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9化期末】合肥市蜀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温馨提示:1.化学试卷4页,二大题,共17小题,满分40分,与物理合卷共120分钟,请合理分配时间。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只收答题卷。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C1-35.5  Ca-40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号题意)1.安徽淮南的八公山豆腐名扬海内外,是经过选豆→泡豆→磨浆→滤渣→煮浆→凝浆等工艺制成,下列制作步骤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泡豆B.磨浆C.滤渣D.煮浆2.2023年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使“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真正成为人人可及、天天有感的最普惠民生。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A.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发电B.夏季降温解暑将空调温度调至最低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集中处理D.鼓励市民地铁、公交出行3.布洛芬(C13H18O2)是一种家庭常备解热镇痛药,常用于缓解轻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也可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下列关于布洛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布洛芬由3种原子构成B.相对分子质量为206gC.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18D.一个分子中含有33个原子4.钋(Po)元素,是由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于1898年发现的,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两人把这种元素命名为钋。下列有关钋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13 A.属于非金属元素B.核外有84个电子C.相对原子质量是209gD.核内有128个质子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气密性检查C.验满氧气D.闻气体气味6.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是“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水资源丰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有限B.自然界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仍然不是纯水C.水分子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D.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7.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CO2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C.稀硫酸加入铁粉中,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冒出,溶液呈浅绿色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生成黑色固体8.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科研人员合成了钾离子和氰基修饰的氮化碳纳米带催化剂,从而实现了“光催化固氮合成氨”,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3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此反应中只有一种氧化物分子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9.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水通电,生成两种气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C.高温煅烧石灰石,固体中钙元素随时间变化D.向锌粒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氢气质量随稀盐酸质量变化10.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13 B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的氯化铜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C除去氧化铜中的木炭粉将混合物在氧气流中灼烧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A.AB.BC.CD.D11.逻辑推理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属于化学变化B.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则单质一定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D.金属阳离子带正电荷,则带正电荷的微观粒子都是金属阳离子1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铜生锈的条件,一个月后发现铜丝未生锈。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将空气通过NaOH溶液,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CO2空气B.金属的腐蚀是金属从单质变成化合物的过程C.在有氧气和水的条件下,铁比铜易生锈D.该实验可得出铜生锈的条件是同时与O2、H2O、CO2接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石墨烯一改变世界的神奇新材料石墨烯(C)是一种由碳原子紧密堆积的新材料,是目前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的物质,单位质量的强度是世界上最好钢铁的100倍,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光学性和热传导性等,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纺织领域是石墨烯应用的新兴领域,纺织面料掺入石墨烯后,在低温情况下,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科学家提出,给石墨烯“打上”许多特定大小的孔,制成单层纳米孔二维薄膜,可进行海水淡化,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工业上可采用甲烷(CH4)在高温和Cu-Pd催化下分解制取石墨烯,同时产生氢气。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石墨烯的应用前景会十分广阔。13 根据资料整理下列有关石墨烯的知识卡片。(1)物理性质:(填一条)。(2)依据材料写出制取石墨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应用:①石墨烯在纺织面料中的作用是。②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许(填微粒符号)通过。14.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1)装置B中仪器a的名称是;若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则应选择图甲中的装置组合为,该发生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是。(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字母)端通入。15.从某废旧电子产品中可以提炼贵重金属,并得到硫酸铜溶液。其工艺流程如图:(1)预处理过程中将废旧电子产品粉碎的目的是。(2)操作I、Ⅱ的名称是,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13 (3)写出步骤①中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工艺流程的价值在于。1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燃烧的条件进行了如下探究。(1)将图1装置改进为图2装置并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已知:I.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Ⅱ.磷燃烧产生的白烟会刺激人的呼吸道。①将Y管浸入热水中,可观察到Y管内的现象是,a、c现象对比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②图1装置改进为图2装置优点是。(2)利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进一步探究。实验测得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①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10%,据此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拓展延伸】再探镁的燃烧(3)查阅文献:镁不仅能在氧气中燃烧,还能在二氧化碳和氮气中燃烧,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黄绿色固体氮化镁(Mg3N2)。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呈白色而非黄绿色,原因是。②若将2.4g镁在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混合物中充分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是ag,则a的取值范围是(精确到0.1)。17.某兴趣小组取12g石灰石样品放在烧杯中,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了4.4克二氧化碳。(石灰石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13 (1)求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2)若将12g样品平均分成两份,分别加工成块状和粉末状,将两份样品分别放入锥形瓶中,同时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请在图象上分别画出块状样品和粉末状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CO2的曲线示意图。13 1.D【详解】A、泡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磨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滤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煮浆,蛋白质发生变性,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2.B【详解】A、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发电可以节约化石能源且减少污染,符合绿色发展理念;B、夏季降温解暑将空调温度调至最低不但不节约化石能源且不环保,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集中处理,可以有效利用资源且环保,符合绿色发展理念;D、鼓励市民地铁、公交出行,有利于节约能源且环保,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故选:B。