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物理
>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2 声现象【考题猜想】(92题18大类型)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2 声现象【考题猜想】(92题18大类型)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62
2
/62
剩余6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专题02声现象【题型1声音的产生】1【题型2声音的传播条件】3【题型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大小】4【题型4有关声速的计算】5【题型5回声与生活中的声现象】7【题型6辨析音调与频率的关系】8【题型7辨析响度与振幅的关系】10【题型8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11【题型9探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12【题型10波形图比较声音特性】14【题型11声与信息】15【题型12声与能量】16【题型13超声波的利用】17【题型14次声波的应用】18【题型15辨析声音是否是噪声】18【题型16噪声的波形图】19【题型17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19【题型18控制噪声方法】20【题型1声音的产生】1.(23-24八年级上·广西梧州·期末)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以发声C.如果声音响度够大,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相同温度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62 2.(23-24八年级上·湖南株洲·期末)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此事实说明(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气体能够传播声音C.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3.(23-24八年级上·四川攀枝花·期末)仁和区平地镇中心学校是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如图是该校学生进行琵琶演奏的情景,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琴声是由手指振动产生的B.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C.琴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D.琴声在真空中传播得更快4.(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阶段练习)2023年5月28日,如图所示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执飞,此次航班从上海起飞,在首都机场平稳降落。中国大飞机飞出安全、更飞出志气和希望。乘客听到的轰鸣声是发动机产生的;周围观看的人们听到飞机的声音是由传过来的。5.(22-23八年级上·上海·期末)声音是由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下列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①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②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③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刻消失了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候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6.(22-23八年级上·江苏苏州·期中)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中,都能够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如将发声的音叉放在盆中的水面上,发现水花四溅,表明声音是物体而产生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声音可以在传播。62 7.(23-24八年级上·福建福州·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1)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乒乓球被。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使音叉振动的作用,这种研究方法叫做。(3)若将图甲装置右侧再放一个音叉组成图乙的装置,并由宇航员带到月球表面做实验,敲击右侧的音叉时,会看到乒乓球不动,这说明声音不能在中传播。【题型2声音的传播条件】8.(23-24八年级上·湖南永州·期末)2025年我国将实现航天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A.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太快B.月球上只能传递次声波C.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声D.月球上航天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9.(23-24八年级上·广西南宁·期末)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密闭玻璃罩内。当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时,将会发生( )A.电铃的振动逐渐变慢B.电铃的振动逐渐变快C.电铃的声音逐渐变小D.电铃的声音逐渐变大10.(23-24八年级上·四川绵阳·期末)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1162 .(23-24八年级上·山西大同·期末)电影《独行月球》中有这样的场面:被遗留在月球的独孤月,看到了小行星撞击地球,随后听到了巨大的爆炸声。该场景中的出现的科学性错误是,请简单叙述理由。12.(23-24八年级上·福建福州·期末)“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图是2023年6月22日端午佳节中华龙舟(福建·福州站)比赛的情景。扣人心弦的鼓声是由鼓面的产生,鼓声通过传到观众耳中。13.(23-24八年级上·福建福州·期末)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的塑料泡沫上,用抽气筒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1)实验时将闹钟没有直接放于玻璃罩的底盘上,而是放于泡沫塑料上,这样做的目的是(选填“减弱”或“增强”)通过底盘传出的声音;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铃声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填字母);A.铃声的响度太大 B.铃声的音调太高 C.玻璃罩存在漏气(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发现听到铃声的音调(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此实验经过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传播(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题型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大小】14.(23-24八年级上·四川凉山·期末)图中小资料是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定相同B.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的温度有关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62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速度小于它在气体中传播速度15.(23-24八年级上·新疆和田·期末)海水、空气、铁管按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海水、空气、铁管B.铁管、空气、海水C.空气、海水、铁管D.海水、铁管、空气16.(23-24八年级上·河南南阳·期末)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表演时,也能听到岸上广播里的音乐声,这是因为声音可以在中传播,而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选填“大”或“小”)。17.(23-24八年级上·陕西商洛·期末)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在雷雨天,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如果看到闪电4s后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m。18.(23-24八年级上·河南信阳·期末)甲乙两人为了测量声音在长为1326m的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甲在金属管一端敲打一下,乙在金属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传来的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测得两次声响相隔3.645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则声音在这根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题型4有关声速的计算】19.(23-24八年级上·江苏常州·期末)小红参加百米赛跑,她起跑的速度是7m/s,经过中点的速度是9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0m/s。发令枪响后,计时员听到枪声后开始计时,测得她的成绩为12.7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她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A.7.7m/sB.7.87m/sC.8.06m/sD.8.67m/s20.(23-24八年级上·四川雅安·期末)声波在海水中传播衰减程度远小于电磁波。声呐就是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点来对物体进行定位和测速的,如图所示是一艘静止在水中的潜水艇,其声呐向海水中某一固定方向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遇到一个不明物体被反射回来,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3s,设海水中的声速为1500m/s,不明物体沿着与潜水艇连线的方向匀速直线行驶,则( )62 A.不明物体第一次与超声波信号相遇时,距潜水艇距离为15kmB.不明物体与两次信号相遇的时间间隔为3sC.不明物体的行驶速度约为51.7m/sD.不明物体在远离潜水艇21.(23-24八年级上·山东聊城·期末)2022年11月,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一众“大国重器”惊艳亮相珠海上空。若歼-20在1min内飞行48km,则它在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m/s,它这个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22.(23-24八年级上·新疆乌鲁木齐·期末)如图是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0.8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B可知,车行驶的速度是m/s(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3.(23-24八年级下·河南周口·期末)小明乘坐一艘速度为10m/s的汽艇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历时5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求:(1)5s内,汽艇行驶的路程s1;(2)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s2;(3)他向山崖大喊时,离山崖的距离s。62 24.(23-24八年级上·黑龙江大庆·期末)蛟龙号在探测海洋时,从水面开始沿竖直方向匀速下潜,第20s时潜至300m的深度并悬停在此处。这时蛟龙号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经过3.8s后收到信息。(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求:(1)蛟龙号下潜的速度;(2)悬停处距离海底的深度;(3)若蛟龙号在300m深度处水平前进一段距离后,又以原来下潜速度匀速下潜并同时发射超声波,经过3.6s接到回声信号,那么请计算该海域的深度是多少?25.(23-24八年级上·广东肇庆·期末)在我国某次实弹军事演习中。某舰发射火箭弹,战艇上炮手发现火箭弹发射后,经过2s击中目标,同时看到爆炸的火光,再经过了5s才听到爆炸声,已知声速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求:(1)该舰距爆炸目标有多远?(2)火箭弹的飞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题型5回声与生活中的声现象】26.(23-24八年级上·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时,听不到回声是因为( )A.教师讲课的声音根本没有回声B.回声与原声相差不到0.1秒,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C.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所以听不到回声D.回声太小听不到2762 .(20-21八年级上·湖北武汉·期末)学校升旗仪式中经常出现声音含混不清的情况,小明思考后认为既可能与话筒、功放的设施有关,也可能与喇叭音箱设立的位置有关。如图学校操场围成一个150m×70m大小的矩形,在操场两端架起两个音箱S1和S2,小明绕场一周试听了一番,发现在甲、乙、丙、丁四处(它们分别是各边的中点)有两处声音含混不清,则这两处是( )A.乙和丁B.甲和乙C.丙和丁D.甲和丙28.(23-24八年级上·河南周口·期末)如图所示,当游客在天坛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使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人说话时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产生的,周围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到耳朵里的。29.(22-23八年级上·湖南张家界·期末)火车进入山洞隧道之前,需要鸣笛示警,司机鸣笛后可以听到回声,某列火车以288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在进入正前方的山洞隧道口之前鸣笛,经过2s司机听到了回声(设此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s)。(1)回声属于声音的现象(2)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行驶的距离;()(3)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山洞隧道口多远。()30.(22-23八年级上·辽宁盘锦·期末)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橡皮筋嗡嗡作响时,橡皮筋在;说话时声带在。大量的观察、分析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声音传播的快慢用描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31.(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熙熙乘坐一辆速度为20m/s的小轿车迅速驶向一座山崖,某一时刻鸣笛后,汽车继续行驶了80m听到回声,司机第二次鸣笛,经过2s听到回声。计算:(1)第一次鸣笛经过多长时间能听到回声;(2)第一次鸣笛时距离山崖的距离;(3)听到两次回声的时间间隔。【题型6辨析音调与频率的关系】62 32.(23-24八年级上·河南平顶山·期末)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A.对着瓶口吹气,是瓶内空气柱在振动发声,且甲瓶声音的音调最高B.对着瓶口吹气,是瓶和水在振动发声,且丁瓶声音的音调最高C.敲打瓶身,是瓶内空气柱在振动发声,且甲瓶声音的音调最高D.敲打瓶身,是瓶和水在振动发声,且丁瓶声音的音调最低33.