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5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安徽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5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安徽版)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10分)古诗文中酣畅淋漓、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景由心生,胡天飞雪中寄寓了诗人戍守边疆时的乐观心态;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借酒抒怀,表达自己的豪壮胆气;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咏月抒志,表明要扫除北伐阻碍的壮志豪情;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________________”,借用曹操之语,发出了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主张,以铿锵之言,激励仁人志士追求大义;诸葛亮《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忆往事,尽显作者临危受命的责任与担当;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以死明志的赤胆忠心。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3分)约翰·里德的蛮横霸道,他姐妹的高傲冷漠,他母亲的厌恶,仆人们的偏心,像一口污水井中黑色的沉淀物,一股脑儿泛起在我烦恼不安的心头……乔治娜好使性子,心肠歹毒,而且强词夺理,目空一切,偏偏得到所有人的纵容。她美丽的容貌、红润的面jiá、金色的鬈发,使得她人见人爱,一俊便可遮百丑。至于约翰,从来没有人敢违拗他,更不用说教训他了,虽然他什么坏事都干:拧断鸽子的脖颈,弄死小孔雀,放狗去咬羊,采摘温室中的葡萄,掐断暖房里上等花木的嫩芽。有时他还叫他的母亲“老姑娘”,有时候还因为她像他一样的yǒu黑皮肤而破口大骂。尽管他蛮横地与他母亲作对,经常撕毁她的丝绸服装,却依然是她的“宝贝蛋”。而我不敢有丝毫闪失,该做的事都努力做好,还是被骂淘气、讨厌、阴沉、鬼鬼祟祟,从早上骂到中午,从中午骂到晚上。(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15 蛮横(  )    强(  )词夺理    面jiá(  )    yǒu(  )黑(2)以上文段出自《______________》,此时的“我”正在______________(填写地点)接受惩罚,原因是“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事件)。(3分)(3)小说中矛盾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推动情节的发展。请结合小说原文,简要分析“我”的这次反抗推动了情节怎样发展。(3分)(4)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是这本小说主题之一,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再举一个事例加以佐证。(3分)3.班级开展以“方寸舞台,百态人生”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2分)(1)班级发布活动通知,正文如下:为丰富戏剧教育内容,了解传统戏剧知识,感受现传统戏剧的魅力,我班拟组织全体同学去市大剧院参观学习。请于4月26日下午3点在学校南大门集合。小宇同学因请假在家,不了解通知的内容,你觉得其中哪三个重要信息需要转告她?(3分)(2)在市大剧院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看到了京剧《空城计》宣传海报。小语发现发布的海报中有两处错误,请你按要求修改。(4分)京剧《空城计》宣传海报以名著《三国演义》为依托创作的京剧《空城计》将在市大剧院盛大展演。戏剧《空城计》是我国京剧的传统剧目,又名《抚琴退兵》。届时欢迎大家观看。15 地点:市大剧院演艺厅2024年4月26日某演艺集团①海报正文中有一处信息不完整,请指出。(2分)②海报中有一处格式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3)参观完市大剧院,同学们在挑选戏曲创意商品时产生了困惑: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和《水浒传》中的林冲,外貌都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而手机壳上二人的戏曲扮相却截然不同(见下图)。