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5年春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单元测试卷(人教安徽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3/12

4/12

5/12

6/12

7/12

8/12

9/12

10/12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5年春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单元测试卷(人教安徽版)限时:45分钟满分:4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厨房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洗洁精去除油污B.冰箱用活性炭除异味C.天然气燃烧D.用水溶解食盐2.右图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改进装置,往烧杯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A.硝酸铵B.氢氧化钠C.蔗糖D.食盐3.[2023·衡阳]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C.硝酸铵固体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吸收热量D.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4.小明在实验室配制16%的NaCl溶液用于选种,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5.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g水后质量分数变成10%,则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A.50gB.10gC.100gD.40g6.为了感知微观世界,化学老师让同学们用绘图的形式呈现物质溶于水的微观实质,下列绘图正确的是()1 7.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鉴别NaOH、B.探究氯化钠C.比较20℃时D.探究饱和溶液NH4NO3两在不同溶剂中NaCl和KNO3是相对某种物种固体的溶解能力溶解度的大小质而言的8.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液体甲滴入盛有固体乙的试管中,观察到饱和石灰水变浑浊,U形管内左侧液面降低,右侧液面升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可能分别是盐酸、石灰石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甲、乙可能分别是水、NaOHD.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差始终保持不变9.在一定温度下,将固体M加入一定质量的液体N中,充分溶解,此过程中加入固体的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关系能用如图所示的图像表示的是()编号①②③④固体MNaClNaClNaClNaCl液体N蒸馏水饱和NaCl溶液不饱和NaCl溶液饱和KNO3溶液A.①B.②③C.③④D.②③④1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2 B.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以钠离子和氯离子形式存在的,所以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C.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所以同一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D.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所以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11.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开设的“天宫课堂”中进行了泡腾片(由碳酸氢钠、酸和香料等组成)实验。下列对应解释错误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解释A从水袋中挤出水,形成的水球飘浮在空中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B将水溶性颜料溶于水球,水球呈现美丽的蓝色颜料溶于水形成溶液发生化学变化,生成C将泡腾片放入水球,水球充满气泡并变大CO2气体D靠近水球,闻到阵阵香气微粒在不断地运动12.“果蔬洗盐”是一种果蔬清洁剂,配料中三种盐NaCl、Na2CO3、NaHC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NaHCO3属于易溶物B.用搅拌的方法能增大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C.40℃时,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变为不饱和溶液D.t℃时,NaCl和Na2CO3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5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超临界CO2是指温度低于31.26℃、压强超过72.9个大气压时,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超临界CO2经过减压、升温又可以变成普通气体。超临界CO2流体具有惊人的溶解能力,可用它作为高效、绿色的环保溶剂,例如用来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地球深处的H2O处于超临界状态,称为超临界H2O。H2O在温度超过3 374℃、压强超过219个大气压时转变为超临界状态。超临界H2O能够与O2以任意比互溶,因此在高温、高压下,可将有机物[如乙醇(C2H5OH)]不经过燃烧直接完全氧化为清洁的H2O、CO2,该技术称为超临界水氧化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将超临界水作为反应介质,实现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但无机物尤其是盐类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如图所示为某压强下CaCl2和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曲线。(1)超临界CO2流体是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根据图中的溶解度曲线可知,450℃时,溶解0.5gNaCl至少需要________g超临界水。(3)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超临界CO2流体中的分子不再运动B.在超临界水中,NaCl的溶解度大于CaCl2的溶解度C.用超临界CO2溶解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后,经减压、升温,CO2可与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分离D.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有机物会形成二次污染14.(6分)在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的考试题目是“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已知ρ水=lg/mL)。考试时,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1)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__。(2)以上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字母)。(3)小明应称取NaCl固体________g。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此时小明应该__________(填序号)。4 ①增加适量NaCl②减少适量NaCl③增加砝码④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4)量取蒸馏水时,小明应选择__________(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5)实验结束后,测得小明所配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15.(6分)海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并制备金属钠的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1)经过第________(填“Ⅰ”“Ⅱ”或“Ⅲ”)步操作,海水中各成分的含量基本不变。(2)蒸发池中,水蒸发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操作Ⅳ中,析出晶体后所得的母液是氯化钠的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操作Ⅵ中,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物质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5)氯化钠在生活中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16.