(23-24八年级上·四川绵阳·期末)李莉同学用播放软件播放英语听说音频,当按下快进键采用倍数播放时,发现老师朗读的声音由“男声”变成了“女声”,导致声音产生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声音的()A.频率变大B.频率变小C.振幅变大D.振幅变小34.(23-24八年级上·陕西商洛·期末)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 )A.用硬纸板在木梳齿上快速划过时声音变高B.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罩内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35.(23-24八年级上·河南郑州·期末)云锣,出现于唐代,元代开始大为流行,如图所示,它由大小相同,而厚度、音高存在区别的若干铜制小锣组成。铜锣发出的声音是由锣体产生的;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锣体,锣的厚度越大,锣发出的声音音调(选填“越高”或“越低”)。36.(23-24八年级上·河南商丘·期末)骨笛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可吹奏乐器。下图是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地区发掘出土的用鹤的尺骨制成的骨笛,该笛管身有七个相同按孔,制作精美。这只骨笛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产生的,管身有七个相同按孔的作用是为了改变笛声的。37.(23-24八年级上·福建厦门·期末)如图所示,是小凯制作的“鸟哨”的结构图,在A处吹气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吹“鸟哨”时上下推动活塞,可以发出“do(1)”“re(2)”“mi(3)”“fa(4)”“sol(5)”“la(6)”“si(7)”不同的音调,小凯用“鸟哨”吹奏歌曲《上学歌》中的“太”时,活塞应该靠近62 (选填“C”或“B”)处;“鸟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振动产生的。【题型7辨析响度与振幅的关系】38.(23-24八年级上·山东菏泽·期末)如图所示,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同时观察鼓面上泡沫小颗粒的跳动幅度是否相同。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决定响度的因素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39.(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某校2024新年美育成果展示活动于1月6日精彩上演,活动以“龙行赢勰,美美与共”为主题,展演节目由全校师生共创参演,以歌抒怀,以诗言志,以乐教和,以舞载道,以画寄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交响乐《庆典》,小提琴演奏时,按压琴弦不同位置可以改变音调B.图-2民乐团合奏《七彩之和——太阳歌》,用力吹可以改变笛声的响度C.图-3歌伴舞《阳光路上》,人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D.图-4合唱《再一次出发》,女高音比男低音响度大40.(23-24八年级上·河北邯郸·期末)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关于该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不变B.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频率改变C.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62 D.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可以探究响度与频率的关系41.(23-24八年级上·福建莆田·期末)如图,是甲骨文“殸”,字同“声”,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不同力度敲击乐器的同一位置,改变的是声音的。42.(23-24八年级上·福建南平·期末)AI智能音箱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当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就自动改变声音的,音箱内部扬声器振动的幅度。43.(23-24八年级上·广西柳州·期末)用古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琴弦的产生。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题型8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44.(23-24八年级下·上海·期末)调节手机播放音量,是控制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45.(23-24八年级下·陕西咸阳·期末)如图所示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葫芦丝。人用嘴吹奏时,手按压不同音孔可发出do、re、mi、sol、la五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五音”是人嘴振动产生的声音B.“五音”是管壁振动产生的声音C.“五音”是指声音的响度D.“五音”是指声音的音调46.(23-24八年级上·贵州黔南·期末)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写道:“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能辨别出是琵琶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 )A.音调不同B.音色不同C.响度不同D.频率不同47.(23-24八年级上·内蒙古通辽·期末)关于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62 C.“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D.“引吭高歌”是指声音的音调高48.(21-22八年级上·安徽安庆·期末)口技是民间的一种声音艺术,高超的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声音,如图。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口技艺人往往通过重拍醒木结束表演,醒木拍得越重,声音的越大。(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49.(20-21八年级上·云南昆明·期中)如图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50.(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如图,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声音的通过传入我们的耳中。【题型9探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51.(23-24八年级上·广东汕头·期末)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如图甲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即粗细)关系:da=dc=dd,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62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选填“a”、“b”、“c”或“d”);(2)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3)某同学选择琴弦b和c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是否可行?同组的另一位同学却说不可行,原因是:;(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实验研究B.分析归纳C.提出问题(或猜想)D.得出结论你认为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只填代号);(5)如图乙,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图是,响度相同的图是。52.(23-24八年级上·山东德州·期末)某课外兴趣小组探究了几个与声音有关的问题,如图所示:(1)如图甲,在敲响音叉时,小球会摆动起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2)如图乙,用硬纸片在梳子梳齿上划动,划动速度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说明音调是由声源振动的决定的;(3)如图丙,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时,听到声音的大小不同,说明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4)如图丁A、B是尺的振动输入示波器我们看到的波形图,其中图是尺伸出桌面较长时产生的波形、图是用较大的力拨动尺时产生的波形。53.(23-24八年级上·福建福州·期末)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声音的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62 (1)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 (选填“A”或“B”);A.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B.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3)实验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则是研究声音的响度与的关系。【题型10波形图比较声音特性】54.(23-24八年级上·江西上饶·期末)下图所示的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响度不同C.乙、丁的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D.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响度不同55.(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通·期末)市场上有一种变声器,可以将男声变成女声,某段声音波形图变化如图所示,变声前是A段,变声后是B段,则变化后的声音( ) A.音调高,响度大B.音调高,响度小C.音调低,响度大D.音调低,响度小56.(23-24八年级上·湖南邵阳·期末)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2 A.甲、乙的音色相同B.乙、丙的音调相同C.甲的音调比丙的高D.乙的响度比丁的小57.(23-24八年级上·内蒙古通辽·期末)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音调相同的有,音色相同的有。58.(23-24八年级上·广东惠州·期末)如图1所示的是手机工具箱中的一款工具,可用来呈现声音的。如图2甲、乙、丙、丁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甲、乙两种声音的不同,甲、丁两种声音的不同(以上三空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题型11声与信息】59.(23-24八年级上·四川成都·期末)如图所示为一种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发射超声波探测周围5米内障碍物的情况,并处理成语音信号及时播放出来,达到“以听代视”的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振动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人耳听不到B.手杖能够导航是利用手杖敲击地砖发出的超声波C.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D.手杖能够导航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这一特性6062 .(23-24八年级上·陕西咸阳·期末)在学校组织的地震疏散演练中,随着警报声响起,各班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迅速身体卷曲,双手护头躲到桌下、墙角、三角区域等地做好避震准备,下列关于该警报声,说法正确的是( )A.警报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警报声能传递能量C.警报声是超声波D.警报声能传递信息61.(23-24八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小米自研机器狗“铁蛋二代”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发挥了巨大作用,它可以通过发射超声波和接收反射波来探测周围5m内障碍物的情况,并将其处理成语言信号及时播放出来,还能帮助盲人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形状等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Hz的声波B.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来临之前会产生超声波C.该机器狗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该机器狗的定位原理与声呐测距的原理相同62.(23-24八年级上·河南平顶山·期末)“天宫课堂”第三课于2022年10月12日,由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东、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年进行了太空授课。刘洋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她的声带在,我们能通过刘洋讲课获得知识,是因为声音能传递。63.(23-24八年级上·吉林·期末)小明感冒时的咳嗽声是由声带产生的,并通过传到人耳的;小明到医院就诊时,医生用听诊器来检查肺内是否有呼吸杂音,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题型12声与能量】64.(23-24八年级上·四川凉山·期末)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人们可以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B.医生常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D.大象可以用次声波进行交流65.(23-24八年级上·四川广安·期末)声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下列事例中主要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B.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C.火车进站时会提前鸣笛D.利用探伤仪检查钢轨的各种“病变”6662 .(23-24八年级上·湖南邵阳·期末)某品牌超声波清洁器在清洗眼镜时,先向清洁器的水槽加水使眼镜完全浸没水中,再通电清洁器开始工作。此清洁器工作时人站在旁边能听到“滋滋”的声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比超声波的音调高B.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C.人听到的“滋滋”声就是超声波发出的声音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67.(22-23八年级上·辽宁沈阳·期末)如图所示是超声波眼镜清洁器,通电后清洁器利用超声波使眼镜的污物层被剥离而达到清洗目的,这说明。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其发出“滋滋”的声音(选填“是”或“不是”)清洁器发出的超声波。68.(23-24八年级上·山东德州·期末)豫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演员演唱时常用梆子进行演奏,梆子受到敲击由于而发声,敲击的快慢不同,发声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也不同:声波可以用来清洗精密仪器,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的性质。【题型13超声波的利用】69.(2024·广东·模拟预测)小慧家购买的一种新型的便携式洗碗机工作时,浸入水槽的部分发出4×104Hz的声波用于清洗碗筷等物品。关于这种声波,说法错误的是( )A.这种声波能在水中传播B.这种声波让所有人都可以听见,听起来很刺耳C.这种声波是物体振动产生的D.这种洗碗机应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70.(23-24八年级上·江苏淮安·阶段练习)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发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71.