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8物(人)期末】安庆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安庆四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物理学习让一个中学生具备了一般识别估测能力,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数据,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A.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dmB.使人感到舒适的室温约为37℃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km/s2.联合收割机正将收割的稻谷放入拖拉机中;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机加油。对两幅图解释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空中加油机都是运动的B.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C.以空中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D.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肯定不同3.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B.乙图中两列声波的音色相同C.丙图中“GPS导航”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D.丁图中可以通过改变杯中的水量来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4.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试管中的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往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50℃左右开始,每隔1min14 记录一次温度,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加快试管中的固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的时间B.试管中的物质是一种晶体,熔点是80℃,这次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15minC.35min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不再上升,说明试管中物质的沸点是100℃D.试管中的物质在第10min与第20min时记录的温度相同,说明这段时间它没有吸热5.楼道里有甲、乙两台以相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电梯,小明在4楼按下甲、乙两台电梯按钮时,甲电梯正在10楼向下运动,乙电梯正在1楼向上运动。每层楼的高度都一样,某时刻电梯底部离1楼地面的高度为h,则甲、乙电梯到达4楼的h-t图像是(  )A.B.C.D.6.如图,鱼缸底部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过水面照亮挡板上N点,当鱼缸内水面上升高度d后,挡板上M点(图中未画出)被照亮,则M点和N点间的距离(  )A.等于dB.大于dC.小于dD.无法确定7.下列关于物质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越小,密度越小14 B.体积相等的不同物质,质量越大,密度越小C.物质的密度和它的质量成正比,和它的体积成反比D.一根铁钉与一个铁块的密度一样大8.一只质量为60kg的医用氧气瓶,刚启用时瓶内氧气密度为ρ。使用半小时,氧气瓶的质量变为35kg,瓶内氧气的密度为,再使用一段时间,氧气瓶的质量变为20kg,此时瓶内的氧气密度应为(  )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13空,每空2分,共26分)9.(1)芯片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近年,我国芯片技术飞速发展,据报道:我国中科院技术全球首创有了2nm芯片,2nm=m。(2)某学校在开展课后服务活动时,每周二下午安排50min足球兴趣拓展,50min合s。10.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A点的坐标是(0,6),B点的坐标是(8,6),甲从原点O出发,沿折线OAB到达B点,速度的大小恒为3.5cm/s;乙与甲同时从点O出发,沿直线OB做匀速运动,恰好与甲同时到达B点,则乙的速度大小为cm/s。11.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我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开始了长达6个月的太空之旅。火箭上使用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氢气和氧气,人们主要是用的方法把氢气液化为液体的。飞船表面涂有一层高分子固体材料,这是因为与大气层摩擦时,这些(填吸热或放热),对飞船材料在高温下能发生和等物态变化而不断起到保护作用。12.玲玲通过街道转弯处的反射镜M看到了下班回家的妈妈。如图为转弯处的俯视图,A点表示玲玲的眼睛,B点表示玲玲妈妈所在的位置,请在图中画出玲玲通过反射镜M看到妈妈的光路图。玲玲还发现在平行光的照射下,木杆会形成影子,这是由于,杆(物体)越高,其影子越长,杆与影长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玲玲用一根木棒和皮尺测量旗杆的高度,如图所示,将木棒A竖直立在旗杆B旁,在同一时刻标记木棒A、旗杆B影子顶端的位置,测量出木棒A的长度a、木棒A的影长b和c,则旗杆B的高度为(用a、b、c表示)。14 13.睿睿想测一根质地均匀的圆柱形物体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其质量为30g后,欲测体积时,发现其长度超过量筒(如图)。她使用一根细线标出了圆柱体的中点A,然后将圆柱体竖直缓慢放入盛有20mL水的量筒中,发现液面与A相平时,液面对准40mL刻度线,而其底面恰好与10mL刻度处对准,则圆柱体密度为g/cm3,圆柱体与量筒的横截面积之比为。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6分)14.小宇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上的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停表显示格式为“时∶分∶秒”。(1)图1中AC段的路程为cm,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2)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图2中A、B能反映图中小车运动情况的是图。由此可知中点时刻的速度v1AC中点的速度vB(填>,<或=)15.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1)如图甲所示,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红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里采用了法;(2)若图乙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将两面镜子分别向左和向右拉开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14 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16.