结合名著内容,推测他们扮相不同的原因。(3分)(4)有人认为开展上述活动毫无意义,理由是:现在孩子获取戏曲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如电视、网络、书籍……何必要劳心费神地把戏剧搬上舞台;再说初三的学生学习任务重,哪会有多余的时间去参观学习或者排练表演呢?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请说明理由。(2分)15 二、阅读(55分)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一](20分)京剧《司马迁》第二场 廷祸(节选)郭启宏时间: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   地点:长安,未央宫武台殿。人物:司马迁——字子长,太史令,后拜中书令。刘 彻——汉武帝。李和嫣——都尉,贰师将军李广利之族弟。郑履忧——骑都尉李陵之麾下骑。杜 周——廷尉,后擢升御史大夫,司马迁好友。黄 巫——宫廷女巫。文官、武将、黄门、侍卫若干。(黄门甲上)①黄门甲 李陵将军麾下骑郑履忧有军情禀报。②刘 彻 宣上殿来。③黄门甲 万岁有旨,宣郑履忧上殿!(郑履忧上)④郑履忧 参见万岁!⑤刘 彻 有何军情?⑥郑履忧 万岁容奏。李陵将军到达浚稽山,刻石立碑之后,挥师南下。不料途中遭遇匈奴主力。单于八万兵马将我军团团围住了!⑦刘 彻 呵?五千步卒怎挡八万兵马?⑧郑履忧 五千步卒,一以当百。李陵将军身先士卒,振臂一呼,全军死战!杀伤匈奴一万余人,突出重围……⑨刘 彻 壮哉李陵!(举杯)⑩众 人 万岁天威!(举杯)⑪郑履忧 15 不料叛将向匈奴告密,贰师将军又无救兵来援,我军矢尽粮绝,全军覆没!⑫刘 彻 那李陵呢?⑬郑履忧 李陵将军被俘!⑭刘 彻 怎么讲?⑮郑履忧 李陵将军他,他……被俘了!⑯刘 彻 (震怒)呵!(掷杯)(气氛骤变,【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⑰刘 彻 (唱)只恐战旗变降幡……宣李陵全家宫门听旨!命黄巫观看李陵老母脸上气色可有死丧之相!⑱黄门甲 遵旨。(引郑履忧下,众官坐。)⑲李和嫣 哼,李陵既然打了败仗,就该以身殉国,为什么活着被俘呢?这不就是投降匈奴了吗?⑳文官甲 哼!叛国投敌,罪不容诛!杜 周 万岁!叛将一家,全该斩首!众 人 是呀,全家该斩!司马迁 且慢!万岁暂息雷霆之怒。草芥愚臣,冒奏一言。刘 彻 讲!司马迁 臣观李陵平素为人,颇有国士之风,他今战败被俘,未能自尽,或许别有良图……刘 彻 (沉吟)莫非他想寻找机会报效汉室吗?(黄门甲引黄巫上)黄门甲 启奏万岁,黄巫来到。黄 巫 (念)脂粉队里无颜色,巫觋丛中第一名。参见万岁!刘 彻 黄巫,李陵之母气色如何?黄 巫 启奏万岁!李陵之母天庭昏暗,地阁幽深,瞳孔无光,白眼失神。她是一副死丧之相啊!刘 彻 嗯。(焦躁地挥手)(黄巫随黄门甲下)15 李和嫣 万岁!听黄巫之言,李陵死心塌地投降匈奴,是没说的了!刘 彻 (暴怒)全家抄斩,灭门九族!司马迁 哎呀万岁!巫觋之言,安能凭信!倘若灭门九族,岂不绝了李陵归来之路?细论起来,李陵之败,也因孤军深入未有援兵……刘 彻 未有援兵?你是说李陵之败,责在国舅贰师将军?!司马迁 臣无此意。李和嫣 太史令!你不要徇了私情枉了国法呀!司马迁 我与李陵各尽职守,从未登堂过府,私情二字从何说起?李和嫣 听说你写的《太史公书》里有一篇《李广列传》,你既然称颂李陵的爷爷李广,你跟李陵能没交情?分明是欺君罔上!司马迁 写史就须录实。欺君罔上之人,倒有一个!李和嫣 你说谁?司马迁 就是你!李和嫣 你!你不要反咬一口!司马迁 你身居高位,不报君恩!尽日秾歌艳舞,阿谀逢迎,难道不是欺君?结党营私,巧取豪夺,难道不是罔上?如今长安街市三尺童子纷纷传唱:要当官,珠宝奉献李和嫣;要免罪,黄金孝敬李都尉……刘 彻 李和嫣!先皇有律,受贿贪赃处以极刑!李和嫣 (惊慌地)万岁爷,奴才一不问刑狱诉讼,二不管钱财器物,哪儿来的贿赂呢?刘 彻 难道说民谣无据?李和嫣 他司马迁是耍笔杆儿的,笔尖一挥,要编派什么民谣民歌,还不容易!万岁爷不信,请问朝廷大臣。15 刘 彻 杜卿可知此事?杜 周 臣公务繁忙,不曾出入长安街市,实在不知。刘 彻 众卿呢?众 官 (嗫嚅地)臣等不知其详。司马迁 万岁呀!(唱)开疆土平山寇连年用兵,徭役频赋税重民生艰辛。徇私舞弊无穷尽,贪官污吏应运生。愿陛下亲君子远小人,把朝纲肃整,方保得祖宗基业永世长存!刘 彻 大胆!(唱)作史官你应当讴歌炎汉,却为何越职守指点江山!我汉家历百年尧天舜日,你竟说苛政猛生灵涂炭国运艰难!说什么整朝纲把小人疏远,弦外音分明骂我无道昏君信谗养奸!一定是通李陵预谋叛汉,鼓唇舌呼风雨推波助澜!司马迁 (惶恐地)万岁容奏……刘 彻 (大怒)嘟!司马迁为叛将游说,又诽谤孤王,该当何罪?李和嫣 按律当斩!刘 彻 (怒冲冲,脱口而出)斩!(一庭震恐。司马迁木然)刘 彻 (渐冷静,自觉失言)呀!【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扫视臣下,计上心来)杜卿!司马迁交与你这刑狱之官!杜 周 遵旨!(唱)看天子有悔意进退两难,想必是借助我顺水推船。三尺法本是他皇家刑典,执法官须揣摩圣意御言。我何不一箭三雕运手腕?