(23-24八年级上·江西宜春·期末)我国自主研发的一款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发射超声波探测周围5m内障碍物的情况,人耳(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杖发出的超声波,经过处理成语音信号及时播放出来,从而达到“以听代视”的效果,导盲手杖应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选填“能量”或“信息”)。72.(23-24八年级上·湖北随州·期末)《曹刿论战》中曹刿善于利用鼓声,鼓声是由于鼓面62 产生的;如图所示,蝙蝠是靠发出发现昆虫。【题型14次声波的应用】73.(20-21八年级上·广西崇左·期中)地震、台风即将来临时会产生次声波,但人类却听不到,这是因为( )A.产生的次声波声音太小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74.(2022·青海·中考真题)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地震时,被困人员可以敲击周围坚硬物体求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震时会产生超声波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75.(23-24八年级上·河北石家庄·期末)古诗《春夜洛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不同声音的不同;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属于次声波应用的是(选填序号①电视机遥控器②声呐探测鱼群③预报台风地震)。76.(22-23八年级上·广东阳江·期末)我们能分辨出音乐里的钢琴声和古筝声,是根据声音的判断的;成语“震耳欲聋”从物理学角度看,是形容声音的大;利用(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可以监测台风、火山和地震活动。【题型15辨析声音是否是噪声】77.(23-24八年级下·云南楚雄·期末)五四青年节,学校举行了“迎五四,颂青春”歌咏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听到的合唱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合唱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将音箱音量调大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D.优美的合唱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78.(23-24八年级上·黑龙江牡丹江·期末)运动会上出现的不同声音,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管弦乐队在开幕式上演奏时,吹号的同学前后拉动滑管,是为了改变号声的响度B.音箱发出的很大声音,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对他们来说这个声音是噪声62 C.初一年级的孩子们经过主席台时,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说明掌声的音调高D.百米赛跑时,裁判员听到发令枪响后开始计时,记录的时间偏大79.(23-24八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小明学习时,听到邻居家传来的钢琴声,对于小明来说,这属于(选填“乐音”或“噪声“)。声音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选填“快”或“慢”),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题型16噪声的波形图】80.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的成员,利用录音软件收集到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这些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声音的响度最大B.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C.丙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D.丁声音属于乐声81.(23-24八年级上·广东广州·阶段练习)观察声音的波形图,和②波形图音调相同的是(选填序号);从物理学角度看,图中属于噪声的是(选填序号);为了减小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公路两旁建隔音墙,这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82.(23-24八年级上·广东揭阳·期末)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噪声的波形,图是乐音的波形。【题型17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83.(23-24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处声音的特性如表所示,甲、乙两处声音的波形如图所示( )位置声音强弱的等级/dB频率甲502000乙10050062 A.甲处声音的响度大于乙处声音的响度B.甲不属于噪声,乙属于噪声C.甲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乙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D.人耳不做保护时,不能待在乙处84.(23-24八年级上·山西忻州·期末)2023年3月3日是第二十四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呼吁大家关注听力健康,增强爱耳护耳意识。关于爱耳护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者应正确佩戴耳罩在人耳处减少噪声的损伤B.年轻人经常戴耳机听歌,并将耳机音量调到很大C.长期处于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中不会导致听力损伤D.在工作场所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减弱噪声85.(23-24八年级上·黑龙江齐齐哈尔·期末)长春南湖大桥是长春十大地标建筑之一,某司机驾车过了南湖大桥,司机发现桥面两侧设有隔音墙,是在过程中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图中读数为35(填单位符号)。 86.(23-24八年级上·湖北恩施·期末)据报道,广场舞扰民现象非常严重。在某广场小明从手中的小镜子中看到身后的一个噪声监测仪上显示的数字如图所示,请你替他补上当时的响度是分贝(dB);利用噪声监测仪(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题型18控制噪声方法】87.(2018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重要措施,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62 A.工人戴上防噪声的耳罩B.摩托车上安装的消声器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在道路旁设置的隔声板88.(23-24八年级上·贵州黔南·期末)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可达120km/h,此时车内听到的噪声有风噪、胎噪和发动机噪声,因此汽车在高速行驶时都会关闭车窗。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此相同的是( )A.摩托车的消声器B.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D.学校路段禁止鸣笛89.(23-24八年级上·山东烟台·期末)2023年5月28日,如图所示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执飞,此次航班从上海起飞,在首都机场平稳降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乘客听到的轰鸣声是发动机振动产生的B.地上的人听到飞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过来的C.想睡觉的乘客带上耳罩,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人们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判断飞机的位置是因为双耳效应90.(23-24八年级上·江西鹰潭·期末)如图所示,是指挥员在辽宁号航母上指挥舰载机起飞的手势。图中指挥员头上带了个厚厚的帽子,这是在处减弱噪声,噪声与其它声音一样都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62 91.(23-24八年级下·贵州六盘水·期末)为控制噪声的影响,窗户可以安装真空隔音玻璃。如图所示,真空隔音玻璃是将两片平板玻璃四周用密封圈密封起来,并抽出内部空气。真空玻璃窗隔音效果好的原因是。92.(23-24八年级上·内蒙古通辽·期末)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举行。观众入场后自觉将手机调成了“静音”模式,这样做可以在(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开幕式上习总书记发表讲话,现场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雷鸣般”主要说明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62 专题02声现象【题型1声音的产生】1【题型2声音的传播条件】4【题型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大小】7【题型4有关声速的计算】8【题型5回声与生活中的声现象】13【题型6辨析音调与频率的关系】16【题型7辨析响度与振幅的关系】18【题型8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20【题型9探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23【题型10波形图比较声音特性】25【题型11声与信息】27【题型12声与能量】29【题型13超声波的利用】31【题型14次声波的应用】32【题型15辨析声音是否是噪声】33【题型16噪声的波形图】34【题型17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36【题型18控制噪声方法】37【题型1声音的产生】1.(23-24八年级上·广西梧州·期末)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以发声C.如果声音响度够大,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相同温度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62 【答案】C【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均可以发声,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真空不可以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果声音响度够大,声音也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符合题意;D.相同温度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快,在气体中传播较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2.(23-24八年级上·湖南株洲·期末)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此事实说明(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气体能够传播声音C.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答案】A【详解】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音叉振动带动脸振动,故有“麻”的感觉,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23-24八年级上·四川攀枝花·期末)仁和区平地镇中心学校是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如图是该校学生进行琵琶演奏的情景,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琴声是由手指振动产生的B.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C.琴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D.琴声在真空中传播得更快【答案】B【详解】ABC.琵琶、二胡、小提琴这些弦乐器均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故B正确,A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故选B。462 .(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阶段练习)2023年5月28日,如图所示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执飞,此次航班从上海起飞,在首都机场平稳降落。中国大飞机飞出安全、更飞出志气和希望。乘客听到的轰鸣声是发动机产生的;周围观看的人们听到飞机的声音是由传过来的。【答案】振动空气【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乘客听到的飞机的轰鸣声是发动机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们听到飞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5.(22-23八年级上·上海·期末)声音是由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下列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①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②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③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刻消失了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候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答案】物体振动介质①③④【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①.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溅起水花则说明音叉在振动,也就说明音叉发声靠振动;故说明了声音发生的条件;故①符合题意;②.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说明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说明了音调的影响因素;故②不符合题意;③.鼓发声时用手按住鼓面,鼓声就消失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③符合题意;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看到笔尖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④符合题意。故选①③④。6.(22-23八年级上·江苏苏州·期中)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中,都能够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如将发声的音叉放在盆中的水面上,发现水花四溅,表明声音是物体而产生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声音可以在传播。【答案】振动空气中【详解】[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发现水花四溅,表明音叉正在振动,即声音是物体振动而产生的。62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风声雨声读书声都是振动而发出的声音,它们又通过空气的传播进入我们的耳朵。即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7.(23-24八年级上·福建福州·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1)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乒乓球被。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使音叉振动的作用,这种研究方法叫做。(3)若将图甲装置右侧再放一个音叉组成图乙的装置,并由宇航员带到月球表面做实验,敲击右侧的音叉时,会看到乒乓球不动,这说明声音不能在中传播。【答案】弹起振动放大(或明显)转换法(或放大法)真空【详解】(1)[1]在图甲所示的实验中,当用小锤敲击音叉时,音叉会振动并发出声音,同时,由于音叉的振动,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会被弹起。