说完了,慢慢提起来,说:“潘三哥在监里,前日再三和我说,听见尊驾回来了,意思要会一会,叙叙苦情。不知先生你意下何如?”B道:“16 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遇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菜,他都是不吃的。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2.选段中A和B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人名)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人名)。两个选段都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来刻画人物。(3分)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A和B在对待朋友的态度上有何不同,分别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4分)(三)成语运用。(4分)六盘山风光旖旎,①________(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历来有“春去秋来无盛夏”之说。登上主峰远眺,朝雾迷漫,云海苍茫。日出云开,只见②________(形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层出不穷。“山高太华三千丈,险居秦关二百重”之誉,六盘山更因毛泽东的光辉诗篇《清平乐·六盘山》而名扬中外。置身于此,会让人③________,尽情体验大自然的④________。4.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写①②处的成语。(2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5.③④处依次填写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浮想联翩 巧夺天工B.想入非非 鬼斧神工C.浮想联翩 鬼斧神工D.想入非非 巧夺天工(四)对联文化。(2分)6.“阅读经典能增智启慧”,请选取一副可以反映这个主题的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16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①指点江山秋光入眼帘②博学笃志彩笔绘华章③读好书塑造精彩人生④阅经典传承文化瑰宝(五)语境运用。(12分)阅读文字,回答问题。【传统文化 国宝文物】2024年2月26日,新华网文化频道在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放之际,特推出全新独家原创文化IP【国宝有新】特辑《殷墟:早期中国 出彩时代》。“国宝有新”是新华网文化频道特2024年全新推出的独家原创文化I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增强文化自信,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带领读者穿越历史长河②以各大新开展的重要文物大展为引子③领略中国文化所独具的无限魅力④感受中华文明之源远流长⑤增强对国宝文物的认知了解A.①④②③⑤B.②⑤①④③C.①④②⑤③D.②①⑤④③【传统文化 时代热潮】【材料一】(资料来源:艾媒数据中心)【材料二】汉服热、诗词热、非遗热、文博热……2023年的暑假,比天气还热的是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风潮。绾青丝、点朱丹、着汉服,步摇流苏、衣香鬓影穿行在古城、园林、庙宇之中,想要复刻“唐潮”16 的游客让各大景区附近的汉服体验馆生意火爆;电影院里,孩子们和李白、高适一起吟诵“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影院外,卖场食肆、地铁公交将古诗词元素应用其中,多地景点推出“背古诗、免门票”活动……让一首诗歌、一部名著、一幅巨作“活”起来、“动”起来,让受众在美好的体验中接受与理解、共鸣与共情,这需要从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找到能与当代人的生活、情感发生现实关联的宝藏,以时代的视角、科技的手段、艺术的规律,用不断创新的“打开方式”,解锁传统文化宝藏中的时代价值,让深植在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动起来”。(选自《工人日报》,有删改)【材料三】科技创新赋能传统文化,体现在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瑰宝,是凝结了历史、价值观、道德伦理和审美观念等多种元素的独特文化符号。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传统文化面临着逐渐流失和传承的困境。科技创新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例如,北京开幕的“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全球首展”以3D光雕数字技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用48台高清投影打造全沉浸式光影世界,再现敦煌石窟文化的艺术魅力;借助8K超高清数字技术、4D动感影像,《清明上河图》被打造成可沉浸体验、可传播分享的新型艺术展演;全息影像技术和3D动画技术的运用,使得传统剧目中《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增添了新“活力”等等。