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物理
>
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1 绪论-第2章 【考点清单】
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1 绪论-第2章 【考点清单】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4
2
/24
剩余2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专题01绪论-第2章清单01绪论1、走进神奇:自然中的神奇、生活中的神奇。2、探索之路:①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象形文字、石头阵等;②哥白尼的“日心说”③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天空,得到天体运行结果,由此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④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⑤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力学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科学探究有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清单02第一章运动的世界1、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1)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2)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2.测量工具:(1)刻度尺(最常用);(2)精密仪器: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2)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3)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的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4)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数、估计数和单位。要点:1.特殊方法测量长度:(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 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从地图上估测两地间公路或铁路的里程:取一根细金属丝(也可用棉线),把它放在地图上,使它的弯曲情况和地图上两地间公路线的弯曲情况吻合,然后截取这段金属丝,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算出两地间公路的里程。24 (2)累积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如测细铜丝的直径:取一段细铜丝,将它在一根粗细均匀的铅笔上密绕n匝,用刻度尺测出绕有铜丝的那一段铅笔的长度L,则此细铜丝的直径为L/n。(3)滚轮法: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如测硬币的周长:我们可以在硬币边上找一点做出记号,做为起点,找一张白纸,画上一条射线,将硬币边的记号与射线的端点重合,再将硬币沿着射线滚动一周,记下终点,用刻度尺量出射线端点到终点的长度,就是硬币的周长。 再如测量一环形跑道的长度:用一已知周长的轮子绕着跑道滚动一周,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环形跑道的周长=轮周长(L)×滚动圈数(n)。二、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秒(s),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时(h)分(min) 毫秒(m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1h=3600s,1s=1000ms。2.时间的测量工具(1)在物理实验中常用停表来计时,停表与普通表不同之处:普通表的时针、分针和指针是在不停地走动,而停表指针可走可停,在使用停表之前要观察一下秒针的走动情况,使用停表先按动启动按钮,停表开始计时,再按停止按钮停表即停止,显示时间间隔。(2)古时有日晷、沙漏、水钟等。近代有机械钟、石英钟,现在有电子表、光电计时器。三、误差和错误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偏差叫做误差。测量原理、测量工具、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都会影响测量结果,所以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可以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我们实验室做实验时采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2.错误:因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错误是不该发生的,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便可以避免;错误不叫误差,误差也不是错误。四、动与静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24 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2)在舱外工作的宇航员,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以宇航员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相对静止;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和宇航员是运动的,以飞船和宇航员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相对运动。要点:1、参照物可以选取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它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而定。2、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选择不同,其运动状态也往往不同。如:行驶的火车上,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或房屋、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3、通常我们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较多,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4、人们如果在运动的物体中描述物体的运动,一般习惯选择运动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如人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一般会选火车为参照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五、运动的快慢1、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2)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3)公式:,s——路程单位米(m),t——时间单位秒(s),v——速度单位米每秒(m/s)。(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或)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或) 单位换算:1m/s=3.6km/h2、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要点: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2、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1)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路程,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图象,如下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2)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用纵坐标表示速度,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图象,如下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24 六、平均速度1、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1)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2)平均速度: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3)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平均速度能粗略地描绘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2、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3)实验过程:①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②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③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④根据公式:算出平均速度。⑤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⑥表格: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要点:1、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时,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也可能是快慢改变,还可能是方向和快慢同时改变。2、知道了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就大体上知道了它运动的快慢,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留。清单03第2章声的世界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回音: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是声音的反射,通常称为回音(或回声)。24 要点:(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2)影响声速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②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4)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二、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人耳听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如果是神经性耳聋,不易治愈。要点:(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2)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把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3)双耳效应: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判断出声音传来的方位,立体声音乐就是利用了双耳效应使人有身临演奏现场的感觉的。