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 第四单元【高频选择题35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精选高频考题35题·选择题考点概览考点01新文化运动考点02五四运动考点03中国共产党诞生考点01新文化运动1.(2023秋·安徽淮北·八年级统考期末)蔡元培在《整顿北京大学的经过》中说道:“(民国九年)有女学生要求进校,以考期已过,姑录为旁听生。及暑假招考,就正式招收女生。”这一举措体现了当时()A.提倡民主B.提倡新文学C.提倡科学D.提倡新道德2.(2023秋·安徽蚌埠·八年级统考期末)电视剧《觉醒年代》播出后迅速引起热议和追捧。剧中一幕是李大钊在船坞、车间向广大工人群众宣传:“我们争取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剩下八小时留给我们自己!”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后期()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注重团结广大无产阶级C.弘扬群众爱国主义精神D.真正落实社会主义理念3.(2023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1915年,汪淑潜在某杂志创刊号上指出:“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以该杂志的创刊为标志,中国掀起了()A.“公车上书”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4.(2023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民国时期,北大教授辜鸿铭曾说过,“我的辫子长在脑后,笑我的人辫子长在心头,老夫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对“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理解正确的是()A.辜鸿铭极力宣传民主思想B.当时多数国民有蓄辫传统C.传统思想文化对人的束缚D.新文化运动不反对旧文学5.(2023秋·安徽亳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人物属于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时期的是()A.曾国藩B.梁启超C.孙中山D.鲁迅6.(2023秋·安徽蚌埠·八年级统考期末)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对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因此新文化领导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19 A.使中西文化交融日益加强B.传播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C.从崇拜西学回归传统文化D.对传统文化有选择地继承7.(2023秋·安徽亳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在审核文章时,哪些文章容易被编辑采纳()A.宣传儒家思想的文言文B.宣传“君主专制”的白话文C.宣传三从四德思想的白话文D.反对尊孔复古的白话文作品8.(2023秋·安徽淮南·八年级统考期末)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鲁迅《狂人日记》。由此可见,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将批判矛头指向了()A.封建礼教B.马列主义C.资本主义D.革命思潮9.(2023秋·安徽亳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李大钊发表于1916年《新青年》杂志的文章《青春》号召青年“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这表明作者意在()A.宣传马克思主义B.鼓励青年勇担历史使命C.揭露北洋政府统治的黑暗D.积极宣传西方文化10.(2023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早……”该诗句的创作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_()A.抨击封建旧道德B.提倡民主与科学C.宣传马克思主义D.主张文学革命11.(2023秋·安徽滁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戴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轻人。这幅漫画反映了()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B.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C.“二次革命”遭到镇压D.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考点02五四运动12.(2023秋·安徽淮北·八年级统考期末)“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19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D.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时代13.(2023秋·安徽淮北·八年级统考期末)据统计,五四运动波及全国20多个省的100多个城市,处于抗争中心的山东、长期遭受日本侵略的东北和上海郊区等地的农民也参加了斗争。除少数亲日派当权者外,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等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五四运动的浪潮。由此可见,五四运动()A.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B.依靠上层社会力量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以青年学生为先锋14.(2023秋·安徽淮北·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D.取消“二十一条”15.(2023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1919年,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在中国大地爆发。民族危难之际,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掀起了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下列关于这一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年学生始终是运动的主力军B.运动实现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目标C.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的转折点D.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6.(2023秋·安徽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各种抗议活动C.提出“废除二十一条”的口号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7.(2023秋·安徽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在五四运动中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从口号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A.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B.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8.(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1919年5月4日,学生们提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这些口号反映了当时学生()A.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B.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C.主要宣传民主共和新思想D.主张与工人运动相结合19 19.(2023秋·安徽铜陵·八年级统考期末)“日本在万国和会(巴黎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太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材料中的“此举”指的()A.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20.(2023秋·安徽亳州·八年级统考期末)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庄严宣告“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促成该宣言发表的国内主要因素是()A.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C.全民族抗战的开始D.五四运动中国人民的斗争21.(2023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口号通常是某种政治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符合这些口号提出的时间顺序的选项是()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自强、求富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民主、科学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③①②D.④①②③22.(2023秋·安徽滁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五四运动的勃兴使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他们做社会调查,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等。这说明五四运动()A.激发了民众的责任感B.使工人阶级登上舞台C.开启了民主革命运动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23.(2023秋·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是它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的地方……”。这种“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指()A.挽救民族危亡B.彻底反帝反封建C.追求国家富强D.是一场爱国运动24.(2023秋·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假如你是民国八年的一位报社记者,你当时能够看到的情景是()A.北京学生游行示威B.国共合作领导北伐C.一二·九运动D.知识青年奔赴延安25.(22-23八年级上·江苏淮安·八年级统考期末)如下图所示的图文资料共同见证的历史是(  )A.武昌起义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诞生考点03中国共产党诞生19 26.(2023秋·安徽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史称“二七惨案”。“二七惨案”留给中国共产党最深刻的教训是()A.