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历史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 第六单元【高频选择题35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 第六单元【高频选择题35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精选高频考题35题·选择题考点概览考点01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考点02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考点03正面战场的抗战考点04敌后战场的抗战考点05抗日战争的胜利考点01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1.(2023秋·安徽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没有国共合作,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促使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A.南昌起义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2.(2023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1936年底,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这直接得益于(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瓦窑堡会议的召开C.全面抗战路线的提出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3.(2023秋·安徽铜陵·八年级统考期末)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该电报( )A.为研究事变爆发的原因提供了充分可信的史料B.掩盖了日本蓄谋已久的目的和手段C.信息完全捏造,不符合真实的历史D.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偶然性4.(2023秋·安徽淮南·八年级统考期末)《桂林日报》于1936年12月24日报道:“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即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迫以兵谏。”文中“陕变”是指( )A.天京事变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D.皖南事变5.(2023秋·安徽阜阳·八年级统考期末)日本一份文件规定对中国东北“采取军事行动”,并决定最迟在1932年侵占中国东北。急于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关东军主张“立即动手”,为此制造了( )A.皖南事变B.八一三事变C.七七事变D.九一八事变6.(2023秋·安徽六安·八年级统考期末)张学良先生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他的最大历史性贡献在于( )A.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B.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C.为抗日救亡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D.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领导18 7.(2023秋·安徽池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党要有大样子。”下列能体现中国共产党“大情怀、大智慧”的是( )A.西安事变B.台儿庄战役C.南昌起义D.新文化运动8.(2023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上午10时许,城内一两千名学生汇集到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等口号……”这场运动( )A.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有力地支持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D.促进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9.(2023秋·安徽阜阳·八年级统考期末)西安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向往的地方,它是很多朝代的都城。其中发生在这里、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成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洋务运动D.西安事变10.(2023秋·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歌中唱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当时中华民族所处的“最危险的时候”是指( )A.东北三省沦于敌手,中日民族矛盾不断加深B.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企图吞并整个中国C.热河、察哈尔等地失守,日本侵略不断加剧D.华北事变发生,日本欲将华北五省殖民地化11.(2023秋·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对“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B.十年内战基本结束C.预示国内阶级矛盾的消除D.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考点02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12.(2023秋·安徽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电影《八佰》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这部电影取材于( )A.西安事变B.武汉会战C.七七事变D.淞沪会战13.(2023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下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铭文》节选:“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这段话反映了中国人的( )诉求A.反帝反封,彻底革命B.国共合作,消除宿怨C.反对侵略,珍爱和平D.中日和解,面向未来14.(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表明哪一战线正式建立( )A.爱国统一战线B.革命统一战线C.民族统一战线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5.(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我国将每年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如下图),纪念30多万死难同胞,与该公祭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18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台儿庄战役D.南京大屠杀16.(2023秋·安徽淮南·八年级统考期末)“我们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段文字应该属于纪念馆门前的展牌文稿( )A.人民英雄纪念碑B.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C.渡江战役D.上海淞沪抗战考点03正面战场的抗战考点17.(2023秋·安徽淮北·八年级统考期末)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A淞沪会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B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C武汉会战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D百团大战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A.AB.BC.CD.D18.(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1937年11月伦敦《泰晤士报》刊文,“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该文描述的是( )A.台儿庄战役B.万家岭大捷C.第三次长沙会战D.淞沪会战19.(2023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板书是浓缩的教案。根据下面的板书设计可知,这节课历史老师复习的课题是( )A.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B.敌后战场的抗战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D.正面战场的抗战20.(2023秋·安徽阜阳·八年级统考期末)抗日战争期间发生了很多重大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具有不同的意义。下列有关历史事件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B.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8 C.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D.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21.(2023秋·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美国总统罗斯福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这说明( )A.中国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B.第二次国共合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C.