三、声音的特性1.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影响响度的因素:(1)声源的振幅;(2)人耳离发声体的距离。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3.音色:音色是声音的另一个特色,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要点:关于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由频率决定,同种材料的物体的音调与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而响度由振幅决定,还与人耳到声源的距离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因此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从定义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四、噪声的危害及防治1.噪声(1)由声源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且强度过大的声音,称为噪声。如:家庭装修时电钻发出的声音。(2)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干扰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甚至对人体有害的声音,也称为噪声。2.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1)分贝(dB):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2)危害:①>90dB,会破坏听力,引起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②>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③>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3.噪声的防治:(1)从噪声的产生处防治噪声;(2)从噪声的传播过程中防治噪声;(3)从噪声的接收处防治噪声。要点:24 (1)噪声的来源:①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②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③社会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的喧哗声;④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2)噪声往往只能减弱,而不是完全的消除,因为在一些生产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噪声的。五、超声与次声1.超声: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超声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沿直线传播,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2.次声:通常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火山爆发、激光、地震、海啸、台风、核爆炸、火箭发射等现象都会产生次声。次声频率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如: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产生的次声绕地球三圈传播了十几万米。次声速度大于风暴的速度,可以检测风暴。但是有的次声对人体有害。要点:声和声音,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超声、次声等;声音的概念相对较窄,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在声的利用这一节中了解声音、超声、次声的应用。1.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声音的传播”的实验装置。(1)交流讨论:①在玻璃钟罩内的泡沫垫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我们能听到闹铃声;②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听到闹铃声的响度将会;③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将听到声音。(2)实验结论:声音(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路程(m)时间(t)平均速度(m/s)sAB=0.6tAB=1.5vAB=0.4sAC=1.2tAC=2.0vAC=0.624 sBC=0.6tBC=_______vBC=______(1)实验原理是:;(2)如图,让小球从A处沿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滚下,B为斜面的中点,实验数据如表,则小球经BC段的时间tBC=s,平均速度vBC=m/s。(3)球在斜面做(匀速/变速)运动。3.小明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弦的振动发声情况后猜测,即使琴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音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横截面积)、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他所选用琴弦的相关数据。琴弦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A钢200.3B钢200.7C尼龙300.5D钢400.5E尼龙400.5(1)选用编号为A、B的琴弦,目的是为了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的关系。(2)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3)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步骤:①实验探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小明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填写数字代号)。(4)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只改变一个因素,进而寻找出声音与这个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一、单选题【练习1】.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实验是学生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基础方法,进行实验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第一步是( )A.猜想与假设B.交流合作C.提出问题D.分析论证【练习2】.关于误差,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错误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可以避免误差24 C.选用精确度高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D.误差是由于测量时粗心大意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练习3】.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过程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猜想与假设;②评估;③提出问题;④分析与论证;⑤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⑥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①④⑤⑥②C.③①⑤⑥④②D.③①⑤④⑥②【练习4】.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B.C.D.【练习5】.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B.一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由于,所以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而与时间成反比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练习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B.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练习7】.如图所示,小红在校园文化艺术节进行古筝表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演奏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B.演奏声只能够在空气中传播C.演奏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D.弹奏粗细不同的琴弦,改变了演奏声的音色【练习8】.声音不能被肉眼直接看见,但可以用手机软件→示波器显示出波形来进行研究。下列对手机软件上显示的四幅波形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24 A.a、b的音色和响度相同B.a、c的响度和音色相同C.b、d的音调和响度相同D.c、d的音色和频率相同二、填空题【练习9】.如图所示,测量圆形物体的长度是cm;图中秒表的读数是s。 【练习10】.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风采,如果小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是h。【练习11】.减小噪声主要在消声、吸声和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在录音室的墙面上贴泡沫材料;在高架道路两旁加装隔音板,上述两个例子对应的减小噪声的措施分别是:和。【练习12】.如图所示是超声清洁器在清洗眼镜,使用时先向水槽加水,使眼镜完全浸没在水中,通电后清洁器开始工作,此时人站在旁边能听到“滋滋”的声音(选填“是”或“不是”)超声波,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能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练习13】.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和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上面四个图象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填图下面的编号)24 1.2024年10月30日,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历经6个多小时,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如图中所示是火箭加速上升的情景和该过程中航天员在舱内的情景,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载人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C.舱内航天员能听到彼此说话声音D.火箭上升过程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南做直线运动,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正确的是( )A.0~10s,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0~10s,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同C.10s时的交叉点代表两物体速度相同D.5~10s,甲物体平均速度为10m/s3.