[2]这个现象直观地展示了声音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因此,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3]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或明显),使其变得肉眼可见,这样就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到音叉的振动情况,从而得出声音产生的结论。[4]这种通过放大微小现象来进行研究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转换法或放大法。(3)[5]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左边的音叉不会振动发声,小球就不会弹起,处于静止不动,所以这表明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题型2声音的传播条件】8.(23-24八年级上·湖南永州·期末)2025年我国将实现航天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A.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太快B.月球上只能传递次声波C.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声D.月球上航天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答案】C【详解】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次声波也是声波,不能在月球上传播;月球上宇航员的声带可以振动发声,但声音不能传播,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62 故选C。9.(23-24八年级上·广西南宁·期末)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密闭玻璃罩内。当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时,将会发生( )A.电铃的振动逐渐变慢B.电铃的振动逐渐变快C.电铃的声音逐渐变小D.电铃的声音逐渐变大【答案】C【详解】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这样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当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时,电铃的声音逐渐变小。故选C。10.(23-24八年级上·四川绵阳·期末)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答案】A【详解】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③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立即消失了,说明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以上三点均是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故选A。11.(23-24八年级上·山西大同·期末)电影《独行月球》中有这样的场面:被遗留在月球的独孤月,看到了小行星撞击地球,随后听到了巨大的爆炸声。该场景中的出现的科学性错误是,请简单叙述理由。【答案】听到了巨大的爆炸声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详解】[1][2]宇宙属于真空,其中没有声音传播所需要的介质,所以声音不能在宇宙中传播,所以也不可能听到巨大的爆炸声。1262 .(23-24八年级上·福建福州·期末)“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图是2023年6月22日端午佳节中华龙舟(福建·福州站)比赛的情景。扣人心弦的鼓声是由鼓面的产生,鼓声通过传到观众耳中。【答案】振动空气【详解】[1]一切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扣人心弦的鼓声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鼓声通过空气传到观众耳中。13.(23-24八年级上·福建福州·期末)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的塑料泡沫上,用抽气筒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1)实验时将闹钟没有直接放于玻璃罩的底盘上,而是放于泡沫塑料上,这样做的目的是(选填“减弱”或“增强”)通过底盘传出的声音;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铃声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填字母);A.铃声的响度太大 B.铃声的音调太高 C.玻璃罩存在漏气(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发现听到铃声的音调(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此实验经过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传播(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答案】减弱C不变变小需要不能【详解】(1)[1]实验时如果将闹铃直接放在玻璃罩的托盘上,声音会通过托盘传出,把闹铃放于塑料泡沫之上,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弱通过底盘传出的声音。[2]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铃声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玻璃罩内空气疏密程度没有变化,可能是装置漏气造成的,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3][4]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因为闹铃振动的频率不变,所以听到的铃声的音调不变,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所以响度变小。62 (3)[5][6]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听到的声音也越来越小,由于技术等原因,玻璃罩内还会有空气,我们可以推理得出,假如空气全部抽尽,成为真空环境,将听不到闹铃的声音,所以推理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题型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大小】14.(23-24八年级上·四川凉山·期末)图中小资料是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定相同B.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的温度有关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速度小于它在气体中传播速度【答案】C【详解】A.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比如声音在不同温度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同,故A错误;BC.由表格数据可知,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同一种介质中,温度对声音的传播速度有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故B错误,C正确;D.声音在金属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故D错误。故选C。15.(23-24八年级上·新疆和田·期末)海水、空气、铁管按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海水、空气、铁管B.铁管、空气、海水C.空气、海水、铁管D.海水、铁管、空气【答案】C【详解】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在固体(铁管)中最快,其次是在液体(海水)中,在气体(空气)中最慢,速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空气、海水、铁管。故选C。16.(23-24八年级上·河南南阳·期末)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表演时,也能听到岸上广播里的音乐声,这是因为声音可以在中传播,而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选填“大”或“小”)。62 【答案】液体(水)大【详解】[1]因为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所以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表演时,能听到岸上优美的音乐声,说明除了空气能传声外,液体(水)也能传播声音。[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中最慢,所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要大。17.(23-24八年级上·陕西商洛·期末)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在雷雨天,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如果看到闪电4s后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m。【答案】不同1360【详解】[1]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系,所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2]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看到闪电4s后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为18.(23-24八年级上·河南信阳·期末)甲乙两人为了测量声音在长为1326m的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甲在金属管一端敲打一下,乙在金属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传来的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测得两次声响相隔3.645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则声音在这根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答案】【详解】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速度快,所用时间较少,由题意可知,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为由知,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答:声音在这根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题型4有关声速的计算】19.(23-24八年级上·江苏常州·期末)小红参加百米赛跑,她起跑的速度是62 7m/s,经过中点的速度是9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0m/s。发令枪响后,计时员听到枪声后开始计时,测得她的成绩为12.7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她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A.7.7m/sB.7.87m/sC.8.06m/sD.8.67m/s【答案】A【详解】声音传播百米需要的时间小红跑百米的实际时间t=t1+t2=12.7s+0.3s=13s她的平均速度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23-24八年级上·四川雅安·期末)声波在海水中传播衰减程度远小于电磁波。声呐就是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点来对物体进行定位和测速的,如图所示是一艘静止在水中的潜水艇,其声呐向海水中某一固定方向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遇到一个不明物体被反射回来,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3s,设海水中的声速为1500m/s,不明物体沿着与潜水艇连线的方向匀速直线行驶,则( )A.不明物体第一次与超声波信号相遇时,距潜水艇距离为15kmB.不明物体与两次信号相遇的时间间隔为3sC.不明物体的行驶速度约为51.7m/sD.不明物体在远离潜水艇【答案】C【详解】A.不明物体第一次与超声波信号相遇时,距潜水艇距离为故A不符合题意;B.不明物体与两次信号相遇的时间间隔为故B不符合题意;62 C.不明物体与两次信号相遇的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不明物体的行驶速度为故C符合题意;D.因t1大于t2,说明第一次信号与潜水艇相遇时不明物到潜水艇的距离大于第二次信号与潜水艇相遇时不明物到潜水艇的距离,则不明物体在靠近潜水艇,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1.(23-24八年级上·山东聊城·期末)2022年11月,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一众“大国重器”惊艳亮相珠海上空。若歼-20在1min内飞行48km,则它在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m/s,它这个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答案】800大于【详解】[1][2]它在这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这个速度大于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22.(23-24八年级上·新疆乌鲁木齐·期末)如图是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0.8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B可知,车行驶的速度是m/s(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7.9【详解】由图B可知: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1.2s,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时到测速仪的距离为1.2s内超声波传播距离的一半,即由图B可知: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9s,汽车第二次接收到信号时到测速仪的距离为0.9s内超声波传播距离的一半,即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之间行驶的距离62 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之间行驶所用时间汽车行驶的速度为23.(23-24八年级下·河南周口·期末)小明乘坐一艘速度为10m/s的汽艇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历时5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求:(1)5s内,汽艇行驶的路程s1;(2)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s2;(3)他向山崖大喊时,离山崖的距离s。【答案】(1)50m;(2)1700m;(3)875m【详解】解:(1)由可得,汽艇行驶的路程s1=v1t=10m/s×5s=50m(2)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s2=v2t=340m/s×5s=1700m(3)喊时汽艇离山崖的距离为答:(1)5s内,汽艇行驶的路程s1为50m;(2)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s2为1700m;(3)他向山崖大喊时,离山崖的距离s为875m。24.(23-24八年级上·黑龙江大庆·期末)蛟龙号在探测海洋时,从水面开始沿竖直方向匀速下潜,第20s时潜至300m的深度并悬停在此处。这时蛟龙号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经过3.8s后收到信息。(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求:(1)蛟龙号下潜的速度;(2)悬停处距离海底的深度;(3)若蛟龙号在300m深度处水平前进一段距离后,又以原来下潜速度匀速下潜并同时发射超声波,经过3.6s接到回声信号,那么请计算该海域的深度是多少?62 【答案】(1)15m/s;(2)2850m;(3)3027m【详解】解:(1)蛟龙号下潜的速度(2)蛟龙号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到达海底的时间悬停处距离海底的深度s′=v声t′=1500m/s×1.9s=2850m(3)该海域的深度答:(1)蛟龙号下潜的速度是15m/s;(2)悬停处距离海底的深度是2850m;(3)若蛟龙号在300m深度处水平前进一段距离后,又以原来下潜速度匀速下潜并同时发射超声波,经过3.6s接到回声信号,该海域的深度是3027m。