(6分)“溶解”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之一。兴趣小组同学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展开探究。【活动一】探究溶解过程按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闭合开关,观察到小灯泡不亮。再将10g氯化钠放入水中,观察现象。(1)固体溶解过程中小灯泡变亮,说明氯化钠在溶解过程中是以________(填微粒符号)的形式分散到水中。(2)将氯化钠改成蔗糖,重复上述实验,可观察到实验现象与氯化钠溶于水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活动二】探究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查阅资料】溶液的导电性可以用电导率传感器等测定出的电导率数值大小5 来衡量。电导率数值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还能反映离子浓度大小。【实验探究1】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导电性如何变化?第一步:室温时,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放入磁力搅拌器磁珠;第二步:校准传感器,组装仪器,设定搅拌挡位;第三步:用电导率传感器采集数据,迅速将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加入烧杯中、实验数据如图2所示。(3)请说明实验过程中液体的电导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2】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是否受溶液浓度和温度的影响?【进行实验1】30℃时,测定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氯化钠溶液浓度(%)1.42.84.25.67.0电导率(S/m)2.0003.2194.5335.8007.133【进行实验2】测定不同温度、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如图3所示。【实验结论】(4)根据实验1,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实验2,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活动三】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烧碱、氢气、氯气等化工产品。某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制的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制6 取氢氧化钠的实验。【查阅资料】氯气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6)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观察到X、Y电极周围均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有NaOH生成)。用小试管在a端收集气体,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发出轻微的爆鸣声,说明该气体为________。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b端,试纸变蓝。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5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某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一定质量的鸡蛋壳,捣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鸡蛋壳中除碳酸钙外,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烧杯内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1)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2)上述实验过程中测得的结果比实际数据偏小,分析导致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A.鸡蛋壳没有彻底捣碎B.盐酸的浓度太大C.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部分溶解在水中7 答案一、1.C【点拨】用洗洁精去除油污,利用的是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冰箱用活性炭除异味,利用的是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天然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食盐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C。2.B3.C【点拨】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等纯净物不是溶液,A错误;没有指明温度、溶质种类,无法比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小,B错误;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低温度后,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错误。4.D【点拨】取用NaCl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污染试剂,A错误;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示操作砝码与NaCl位置放反了,B错误;量取水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读数,C错误;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正确。故选D。5.B6.A【点拨】蔗糖溶于水,微观上是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分子间,A正确;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氯化钠溶于水,微观上是氯离子和钠离子均匀分散在水分子间,溶液中不存在氯化钠分子,B错误;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微观上是氯离子和氢离子均匀分散在水分子间,溶液中不存在氯化氢分子,C错误;二氧化碳溶于水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D错误。故选A。7.B【点拨】NaOH溶于水放出热量,NH4NO3溶于水吸收热量,A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B项实验温度和溶剂种类均不同,变量不唯一,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实验可观察到右边烧杯中有固体剩余,得出20℃时NaCl的溶解度比KNO3大,C可以达到实验目的;20℃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但可以继续溶解高锰酸钾,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8.D【点拨】如果甲是盐酸,乙是石灰石,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且瓶内压强增大,U形管内左侧液面降低,8 右侧液面升高,A正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B正确;如果甲是水,乙是NaOH,NaOH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钙析出,饱和石灰水变浑浊,NaOH溶于水放出热量,也会使瓶内空气膨胀,压强增大,使U形管左侧液面降低,右侧液面升高,C正确;若是NaOH溶于水,则随着集气瓶内温度降低,U形管内左侧液面会逐渐上升,右侧液面会逐渐下降,D符合题意。故选D。9.C【点拨】若液体N是蒸馏水,蒸馏水不是溶液,所以加入NaCl固体前的溶液质量为0g,①不符合题意;若液体N是饱和NaCl溶液,向其中加入NaCl固体不会溶解,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②不符合题意;若液体N是不饱和NaCl溶液,向其中加入NaCl固体能继续溶解,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大,当达到饱和状态后不再改变,③符合题意;若液体N是饱和KNO3溶液,向其中加入NaCl固体能继续溶解,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大,当NaCl达到饱和状态后,溶液的质量不再改变,④符合题意。故选C。