小闽测量一支铅笔长度,记录的测量结果是16.63cm,其他三个同学也对这支铅笔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分别是16.64cm(小军)、18.63cm(小马)、16.62cm(小福),则四次测量中,错误的同学是,这支铅笔的长度是。24 专题01绪论-第2章清单01绪论1、走进神奇:自然中的神奇、生活中的神奇。2、探索之路:①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象形文字、石头阵等;②哥白尼的“日心说”③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天空,得到天体运行结果,由此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④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⑤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力学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科学探究有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清单02第一章运动的世界1、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1)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2)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2.测量工具:(1)刻度尺(最常用);(2)精密仪器: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2)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3)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的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4)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数、估计数和单位。要点:1.特殊方法测量长度:(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 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从地图上估测两地间公路或铁路的里程:取一根细金属丝(也可用棉线),把它放在地图上,使它的弯曲情况和地图上两地间公路线的弯曲情况吻合,然后截取这段金属丝,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算出两地间公路的里程。24 (2)累积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如测细铜丝的直径:取一段细铜丝,将它在一根粗细均匀的铅笔上密绕n匝,用刻度尺测出绕有铜丝的那一段铅笔的长度L,则此细铜丝的直径为L/n。(3)滚轮法: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如测硬币的周长:我们可以在硬币边上找一点做出记号,做为起点,找一张白纸,画上一条射线,将硬币边的记号与射线的端点重合,再将硬币沿着射线滚动一周,记下终点,用刻度尺量出射线端点到终点的长度,就是硬币的周长。 再如测量一环形跑道的长度:用一已知周长的轮子绕着跑道滚动一周,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环形跑道的周长=轮周长(L)×滚动圈数(n)。二、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秒(s),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时(h)分(min) 毫秒(m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1h=3600s,1s=1000ms。2.时间的测量工具(1)在物理实验中常用停表来计时,停表与普通表不同之处:普通表的时针、分针和指针是在不停地走动,而停表指针可走可停,在使用停表之前要观察一下秒针的走动情况,使用停表先按动启动按钮,停表开始计时,再按停止按钮停表即停止,显示时间间隔。(2)古时有日晷、沙漏、水钟等。近代有机械钟、石英钟,现在有电子表、光电计时器。三、误差和错误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偏差叫做误差。测量原理、测量工具、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都会影响测量结果,所以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可以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我们实验室做实验时采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2.错误:因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错误是不该发生的,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便可以避免;错误不叫误差,误差也不是错误。四、动与静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24 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2)在舱外工作的宇航员,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以宇航员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相对静止;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和宇航员是运动的,以飞船和宇航员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相对运动。要点:1、参照物可以选取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它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而定。2、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选择不同,其运动状态也往往不同。如:行驶的火车上,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或房屋、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3、通常我们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较多,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4、人们如果在运动的物体中描述物体的运动,一般习惯选择运动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如人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一般会选火车为参照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五、运动的快慢1、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2)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3)公式:,s——路程单位米(m),t——时间单位秒(s),v——速度单位米每秒(m/s)。(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或)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或) 单位换算:1m/s=3.6km/h2、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要点: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2、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1)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路程,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图象,如下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2)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用纵坐标表示速度,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图象,如下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24 六、平均速度1、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1)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2)平均速度: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3)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平均速度能粗略地描绘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2、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3)实验过程:①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②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③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④根据公式:算出平均速度。⑤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⑥表格: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要点:1、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时,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也可能是快慢改变,还可能是方向和快慢同时改变。2、知道了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就大体上知道了它运动的快慢,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留。清单03第2章声的世界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回音: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是声音的反射,通常称为回音(或回声)。24 要点:(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2)影响声速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②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4)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二、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人耳听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如果是神经性耳聋,不易治愈。要点:(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2)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把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3)双耳效应: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判断出声音传来的方位,立体声音乐就是利用了双耳效应使人有身临演奏现场的感觉的。