25.(23-24八年级上·广东肇庆·期末)在我国某次实弹军事演习中。某舰发射火箭弹,战艇上炮手发现火箭弹发射后,经过2s击中目标,同时看到爆炸的火光,再经过了5s才听到爆炸声,已知声速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求:(1)该舰距爆炸目标有多远?(2)火箭弹的飞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1)1020m;(2)510m/s【详解】解:(1)由题知,火箭弹发射到击中目标的时间为t1=2s发射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为t2=5s所以火箭弹爆炸发出到声音传到该舰的时间t=t2-t1=5s-2s=3s该舰距爆炸目标的距离62 s=v声t=340m/s×3s=1020m(2)火箭弹飞行的平均速度答:(1)该舰距爆炸目标有1020m;(2)火箭弹的飞行的平均速度是510m/s。【题型5回声与生活中的声现象】26.(23-24八年级上·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时,听不到回声是因为( )A.教师讲课的声音根本没有回声B.回声与原声相差不到0.1秒,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C.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所以听不到回声D.回声太小听不到【答案】B【详解】B.人能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最小是十分之一秒,即0.1s;如果时间间隔大于0.1s,就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如果时间间隔小于0.1s,原声就会与回声叠加在一起。故B正确;C.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的时间小于0.1秒,原声就会与回声叠加在一起,所以听不到回声,故C错误;A.教师讲课的声音有回声,人耳无法区分开来,不是因为回声太小听不到,故AD错误。故选B。27.(20-21八年级上·湖北武汉·期末)学校升旗仪式中经常出现声音含混不清的情况,小明思考后认为既可能与话筒、功放的设施有关,也可能与喇叭音箱设立的位置有关。如图学校操场围成一个150m×70m大小的矩形,在操场两端架起两个音箱S1和S2,小明绕场一周试听了一番,发现在甲、乙、丙、丁四处(它们分别是各边的中点)有两处声音含混不清,则这两处是( )A.乙和丁B.甲和乙C.丙和丁D.甲和丙【答案】D【详解】由图可见,乙和丁距离两个声源一样远,声音同时到达,不会产生干扰,会听起来比较洪亮;而甲和丙两处则不同,距离两个声源的远近明显不同,两个声源传来的声音相互干扰,导致听不清楚。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28.(23-24八年级上·河南周口·期末)如图所示,当游客在天坛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62 ,使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人说话时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产生的,周围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到耳朵里的。【答案】反射振动空气【详解】[1]当游客在如图所示天坛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是回声,使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2][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说话时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周围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的。29.(22-23八年级上·湖南张家界·期末)火车进入山洞隧道之前,需要鸣笛示警,司机鸣笛后可以听到回声,某列火车以288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在进入正前方的山洞隧道口之前鸣笛,经过2s司机听到了回声(设此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s)。(1)回声属于声音的现象(2)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行驶的距离;()(3)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山洞隧道口多远。()【答案】反射168m260m【详解】(1)[1]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因此回声属于声音的反射现象。(2)[2]火车的速度v车=288km/h=80m/s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时所用的时间t=2s,由得,在的时间内,火车行驶的距离为(3)[3]声音传播的距离为设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山洞隧道口的距离为s,如图所示由图知,则列车鸣笛时距隧道口距离为62 30.(22-23八年级上·辽宁盘锦·期末)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橡皮筋嗡嗡作响时,橡皮筋在;说话时声带在。大量的观察、分析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声音传播的快慢用描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答案】振动振动振动声速反射回来【详解】[1][2][3]橡皮筋嗡嗡作响,可以看出此时橡皮筋在振动;而说话时,用手触摸喉咙靠近声带的地方,可以明显感觉此时声带在振动。经过这些大量的观察、分析表明,声音产生时物体在振动。[4]根据声速的定义可知,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5]根据声音的特性可知,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能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称为回声。31.(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熙熙乘坐一辆速度为20m/s的小轿车迅速驶向一座山崖,某一时刻鸣笛后,汽车继续行驶了80m听到回声,司机第二次鸣笛,经过2s听到回声。计算:(1)第一次鸣笛经过多长时间能听到回声;(2)第一次鸣笛时距离山崖的距离;(3)听到两次回声的时间间隔。【答案】(1)4s;(2)720m;(3)16s【详解】解:(1)第一次鸣笛到能听到回声的时间等于汽车行驶80m需要的时间(2)第一次鸣笛后声音在4s内传播的距离与小轿车在4s内行驶距离之和等于第一次鸣笛时距离山崖距离的2倍,即s声+s=2s1则第一次鸣笛时距离山崖的距离(3)听到第一次鸣笛的回声时小轿车到山崖的距离s1′=s1-s=720m-80m=640m第二次鸣笛后,声音在2s内传播的距离与小轿车在2s内行驶距离之差等于听到第二次鸣笛的回声时小轿车距离山崖距离的2倍即s声′-s′=2s2则此时距离山崖距离小轿车行驶的距离Δs=s1′-s2=640m-320m=320m两次回声的时间间隔62 答:(1)第一次鸣笛经过4s时间能听到回声;(2)第一次鸣笛时距离山崖的距离为720m;(3)两次回声的时间间隔16s。【题型6辨析音调与频率的关系】32.(23-24八年级上·河南平顶山·期末)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A.对着瓶口吹气,是瓶内空气柱在振动发声,且甲瓶声音的音调最高B.对着瓶口吹气,是瓶和水在振动发声,且丁瓶声音的音调最高C.敲打瓶身,是瓶内空气柱在振动发声,且甲瓶声音的音调最高D.敲打瓶身,是瓶和水在振动发声,且丁瓶声音的音调最低【答案】D【详解】AB.对着瓶口吹气,是瓶内空气柱在振动发声,甲瓶中空气柱最长,振动频率最低,声音的音调最低,故AB错误;CD.敲打瓶身,是瓶和水在振动发声,丁瓶中液柱高度最高,振动频率最低,声音的音调最低,故C错误,D正确。故选D。33.(23-24八年级上·四川绵阳·期末)李莉同学用播放软件播放英语听说音频,当按下快进键采用倍数播放时,发现老师朗读的声音由“男声”变成了“女声”,导致声音产生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声音的( )A.频率变大B.频率变小C.振幅变大D.振幅变小【答案】A【详解】当按下快进键采用倍数播放时,发现老师朗读的声音由“男声”变成了“女声”,当采用倍数播放时,放音的速度变快,即声音的频率快了,则音调改变了,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4.(23-24八年级上·陕西商洛·期末)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 )A.用硬纸板在木梳齿上快速划过时声音变高B.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罩内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答案】A【详解】A.用硬纸板在木梳齿上快速划过时,木梳齿振动得快,听到的声音音调高些,故A符合题意;62 B.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B不符合题意;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故C不符合题意。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高度不同,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5.(23-24八年级上·河南郑州·期末)云锣,出现于唐代,元代开始大为流行,如图所示,它由大小相同,而厚度、音高存在区别的若干铜制小锣组成。铜锣发出的声音是由锣体产生的;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锣体,锣的厚度越大,锣发出的声音音调(选填“越高”或“越低”)。【答案】振动越低【详解】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越难以振动。[1]铜锣发出的声音是由锣体振动产生的。[2]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锣体,锣的厚度越大,质量越大,越难以振动,振动频率越低,锣发出的声音音调越低。36.(23-24八年级上·河南商丘·期末)骨笛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可吹奏乐器。下图是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地区发掘出土的用鹤的尺骨制成的骨笛,该笛管身有七个相同按孔,制作精美。这只骨笛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产生的,管身有七个相同按孔的作用是为了改变笛声的。【答案】振动音调【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骨笛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声音。[2]吹奏骨笛时,按压不同的笛孔会改变空气柱的长短,则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因此骨笛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37.(23-24八年级上·福建厦门·期末)如图所示,是小凯制作的“鸟哨”的结构图,在A处吹气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吹“鸟哨”时上下推动活塞,可以发出“do(1)”“re(2)”“mi(3)”“fa(4)”“sol(5)”“la(6)”“si(7)”不同的音调,小凯用“鸟哨”吹奏歌曲《上学歌》中的“太”时,活塞应该靠近(选填“C”或“B”)处;“鸟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振动产生的。62 【答案】B空气【详解】(1)[1]小凯用“鸟哨”吹奏歌曲《上学歌》中的“太”时,音调较低,声音振动频率小,空气柱较长,故活塞应该靠近B处。(2)[2]“鸟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题型7辨析响度与振幅的关系】38.(23-24八年级上·山东菏泽·期末)如图所示,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同时观察鼓面上泡沫小颗粒的跳动幅度是否相同。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决定响度的因素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答案】A【详解】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改变鼓面振动的幅度,目的是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故A符合题意;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改变鼓面振动的幅度,目的是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不能探究决定音调的因素,故B不符合题意;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改变鼓面振动的幅度,目的是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不能探究能否在空气中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改变鼓面振动的幅度,目的是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不能探究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9.(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某校2024新年美育成果展示活动于1月6日精彩上演,活动以“龙行赢勰,美美与共”为主题,展演节目由全校师生共创参演,以歌抒怀,以诗言志,以乐教和,以舞载道,以画寄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62 A.图-1交响乐《庆典》,小提琴演奏时,按压琴弦不同位置可以改变音调B.图-2民乐团合奏《七彩之和——太阳歌》,用力吹可以改变笛声的响度C.图-3歌伴舞《阳光路上》,人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D.图-4合唱《再一次出发》,女高音比男低音响度大【答案】D【详解】A.图-1交响乐《庆典》,小提琴演奏时,按压琴弦不同位置可以改变弦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图-2民乐团合奏《七彩之和——太阳歌》,用力吹可以改变笛管中空气的振幅,从而改变笛声的响度,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一切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图-3歌伴舞《阳光路上》,人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图-4合唱《再一次出发》,女高音比男低音的音调高,故D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40.(23-24八年级上·河北邯郸·期末)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关于该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不变B.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频率改变C.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D.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可以探究响度与频率的关系【答案】C【详解】A.响度与振幅有关,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所以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变小,故A错误;B.拨动钢尺,物体振动的频率改变,音调也改变,传播过程频率不会改变,故B错误;C.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可以改变钢尺的振动幅度,改变声音的响度,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C正确;62 D.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改变音调,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C。41.(23-24八年级上·福建莆田·期末)如图,是甲骨文“殸”,字同“声”,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不同力度敲击乐器的同一位置,改变的是声音的。【答案】振动响度【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手持长柄,敲击乐器,乐器振动发声。[2]不同力度敲击乐器的同一位置,改变的是声音的振幅,振幅决定响度,改变了声音的响度。42.