赢得个救友、升官、护龙颜!启奏万岁,司马迁诬罔主上,理当重判,念他世代史官,还望万岁从宽发落。刘 彻 依卿之见?杜 周 罢官,留命,押天牢。15 刘 彻 依卿所奏。司马迁押入天牢,听其筹金自赎;如不赎罪,处以宫刑!(司马迁跌坐地上。殿前武士剥其衣冠。众官垂首)(选自《郭启宏剧作选》,有删改)4.【戏剧冲突】《司马迁》中人物众多,戏剧冲突此起彼伏。梳理全剧,概括剧本的主要情节,并思考这些戏剧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完成下图。(4分)5.【戏剧语言】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6分)(1)在剧本中【甲】处补充场面描写。(3分)(2)在剧本中【乙】处补充此刻刘彻的心理。(3分)6.【戏剧手法】舞台说明里关于杜周的介绍中,“司马迁好友”几个字加了点,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有何用意。(4分)7.【戏剧评议】从下面话题中任选一个,围绕本剧进行阐述。(6分)话题一:司马迁之“真”  话题二:司马迁之“勇”  话题三:司马迁之“忠”[二](17分)材料一:①身着飘逸的唐裙,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青青草坪上,一群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留学生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春日裙幄宴”。她们让海外友人感受到了中国汉服的魅力,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独特的中国文化体验。②在海外,汉服文化正受到越来越多人喜欢。“墨尔本汉服社之前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一个学生兴趣社团。”汉服社社长、墨尔本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靳倩莹介绍,“15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其他学校对汉服有兴趣的同学也想加入我们。后来,我们将汉服社扩大到面向全墨尔本。”③汉服社在当地举办“春日裙幄宴”汉服文化活动时靳倩莹说:“这次我们精心布置了公园,邀请热爱汉服的朋友来拍照打卡,也为大家搭建了一个社交平台。那天,许多人说不仅领略了汉服文化的魅力,还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05月02日,有删改)材料二:①汉服的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体系。现代汉服是现代人继承古代汉服基本特征而建构的民族传统服饰体系,主流典型特征可以概括为“平中交右、宽褖合缨”八个字,它不仅是对外观的描述,更蕴含了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的内涵,充分体现中华服饰崇尚含蓄内敛、端庄稳重的气质与美感。②第一个“平”字:指汉服运用平面对折剪裁的方式制作而成,前后衣身裁片肩线相连呈平面结构,整件衣服平铺时呈现出中线对折的形态,不论服饰的款式如何变化,都坚守“平裁对折”这一制衣理念。③第二个“中”字:指汉服的衣身前后均有中缝,体现了左右均分、守正执中的民族身姿和文明形态。保持中缝对称的剪裁习惯,与其他民族服饰形成结构性差异。又因前后中缝与地面垂直,被赋予“刚正、公平、正直”的含义。④第三个“交”字:指汉服穿着时通过“相交”完成闭合,如交领是左右襟交叠,裙腰是左右围合,裤腰是两片重叠等。衣裳叠穿、衣身前后闭合,也被赋予天地交泰、阴阳相合的含义。⑤第四个“右”字:指左衣襟向右闭合固定后的外观形态和习俗,这一原则扩展到下装也是向右侧交叠闭合固定。“右”作为汉服的本质特征之一,蕴含了文明有序的观念。衣襟向右掩视为阳,表示在世的人;衣襟向左掩视为阴,表示故去的人。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反映的正是当时汉民族服饰“右衽”的特点。⑥第五个“宽”字:汉服的用料远大于覆盖人体的需要,形成“松袼宽摆”的特征,袖根宽松使腋下能自由运肘,裳或裙摆是腰围的两倍以上,形成文质彬彬、君子之服的形象,蕴含天人合一的哲学气韵。⑦第六个“褖”字,读作tuàn,字义为衣服缘边,是一种包边工艺。古人认为衣领若不加缘边则为粗陋之服,称之为“褴”;如又加以缝补,则称“褛”,成语15 “衣衫褴褛”形容生活困苦。现代汉服礼服传承《周礼》之制,保持“续衽钩边”的结构,即前衣襟加接一幅和缘边,遮掩交叠之处,有传承礼仪之邦的含义。⑧第七个“合”字,即“腹手合袖”,约束袖长和仪态。特别是礼服,根据《玉藻》和《深衣》篇的记载,“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指袖长遮住手外能反折至肘部,双手合拢时袖子褶皱堆积,袖口左右相合,阴阳互补,蕴含“和合共生”的含义。