三、声音的特性1.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影响响度的因素:(1)声源的振幅;(2)人耳离发声体的距离。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3.音色:音色是声音的另一个特色,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要点:关于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由频率决定,同种材料的物体的音调与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而响度由振幅决定,还与人耳到声源的距离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因此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从定义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四、噪声的危害及防治1.噪声(1)由声源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且强度过大的声音,称为噪声。如:家庭装修时电钻发出的声音。(2)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干扰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甚至对人体有害的声音,也称为噪声。2.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1)分贝(dB):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2)危害:①>90dB,会破坏听力,引起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②>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③>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3.噪声的防治:(1)从噪声的产生处防治噪声;(2)从噪声的传播过程中防治噪声;(3)从噪声的接收处防治噪声。要点:24 (1)噪声的来源:①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②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③社会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的喧哗声;④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2)噪声往往只能减弱,而不是完全的消除,因为在一些生产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噪声的。五、超声与次声1.超声: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超声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沿直线传播,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2.次声:通常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火山爆发、激光、地震、海啸、台风、核爆炸、火箭发射等现象都会产生次声。次声频率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如: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产生的次声绕地球三圈传播了十几万米。次声速度大于风暴的速度,可以检测风暴。但是有的次声对人体有害。要点:声和声音,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超声、次声等;声音的概念相对较窄,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在声的利用这一节中了解声音、超声、次声的应用。1.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声音的传播”的实验装置。(1)交流讨论:①在玻璃钟罩内的泡沫垫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我们能听到闹铃声;②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听到闹铃声的响度将会;③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将听到声音。(2)实验结论:声音(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1)变小不能(2)不能【详解】(1)[1][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的空气逐渐减小,因此听到闹铃的响度将会减小,由此可以推理,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将听不到声音。(2)由实验可知,当钟罩内的空气逐渐减少,闹铃声音也逐渐减小,由此推理,当钟罩内的空气被完全抽出,将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24 路程(m)时间(t)平均速度(m/s)sAB=0.6tAB=1.5vAB=0.4sAC=1.2tAC=2.0vAC=0.6sBC=0.6tBC=_______vBC=______(1)实验原理是:;(2)如图,让小球从A处沿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滚下,B为斜面的中点,实验数据如表,则小球经BC段的时间tBC=s,平均速度vBC=m/s。(3)球在斜面做(匀速/变速)运动。【答案】(1)(2)0.51.2(3)变速【详解】(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运动的时间,再利用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则该实验的原理为。(2)[1]小球经BC段的时间[2]BC段的平均速度(3)由表格数据可知,BC段的速度大于AB段的速度,说明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运动。3.小明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弦的振动发声情况后猜测,即使琴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音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横截面积)、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他所选用琴弦的相关数据。琴弦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A钢200.3B钢200.724 C尼龙300.5D钢400.5E尼龙400.5(1)选用编号为A、B的琴弦,目的是为了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的关系。(2)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3)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步骤:①实验探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小明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填写数字代号)。(4)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只改变一个因素,进而寻找出声音与这个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答案】(1)弦的粗细(2)DE(3)③①②④(4)控制变量法【详解】(1)编号为A、B的琴弦,材料和长度均相同,弦的粗细(横截面积)不同,则选用编号为A、B的琴弦,目的是为了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2)编号D、E的琴弦,长度和横截面积均相同,材料不同,可用来探究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3)探究过程通常步骤为: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因此顺序为③①②④。(4)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只改变一个因素,进而寻找出声音与这个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一、单选题【练习1】.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实验是学生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基础方法,进行实验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第一步是( )A.猜想与假设B.交流合作C.提出问题D.分析论证【答案】C【详解】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探究实验是学习了解自然规律重要方式,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分析论证,最后进行交流合作,故在科学探究中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练习2】.关于误差,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24 A.误差就是错误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可以避免误差C.选用精确度高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D.误差是由于测量时粗心大意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答案】C【详解】A.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故A错误;B.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错误;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都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D.实验中粗心大意可能造成测量错误,认真仔细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故选C。【练习3】.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过程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猜想与假设;②评估;③提出问题;④分析与论证;⑤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⑥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①④⑤⑥②C.③①⑤⑥④②D.③①⑤④⑥②【答案】C【详解】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依次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练习4】.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B.C.D.【答案】A【详解】A.因为1m=100cm,所以故A正确;B.换算过程错误,应该是故B错误。C.进率错误,应该是故C错误;D.换算过程及进率错误,应该是24 故D错误。故选A。【练习5】.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B.一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由于,所以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而与时间成反比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答案】D【详解】A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所以物体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故A错误,D正确;B.