伴随自媒体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信息的接受者同时成为文化信息的传播者,满足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使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能够源远流传、繁荣兴盛。(选自湖北日报网,有删改)8.请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2分)9.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认识。(4分)16 【传统文化 戏曲天地】10.为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成立了兴趣社团——戏剧社,并准备举办一场以“走进戏曲天地”为主题的演出活动,请你为演出活动拟写一则开场白。(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以内)(4分)二、阅读理解(40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①。酒既酣,公子光详②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③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注释】①长铍:一种兵器。②详:同“佯”,假装。③擘:分裂,分开。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乃进专诸于公子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酒既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既至王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夹立侍,皆持长铍。(2)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16 13.请用“/”符号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专 诸 者 吴 堂 邑 人 也 伍 子 胥 之 亡 楚 而 如 吴 也 知 专 诸 之 能 乃 进 专 诸 于 公 子 光14.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本文的专诸作为“士”,“不辱君命”,请简要分析专诸的具体表现。(2分)(二)古诗词阅读。(4分)临江仙·送钱穆父①[宋]苏 轼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③。无波真古井④,有节是秋筠⑤。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释】①钱穆父:名勰,又称钱四。元祐五年十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于次年春启行,途经杭州时,苏轼以此词赠行。②改火:古时钻木取火,四季各异其木,故有改火之称。唐宋时于寒食日赐百官新火,系沿此占制。后以改火为一年。③春温:指春天的温暖。④古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⑤筠:竹子。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这是一首赠别词。词人将对老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写得缠绵感伤、哀怨愁苦。B.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先从时间着笔,再就空间落墨,最后表达对友人的赞颂之意。C.“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两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郁郁寡欢的心情。D.“尊前不用翠眉颦”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言说宴席中以歌舞相伴的歌女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16.请赏析诗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2分)16 (三)现代文阅读一。(10分)善其后者慎其先①万事皆有初,欲善终,当慎始。《晋书·潘岳列传》有语:“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是说要想端正树枝末梢,首先要端正树之根本;要想取得好的结果,就必须在开始时小心谨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好了头、起好了步,就会为以后奠定基础。同理,面对诱惑和“围猎”,把好了“第一次”,守住了“第一关”,也能为以后消除隐患。②《北齐书·苏琼传》记载:南清河太守苏琼刚到任,曾为乐陵太守的郡民赵颍便送上一对新瓜,赵颍仗着自己年纪大,竭力请求苏琼收下,苏琼于是把瓜留下,悬于屋梁之上。家人不解:“这是何必,以后不再吃便是。”苏琼笑曰:“安有初乐为而复禁者”,意思是,这世上哪有开始乐意做而后来禁止的呀?错误的闸门一旦开启,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各种诱惑袭来,再想关上就难上加难了,最终往往发展成“一而再、再而三”,直至“不可收拾”。③君子慎始而无后忧。唯有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对各种不良思想苗头和出格行为及时果断制止,才能避免陷入被动、步入歧途。反之,如果初之不慎,要想之后再谨慎起来,就不会那么容易了,结果可能是“破罐子破摔”“一步错步步错”。