工人运动必须同农民运动相结合B.必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C.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D.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27.(2023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鲁迅先生这样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婴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这段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B.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D.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8.(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纪录片《百年中国》说到: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虽然不是一个世纪的起点,但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A.中国开启了政治变革的新时代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9.(2023秋·安徽·八年级统考期末)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即1921年)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尽美)与恩铭不老松。”董老咏怀的历史事件是()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南昌起义的爆发C.中共一大的召开D.武昌起义的爆发30.(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同学在复习时整理了下面表格的内容,他学习的主题是()主题五四火炬、开天辟地、面貌革新A.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B.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C.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31.(2023秋·安徽亳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以下两组统计数据可用于研究()A.洋务运动兴起的条件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C.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D.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19 32.(2023秋·安徽滁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陈潭秋曾回忆说:“七月的大会‘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党的基本任务……决定建立严密的战斗的工人政党’。”“七月的大会”取得的重要成果是()A.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B.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C.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D.决定开展大生产运动33.(2023秋·安徽阜阳·八年级统考期末)某中学美术社团组织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的剪纸活动。如图是李华同学参加活动的作品,它热情歌颂了()A.开天辟地,党的成立B.民主科学,引领潮流C.五四惊雷,百年回响D.横渡长江,解放南京34.(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这一现象的有力推动者是()A.北洋新军将领B.中国同盟会C.亲日派外交官D.中国共产党35.(2023秋·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口号反映时代呼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为号召工人起来进行斗争的口号是()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D.“打倒列强,除军阀”19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精选高频考题35题·选择题考点概览考点01新文化运动考点02五四运动考点03中国共产党诞生考点01新文化运动1.(2023秋·安徽淮北·八年级统考期末)蔡元培在《整顿北京大学的经过》中说道:“(民国九年)有女学生要求进校,以考期已过,姑录为旁听生。及暑假招考,就正式招收女生。”这一举措体现了当时()A.提倡民主B.提倡新文学C.提倡科学D.提倡新道德【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民国九年)有女学生要求进校,以考期已过,姑录为旁听生。及暑假招考,就正式招收女生。”可知,北京大学打破了女子不能入学的传统道德观念,提倡男女平等,这是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道德的具体表现,D项正确;民主,指人民所享有的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或对国事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排除A项;提倡新文学主要是倡导使用白话文,排除B项;提倡科学与题干反映的女子入学观念的转变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2023秋·安徽蚌埠·八年级统考期末)电视剧《觉醒年代》播出后迅速引起热议和追捧。剧中一幕是李大钊在船坞、车间向广大工人群众宣传:“我们争取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剩下八小时留给我们自己!”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后期()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注重团结广大无产阶级C.弘扬群众爱国主义精神D.真正落实社会主义理念【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李大钊在船坞、车间向广大工人群众宣传:“我们争取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剩下八小时留给我们自己!”可以看出,李大钊是在无产阶级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因而体现了注重团结广大无产阶级,B项正确;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A项;题干所给的宣传内容是与工人利益有关的,而非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排除C项;题干所给的宣传内容只涉及到工人利益相关问题,不是落实社会主义理念,排除D项。故选B项。3.(2023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1915年,汪淑潜在某杂志创刊号上指出:“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以该杂志的创刊为标志,中国掀起了()19 A.“公车上书”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15年,汪淑潜在某杂志创刊号上指出”,“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可知与《青年杂志》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C项正确;公车上书,是指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与题干信息“1915年,汪淑潜在某杂志创刊号上指出”,没有联系,排除A项;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与题干信息“1915年,汪淑潜在某杂志创刊号上指出”,没有联系,排除B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引发了五四运动,与题干信息“1915年,汪淑潜在某杂志创刊号上指出”,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4.(2023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民国时期,北大教授辜鸿铭曾说过,“我的辫子长在脑后,笑我的人辫子长在心头,老夫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对“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理解正确的是()A.辜鸿铭极力宣传民主思想B.当时多数国民有蓄辫传统C.传统思想文化对人的束缚D.新文化运动不反对旧文学【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我的辫子长在脑后,笑我的人辫子长在心头,老夫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辜鸿铭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人物,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主要矛头是批判中国传统观念,因此辜鸿铭发式被认为是传统观念的象征,被嘲笑。可知“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理解正确的是传统思想文化对人的束缚,C项正确;辜鸿铭极力宣传民主思想、当时多数国民有蓄辫传统、新文化运动不反对旧文学,都与史实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5.(2023秋·安徽亳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人物属于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时期的是()A.曾国藩B.梁启超C.孙中山D.鲁迅【答案】D19 【解析】据题干“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和所学知识可知,与“第三次突破”相关的人物是鲁迅。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D项正确;曾国藩是洋务运运动的代表,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不符题意,排除A项;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孙中山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6.(2023秋·安徽蚌埠·八年级统考期末)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对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因此新文化领导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A.使中西文化交融日益加强B.传播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C.从崇拜西学回归传统文化D.