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物理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教学课件2024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3/25

4/25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复习导入固态液态气态熔化凝固吸热放热汽化液化吸热放热物质能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吗?需要条件是什么?思考探究: 是怎样形成的?是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雪 霜在秋末、初冬时节,你见过吗?它是怎样形成的? 雾凇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十里长堤的自然现象,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新课探究在我国北方的冬季,我们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探究:探究碘的物态变化点击图片播放视频实验:加热碘锤 资料:碘的熔点为113.60℃、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达400℃。分析论证:碘真的没经历液态直接变成碘蒸气了吗?会不会液态物质存在的时间极短,我们没有观察到? 实验改进:水浴法加热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资料:碘的熔点为113.60℃、沸点为184.25℃,水的沸点约为100℃。分析论证:水浴法加热,温度不能达到碘的熔点,因此碘不可能熔化。看到的紫色是碘的蒸气。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需要吸热。升华和凝华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需要放热。 交流讨论如图是几种物质的升华或凝华现象,请你说出图中各是什么物质发生了升华或凝华。樟脑球变小雾凇窗户上的冰花站岗军人帽子上的霜 思考:“雾凇”是怎样形成的?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微小冰晶或冰粒。 思考:舞台烟雾从何而来?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熔点-78.5℃。干冰在常温下直接升华为无色的二氧化碳气体。 干冰瞬间升华的同时吸收了周围空气的热量,导致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被降温液化成小液滴(“烟雾”)。 实践活动:人造雾凇准备一个耐热的玻璃瓶、一小段松枝、樟脑球适量。把樟脑球放在纸上,碾成粉末,倒入玻璃瓶中。将小松枝放进玻璃瓶里,用盖子拧紧。用蜡烛或酒精灯对玻璃瓶缓慢加热。一段时间后,你就可以从玻璃瓶的内壁上看到冰花一样的东西,同时玻璃瓶里的小松枝上也会挂满洁白的“霜”,就像雾凇一样。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三态变化(熔化)吸热固态液态气态(凝固)放热(凝华)放热(升华)吸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课堂小结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过程需要吸热。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自我检测1.如图所示的冰雕作品连续一个月放置在-20℃以下的环境中展示,其体积和质量会逐渐变小,这是因为该冰雕发生了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升华 2.判断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并说明哪些过程吸热,哪些过程放热。A.冰块化了B.洒水的地面变干C.樟脑球越放越小D.树枝上生成霜E.用铁水浇铸工件F.蒸锅上方生成“白气”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汽化现象,汽化过程吸热。升华现象,升华过程吸热。凝华现象,凝华过程放热。凝固现象,凝固过程放热。液化现象,液化过程放热。 3.北宋人宋敏求在《春明退朝录》中记载,青州“盛冬浓霜,屋瓦皆成百花之状”。这里“百花”状的霜是怎么形成的?其形成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冬季,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屋瓦”,凝华成“百花”状的霜。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4.将刚从电冰箱冷冻室取出的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食盐。用筷子搅拌碎冰块,同时用温度计测量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你会看到温度计所测出的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值低于0℃。过一会儿,在易拉罐下部和底部的外表面会出现一层白霜。请你分析形成白霜的原因。 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所以易拉罐下部和底部的温度也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易拉罐,在易拉罐下部和底部的外表面凝华成固态的白霜。点击播放视频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4-12-21 10:10:08 页数:25
价格:¥1 大小:19.02 M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