(23-24八年级上·福建南平·期末)AI智能音箱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当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就自动改变声音的,音箱内部扬声器振动的幅度。【答案】响度(音量、大小)变大(增大)【详解】[1]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当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就自动改变声音的音量,改变振幅,从而改变响度。[2]振幅影响响度,振幅变大,响度变大。43.(23-24八年级上·广西柳州·期末)用古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琴弦的产生。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答案】振动大【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2]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题型8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44.(23-24八年级下·上海·期末)调节手机播放音量,是控制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答案】A【详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按音量键可以改变声音的大小,即改变声音的响度,而不是音调,也不是音色。故选A。45.(23-24八年级下·陕西咸阳·期末)如图所示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葫芦丝。人用嘴吹奏时,手按压不同音孔可发出do、re、mi、sol、la五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62 A.“五音”是人嘴振动产生的声音B.“五音”是管壁振动产生的声音C.“五音”是指声音的响度D.“五音”是指声音的音调【答案】D【详解】吹奏葫芦丝时,通过改变手按压不同的孔,改变发出发出do、re、mi、sol、la五音,所以是通过改变振动空气柱的长短,来改变声音的频率,即改变音调。演奏者吹埙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而产生的。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46.(23-24八年级上·贵州黔南·期末)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写道:“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能辨别出是琵琶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 )A.音调不同B.音色不同C.响度不同D.频率不同【答案】B【详解】音色的影响因素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能够辨别出是琵琶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47.(23-24八年级上·内蒙古通辽·期末)关于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D.“引吭高歌”是指声音的音调高【答案】A【详解】A.音调是指声音的的高低,由频率决定,“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音调高,故A正确; B.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大小,“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故C错误; D.“引吭高歌”是指声音大,即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A。4862 .(21-22八年级上·安徽安庆·期末)口技是民间的一种声音艺术,高超的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声音,如图。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口技艺人往往通过重拍醒木结束表演,醒木拍得越重,声音的越大。(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答案】音色响度【详解】[1]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高超的口技艺人主要是通过模仿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音色接近或相同时,模仿的才像。[2]醒木拍得越重,桌面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49.(20-21八年级上·云南昆明·期中)如图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答案】振动音色【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发声。[2]由于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人们根据音色分辨出鼓和镯发声的。50.(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如图,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声音的通过传入我们的耳中。【答案】振动音调空气62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而产生的。[2]绳子转动越快,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则声音的音调越高。[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的耳中的。【题型9探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51.(23-24八年级上·广东汕头·期末)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如图甲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即粗细)关系:da=dc=dd,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选填“a”、“b”、“c”或“d”);(2)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3)某同学选择琴弦b和c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是否可行?同组的另一位同学却说不可行,原因是:;(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实验研究B.分析归纳C.提出问题(或猜想)D.得出结论你认为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只填代号);(5)如图乙,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图是,响度相同的图是。【答案】ad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没有控制琴弦横截面积相同CABDABBD【详解】(1)[1]若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因此应选择琴弦ad。(2)[2]若选择琴弦a和b,根据控制变量法,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3)[3]选择琴弦b和c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不可行;因为要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需要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琴弦材料不同。选择琴弦b和c没有控制琴弦横截面积相同,这种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62 (4)[4]探究过程通常步骤为:提出问题(或猜想)、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故合理顺序应该是CABD。(5)[5][6]图乙中,AB两图波形频率相同,因此声音音调相同;BD两图振幅相同,因此响度相同。52.(23-24八年级上·山东德州·期末)某课外兴趣小组探究了几个与声音有关的问题,如图所示:(1)如图甲,在敲响音叉时,小球会摆动起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2)如图乙,用硬纸片在梳子梳齿上划动,划动速度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说明音调是由声源振动的决定的;(3)如图丙,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时,听到声音的大小不同,说明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4)如图丁A、B是尺的振动输入示波器我们看到的波形图,其中图是尺伸出桌面较长时产生的波形、图是用较大的力拨动尺时产生的波形。【答案】振动低频率振幅/振动幅度BA【详解】(1)[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敲响音叉时,音叉振动导致小球摆动。(2)[2][3]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用硬纸片在梳子梳齿上划动,划动速度越小,振动频率越慢,音调越低。(3)[4]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不同,响度不同。(4)[5]A波形图振动频率大于B波形图,说明A对应的声音音调高。用同样大小的力波动钢尺,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6]用较大的力拨动尺时,尺振动的幅度大,由丁图可知,A波形图振动幅度大于B波形图,所以A图是用较大的力拨动尺时产生的波形。53.(23-24八年级上·福建福州·期末)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声音的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1)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 (选填“A”或“B”);A.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B.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62 (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3)实验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则是研究声音的响度与的关系。【答案】(1)B(2)快高(3)振动幅度【详解】(1)先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再拨动钢尺,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振动而发出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1][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越容易振动,所以振动越快,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3)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改变,这是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题型10波形图比较声音特性】54.(23-24八年级上·江西上饶·期末)下图所示的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响度不同C.乙、丁的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D.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响度不同【答案】A【详解】A.由图可知,甲、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相同,则音调相同,振幅相同,则响度相同,波的形状不同,则音色不同,故A正确;B.由图可知,甲、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不同,则音调不同,振幅相同,则响度相同,波的形状相同同,则音色相同,故B错误;C.由图可知,乙、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相同,则音调相同,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波的形状不同,则音色不同,故C错误;D.由图可知,丙、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不同,则音调不同,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波的形状相同,则音色相同,故D错误。故选A。62 55.(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通·期末)市场上有一种变声器,可以将男声变成女声,某段声音波形图变化如图所示,变声前是A段,变声后是B段,则变化后的声音( ) A.音调高,响度大B.音调高,响度小C.音调低,响度大D.音调低,响度小【答案】A【详解】由图可知,B段的振动频率大于A段,故B段的音调高;B段的振动幅度大于A段,故B段的响度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6.(23-24八年级上·湖南邵阳·期末)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色相同B.乙、丙的音调相同C.甲的音调比丙的高D.乙的响度比丁的小【答案】C【详解】在同一个示波器上,声波的波形图中波峰的个数表示物体振动的频率,波峰和波谷之间的距离大小表示的是振幅的大小。A.甲、乙的波峰个数都是2个,说明频率相同,也就是音调相同;而且它们波峰和波谷之间的距离相等,所以它们的振幅相同,也就是响度相同,但波形状不同,也就是音色不同,故A错误;B.乙有2个波峰,丙有1个波峰,它们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B错误;C.甲有2个波峰,丙有1个波峰,甲的频率大,即甲的音调比丙的高,故C正确;D.乙、丁的波峰到波谷的距离不等,乙的振幅大,即乙的响度比丁的大,故D错误。故选C。57.(23-24八年级上·内蒙古通辽·期末)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音调相同的有,音色相同的有。62 【答案】甲乙丁甲丙丁【详解】[1]音调由频率决定,甲乙丁表示声音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2]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波形图的形状不同,所以音色相同的有甲丙丁。58.(23-24八年级上·广东惠州·期末)如图1所示的是手机工具箱中的一款工具,可用来呈现声音的。如图2甲、乙、丙、丁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甲、乙两种声音的不同,甲、丁两种声音的不同(以上三空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答案】响度音色响度【详解】[1]由单位分贝(dB)可知,这款工具可用来呈现声音的响度。[2]由图可知,甲、乙两种声音的波形不同,所以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3]由图可知,甲、丁两种声音的振幅不同,所以这两种声音的响度不同。【题型11声与信息】59.(23-24八年级上·四川成都·期末)如图所示为一种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发射超声波探测周围5米内障碍物的情况,并处理成语音信号及时播放出来,达到“以听代视”的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振动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人耳听不到B.手杖能够导航是利用手杖敲击地砖发出的超声波C.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D.手杖能够导航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这一特性【答案】D62 【详解】A.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超出人耳听觉频率范围,人耳听不到,故A错误;B.手杖导航时,发出超声波碰到障碍物时反射回来,接收到超声波,故B错误;C.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故C错误;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手杖能够导航利用声音可传递信息原理制成,故D正确。故选D。60.(23-24八年级上·陕西咸阳·期末)在学校组织的地震疏散演练中,随着警报声响起,各班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迅速身体卷曲,双手护头躲到桌下、墙角、三角区域等地做好避震准备,下列关于该警报声,说法正确的是( )A.