对传统文化有选择地继承【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对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因此新文化领导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传统下层文化,批判封建正统文化。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有选择地继承,D项正确;题干未涉及中外文明的交融,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与民主、科学思想无关,排除B项;题干未反映崇拜西学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7.(2023秋·安徽亳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在审核文章时,哪些文章容易被编辑采纳()A.宣传儒家思想的文言文B.宣传“君主专制”的白话文C.宣传三从四德思想的白话文D.反对尊孔复古的白话文作品【答案】D【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针对北洋政府通知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的逆流,《新中国》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的旧道德和文化,进行文学革命,倡导白话文,反对文言文,D项正确;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没有涉及到“君主立宪”,排除B项;“三从四德”属于儒家思想,新文化运动反对儒家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8.(2023秋·安徽淮南·八年级统考期末)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鲁迅《狂人日记》。由此可见,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将批判矛头指向了()A.封建礼教B.马列主义C.资本主义D.革命思潮【答案】A19 【解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部白话小说,对封建礼教进行猛烈批判,A项正确;马克思列宁主义简称为马列主义或马列,严格的说是指由列宁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排除B项;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通过购买劳动力进行剥削,排除C项;革命思潮意思是指革命思想的浪潮。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化革命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9.(2023秋·安徽亳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李大钊发表于1916年《新青年》杂志的文章《青春》号召青年“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这表明作者意在()A.宣传马克思主义B.鼓励青年勇担历史使命C.揭露北洋政府统治的黑暗D.积极宣传西方文化【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可知是李大钊希冀青年勇担重任,鼓励青年鼓励青年勇担历史使命,B项正确;1917年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北洋政府统治的黑暗,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宣传西方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10.(2023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早……”该诗句的创作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_()A.抨击封建旧道德B.提倡民主与科学C.宣传马克思主义D.主张文学革命【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题干中诗句的创作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内容是提倡新文学,主张文学革命,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文学,不是批判君主专制,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排除B项;李大钊是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先驱,排除C项。故选D项。11.(2023秋·安徽滁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戴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轻人。这幅漫画反映了()19 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B.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C.“二次革命”遭到镇压D.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答案】B【解析】根据漫画可知,材料中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实际上代表的是当时的封建思想残余迫害着中国青年人,可知作者的意思是希望通过思想解放,破除封建思想。由“民国四年”可知当时时间是1915年,1915年袁世凯尊孔复古,封建思想依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因此这幅漫画反映了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B项正确;民国四年,可知清朝覆亡四年后,残余势力并未出现大的复辟行动,排除A项;“二次革命”通常指的是1913年由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的武装斗争,遭到袁世凯镇压,与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没有联系,排除C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华民国陷入了政治混乱的局面,与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考点02五四运动12.(2023秋·安徽淮北·八年级统考期末)“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D.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时代【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1919年”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正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新时代”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C项正确;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在五四运动之前,排除A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开始于辛亥革命,排除B项;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时代仅存在于戊戌变法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3.(2023秋·安徽淮北·八年级统考期末)据统计,五四运动波及全国20多个省的100多个城市,处于抗争中心的山东、长期遭受日本侵略的东北和上海郊区等地的农民也参加了斗争。除少数亲日派当权者外,青年学生、19 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等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五四运动的浪潮。由此可见,五四运动()A.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B.依靠上层社会力量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答案】C【解析】根据“除少数亲日派当权者外,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等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五四运动的浪潮。”可得出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与其中,说明其群众基础广泛,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社会各阶层,而不只是上层,排除B项;学生只是其中一部分,排除D项。故选C项。14.(2023秋·安徽淮北·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D.取消“二十一条”【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性质是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外争主权”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内除国贼”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因此,五四运动的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A项正确;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性,不具有反封建性,排除BC项;取消“二十一条”体现的是反对北洋政府出卖国家主权,属于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A项。15.(2023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1919年,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在中国大地爆发。民族危难之际,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掀起了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下列关于这一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年学生始终是运动的主力军B.运动实现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目标C.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的转折点D.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C项正确;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排除A项;五四运动促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且撤销部分亲日派官员的职位,取得初步胜利,部分地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没有全部实现其目标,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建立于1921年,晚于五四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16.(2023秋·安徽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19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各种抗议活动C.