大量爱好和平的国际力量积极支援抗日战争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22.(2023秋·安徽滁州·八年级统考期末)(1938年近卫内阁第三次对华声明)“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该材料表明日本对待国民政府的政策是( )A.建立平等合作关系B.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C.坚决消灭国民政府D.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考点04敌后战场的抗战23.(2023秋·安徽淮北·八年级统考期末)有学者指出,如果没有中共领导人民在敌后解放区战场与敌人相持的战争,并在最困难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下来,“那就不会有什么相持阶段”,也就不会有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该观点旨在强调( )A.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B.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C.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D.相持阶段是抗日战争重要转折点24.(2023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步步紧逼,中国军民奋起反抗。下列历史事件按照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国共合作宣言发表②南京大屠杀③《论持久战》发表④八一三事变A.④③①②B.③④①②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25.(2023秋·安徽铜陵·八年级统考期末)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抗日根据地建设( )A.形式不仅多样并且重视实效B.体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C.借鉴《中国土地法大纲》D.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26.(2023秋·安徽淮南·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27.(2023秋·安徽阜阳·八年级统考期末)1944年3月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以前,敌后战场抗击日军56万人的64.5%,正面战场抗击35.5%。日伪军加在一起,敌后战场抗击敌人总数134万中的110万,即82%。这体现了( )18 A.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B.中国战场是东方主战场C.中国战场牵制着日军的主力D.全民族抗战凝聚了民心28.(2023秋·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论持久战》的受众范围包含青年学生、工人等,许多民众提高了思想认识,有的去根据地参加抗战,有的参加地下党外围组织,有的则成为抗战的情报人员。这表明《论持久战》( )A.表达了全民族所有人士的共同心声B.团结了广大民众投身于全民族抗战C.强调了广大群众参与抗战的重要性D.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国共合作方针29.(2023秋·安徽滁州·八年级统考期末)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 )A.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B.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资通道C.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D.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30.(22-23八年级上·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为了全民族的抗战,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一些政策上面也做了适当的修改,其中在土地政策上的主要表现是( )A.实行“耕者有其田”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C.“打土豪,分田地”D.实行《天朝田亩制度》考点05抗日战争的胜利31.(2023秋·安徽淮南·八年级统考期末)上海漫画界教亡协会成立后,即树起了鲜明的抗日漫画旗帜,如图漫画《日本近卫首相剖腹之期不远矣》预示了( )A.日本已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席卷日寇的抗战浪潮局面到来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D.日本帝国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32.(2023秋·安徽宣城·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邮票《华侨捐赠》该邮票反映了抗日战争期间,海外华侨捐赠飞机抗战,反映了当时( )18 A.“实业救国”浪潮兴起B.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抗日C.国民政府聚敛社会财富D.军民团结一致抗美援朝33.(2023秋·安徽淮南·八年级统考期末)日本学者伊豆公夫认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和投降,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绵延14年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该学者认为日本战败投降的决定性因素是( )A.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B.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C.美国对日投放原子弹D.爱国华侨的鼎力支持34.(2023秋·安徽池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该漫画的寓意主要是( )A.地大物博,中国必胜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C.百足之虫,死而不僵D.民族觉醒,抗战必胜35.(2023秋·安徽亳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由此可知抗日战争最终取胜的根本原因是( )A.全民族的英勇抗战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C.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巨大牵制作用D.美国、苏联等外国的支持18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精选高频考题35题·选择题考点概览考点01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考点02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考点03正面战场的抗战考点04敌后战场的抗战考点05抗日战争的胜利考点01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1.(2023秋·安徽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没有国共合作,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促使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A.南昌起义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答案】C【解析】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放弃围剿红军,共同抗日.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赴西安参加谈判,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的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项正确;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排除A项;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排除B项;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2.(2023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1936年底,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这直接得益于(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瓦窑堡会议的召开C.全面抗战路线的提出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A项正确;1935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排除B项;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发表了《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主张的全面抗战路线,8月中共中央召开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对全面抗战作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动员一切力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排除C项;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3.(2023秋·安徽铜陵·八年级统考期末)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该电报( )A.为研究事变爆发的原因提供了充分可信的史料18 B.掩盖了日本蓄谋已久的目的和手段C.信息完全捏造,不符合真实的历史D.