3.D【详解】A、布洛芬(C13H18O2)是由布洛芬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B、由布洛芬化学式(C13H18O2)可计算相对分子质量=12×13+1×18+16×2=206,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C、布洛芬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3):(1×18)=78:9,故选项说法错误;D、1个布洛芬分子由13+18+2=33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4.B【详解】A、根据钋的“金”字旁可知,钋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钋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所以其核外电子数为84,正确;C、钋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9,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错误;D、质子数=原子序数=84,核内有84个质子,错误;故选B。5.A【详解】A、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选项错误;B、图中装置当注射器向左推时,由于瓶内压强一定,瓶中气体会把瓶中液体往长颈漏斗呀,所以若看到液柱上升后且不下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选项正确;C、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氧气时,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经集满,选项正确;13 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A。6.C【详解】A、地球上水资源丰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有限,且分布不均,故应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B、自然界的水经过沉淀(使悬浮的杂质沉降)、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吸附(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后,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仍然不是纯水,不符合题意;C、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微观概念,元素是宏观概念,两者不能混为一谈,符合题意;D、纯水不导电,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故选C。7.C【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错误;B、CO2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描述了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错误;C、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稀硫酸加入铁粉中,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冒出,溶液呈浅绿色,正确;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错误。故选C。8.A【详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氮气和水在光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和氨气,化学方程式为:;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选项错误;B、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选项正确;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中只有水属于氧化物,选项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选项正确;故选:A。9.D【详解】A、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1:8,选项错误;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放出氧气,固体质量减少,锰元素质量不变,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错误;13 C、高温煅烧石灰石,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中钙元素质量不变,选项错误;D、向锌粒中加入稀盐酸,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锌粒反应完了,氢气质量不再增加,选项图像正确;故选:D。10.B【详解】A、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后会产生大量气泡,水则无明显现象,故能达到实验目的,选项正确;B、加入过量锌粉后,锌会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锌,会使氯化亚铁溶液中混入新杂质氯化锌,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选项错误;C、将混合物在氧气流中灼烧,木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除去,故能达到实验目的,选项正确;D、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一氧化碳能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能达到实验目的,选项正确;故选:B。11.C【详解】A、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但只是发生溶解,属于物理变化;B、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但是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的质子数都是10,不属于同种元素,故B错误;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则单质一定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D、金属阳离子带正电荷,但带正电荷的微观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等,故D错误;故选:C。12.D【详解】A、图中将空气通过NaOH溶液,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CO2空气,故A正确;B、金属的腐蚀,实际上是金属与氧气、水等发生反应,是金属从单质变成化合物的过程,故B正确;C、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铜生锈的条件,一个月后发现铜丝未生锈,说明在有氧气和水的条件下,铜不如铁易生锈,故C正确;D、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铜生锈的条件,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固体能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进入盛有铜丝的试管中,一个月后发现铜丝未生锈,但没有对比实验,无法说明铜生锈是与空气中的O2、H2O和CO2有关,故D错误。13 故选D。13.(1)优良的导电性(合理即可)(2)(3)在低温情况下,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H2O【详解】(1)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导电性、热传导性(合理即可);(2)工业上可采用甲烷在高温和Cu-Pd催化下分解制取石墨烯,同时产生氢气,反应反应方程式为:;(3)①根据短文可知,石墨烯在纺织面料中的作用是在低温情况下,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②根据图示可知,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许水分子通过,其符号为:H2O。14.(1)长颈漏斗BE在导管口连一橡胶管,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然后通过长颈漏斗注水,浸没漏斗下端管口,继续加水,长颈漏斗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c【详解】(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含有碳酸钙)与稀盐酸,该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该反应的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选择的收集装置为E;该发生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在导管口连一橡胶管,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然后通过长颈漏斗注水,浸没漏斗下端管口,继续加水,长颈漏斗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用装置F收集氧气,气体应从c端通入。15.(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2)过滤漏斗13 (3)回收贵重金属,环保【详解】(1)将废旧电子产品粉碎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2)分离液体和难溶性固体的操作是过滤;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3)①铁、铝都能与稀硫酸反应,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②该工艺流程可以回收金、铂等贵重金属,且可以保护环境,环保。16.(1)白磷燃烧,红磷不发生燃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环保(2)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浓度,当氧气浓度较低时,达到着火点的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也不能燃烧(3)氧气比氮气更容易与镁反应3.3<m<4.6【详解】(1)①将Y管浸入热水中,可观察到Y管内的现象是白磷燃烧,红磷不发生燃烧;a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c中白磷不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不能发生燃烧,a、c现象对比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图1装置改进为图2装置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排放到空气,优点是环保;(2)①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方程式为:;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10%,因此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浓度,当氧气浓度较低时,达到着火点的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也不能燃烧;(3)①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呈白色而非黄绿色,原因氧气比氮气更容易与镁反应;②若2.4g镁全部与氧气反应设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x。13 x=4g则生成物的质量为4g;若2.4g镁全部与氮气反应设生成氮化镁的质量为y。y≈3.3g;则生成物的质量为3.3g;若2.4g镁全部与二氧化碳反应设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z,生成碳的质量为n。z=4gn=0.6g则生成物的质量为4g+0.6g=4.6g。故m的取值范围是3.3<m<4.6。17.(1)解: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的质量为x答: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10g。13 (2)【详解】(1)见答案;(2)若将12g样品平均分成两份,分别加工成块状和粉末状,将两份样品分别放入锥形瓶中,同时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由于酸足量,所以两份石灰石完全被反应掉,由12g石灰石样品产生4.4g二氧化碳,可知平均分成两份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均为2.2g,且粉末状与盐酸的接触面积更大,反应更快,故图像为:1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4-12-28 13:20:03 页数:14
价格:¥3 大小:1.53 M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