一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说明平均速度相等,无法保证瞬时速度不变,所以该物体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由速度的定义式可知物体的速度取决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与路程及时间无关;只有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速度与路程成正比,只有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速度与时间成反比,故C错误。故选D。【练习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B.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答案】C【详解】A.“隔墙有耳”声音通过墙体传到墙外,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阻止声音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大小,即响度,故C错误,符合题意;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练习7】.如图所示,小红在校园文化艺术节进行古筝表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演奏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B.演奏声只能够在空气中传播C.演奏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D.弹奏粗细不同的琴弦,改变了演奏声的音色24 【答案】A【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演奏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演奏声能够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故B错误;C.演奏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故C错误;D.弹奏粗细不同的琴弦,改变了琴弦振动的快慢,改变了演奏声的音调,故D错误。故选A。【练习8】.声音不能被肉眼直接看见,但可以用手机软件→示波器显示出波形来进行研究。下列对手机软件上显示的四幅波形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a、b的音色和响度相同B.a、c的响度和音色相同C.b、d的音调和响度相同D.c、d的音色和频率相同【答案】C【详解】A.a、b的波形相同,振幅不同,则a、b的音色相同,响度不同,故A错误; B.a、c的波形相同,振幅不同,则a、c的的响度不同,音色相同,故B错误;C.b、d的振动频率相同,振幅相同,则b、d的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故C正确; D.c、d的波形不同,振动频率不变,则c、d的音色和频率均不同,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练习9】.如图所示,测量圆形物体的长度是cm;图中秒表的读数是s。 【答案】1.20110【详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长度是0.1cm,即1m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测量值还要再加一位估测值,物体左侧与2.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20cm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24 [2]由图可知,停表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min,分针在“1”和“2”之间,偏向“2”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是1min,大表盘秒针相应在“30~60”秒范围内;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分度值是0.1s,指针指在5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是50s,因此停表的时间是1min50s,合110s。【练习10】.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风采,如果小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是h。【答案】0.5【详解】小车匀速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是【练习11】.减小噪声主要在消声、吸声和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在录音室的墙面上贴泡沫材料;在高架道路两旁加装隔音板,上述两个例子对应的减小噪声的措施分别是:和。【答案】吸声隔声【详解】[1][2]在录音室的墙面上贴泡沫材料,主要是通过吸声减小噪声;在高架道路两旁加装隔音板,主要是通过隔声减小噪声。所以上述两个例子对应减小噪声的措施分别是:吸声和隔声。【练习12】.如图所示是超声清洁器在清洗眼镜,使用时先向水槽加水,使眼镜完全浸没在水中,通电后清洁器开始工作,此时人站在旁边能听到“滋滋”的声音(选填“是”或“不是”)超声波,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能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答案】不是能量【详解】[1]超声波是指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这种声波超出了人耳的听觉范围,因此人耳无法听到。所以,当超声清洁器在工作时,人站在旁边听到的“滋滋”的声音并不是超声波,而是可能由超声波引发的其他频率的声音或者是由清洁器本身工作产生的声音。[2]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时,能使液体产生剧烈的振动,这种振动能量可以传递到被清洗的物体上,从而达到清洗的效果。这就是声音能传递能量的一个应用实例。因此,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练习13】.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和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上面四个图象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填图下面的编号)【答案】②③24 【详解】①图象中线段与时间轴平行,物体处于静止状态;②此图象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即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③此图象表示汽车速度保持不变,一直在匀速直线运动;④此图象的意思是汽车加速行驶。故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②③。1.2024年10月30日,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历经6个多小时,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如图中所示是火箭加速上升的情景和该过程中航天员在舱内的情景,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载人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C.舱内航天员能听到彼此说话声音D.火箭上升过程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答案】C【详解】A.以载人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为航天员是坐在飞船内的,与飞船一起移动。所以,航天员相对于飞船是静止的,故A错误;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为火箭正在加速上升,带着航天员一起上升。所以,航天员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在舱内,有空气存在,所以航天员可以通过空气听到彼此说话的声音,故C正确;D.火箭是“加速”上升的,这意味着火箭的速度在不断增加,所以火箭并不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C。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南做直线运动,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正确的是( )A.0~10s,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0~10s,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同24 C.10s时的交叉点代表两物体速度相同D.5~10s,甲物体平均速度为10m/s【答案】B【详解】A.由图像可知,0~10s内,乙的s-t图像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s-t图像不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0~10s,两物体的路程相同,根据可知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同,故B正确;C.0s时的交叉点代表两物体路程相同,即表示相遇,故C错误;D.5~10s,甲物体路程不变,表示静止,速度为0,故D错误。故选B。3.小闽测量一支铅笔长度,记录的测量结果是16.63cm,其他三个同学也对这支铅笔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分别是16.64cm(小军)、18.63cm(小马)、16.62cm(小福),则四次测量中,错误的同学是,这支铅笔的长度是。【答案】小马16.63cm【详解】[1][2]从四个测量结果看,18.63cm与其它数据相差太大,则测量的数据是错误的记录,则四次测量中,错误的同学是小马;为了减小误差,求三次正确测量的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为24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1 运动的世界【考点清单】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2 声的世界【考点清单】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3 光的世界【考点清单】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4 神奇的透镜【考点清单】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1 温度与物态变化【考点清单】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1 走进物理世界【考点清单】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考点清单 专题01 有理数及其运算(9个考点清单 11种题型解读)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考点清单 专题01 平面直角坐标系(2个考点清单 8种题型解读)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考点 专题01 二次函数(7个考点清单 10种题型解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1 机械运动、声现象和物态变化【考点清单】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5-01-13 07:40:01
页数:24
价格:¥3
大小:2.03 M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