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偶然性【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可知,该电报掩盖了日本蓄谋已久、发动战争的目的。日本侵华蓄谋已久,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B项正确;“充分可信”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电报中的“(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与史实相符,排除C项;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是日本蓄谋已久的,而非具有偶然性,排除D项。故选B项。4.(2023秋·安徽淮南·八年级统考期末)《桂林日报》于1936年12月24日报道:“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即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迫以兵谏。”文中“陕变”是指( )A.天京事变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D.皖南事变【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1936年12月”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C项正确;天京事变是1856年(清咸丰六年,太平天国丙辰六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排除A项;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排除B项;皖南事变国民党反动派1941年在皖南有预谋地围袭新四军的事件,排除D项。故选C项。5.(2023秋·安徽阜阳·八年级统考期末)日本一份文件规定对中国东北“采取军事行动”,并决定最迟在1932年侵占中国东北。急于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关东军主张“立即动手”,为此制造了( )A.皖南事变B.八一三事变C.七七事变D.九一八事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决定最迟在1932年侵占中国东北。急于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关东军主张‘立即动手’”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爆发,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与材料中地点中国东北相符,与材料时间“最迟在1932年”也符合,D项正确;皖南事变是国民党反动派于1941年在皖南有预谋地围袭新四军的事件,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八一三事变是1937年,日本为了侵略上海,与材料时间“最迟在1932年”也不符,排除B项;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地点在北京丰台区,与材料时间“最迟在1932年”也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6.(2023秋·安徽六安·八年级统考期末)张学良先生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他的最大历史性贡献在于( )A.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B.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C.为抗日救亡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D.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领导【答案】C18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西安事变,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因此张少帅(张学良)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为抗日救亡发动西安事变,C项正确;西安事变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排除A项;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排除B项;1928年底,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排除D项。故选C项。7.(2023秋·安徽池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党要有大样子。”下列能体现中国共产党“大情怀、大智慧”的是( )A.西安事变B.台儿庄战役C.南昌起义D.新文化运动【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经过中国共产党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等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A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排除B项;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爆发于1915年,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排除D项。故选A项。8.(2023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上午10时许,城内一两千名学生汇集到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等口号……”这场运动( )A.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有力地支持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D.促进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答案】D【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场爱国救亡运动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D项正确;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排除B项;北伐战争与一二•九运动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9.(2023秋·安徽阜阳·八年级统考期末)西安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向往的地方,它是很多朝代的都城。其中发生在这里、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成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洋务运动D.西安事变【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西安”“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成的历史事件”和所学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成。由此可知,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1915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排除A项;1919年5月4日,北京的爱国学生发起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排除B项;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10.(2023秋·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歌中唱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当时中华民族所处的“最危险的时候”是指( )A.东北三省沦于敌手,中日民族矛盾不断加深B.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企图吞并整个中国18 C.热河、察哈尔等地失守,日本侵略不断加剧D.华北事变发生,日本欲将华北五省殖民地化【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可知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最危险的时候”是指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五省变为其殖民地,D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于敌手,中日民族矛盾不断加深,排除A项;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企图吞并全中国,排除B项;1933年2月至3月,日本侵略热河、察哈尔等地,排除C项。故选D项。11.(2023秋·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对“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B.十年内战基本结束C.预示国内阶级矛盾的消除D.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描述的是1936年底发生的“西安事变”,而“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则是西安事变所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后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西安事变,而标志着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的是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排除A项;“阶级矛盾的消除”说法太过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B项。考点02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12.