⑨第八个“缨”字,字义泛指用于固定的带状部件或穗状饰物,也是衣襟的固定方式,不同于西式服装的单组式或拉链固定式,而是采用衣带或佩绶等部件收束和装饰,若用纽扣则隐藏于不起眼处,形成隐扣系带,佩绶结缨的衣冠风貌。(选自杨娜《现代汉服的文化密码》,有删改)材料三:近几年,穿汉服从一种行为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汉服爱好者已达998.1多万人,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商品成为时尚。下面是有关部门对汉服市场做出的部分调研数据。8.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一群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留学生让海外友人感受到了中国汉服和中国文化的魅力。B.现代汉服呈现“平中交右、宽合缨”的典型特征,其中外观上的“松袼宽摆”特征,蕴含天人合一的哲学气韵。C.“右”是汉服的本质特征之一,衣襟向右掩视为阴,表示故去的人。D.材料二最后一段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向读者介绍了现代汉服“缨”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9.阅读材料三,写出你从调查表中得到的两条有意义的结论。(4分)15 10.根据材料二,你认为下面哪张图片最符合现代汉服主流典型特征?请简述理由。(4分)11.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请你结合以上材料提三条合理建议。(6分)[三](18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五国约而攻秦,楚王为从长①,不能伤②秦,兵罢而留于成皋③。魏顺④谓市丘君⑤曰:“五国罢,必攻市丘,以偿兵费⑥。君资臣,臣请为君止天下之攻市丘!”市丘君曰:“善。”因遣之。魏顺南见楚王曰:“王约五国而西伐秦,不能伤秦,天下且以是轻王而重秦。故王胡不卜⑦交乎?”楚王曰:“奈何?”魏顺曰:“天下罢必攻市丘以偿兵费。王令之勿攻市丘。五国重王,且听王之言而不攻市丘;不重王,且反王之言,而攻市丘。然则王之轻重必明矣。”故楚王卜交而市丘存。(选自《战国策·韩一》)【注释】①从长:盟主。②伤:使……受到损害。此处意为“打败”。③15 成皋:地名。④魏顺:人名,战国时纵横家。⑤市丘君:韩国人,封地在市丘。⑥兵费:军费、战争经费。⑦卜:验证,证实。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于是入朝见威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臣之妻私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因遣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然则王之轻重必明矣____________________13.【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2分)天下罢必攻市丘以偿兵费。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君资臣,臣请为君止天下之攻市丘!15.邹忌和魏顺都善于劝谏,请结合【甲】【乙】两文探究其劝谏的艺术。(6分)三、写作(55分)16.请看图,按要求作文。(55分)请观察右图,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透露个人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15 答案一、1.千树万树梨花开 酒酣胸胆尚开张 斫去桂婆娑 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2.(1)hèng qiǎng 颊 黝(2)简·爱 红屋子 不满约翰·里德的欺负,开始了第一次反抗(打了约翰·里德)(3)“我”在早餐室里看书,被表哥约翰殴打,“我”与他对打起来,后来里德太太将“我”关进红屋子以示惩戒。“我”因受尽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而病倒了。劳埃德先生建议“我”去学校。之后,“我”来到洛伍德学校。(4)示例一:在洛伍德学校,简·爱看到海伦被打时奋不顾身替她主持公道。示例二: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拒绝做罗切斯特的情妇,含泪出走。示例三:在荒原庄,简·爱拒绝圣约翰的求婚,反抗所谓的神恩拯救世人。3.(1)①去市大剧院参观学习;②4月26日下午3点;③学校南大门集合。(2)①海报正文中缺少演出的具体时间(应在海报正文中添加演出的具体时间)。②落款中署名和日期的位置应对调。(3)《三国演义》中张飞常鞭打士卒,三顾茅庐时嚷着火烧草庐,是一个鲁莽蛮横的人;《水浒传》中林冲即使妻子被高衙内欺负也强忍怒火,在受冤发配沧州的路上也忍气吞声,是一个逆来顺受的人。