“轿夫湿鞋”的故事是最好的借鉴,从一开始的“择地而行”,到最后的“不复顾惜”,轿夫思想和行动上的变化,都源于“一失足”。所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牢牢守住第一道防线,决不迈出“湿鞋”的“第一步”。④古人讲,其始不立,其卒不成。倘若不慎始,开始时“差若毫厘”,结果可能就会“谬以千里”。这就好比穿衣服扣扣子,如果扣子和扣眼没有对齐扣好,衣服就会穿得歪歪斜斜,穿的人不舒服,看的人也不舒服。退一步讲,衣服扣子扣错了,还是可以重新来过,大不了再扣一遍,扣整齐就行了。但若是人生的扣子扣错了,就无法再来一次,“白袍点墨,终不可湔”16 。因此,须时时自警自省,告诫自己切莫扣错人生的扣子。⑤慎始重在慎微。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唯有严以修身、防微杜渐,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我约束,在小问题刚萌芽时就通过小节的表象洞察到大害的后果,要在小隐患刚开始时就有所防备,防止积重难返。唐代宰相陆贽以“清慎”闻名,对于各种馈赠“一皆拒绝”,即使是像马鞭、鞋靴之类的小物件,他仍保持“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的警觉。⑥慎始当需自律。“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唐人张固《幽闲鼓吹》里有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李师古准备给宰相杜黄裳送一份重礼,派人一连数天在他家门前观察守候,等待机会送上。可数日来他们看到的是,宰相夫人出门,从婢二人皆青衣褴褛,李师古只好取消送礼的打算。可见,良好的修养和自律,能够有效地防止各种“糖衣炮弹”的侵袭。时时严以修身,处处严以律己,始终做到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又何惧“糖衣炮弹”,何谈触碰底线?(节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17.下面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万事皆有初,欲善终,当慎始”。B.文章第⑤⑥段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他们的顺序可以颠倒。C.作者认为错误的闸门一旦开启,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各种诱惑袭来,再想关上就难上加难了,直至“不可收拾”。D.全文内容充实,论证有力,作者引经据典、使说理更具权威性和感染力。18.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即使是像马鞭、鞋靴之类的小物件,他仍保持‘鞭靴不已,必及衣裘;……’的警觉”中的“即使……仍……”这一关联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19.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6 20.《开学第一课》是中央广播电视台和教育部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请你结合本文向即将开学的学弟学妹们推荐这档节目。(3分)(四)现代文阅读二。(14分)贺兰山凝眸乔洪涛①一座山,横亘在偌大的西北戈壁,用宽厚坚实的臂膀,为一座银光闪闪的平原之城阻隔风沙,成为族群繁衍生息的地理依赖,成为远古文明传承的活化石,甚至是西北精神的某种象征——这就是贺兰山。②我还没有见过这样峭拔嶙峋又沉默厚重的山,它带给我巨大的震撼,让我看到了与东部山脉、南部山脉不一样的山貌。③这是一座坚硬之山。南北绵延二百多千米的长度,东西四十多千米的厚度,最高处海拔近三千米的高度,在这茫茫戈壁,怎能不成为一处坚硬的风景?从云端俯瞰,横亘的山脉,像雄狮、像卧龙,裸露的岩石,深沉的颜色,看不到植被,甚至看不到生命的痕迹,有粗粝不毛之感。16 直到走近,仰首瞻看,才发现山石之间,峭拔的巨石罅隙里,有更为倔强的植物,在岩峰中成为更为坚硬的风景。荆棘、沙柳、低矮的蕨类……在干燥的沙砾中,它们是如何扎根的?它们是如何在烈日下生长的?它们是如何不被风沙吹折而顽强存活的?【批注】第③段写作者俯瞰贺兰山,看不到生命的痕迹。走近时,却被巨石罅隙间倔强生长的植物所震惊,发出了它们如何扎根、生长、存活的思考和感叹。④车在一条山路上蜿蜒而上,除此之外,没有看到任何可以攀登的道路。忽然,几只褐色的山羊,从陡峭的山岩上腾跃而下,“之”字形的路线,闪电般的速度,像鹰隼,像精灵,蹄子踩踏处,溅起沙砾,啊,是岩羊!我还以为这是一座沉寂之山,死亡之山,但一队岩羊瞬间改变了我的看法,这矫健的山中尤物,让自以为擅长奔跑的人类相形见绌。我们停下车,它们便在车边停下,抬头看我们,眼神坚毅淡定,毫无惧色。与一只岩羊对视,在它圆圆的眼球中,我可以看到孱弱的我,以及我背后巍峨的贺兰山脉。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它们多么神秘,多么神奇!【批注】第④段写________________⑤抵达山门,我们下车,顺着一条蜿蜒的山谷,深入腹地,去探寻贺兰山岩画。贺兰山脉是一个山群,每一座山之间,相连而又彼此独立。沿着一条有柳树绿迹的小路,向里面走去。一条小沟渠里清澈的山泉奔腾而下。两侧峭壁罗列,奇形怪状的山石,悬在头顶,摇摇欲坠。黑褐色的巨石,仿佛排兵布阵的怒目金刚。抬头所见的天空,越来越逼仄,越来越促狭,我这是自投罗网,成为山石困兽了。幸亏脚下有一脉水,捎带着两岸的绿树青草,向远处,向更深处蜿蜒而去,让我心悸稍安。