(2023秋·安徽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电影《八佰》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这部电影取材于( )A.西安事变B.武汉会战C.七七事变D.淞沪会战【答案】D【解析】从“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电影取材于淞沪会战。淞沪会战中,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D项正确;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人物是张学良、杨虎城,与题干“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不符,排除A项;武汉会战后期,日军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七七事变的地点主要是卢沟桥。武汉会战、七七事变,均与题干“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13.(2023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下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铭文》节选:“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这段话反映了中国人的( 18 )诉求A.反帝反封,彻底革命B.国共合作,消除宿怨C.反对侵略,珍爱和平D.中日和解,面向未来【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人的反对侵略,珍爱和平诉求,C项正确;反帝反封,彻底革命,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铭文》没有联系,排除A项;国共合作,消除宿怨,是指联合抗日,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铭文》没有联系,排除B项;中日和解,面向未来,是指中日关系的发展,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铭文》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14.(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表明哪一战线正式建立( )A.爱国统一战线B.革命统一战线C.民族统一战线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D【解析】据题干“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和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在民族危机严重的局势下,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D项正确;爱国统一战线,建立和完善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建立、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重要保障。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重要贡献。但与本题的材料无关,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与抗日战争无关,是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国共两党建立的革命统一战线,排除B项;民族统一战线不仅仅针对日本侵略者,排除C项;故选D项。15.(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我国将每年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如下图),纪念30多万死难同胞,与该公祭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台儿庄战役D.南京大屠杀【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我国将每年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如下图),纪念30多万死难同胞”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为了纪念30多万死难同胞,我国把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D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的9月18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起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的7月7日,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3月,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8 16.(2023秋·安徽淮南·八年级统考期末)“我们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段文字应该属于纪念馆门前的展牌文稿( )A.人民英雄纪念碑B.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C.渡江战役D.上海淞沪抗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30万亡灵的冤魂”可知这一事件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制造的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本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长达六周的南京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故这段文字应该属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门前的展牌文稿,B项正确;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渡江战役纪念馆是关于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纪念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是为了铭记两次淞沪战役,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会战和上海人民14年的抗日斗争历史而兴建纪念馆,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考点03正面战场的抗战考点17.(2023秋·安徽淮北·八年级统考期末)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A淞沪会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B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C武汉会战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D百团大战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A.AB.BC.CD.D【答案】B【解析】1938年3月,日军向台儿庄发起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B项正确;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排除A项;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C项;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并在江西万家岭重创日军。1938年10月,武汉失陷,中国军队撤出武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日战争进相持阶段,排除D项。故选B项。18.(2023秋·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1937年11月伦敦《泰晤士报》刊文,“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该文描述的是( )A.台儿庄战役B.万家岭大捷C.第三次长沙会战D.淞沪会战【答案】D18 【解析】依据题干“1937年”“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结合所学知识,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D项正确;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排除A项;万家岭大捷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个典型战例,也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继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后所取得的又一辉煌胜利,发生时间是193年,排除B项;第三次长沙会战是指1941年至1942年期间,以中国第九战区为主的部队在湖南省长沙地区对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次防御战役,排除C项。故选D项。19.(2023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板书是浓缩的教案。根据下面的板书设计可知,这节课历史老师复习的课题是( )A.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B.敌后战场的抗战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D.正面战场的抗战【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可知,这些都是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战役,D项正确;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是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排除A项;正面战场的抗战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中国共产党发起的战役,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0.