小茂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t/min0123456789101112t/oC80828486889092949898989898(1)从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2)小茂同学在实验中观察到杯子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由此他联想到夏天吃冰棍时冰棍周围也出现“白气”,但是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向下落的,请你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小茂同学看到的冰棍周围“白气”向下落的现象:。17.小可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通过实验得到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1)由图2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cm;(2)小可同学在图1中观察到了当蜡烛,凸透镜以及光屏分别在20cm、50cm和65cm刻度上时,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它可以应用于14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接下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动到刻度上,在光屏上所看到的像将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若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18.在“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中:(1)小明先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则牛奶的体积为mL:接着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如图乙所示,此时小明应先将,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2.4g,然后将量筒中的牛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2)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kg/m3,用该方法测得的牛奶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四、综合计算题(第19题6分,第20题8分,共14分)19.学校组织春游,同学们排成一列长为s的整齐队伍以速度v1,沿笔直的公路匀速前进,某时,处于队尾的班长以较快的速度v2从队尾跑到队首,又立即以同样大小的速度返回队尾,不计转身的时间,试求:(1)班长从队尾跑到队首的时间t1;(2)班长从队首回到队尾的时间t2;(3)班长全程所用的时间。20.水桶内结满了冰,且冰面正好与桶口相平,此时桶与冰的总质量是22kg,当冰全部熔化成水后,需再向桶中倒入2L水,水面才正好与桶口相平(冰=0.9×103kg/m³)(1)加入2L水后,桶和水的总质量是多少千克?(2)桶的质量是多少千克?(3)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14 1.C【详解】A.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故A不符合题意;B.使人感到舒适的室温约为25℃,37℃为人体正常体温,故B不符合题意;C.10个鸡蛋约0.5k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C符合题意;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A【详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空中加油机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他们都是运动的,故A正确;B.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B错误;C.以空中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C错误;D.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会不同,也可能相同,故D错误。故选A。3.D【详解】A.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若用相同的力拨动尺子,是为了研究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的关系,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若要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需要保持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尺子的力度,故A错误;B.由乙图可知,两列声波的形状不同,说明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C.丙图中“GPS导航”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D.当用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时,是杯子和水发生了振动,当水量越大时,杯子和水越难振动,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调越低,水量越小,音调越高的结论,故D正确。故选D。4.B【详解】A.实验中采用水浴法,是为了让试管中的固体熔化时间变长,方便研究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情况,故A错误;B.由图乙知,实验中所用固体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为80℃,即熔点为80℃,是晶体。熔化从第10min开始,25min结束,持续了15min,故B正确;C.35min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升高,为100℃,是因为烧杯中的水沸腾,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物质温度升高到100℃,不能继续吸热,所以温度保持不变,此时试管中的物质未必沸腾,所以不能确定其沸点是100℃。故C错误;14 D.试管中物质在第10min到20min是在熔化过程中,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不变,但需要持续吸热,故D错误。故选B。5.B【详解】甲、乙两台以相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电梯,则可知甲乙两个电梯相同的时间经过的路程相同,小明在4楼按下甲、乙两台电梯按钮时,甲电梯正在10楼向下运动,乙电梯正在1楼向上运动,同时到达四楼,甲向下运动6层,乙向上运动3层,甲所需的时间是乙的2倍,某时刻电梯底部离1楼地面的高度为h,可知乙刚开始的h为0,甲开始的h为9m,甲乙开始的h不同,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6.C【详解】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鱼缸内水面上升高度d后,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折射角不变,折射光与原来的折射光平行,如图所示:由数学知识可知,M点和N点间的距离小于d。7.D【详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质的材料和状态有关,与物体质量的多少、物体体积的大小无关,它只是可以通过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得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A.根据物质的密度公式可知,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时,体积越小的,其密度值越大,故A错误;B.根据物质的密度公式可知,不同的物质,在体积相等时,质量越大的,其密度值越大,故B错误;C.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C错误;D.