警报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警报声能传递能量C.警报声是超声波D.警报声能传递信息【答案】D【详解】A.声音可以在气体中、液体中以及固体中传播,所以警报声除了能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中以及固体中传播,故A错误;B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同学们听到警报声响起,各班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迅速身体卷曲,双手护头躲到桌下、墙角、三角区域等地做好避震准备,说明警报声能传递信息。故B错误,D正确;C.超声波的频率超出了人耳的听觉范围,则人不能听到超声波;因学生老师们可以听到警报声,所以警报声不是超声波,故C错误。故选D。61.(23-24八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小米自研机器狗“铁蛋二代”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发挥了巨大作用,它可以通过发射超声波和接收反射波来探测周围5m内障碍物的情况,并将其处理成语言信号及时播放出来,还能帮助盲人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形状等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Hz的声波B.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来临之前会产生超声波C.该机器狗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该机器狗的定位原理与声呐测距的原理相同【答案】D【详解】A.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故A错误;B.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会产生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是次声波,故B错误;62 C.通过声音提醒人注意障碍物,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D.该机器狗是利用回声定位来探测前方障碍物的,与声呐测距的原理相同,故D正确。故选D。62.(23-24八年级上·河南平顶山·期末)“天宫课堂”第三课于2022年10月12日,由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东、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年进行了太空授课。刘洋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她的声带在,我们能通过刘洋讲课获得知识,是因为声音能传递。【答案】振动信息【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刘洋说话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她的声带在振动。[2]声音能传递信息,我们能通过刘洋讲课获得知识。63.(23-24八年级上·吉林·期末)小明感冒时的咳嗽声是由声带产生的,并通过传到人耳的;小明到医院就诊时,医生用听诊器来检查肺内是否有呼吸杂音,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答案】振动空气信息【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小明感冒时的咳嗽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咳嗽声是通过介质传到人耳的。[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小明到医院就诊时,医生用听诊器来检查肺内是否有呼吸杂音,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题型12声与能量】64.(23-24八年级上·四川凉山·期末)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人们可以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B.医生常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D.大象可以用次声波进行交流【答案】B【详解】根据声音的特点可知,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A.人们可以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大象可以用次声波进行交流,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5.(23-24八年级上·四川广安·期末)声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下列事例中主要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B.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C.火车进站时会提前鸣笛D.利用探伤仪检查钢轨的各种“病变”【答案】A62 【详解】A.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是利用了超声波具有能量,故A符合题意;BCD.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火车进站时会提前鸣笛、利用探伤仪检查钢轨的各种“病变”都是通过声波获得了信息,因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66.(23-24八年级上·湖南邵阳·期末)某品牌超声波清洁器在清洗眼镜时,先向清洁器的水槽加水使眼镜完全浸没水中,再通电清洁器开始工作。此清洁器工作时人站在旁边能听到“滋滋”的声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比超声波的音调高B.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C.人听到的“滋滋”声就是超声波发出的声音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答案】D【详解】A.超声波指的是高于20000Hz的声音,超出了人类的听觉频率范围,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比超声波的音调低,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则超声波传播时需要介质,故B错误;C.超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人听到的“滋滋”声不是超声波发出的声音,故C错误;D.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因为超声波能传递能量,将眼镜表面的污垢震碎,进而使其与镜片或是镜框分离。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故选D。67.(22-23八年级上·辽宁沈阳·期末)如图所示是超声波眼镜清洁器,通电后清洁器利用超声波使眼镜的污物层被剥离而达到清洗目的,这说明。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其发出“滋滋”的声音(选填“是”或“不是”)清洁器发出的超声波。【答案】声可以传递能量不是【详解】[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同时声音也可以传递能量。清洁器利用超声波使眼镜的污物层被剥离,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2]超声波的频率在20000Hz以上,人耳无法听到超声波,因此,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其发出“滋滋”的声音不是清洁器发出的超声波。68.(23-24八年级上·山东德州·期末)豫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演员演唱时常用梆子进行演奏,梆子受到敲击由于而发声,敲击的快慢不同,发声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也不同:声波可以用来清洗精密仪器,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的性质。62 【答案】振动音调能量【详解】[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梆子受敲击时,梆子振动而发声。[2]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敲击的快慢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3]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用声波可以用来清洗精密仪器,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的性质。【题型13超声波的利用】69.(2024·广东·模拟预测)小慧家购买的一种新型的便携式洗碗机工作时,浸入水槽的部分发出4×104Hz的声波用于清洗碗筷等物品。关于这种声波,说法错误的是( )A.这种声波能在水中传播B.这种声波让所有人都可以听见,听起来很刺耳C.这种声波是物体振动产生的D.这种洗碗机应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答案】B【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种声波能在水中传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频率为4×104Hz的声波属于超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人耳听不见,故B错误,符合题意;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种声波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这种洗碗机应用了声波具有能量的性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70.(23-24八年级上·江苏淮安·阶段练习)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发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答案】B【详解】A.因为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的声音,但是大象却能听见,从而相互交流,故A不符合题意;B.蝙蝠会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故B符合题意;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声音传播出去,遇到周围高大的建筑物又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响亮;人的说话声不属于超声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2 71.(23-24八年级上·江西宜春·期末)我国自主研发的一款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发射超声波探测周围5m内障碍物的情况,人耳(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杖发出的超声波,经过处理成语音信号及时播放出来,从而达到“以听代视”的效果,导盲手杖应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选填“能量”或“信息”)。【答案】不能信息【详解】[1]超声波超过人耳的听觉范围,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2]手杖发出的超声波,经过处理成语音信号及时播放出来,从而达到“以听代视”的效果,导盲手杖应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72.(23-24八年级上·湖北随州·期末)《曹刿论战》中曹刿善于利用鼓声,鼓声是由于鼓面产生的;如图所示,蝙蝠是靠发出发现昆虫。【答案】振动超声波【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2]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发现昆虫。【题型14次声波的应用】73.(20-21八年级上·广西崇左·期中)地震、台风即将来临时会产生次声波,但人类却听不到,这是因为( )A.产生的次声波声音太小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答案】D【详解】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到20000Hz,地震、台风即将来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人类听不到,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74.(2022·青海·中考真题)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地震时,被困人员可以敲击周围坚硬物体求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震时会产生超声波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答案】A62 【详解】A.地震时会伴随有低频的振动,产生次声波,故A错误,符合题意;B.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D.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方式求救,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故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75.(23-24八年级上·河北石家庄·期末)古诗《春夜洛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不同声音的不同;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属于次声波应用的是(选填序号①电视机遥控器②声呐探测鱼群③预报台风地震)。【答案】音色信息③【详解】[1]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2]用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来判断车身周围是否有障碍物,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3]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声呐探测鱼群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台风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可以利用次声波来预报台风地震,所以,属于次声波应用的是③。76.(22-23八年级上·广东阳江·期末)我们能分辨出音乐里的钢琴声和古筝声,是根据声音的判断的;成语“震耳欲聋”从物理学角度看,是形容声音的大;利用(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可以监测台风、火山和地震活动。【答案】音色响度次声波【详解】[1]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能分辨出音乐里的钢琴声和古筝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成语“震耳欲聋”从物理学角度看,是形容声音的响度大。[3]有台风、火山和地震发生时,会发出次声波,因此利用次声波可以监测台风、火山和地震活动。【题型15辨析声音是否是噪声】77.(23-24八年级下·云南楚雄·期末)五四青年节,学校举行了“迎五四,颂青春”歌咏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听到的合唱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合唱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将音箱音量调大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D.优美的合唱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答案】A【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发声时,声带在振动,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音箱音量的大小实际上是指声音的响度,不是音调。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故C错误;62 D.如果优美的合唱声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造成了干扰,那么它就可以被视为噪声。故D错误。故选A。78.(23-24八年级上·黑龙江牡丹江·期末)运动会上出现的不同声音,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管弦乐队在开幕式上演奏时,吹号的同学前后拉动滑管,是为了改变号声的响度B.音箱发出的很大声音,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对他们来说这个声音是噪声C.