⑥接着顺着山路深入,峭壁上出现了令人惊叹的岩画——粗粝的笔画,看似单调的线条,形成一只羊、一只鹰,一个劳动的场景,一个铭记的事件……试想,几万年前,一群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动物,捕猎、生火、繁衍……16 不仅如此,他们用手中的坚硬的石头,在另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刻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刻下委屈、勇敢和琥珀般风化的眼泪。用手触摸着这些隐隐约约的线条,我仿佛感受到了刻石的力度和那一只手的温度。圆圆的太阳,四射的光芒,峭壁之上,那些历经岁月淘洗而未磨灭的线条,放射着灼热的光,照耀着循迹而来的后人的眼睛,我的眼里涌出了泪水。这是什么样的血脉相通?这是什么样的精神传承?【批注】第⑥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⑦起风了,凝眸贺兰山,心旗烈烈。⑧“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塞北绿洲因一座山而成;“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鼙(pí)鼓①声声,古战场雄风犹在;“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山势险峻,又温柔可亲……贺兰山,贺兰山,这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这平川耸立的雕塑,既沉稳坚硬,又灵动高拔,凝结成了西北精神。(有删改)【注释】①鼙鼓:中国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21.文章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由所至写到所见、所感。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2分)所至所见所感走进山脉①_____________坚硬、震惊②_____________岩羊神秘、神奇抵达山门山泉、峭壁、巨石局促、心悸深入山路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2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23.请任选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2分)从云端俯瞰,横亘的山脉,像雄狮、像卧龙,裸露的岩石,深沉的颜色,看不到植被,甚至看不到生命的痕迹,有粗粝不毛之感。24.请从重音或语调的角度(任选其一)16 ,对下面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并阐明理由。(2分)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25.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对贺兰山的感受也不断深入。请仿照第③段的批注,给第④段或者第⑥段做批注。(3分)【批注】:第________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作者由贺兰山的景物引发对“西北精神”的思考,请联系全文谈谈“西北精神”的内涵。(3分)三、写作(45分)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我们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他人的欣赏如暖流滋润心田,让人获得奋进的力量;我们也要学会欣赏他人,欣赏他人会在自己心中播下善与爱的种子,不断提升人生境界;我们还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才会内心有光,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内容充实,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500字。(不能使用试卷中的材料、不能透露与学生有关的信息)16 16 答案一、1.①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2.杜少卿 匡超人 语言3.杜少卿在朋友鲍廷玺需要帮助的时候,直接给了他一百两银子,表现出他的慷慨仗义;(2分)而匡超人碍于自己的身份甚至不愿去监里看朋友一眼,表现出他的忘恩负义、自私冷漠。(2分)4.①闻名遐迩 ②重峦叠嶂5.C 6.④ ③ 7.D8.①2023年,在汉服活动、艺术拍摄、传统节日这三个场景穿汉服的消费者均超过四成,近三成的消费者会在日常活动中身穿汉服。(1分)②汉服风气日益浓郁,推进汉服日常成为新潮流。(1分)9.①要从传统文化中找到能与当代人生活、情感发生现实关联的事物,用创新的方式,让受众接受和理解。②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③科技创新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④自媒体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化需求。(4分,意对即可)10.示例:亲爱的同学们,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今天,我们会欣赏到雍容华美的京剧、轻柔灵秀的越剧、淳朴明快的黄梅戏。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戏曲的世界。(4分,言之有理即可)二、11.(1)推荐 (2)派遣 (3)酒喝得很畅快 (4)已经12.(1)他们夹道侍立,都手持长铍。(2)公子光放出埋伏的武士来攻击吴王僚的部下,将他们全部消灭。13.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士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乃进专诸于公子光14.