(2023秋·安徽阜阳·八年级统考期末)抗日战争期间发生了很多重大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具有不同的意义。下列有关历史事件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B.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C.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D.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答案】C【解析】本题是反向类单项选择题,结合所学可知,台儿庄战役1938年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是中国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C说法错误,符合题干设问要求。选择C项;1931年日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37年日军发动了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37年国共合作,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1.(2023秋·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美国总统罗斯福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这说明( )A.中国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B.第二次国共合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C.大量爱好和平的国际力量积极支援抗日战争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答案】D18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41年12月,日军调集十余万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在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反复争夺阵地。增援长沙的三路日军分别被中国军队击退,进攻长沙外围的日军,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伤亡惨重,被迫退出。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时,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美国总统罗斯福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说明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D项正确;中国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不是题干主旨,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第二次国共合作,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国际支持,排除C项。故选D项。22.(2023秋·安徽滁州·八年级统考期末)(1938年近卫内阁第三次对华声明)“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该材料表明日本对待国民政府的政策是( )A.建立平等合作关系B.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C.坚决消灭国民政府D.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答案】D【解析】据材料“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并结合所学可知,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日本转而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D项正确;材料强调“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而不是平等合作关系,排除A项;B项说法“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顺序颠倒,排除B项;材料体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C项片面,排除C项。故选D项。考点04敌后战场的抗战23.(2023秋·安徽淮北·八年级统考期末)有学者指出,如果没有中共领导人民在敌后解放区战场与敌人相持的战争,并在最困难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下来,“那就不会有什么相持阶段”,也就不会有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该观点旨在强调( )A.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B.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C.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D.相持阶段是抗日战争重要转折点【答案】B【解析】根据“如果没有中共领导人民在敌后解放区战场与敌人相持的战争,并在最困难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下来”可得出材料强调中共在抗战中的作用,即发挥中流砥柱作用,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共的作用,而不是国共合作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相持阶段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24.(2023秋·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步步紧逼,中国军民奋起反抗。下列历史事件按照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国共合作宣言发表②南京大屠杀③《论持久战》发表④八一三事变A.④③①②B.③④①②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是1937年9月,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12月,《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在1938年5月发表的,八一三事变发生在1937年8月13日。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④①②③,D项正确;其余三项排序不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8 25.(2023秋·安徽铜陵·八年级统考期末)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抗日根据地建设( )A.形式不仅多样并且重视实效B.体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C.借鉴《中国土地法大纲》D.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了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抗日根据地建设形式不仅多样并且重视实效,故A项正确;题干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建设,不能体现国共合作抗日,排除B项;1947年,中共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材料不能体现相关内容,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与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6.(2023秋·安徽淮南·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世界支援中国抗战B.国民党正面抗战C.反法西斯同盟建立D.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敌后反扫荡”反映的都是中国共产党带来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史实,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D项正确;世界支援中国抗战,题干未体现,排除A项;国民党正面抗战与题干反映的敌后战场无关,没有涉及国民党正面战场相关的战役,比如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排除B项;《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27.(2023秋·安徽阜阳·八年级统考期末)1944年3月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以前,敌后战场抗击日军56万人的64.5%,正面战场抗击35.5%。日伪军加在一起,敌后战场抗击敌人总数134万中的110万,即82%。这体现了( )A.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B.中国战场是东方主战场C.中国战场牵制着日军的主力D.全民族抗战凝聚了民心【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敌后战场抗击日军56万人的64.5%,正面战场抗击35.5%。日伪军加在一起,敌后战场抗击敌人总数134万中的110万,即82%”并结合所学可知,豫湘桂战役打响前,敌后战场抗击了64.5%的日军,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A项正确;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东方主战场,但题干未涉及,排除B项;题干只能体现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情况,没有体现出中国战场牵制着日军的主力,排除C项;题干材料说的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抗战的情况,没有涉及到国民党抗战情况,因此没有体现出全民族抗战凝聚了民心,排除D项。