10.C【点拨】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A说法错误;溶质也可能是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故B说法错误;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故C说法正确;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能采用的是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说法错误。故选C。11.A【点拨】从水袋中挤出水,形成的水球飘浮在空中,水依然是液态,没有变成气态,A错误;将水溶性颜料溶于水球,水球呈现美丽的蓝色,颜料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B正确;将泡腾片放入水球中,水球充满气泡并变大,是因为泡腾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酸等,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生成CO2气体,C正确;靠近水球闻到阵阵香气,是因为微粒在不断地运动,D正确。故选A。12.D【点拨】20℃时,NaHCO3的溶解度为9.6g,小于10g,属于可溶物,A错误;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搅拌不能增大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B错误;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最大,其饱和溶液升温到60℃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错误;t℃时,NaCl和Na2CO3的溶解度相等,二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正确。故选D。9 点燃二、13.(1)纯净物(2)1250(3)C2H5OH+3O2=====2CO2+3H2O(4)C【点拨】(1)超临界CO2流体是由CO2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2)根据图中的溶解度曲线可知,450℃时NaCl的溶解度为0.04g,则溶解0.5gNaCl至少需要水的质量为0.5g÷0.04g×100g=1250g。(3)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点燃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4)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A错误;在未指明温度的情况下,无法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B错误;超临界CO2经过减压、升温又可以变成普通气体,故用超临界CO2溶解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后,可经减压、升温将CO2与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分离,C正确;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可将有机物不经过燃烧直接完全氧化为清洁的H2O、CO2,不会形成二次污染,D错误。故选C。14.(1)烧杯(2)B、C、A、D、E(3)3;②(4)50mL(5)量取蒸馏水时仰视读数(合理均可)【点拨】(1)仪器m是烧杯。(2)用固体物质配制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B、C、A、D、E。(3)应称取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g×6%=3g;在称量过程中,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偏大,则应减少适量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故选②。(4)所需水的质量为50g-3g=47g,即47mL,量筒的选择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应选择50mL的量筒。(5)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主要原因有:①砝码和试剂的位置放反了,且使用了游码,使称得的试剂质量偏小;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使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③固体试剂潮湿或含有杂质;④向烧杯中转移称量好的固体试剂时部分撒落;⑤用于溶解的烧杯中原来就有水等。15.(1)Ⅰ(2)物理(3)饱和(4)分解反应;Cl(5)作调味品(合理均可)【点拨】(1)操作Ⅰ中海水进入贮水池,各成分的含量基本不变;操作Ⅱ中蒸发海水,海水中的水减少;操作Ⅲ中析出粗盐晶体,海水中的氯化钠减少。(2)蒸发池中,水蒸发只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物理变化。(3)操作Ⅳ中,析出晶体后所得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4)操作Ⅵ中,氯化钠在熔融状态下电解得到钠和物质X,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NaCl中含有Na元素、Cl元素,10 生成物钠中含有Na元素,则物质X中一定含有Cl元素。(5)氯化钠在生活中的用途有作调味品、作道路融雪剂等。+-16.(1)Na、Cl(2)不同(3)蒸馏水不导电,液体的电导率几乎为零,加入氯化钠后,固体逐渐溶解,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断增大,溶液的电导率不断增大,氯化钠全部溶解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变,溶液的电导率不变(4)在30℃时,氯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5)氯化钠溶液浓度较低时,温度升高,电导率几乎不变,即溶液导电性几乎不变,氯化钠溶液浓度相对较大时,温度越高,电导率越大,即溶液导电性越强通电(6)氢气;2NaCl+2H2O=====2NaOH+H2↑+Cl2↑【点拨】(1)氯化钠固体溶解过程中小灯泡变亮,说明氯化钠在溶解过程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的离子为Na、Cl。(2)蔗糖由蔗糖分子构成,蔗糖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将氯化钠改成蔗糖,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氯化钠溶于水不同。(3)蒸馏水不导电,液体的电导率几乎为0,加入氯化钠后,固体溶解,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断增加,溶液的电导率不断增大,氯化钠全部溶解后,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变,溶液的电导率不变。(4)由30℃时,测定的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的数据可知,在30℃时,氯化钠溶液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5)根据实验2,能够得出的结论是当氯化钠溶液浓度较低时,温度升高,电导率几乎不变,即溶液导电性几乎不变,氯化钠溶液浓度相对较大时,温度越高,电导率越大,即溶液导电性越强。(6)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的实验,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观察到X、Y电极周围均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有氢氧化钠生成;用小试管在a端收集气体,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发出轻微的爆鸣声,说明该气体为氢气。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b端,试纸变蓝,说明生成了氯气,所以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NaOH、氢通电气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17.解:(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98.2g-96g=2.2g设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1 734450g·x2.2g7350g·x=x=7.3%442.2g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2)C【点拨】鸡蛋壳没有彻底捣碎,只会影响反应速率,不会影响实验结果,A不符合题意;盐酸的浓度太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测得的反应后质量减少偏多,使测定结果偏大,B不符合题意;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会使测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小,导致测定结果偏小,C符合题意。故选C。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4-12-18 13:24:10 页数:12
价格:¥3 大小:653.19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