一根铁钉与一个铁块都是由铁这种材料制成,故密度相等,故D正确。故选D。8.C14 【详解】设氧气瓶的质量为m0,其容积为V,则由可得,刚启用时瓶内氧气密度……①使用半小时,氧气瓶的质量变为35kg,此时瓶内氧气的密度……②联立①②解得氧气瓶的质量为m0=10kg总质量为60kg的氧气瓶,瓶内氧气的质量为60kg-10kg=50kg此时,瓶内氧气密度为ρ;再使用一段时间,氧气瓶内氧气的质量为20kg-10kg=10kg氧气的体积一定,根据可知,氧气密度和氧气质量成正比,所以,此时瓶内的氧气密度应为原来的,即此时氧气密度应为,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9.2×10﹣93000【详解】(1)[1]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所以(2)[2]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所以10.2.5【详解】甲运动的路程s甲=6+8=14乙运动的路程14 甲乙所用的时间相同,即t甲=t乙v乙=2.5cm/s11.压缩体积放热熔化升华或汽化吸热【详解】[1]常用的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火箭中的液氢在火箭中是常温状态,所以不是降低温度,故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把氢气液化成液体的。[2][3][4][5]飞船表面涂有一层高分子固体材料,这是因为与大气层摩擦时,这些放热对飞船材料在高温下能发生熔化和升华或汽化等物态变化而不断吸热起到保护作用。12.见解析光沿直线传播旗杆的影子长【详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B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妈妈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连接像点和玲玲的眼镜A,与平面镜交于O(O为入射点),连接BO就是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即为玲玲看到妈妈的光路,如图所示[2]根据光的传播特点可知,玲玲还发现在平行光的照射下,木杆会形成影子,这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3]根据题意,物体的高度之比与对应的影子长之比是相等的。要想测量物体的高度,需分别测出木棍和尺的高度及对应的影子的高度,故木棒A的长度记为a;木棒的影子长记为b;旗杆的影子长记为c。[4]根据题意,假设旗杆的长度为h,则变形可得旗杆的高度为13.0.752∶3【详解】[1]圆柱体质量为30g,一半浸入水中,液体上升体积V水=40mL-20mL=20mL=20cm3圆柱体的总体积14 V=2V水=2×20cm3=40cm3则圆柱体密度[2]由右图可知,20mL的水和圆柱体一半的体积之和为40cm3,设圆柱体的横截面积为S1,量筒的横截面积为S2,量筒上两条相邻刻度之间长度为d,根据V=Sh可得4dS2=2dS2+3dS1解得S1∶S2=2∶314.80.00.40B<【详解】(1)[1][2]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AC段的路程为80.0cm。图中BC段的路程为40.0cm=0.4m,时间t=15∶35∶23-15∶35∶22=1s则BC段的平均速度(2)[3]小车在斜面下滑中速度越来越快,所以是加速运动,s-t图像中倾斜直线代表着匀速直线运动,v-t图像中倾斜直线代表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为加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4]由于小车加速下滑,小车经过下半段路程所需的时间比经过上半段路程所需的时间短,所以中间时刻在路程中点的上方,所以中点时刻的速度v1小于AC中点的速度vB。15.点燃等效替代C【详解】(1)[1][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未点燃的大小相同的蜡烛N与点燃的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可知像与物等大,这里采用了等效替代法。(2)[3]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平面镜仍能成完整像;平面镜左右两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像与小猫关于镜面对称,将两面镜子分别向左和向右拉开一段距离,两个像在同一位置,故选C。16.98冰棍周围“白气”是冰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冰棍热量液化成小液滴,水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因此“白气”向下落。【详解】(1)[1]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沸点不变,从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8℃。(2)[2]14 冰棍周围“白气”是冰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冰棍热量液化成小液滴,水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因此“白气”向下落。17.10照相机35cm倒立放大远视【详解】(1)[1]当物距和像距且等于两倍焦距时,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焦距(2)[2]此时物距u=50cm-20cm=30cm像距v=65cm-50cm=15cm物距大于像距,所以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应用于照相机。[3]由光路可逆的原理可知,当物距和像距交换后,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且原来倒立缩小的像将变为倒立放大的像,所以应该将光屏移到35cm刻度处。[4]物距未发生改变,所以光屏上仍成倒立放大的实像。[5]将光屏向左移动后才可以使原来模糊的像变清晰,说明该镜片对光线是会聚作用,故该镜片是远视眼镜的镜片。18.30游码置于零刻度线偏小【详解】(1)[1]由图甲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所以牛奶的体积为30mL,即30cm3。[2]由图乙可知,游码没有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3]由图丙可知,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50g+10g+3g=63g牛奶的质量m=63g-32.4g=30.6g牛奶的密度[4]当将量筒中的牛奶倒入烧杯中,会有牛奶沾在量筒壁上,而倒不干净,因此所测的质量会偏小,根据公式得到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小。19.(1);(2);(3)【详解】解:(1)班长到达队首的过程是追及问题(班长追队伍排头),班长通过的距离s班长等于队伍通过的距离s队与队伍长s的和,即14 s班长-s队=sv2t1-v1t1=s队尾的班长以较快的速度v2从队尾向队首所用的时间(2)班长返回队尾是相遇问题(班长与队尾相遇),队伍长s等于班长通过的距离s班长与队伍通过的距离s队的和,即s班长+s队=s即v2t2+v1t2=s班长立即以同样速度返回到队末所用的时间(3)班长全程所用的时间答:(1)班长从队尾跑到队首的时间是;(2)班长从队首回到队尾的时间是;(3)班长全程所用的时间是。20.(1)24kg;(2)4kg;(3)【详解】(1)倒入水的体积为向桶中倒入2L水的质量设桶与冰的总质量为加入2L水后,桶和水的总质量(2)当冰全部融化为水后质量不变,即m水=m冰=m,水面才正好与桶口相平,则有14 解之得m=18kg由于桶与冰的总质量是22kg,则桶的质量为(3)桶的容积为答:(1)加入2L水后,桶和水的总质量是桶内冰的质量24kg;(2)桶的质量4kg;(3)桶的容积。1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5-01-12 10:00:01 页数:14
价格:¥3 大小:1.28 M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