初一年级的孩子们经过主席台时,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说明掌声的音调高D.百米赛跑时,裁判员听到发令枪响后开始计时,记录的时间偏大【答案】B【详解】A.管弦乐队在开幕式上演奏时,吹号的同学前后拉动滑管,声音振动的频率发了改变,是为了改变号声的音调,故A错误;B.音箱发出的很大声音,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只要影响了人民正常生活的声音,这个声音对他们来说就是噪声,故B正确;C.初一年级的孩子们经过主席台时,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说明掌声的响度大,故C错误;D.百米赛跑时,裁判员听到发令枪响后开始计时,记录的时间会变短,对应的运动员成绩变好,故D错误。故选B。79.(23-24八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小明学习时,听到邻居家传来的钢琴声,对于小明来说,这属于(选填“乐音”或“噪声“)。声音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选填“快”或“慢”),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答案】噪声快不能【详解】[1]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以有对人们要听的声音有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小明学习时,听到邻居家传来的钢琴声,对于小明来说,这属于噪声。[2]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快,在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快,声音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题型16噪声的波形图】80.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的成员,利用录音软件收集到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这些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声音的响度最大B.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C.丙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D.丁声音属于乐声62 【答案】B【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的振幅是最小的,响度最小,故A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次数相同,即甲乙的振动频率相同,所以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故B正确;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音调、响度、音色无关,在温度相同、介质相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C错误;D.从图中可以看出,丁振动无规律,因此丁声音为噪音,故D错误。故选B。81.(23-24八年级上·广东广州·阶段练习)观察声音的波形图,和②波形图音调相同的是(选填序号);从物理学角度看,图中属于噪声的是(选填序号);为了减小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公路两旁建隔音墙,这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答案】①④传播过程中【详解】[1]由图知,①、②、③波形的形状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色相同,同一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可能响度不同、音调不同;由图知,①和②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都有3个波峰和3个波谷),即它们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①和②。[2]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故图④是噪声。[3]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可知,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在公路两旁建隔音墙,阻碍声音的传播。82.(23-24八年级上·广东揭阳·期末)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噪声的波形,图是乐音的波形。【答案】音色乙甲【详解】[1]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是不同的,接听电话时,我们可以根据音色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2][3]噪声是振动无规律、尖锐刺耳、让人厌烦的声音;如图甲、乙所示,甲图中声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说明图甲是乐音的波形;乙图中声音的波形是杂乱无章没有规律的,说明图乙是噪声的波形。62 【题型17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83.(23-24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处声音的特性如表所示,甲、乙两处声音的波形如图所示( )位置声音强弱的等级/dB频率甲502000乙100500A.甲处声音的响度大于乙处声音的响度B.甲不属于噪声,乙属于噪声C.甲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乙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D.人耳不做保护时,不能待在乙处【答案】D【详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甲处的响度为50dB,乙处的响度为100dB,说明甲处声音的响度小于乙处声音的响度,故A不符合题意;B.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监测器只能监测声音响度的强弱,不能区分乐音和噪声,通过波形图可知,甲声源振动有规律,可能为乐音,乙声源振动无规律,可能是噪声,甲、乙两处声音不一定都属于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速一般不同,在相同温度的同种介质中,声速相同,甲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等于乙处声音在空中传播速度,故C不符合题意;D.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人耳不做保护时可以待在甲处但不能得在乙处,故D符合题意。故选D。84.(23-24八年级上·山西忻州·期末)2023年3月3日是第二十四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呼吁大家关注听力健康,增强爱耳护耳意识。关于爱耳护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者应正确佩戴耳罩在人耳处减少噪声的损伤B.年轻人经常戴耳机听歌,并将耳机音量调到很大C.长期处于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中不会导致听力损伤D.在工作场所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减弱噪声62 【答案】A【详解】A.佩戴耳罩,可以控制噪声传入人耳,减小噪声对人的伤害。故A正确;B.用耳机听歌,且经常将音量调到最大,会对听力造成损害。故B错误;C.长期处于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中,会对听力及人体健康造成损害。故C错误;D.监听装置只能知道噪声的强度,但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85.(23-24八年级上·黑龙江齐齐哈尔·期末)长春南湖大桥是长春十大地标建筑之一,某司机驾车过了南湖大桥,司机发现桥面两侧设有隔音墙,是在过程中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图中读数为35(填单位符号)。 【答案】传播dB【详解】[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桥面两侧设有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2]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图中读数为35dB,它显示了噪声的响度,表示噪声的等级。86.(23-24八年级上·湖北恩施·期末)据报道,广场舞扰民现象非常严重。在某广场小明从手中的小镜子中看到身后的一个噪声监测仪上显示的数字如图所示,请你替他补上当时的响度是分贝(dB);利用噪声监测仪(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答案】58不能【详解】[1]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左右是颠倒的,镜面数字是82,则真实数字是58。[2]噪声监测仪只能测量出噪声的强度,但不能影响到噪声的大小,故不能减弱噪声。【题型18控制噪声方法】87.(2018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重要措施,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62 A.工人戴上防噪声的耳罩B.摩托车上安装的消声器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在道路旁设置的隔声板【答案】B【详解】图中是禁止鸣笛的标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A.工人戴上防噪声的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摩托车上安装的消声器,阻止声音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阻止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在道路旁设置的隔声板,阻止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8.(23-24八年级上·贵州黔南·期末)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可达120km/h,此时车内听到的噪声有风噪、胎噪和发动机噪声,因此汽车在高速行驶时都会关闭车窗。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此相同的是( )A.摩托车的消声器B.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D.学校路段禁止鸣笛【答案】B【详解】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关闭车窗,阻碍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摩托车的消声器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阻碍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学校路段禁止鸣笛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9.(23-24八年级上·山东烟台·期末)2023年5月28日,如图所示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执飞,此次航班从上海起飞,在首都机场平稳降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62 A.乘客听到的轰鸣声是发动机振动产生的B.地上的人听到飞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过来的C.想睡觉的乘客带上耳罩,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人们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判断飞机的位置是因为双耳效应【答案】C【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乘客听到的轰鸣声是发动机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地上的人听到飞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过来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想睡觉的乘客带上耳罩,可以防止声音进入耳朵,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符合题意;D.双耳效应是指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以及其他特征不同,据此人们就能辨别出声源的位置;人们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判断飞机的位置是因为双耳效应,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90.(23-24八年级上·江西鹰潭·期末)如图所示,是指挥员在辽宁号航母上指挥舰载机起飞的手势。图中指挥员头上带了个厚厚的帽子,这是在处减弱噪声,噪声与其它声音一样都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答案】人耳振动【详解】[1]图中指挥员头上带了个厚厚的帽子,是为了阻碍声音传入耳朵,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2]噪声与其它声音一样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立即停止。91.(23-24八年级下·贵州六盘水·期末)为控制噪声的影响,窗户可以安装真空隔音玻璃。如图所示,真空隔音玻璃是将两片平板玻璃四周用密封圈密封起来,并抽出内部空气。真空玻璃窗隔音效果好的原因是。62 【答案】真空不能传声【详解】真空隔音玻璃是将两片平板玻璃四周密封起来,将间隙抽成真空并密封排气口,形成真空层。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因此真空玻璃隔音效果好。92.(23-24八年级上·内蒙古通辽·期末)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举行。观众入场后自觉将手机调成了“静音”模式,这样做可以在(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开幕式上习总书记发表讲话,现场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雷鸣般”主要说明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答案】声源处响度【详解】[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观众入场后自觉将手机调成了“静音”模式,这样做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大小,开幕式上习总书记发表讲话,现场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雷鸣般”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62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2 声现象【考题猜想】(69题14大类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4 光现象【考题猜想】(83题18大类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2 电流 电路 电压 电阻【考题猜想】(95题18大类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1 运动的世界【考题猜想】(92题18大类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2 声的世界【考题猜想】(70题16大类型)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2 机械运动【考题猜想】(75题15大类型)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3 声现象【考题猜想】(83题15大类型)
北师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2 简单电路【考题猜想】(83题20大类型)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2 声音与环境(考题猜想)(44题5大类型)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1 机械运动【考题猜想】(86题18大类型)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5-01-12 14:20:02
页数:62
价格:¥3
大小:10.04 M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