提出“废除二十一条”的口号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D项正确;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排除A项;各种抗议活动是五四运动的表现形式,排除B项;提出“废除二十一条”的口号是五四运动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17.(2023秋·安徽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在五四运动中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从口号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A.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B.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答案】B【解析】从“‘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可看出,五四运动中提出的这些口号,既反对帝国主义,也反对封建军阀,因此,从口号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项正确;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但从题干所给五四运动的口号中,无法直接对此进行说明,排除AC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D项。故选B项。18.(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1919年5月4日,学生们提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这些口号反映了当时学生()A.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B.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C.主要宣传民主共和新思想D.主张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是五四运动期间学生提出的口号,五四运动体现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A项正确;一二·九运动发生在1935年,与题干信息“1919年”不符,排除B项;辛亥革命主要宣传民主共和思想,五四运动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学生的爱国运动,“主张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材料没有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9.(2023秋·安徽铜陵·八年级统考期末)“日本在万国和会(巴黎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太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材料中的“此举”指的()A.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答案】A19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受到了战败国的待遇,这个消息传到国内后,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的是中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排除C项;1900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0.(2023秋·安徽亳州·八年级统考期末)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庄严宣告“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促成该宣言发表的国内主要因素是()A.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C.全民族抗战的开始D.五四运动中国人民的斗争【答案】D【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政府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主要是因为国内五四运动,迫使政府改变外交策略,D项正确;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只是外部原因,不是国内的主要因素,排除A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是在1912年,排除B项;全民族抗战开始,是在1937年,排除C项。故选D项。21.(2023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口号通常是某种政治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符合这些口号提出的时间顺序的选项是()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自强、求富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民主、科学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③①②D.④①②③【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受到清朝战败求和的刺激,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魏源写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掀起了一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故这些口号提出的时间顺序正确的是①②④③,B项正确;ACD排列顺序错误,不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22.(2023秋·安徽滁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五四运动的勃兴使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他们做社会调查,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等。这说明五四运动()A.激发了民众的责任感B.使工人阶级登上舞台C.开启了民主革命运动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答案】A19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五四运动的勃兴使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到处涌现,他们做社会调查、讨论国家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等”可知,材料说明五四运动激发了民众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了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A项正确;工人阶级登上舞台,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B项;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逐渐觉醒,我国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C项;五四运动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因为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但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23.(2023秋·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是它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的地方……”。这种“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指()A.挽救民族危亡B.彻底反帝反封建C.追求国家富强D.是一场爱国运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是指与辛亥革命中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向袁世凯代表的北洋军阀妥协相比,五四运动具有不妥协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项正确;辛亥革命也是挽救民族危亡的,排除A项;辛亥革命也是为了追求国家富强,排除C项;辛亥革命也是一场爱国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24.(2023秋·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假如你是民国八年的一位报社记者,你当时能够看到的情景是()A.北京学生游行示威B.国共合作领导北伐C.一二·九运动D.知识青年奔赴延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民国八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民国元年是1912年,民国八年就是1919年,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北京学生游行示威,A项正确;北伐战争时间是1926年到1927年,排除B项;一二·九运动是1935年,排除C项;知识青年奔赴延安主要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25.(22-23八年级上·江苏淮安·八年级统考期末)如下图所示的图文资料共同见证的历史是(  )A.武昌起义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诞生【答案】C19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由图中“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可知,民国八年即1919年,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故《新申报》报道的是五四运动,C项正确;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发起的,排除B项;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排除D项。故选C项。考点03中国共产党诞生26.(2023秋·安徽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史称“二七惨案”。“二七惨案”留给中国共产党最深刻的教训是()A.工人运动必须同农民运动相结合B.必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C.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D.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史称‘二七惨案’”结合所学可知,1923年2月7日,在吴佩孚的命令下,湖北督军肖耀南借口调解工潮,诱骗工会代表到江岸工会会所“谈判”,工会代表在去工会办事处途中,遭到反动军队的枪击,赤手空拳的工人纠察队当场被打死30多人、打伤200多人。