由此推测,两人在戏曲中扮相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性格的差别。(4)示例: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电视等媒介介绍得再详细,也不如亲自参与其中了解得透彻和印象深刻;再说很多青少年朋友从小就十分热爱表演,喜欢展示自己,这次活动给了我们表演的机会,大大提升了我们的能力,不仅不会耽误我们学习,还会提升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二、[一]4.示例:A.李陵兵败被俘如何处理 B.李和嫣说司马迁徇私枉法,司马迁点破李和嫣受贿贪赃(每空2分)5.(1)示例:鸦雀无声,众官肃立(朝堂上文武百官鸦雀无声,默然肃立)(3分)(2)示例:司马迁虽忤逆却不失为撰史之良才,的确不当斩,但若改口让我颜面何存!(3分)6.示例:杜周表面上称司马迁为“友”15 ,但此人为人处世不顾道义,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讽刺了以杜周为代表的小人。7.示例:结合段“司马迁 你身居高位,不报君恩!尽日秾歌艳舞,阿谀逢迎,难道不是欺君?结党营私,巧取豪夺,难道不是罔上?如今长安街市三尺童子纷纷传唱:要当官,珠宝奉献李和嫣;要免罪,黄金孝敬李都尉……”可知,面对李和嫣的栽赃诽谤,司马迁据理力争,斥责李和嫣身居高位不报君恩,点明其贪赃枉法的罪行,可见其“勇”。[二]8.A 点拨:B.根据材料二第①段“现代汉服是现代人继承古代汉服基本特征而建构的民族传统服饰体系,主流典型特征可以概括为‘平中交右、宽褖合缨’八个字”可知,原文强调的是“主流典型特征”,选项中的“典型特征”表述与原文不符;C.根据材料二第⑤段“衣襟向右掩视为阳,表示在世的人;衣襟向左掩视为阴,表示故去的人”可知,衣襟向右掩视为阳,表示在世的人,选项中“衣襟向右掩视为阴,表示故去的人”的表述有误;D.根据材料二第⑨段“第八个‘缨’字,字义泛指用于固定的带状部件或穗状饰物,也是衣襟的固定方式,不同于西式服装的单组式或拉链固定式,而是采用衣带或佩绶等部件收束和装饰,若用纽扣则隐藏于不起眼处,形成隐扣系带,佩绶结缨的衣冠风貌”可知,此处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汉服“缨”的固定方式和西式服装的固定方式进行了比较。本段中并没有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选项表述有误。9.示例:①2022年中国大众主要通过影视作品了解汉服;②2023年某校超半数学生喜欢汉服。(每点2分) 10.图③。(1分)理由:现代汉服主流典型特征为“平中交右、宽褖合缨”,图①“中”的特征不明显,且与“交右”的特征不符;图②不能体现“交右”“宽”“缨”的特征;图③最能体现“平中交右、宽褖合缨”的特征。(3分)11.示例:①举行新颖别致的宣传活动,弘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②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积极宣传中国传统服饰文化;③加强对青少年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知识普及;④在现代服饰中融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元素。(每点2分,任意三点即可)[三]12.(1)朝廷 (2)偏爱 (3)派遣 (4)显明,清楚13.天下罢/必攻市丘/以偿兵费。15 14.(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2)(如果)您能资助我,我请求为您阻止各国攻打市丘!15.示例:巧用类比,由浅入深;以理服人,逻辑严密;直击要害,语重心长。【乙参考译文】五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楚王为盟主,却没有能够击败秦国,战事结束后军队停留在成皋。魏顺对市丘君说:“战事结束后,(各国)一定会攻打市丘,来补偿战争的开支。(如果)您能资助我,我请求为您阻止各国攻打市丘!”市丘君说:“好。”于是就派他去了。魏顺南下见到楚王说:“大王联合五国向西攻打秦国,却没有能够击败秦国,各国将会因此轻视大王而重视秦国。所以大王为何不验证一下自己的地位呢?”楚王说:“怎么办?”魏顺说:“战事结束后,各国一定会攻打市丘,来补偿战争的开支。大王您(可以)命令他们不要攻打市丘。(如果)各国重视大王,就会听从大王的话不攻打市丘;如果不重视大王,就会违背大王的话,而去攻打市丘。这样大王地位的轻重就清楚了。”因此,楚王通过这个方法检验了自己的地位,而市丘得以保全。三、16.略。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12-17 10:24:16 页数:15
价格:¥3 大小:201.00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