故选A项。18 28.(2023秋·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末)《论持久战》的受众范围包含青年学生、工人等,许多民众提高了思想认识,有的去根据地参加抗战,有的参加地下党外围组织,有的则成为抗战的情报人员。这表明《论持久战》( )A.表达了全民族所有人士的共同心声B.团结了广大民众投身于全民族抗战C.强调了广大群众参与抗战的重要性D.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国共合作方针【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论持久战》的受众范围包含青年学生、工人等,许多民众提高了思想认识,有的去根据地参加抗战,有的参加地下党外围组织,有的则成为抗战的情报人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论持久战》团结了广大民众投身于全民族抗战,B项正确;表达了全民族所有人士的共同心声,与题干内容“青年学生、工人等,许多民众提高了思想认识,有的去根据地参加抗战,有的参加地下党外围组织,有的则成为抗战的情报人员”不符,排除A项;广大群众参与抗战的重要性,题干内容没有体现,题干内容反映的是广大民众投身于全民族抗战的行动,排除C项;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国共合作方针,与题干内容“青年学生、工人等,许多民众提高了思想认识,有的去根据地参加抗战,有的参加地下党外围组织,有的则成为抗战的情报人员”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9.(2023秋·安徽滁州·八年级统考期末)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 )A.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B.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资通道C.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D.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抗击日军,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华北地区,没有提到徐州,且徐州会战在1938年,排除A项;材料中“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战牵制了日军,保护了西北国际交通,而不是打通,排除B项;题干涉及的是西北和华北,与西南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0.(22-23八年级上·安徽安庆·八年级统考期末)为了全民族的抗战,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一些政策上面也做了适当的修改,其中在土地政策上的主要表现是( )A.实行“耕者有其田”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C.“打土豪,分田地”D.实行《天朝田亩制度》【答案】B【解析】抗战时期,为了团结广大地主共同抗战,中共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B项正确;19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中提出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排除A项;“打土豪,分田地”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排除C项;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考点05抗日战争的胜利31.(2023秋·安徽淮南·八年级统考期末)上海漫画界教亡协会成立后,即树起了鲜明的抗日漫画旗帜,如图漫画《日本近卫首相剖腹之期不远矣》预示了( )18 A.日本已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席卷日寇的抗战浪潮局面到来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D.日本帝国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漫画《日本近卫首相剖腹之期不远矣》”可知漫画预示了日本帝国主义必将灭亡的命运,D项正确;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与题干“上海漫画界教亡协会成立后”不符,排除A项;题干漫画无法说明抗战进入全面反攻阶段,排除B项;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题干漫画无法反映这一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32.(2023秋·安徽宣城·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邮票《华侨捐赠》该邮票反映了抗日战争期间,海外华侨捐赠飞机抗战,反映了当时( )A.“实业救国”浪潮兴起B.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抗日C.国民政府聚敛社会财富D.军民团结一致抗美援朝【答案】B【解析】据题干“反映了抗日战争期间,海外华侨捐赠飞机抗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同时,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工人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B项正确;“实业救国”浪潮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项;材料与国民政府聚敛社会财富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抗美援朝是20世纪50年代初,与抗日战争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3.(2023秋·安徽淮南·八年级统考期末)日本学者伊豆公夫认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和投降,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绵延14年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该学者认为日本战败投降的决定性因素是( )18 A.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B.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C.美国对日投放原子弹D.爱国华侨的鼎力支持【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和投降,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绵延14年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知,日本战败投降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B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排除A项;题干没有反映美国对日投放原子弹,排除C项;题干没有反映爱国华侨的鼎力支持,排除D项。故选B项。34.(2023秋·安徽池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该漫画的寓意主要是( )A.地大物博,中国必胜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C.百足之虫,死而不僵D.民族觉醒,抗战必胜【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战前期,中国只是蚕嘴边的一片桑叶,任其蚕食,如今中国人民觉醒,全体中国人民共同抗日,中国则变成了一只雄鸡,日本则成为雄鸡嘴下的毛毛虫,最终被雄鸡啄食,漫画生动的表明了民族觉醒,抗战必胜的决心,D项正确;“地大物博,中国必胜”与题无关,排除A项;漫画并没体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排除B项;“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与漫画二寓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35.(2023秋·安徽亳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由此可知抗日战争最终取胜的根本原因是( )A.全民族的英勇抗战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C.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巨大牵制作用D.美国、苏联等外国的支持【答案】A【解析】根据图表显示,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八路军占32%,国民革命军陆军占29%,新四军占9%,东北抗日联军占7%,党政工作人员占10%,外籍抗日英烈占0.02%,其他抗日群体和个人占13%。这充分说明中国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A项正确;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了大量日军的进攻,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之一,但不能体现出图表反映的“全民族的抗战”主旨,排除B项;敌后战场的作战牵制了日军的进攻,与正面战场相互呼应,中国共产党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也不能体现出图表反映的“全民族的抗战”主旨,排除C项;美国、苏联等外国的支持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8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 第六单元【高频选择题35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12-28 13:48:03
页数:18
价格:¥3
大小:1.58 M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