反动军队还闯进工人宿舍,大肆搜捕,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D项正确;本题主要考查“二七惨案”的相关史实,工人运动必须同农民运动相结合,并不是“二七惨案”留给中国共产党最深刻的教训,排除A项;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七惨案”之前就已经确立的目标,排除B项;本题主要考查“二七惨案”的相关史实,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并不是“二七惨案”留给中国共产党最深刻的教训,排除C项。故选D项。27.(2023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鲁迅先生这样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婴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这段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B.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D.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便焕然一新,A项正确;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遵义会议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9 28.(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纪录片《百年中国》说到: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虽然不是一个世纪的起点,但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A.中国开启了政治变革的新时代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虽然不是一个世纪的起点,但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和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C项正确;中共的诞生与政治变革的新时代无关,排除A项;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五四运动,排除B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新中国成立,排除D项。故选C项。29.(2023秋·安徽·八年级统考期末)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即1921年)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尽美)与恩铭不老松。”董老咏怀的历史事件是()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南昌起义的爆发C.中共一大的召开D.武昌起义的爆发【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61年前的“四十年前”即是1921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由于反动派的破坏,大会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项正确;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排除A项;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排除B项;1911年武昌起义,与四十周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0.(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同学在复习时整理了下面表格的内容,他学习的主题是()主题五四火炬、开天辟地、面貌革新A.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B.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C.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答案】A19 【解析】根据表格主题“五四火炬、开天辟地、面貌革新”,结合所学可知,涉及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所以所示内容归纳单元主题,最适合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正确;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是指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始,1926年开始北伐,1927年四一二政变标志国共两党开始走向对立。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与主题“五四火炬”“开天辟地”等不符,排除C项,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与主题“五四火炬”“开天辟地”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1.(2023秋·安徽亳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以下两组统计数据可用于研究()A.洋务运动兴起的条件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C.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D.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915年-1920年,工厂数量增加,工人数量大幅度增加,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之一,D项正确;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开展,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与题干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B项;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32.(2023秋·安徽滁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陈潭秋曾回忆说:“七月的大会‘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党的基本任务……决定建立严密的战斗的工人政党’。”“七月的大会”取得的重要成果是()A.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B.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C.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D.决定开展大生产运动【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陈潭秋曾回忆”“七月底大会开幕了”“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党的基本任务”等,可知是指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会议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而陈潭秋正是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之一,中共“一大”宣告中共的诞生,A项正确;1924年国民党一大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排除B项;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排除C项;全民族抗战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33.(2023秋·安徽阜阳·八年级统考期末)某中学美术社团组织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的剪纸活动。如图是李华同学参加活动的作品,它热情歌颂了()19 A.开天辟地,党的成立B.民主科学,引领潮流C.五四惊雷,百年回响D.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红船启航”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作品相关的事件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A项正确;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五四惊雷与五四运动有关,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横渡长江,解放南京与渡江战役有关,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4.(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这一现象的有力推动者是()A.北洋新军将领B.中国同盟会C.亲日派外交官D.中国共产党【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决定把领导工人阶级、进行工人运动做为中心,于是出现了1922年初到1923年春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D项正确;北洋新军将领的主要贡献是在政治军事领域,没有推动工人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国同盟会于1912年8月退出历史舞台,与材料时间“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不符,排除B项;亲日派外交官损害民族利益,没有推动工人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35.(2023秋·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口号反映时代呼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为号召工人起来进行斗争的口号是()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D.“打倒列强,除军阀”【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3年2月,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下,京汉铁路工人高举反帝反封的旗帜,以“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为号召,为争取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和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使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达到了顶点,B项正确;“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西安事变的口号,排除C项;“打倒军阀,除列强”是国民大革命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B项。1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12-28 13:48:02 页数:19
价格:¥3 大小:457.10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