①吴王僚排兵布阵,危机重重,但专诸仍毅然受命,表现出他的勇敢坚毅。②专诸鱼腹取刀,以生命为代价刺杀吴王僚,表现出他忠于使命。【参考译文】专诸,是吴国堂邑人。伍子胥逃离楚国到吴国去后,知道了专诸的才能,于是就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四月丙子这一天,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吴王僚派遣16 士兵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门户、台阶两旁,都是吴王僚的亲信。他们夹道侍立,都手持长铍。酒已经喝得很畅快,公子光假装脚有疾病,进入地下室,他让专诸把匕首放到烤熟的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到吴王僚跟前,专诸分开鱼,趁机用匕首刺杀吴王僚,吴王僚立即死了。左右近侍也杀死了专诸,吴王僚手下的众人纷扰混乱。公子光放出埋伏的武士攻击吴王僚的部下,将他们全部消灭,公子光于是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吴王阖闾。阖闾于是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15.A 点拨: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聚,赞赏友人面对坎坷奔波时的古井心境和秋竹风节;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与友人分别,抒发了对世事人生的豁达。16.这两句意思是: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是匆匆过客。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生比作旅店,表明都是天地间的过客,无须计较眼前的聚散。(1分)作者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豁达的人生态度。(1分)17.B 点拨:第⑤⑥段的顺序安排是按照逻辑上的递进关系,从外在的“慎微”到内在的“自律”,强调了“慎始”的不同方面。因此,它们的顺序不能随意颠倒。18.不能。“即使……仍……”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1分)表现了陆贽认为即使是极小的物件,他也要保持警觉,拒贿要从小处着手。这一关联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1分)19.①对比论证,把“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所产生的结果和“初之不慎”所产生的后果作对比,突出强调了慎始的重要性,全面深入地论证了“君子慎始而无后忧”的观点,使文章有很强的说服力。②举例论证,以“轿夫湿鞋”的故事为事例,用事实说话,从反面有力地论证了“君子慎始而无后忧”的观点,使文章有很强的说服力。(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答出一种即可)20.示例:学习是需要长久坚持的事情,需要开好头、起好步,才能为后面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预示着新的开始、新的希望,其开展的意义在于陪伴学生开启新的学习之旅,为新学期的学习开好头、起好步、奠定好基础。学弟学妹们,我强烈推荐你们看一看这档节目,做好迎接新学期的准备,为新学期开一个好头。(3分,合理即可)16 21.①巨石罅隙里的植物 ②山路上 ③岩画 ④惊叹、感动(共2分)22.示例:①介绍贺兰山的地理位置,突出贺兰山所处位置的重要性;②总领全篇,引出下文作者对贺兰山的描写和记叙,同时揭示了贺兰山是西北精神的象征;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点题。(2分,答出两点即可)23.示例:这个句子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贺兰山脉比作雄狮和卧龙,(1分)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贺兰山脉的巍峨雄伟、连绵不绝,写出了作者内心的震撼。(1分)24.示例一:重音应落在“灵动的符号”和“山之子”上。(1分)因为“灵动的符号”写出了岩羊的矫健迅疾,“山之子”写出了岩羊的坚毅顽强,这样朗读更能够表达出作者对岩羊的赞美与敬佩之情。(1分)示例二:应采用上扬的语调(后句比前句的语调更高)进行朗读。(1分)因为这一句写出了岩羊的灵动矫健、坚毅顽强,采用上扬的语调,更能突出作者对岩羊的赞美与敬佩之情。(1分)25.示例一:④(1分) 作者原以为贺兰山是一座沉寂、死亡之山,但是沿着山路蜿蜒而上时,他因陡峭的山岩上腾跃而下的岩羊改变了看法,不禁发出了“它们多么神秘,多么神奇”的赞叹。(2分)示例二:⑥(1分) 作者沿着山路深入时,发现令人惊叹的岩画,他想象几万年前人类的生存图景,用手触摸岩画,仿佛感受到了刻石的力度和手的温度,内心百感交集,眼里涌出了泪水,发出了“这是什么样的血脉相通?这是什么样的精神传承”的惊叹与思考。(2分)26.示例:贺兰山是一座粗粝不毛的坚硬之山,但巨石罅隙里生长着倔强的植物,它们顽强扎根;陡峭的山岩上腾跃着一队灵动的岩羊,它们眼神坚毅淡定,毫无惧色;坚硬的石头上刻着令人惊叹的岩画,它们是祖先智慧和勇敢的象征。这些品质从古至今一直流淌在西北的土地上,流淌在西北人民的血液里,凝聚成了宽厚沉稳、坚强不屈、灵动睿智、勇敢无畏的西北精神。(3分,言之有理即可)三、27.略。1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12-24 21:40:02 页数:16
价格:¥3 大小:1.17 M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