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生物
>
人教版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核心考点必记
人教版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核心考点必记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4
2
/24
剩余2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八年级上册知识清单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腔肠动物特征:;;。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水螅、、海葵、、水母等。水螅的生殖:。2、辐射对称的意义:辐射对称的身体结构,便于它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3、扁形动物特征:身体呈;;4、常见的扁形动物有:涡(wō)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tāo)虫。大多数扁形动物是生活的,涡虫是生活的。血吸虫在人和钉螺体内交互传播(血吸虫有两个宿主:中间宿主—,最终寄主—)。5、请写出图中涡虫的各个结构名称[1],作用:;[3]肠,作用:;[4];[5];第二节、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一、线虫动物1、常见的线虫动物有、、丝虫、小麦线虫等,它们都是生活的,秀丽隐杆线虫是生活的线虫动物。2.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形;体表有;有有。二、环节动物1、蚯蚓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①运动:体壁有发达的,与配合完成运动;②呼吸:依靠来呼吸;③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2)环节动物主要特征:身体呈形,由许多24 组成;靠或辅助运动。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1、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缢蛏或河蚌的结构有[c]、[d]、[b]、[a]、[e]鳃和[f]等部分,保护缢蛏柔软身体的坚硬构造是,它是由______的分泌物形成的。2、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大多有;。3、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等。珍珠是由珍珠蚌的产生的。中药海螵蛸是退化的壳。4、节肢动物是 的动物类群。常见的有蝗虫、 、 等。5、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都分节。6、蝗虫的特征:(1)身体分部:蝗虫的身体分为[⑩]、[]、[]三部分;头部负责 和 ;胸部是 中心,有对足,善于跳跃,有对翅,适于飞行;腹部集中容纳 。此外,气体进出的门户是腹部的[⑧],呼吸器官是。(2)蝗虫(昆虫)的体表有一层坚硬的,起和。蝗虫(昆虫)在生长过程有定期 现象。7、昆虫基本特征包括:头部有一对 ,胸部有三对 ,一般有两对 。常见的昆虫有:、瓢虫、、、家蚕等。第四节鱼脊椎动物包括:类、类、爬行类、类、类。取一条鲫鱼,观察外部形态:在右图横线上写出鲫鱼各部分名称,鲫鱼身体通常左右侧扁,大多呈型,这样的体形有利于。体表覆盖有,用手触摸鲫鱼体表:鳞片表面有滑滑的,这样的特点有利于。也可以减少鱼游泳时水的阻力。感觉器官是(感觉水流、测定方向)。1、观察外形,了解鱼适于游泳的特点24 2、鱼能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一是能靠游泳;二是能。3、鱼用______呼吸,它的主要部分是___________,其颜色鲜红,其中密布______________,既多又细(可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当鱼的口和____________交替张合时,水入口,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____________渗入鳃丝中的____________里;而血液里的____________从毛细血管里渗出,排到水中,随水从____________排出体外。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二氧化碳的含量。4、鱼适于游泳的特点:鱼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部分,大多呈______________,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鱼的体表常常有鳞片覆盖,鳞片表面有滑滑的黏液,起________________作用,也可以减少鱼游泳时水的阻力。鱼的感觉器官是________(感觉水流、测定方向)。5、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____________中;体表常有____________覆盖;用_________呼吸;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摆动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游泳。6、鱼在游泳时主要靠产生前进的动力。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1、青蛙的特征:(1)蝌蚪在水里生活,用呼吸,发育成青蛙以后鳃和尾都消失了,生出了和,可以在陆地上生活,青蛙属于动物。(2)感觉器官:头部有一对眼。眼睛的后面有鼓膜,能。(3)四肢:青蛙的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也能。(4)肺:青蛙用呼吸,辅助呼吸。青蛙的肺结构。青蛙的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也可进行气体交换,可呼吸。(5)生殖:。24 2、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用呼吸,皮肤可以。代表动物:蟾蜍、、、青蛙。(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离不开水)。3、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蜥蜴的头部后面有,因此它的头可以灵活的转动,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蜥蜴的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既可以保护身体又减少。4、呼吸:蜥蜴只靠的呼吸,就能满足蜥蜴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5、蜥蜴的可以摆脱对环境的依赖,这也是蜥蜴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6、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用呼吸;在陆地上,。常见的爬行动物:、、鳖、蛇、鳄等。7、鱼的鳃、青蛙的肺和皮肤、蜥蜴的肺都能与外界进行,它们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第六节鸟第七节哺乳动物1、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特点和生理特点:(1)外形:身体呈,可以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2)体表:,前肢变成翼。翼上生有几排大型羽毛。展开后呈扇形,适于扇动空气而飞行。(3)骨骼:骨骼轻、薄、,长骨中空,发达,可减轻体重。胸骨上有高耸的。(4)肌肉:发达,附着胸骨上,牵动两翼飞行。(5)摄食消化:有无,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以提供足够的供飞行使用;,随时排便,减轻飞行时的体重。(6)血液循环:心跳频率快,作用是。(7)呼吸:(呼吸一次,肺进行两次进行气体交换)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气囊与肺相通,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只能辅助24 呼吸。2、鸟的主要特征:体表;前肢;;有辅助呼吸。3、哺乳动物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鱼类、动物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4、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5、兔和狼都有。狼有,兔没有,这与兔植食性、狼肉食性的生活习性有关。门齿适于食物,犬齿适于食物,臼齿适于食物。6、哺乳动物主要特征:体表;;;牙齿有。7、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哺乳动物有高度发达的和,能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变化,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骨与骨之间通过_____等方式相连形成_______,_______附着在骨骼上。2、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__________,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绕过_______连在不同的骨上。3、关节的结构:包括:[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5]__________。关节周围由__________包裹着,内部形成密闭的__________。其内含有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24 4、骨的_______变化产生运动。骨的运动要靠__________的牵拉。当骨骼肌受_______传来的_______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_______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5、一组骨骼肌只能_________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骨的复位要靠另一组肌肉的收缩牵拉,可见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_______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时,__________收缩,___________舒张,伸肘时,__________收缩,____________舒张。6、运动的完成:除了需要运动系统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的控制和调节,运动中能量的供应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系统的配合。7、运动对生物生存的意义:强大的运动能力,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_______________、争夺栖息地和________________,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8、先天性行为:动物_________________,由动物体内的______________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通过____________的作用,由_________和_________获得的行为。9、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动物越,学习能力,学习行为。10、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___________,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___________,有的群体还行成___________。11、动物间信息交流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萤火虫)12、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__________和相互____________的关系。1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__________、各种生物的__________和所占的__________总是维持在________________的状态,这种现象叫作生态平衡。14、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包括:(1)在维持______________中的重要作用;(2)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3)帮助植物_______________、传播__________。24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称为菌落。2、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区别是:大小形态颜色细菌小表面或或白色或黄色真菌大状、状、蜘蛛网状红、褐、绿、黑、黄等3、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高温灭菌→、→恒温培养。高温灭菌的目的是:。接种前冷却的目的是:以免高温杀死要接种的菌。4、细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是:适宜的、一定的、充足的。有的细菌并不需要氧,这样的菌叫做细菌(如乳酸菌、破伤风杆菌)。有的细菌则需要有氧条件,如醋酸菌。第二节细菌1、发现细菌的是。“微生物学之父”是。2、细菌:(1)大小:个体十分,必须用高倍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观察。(2)根据形态分为:、、。细菌都是的。(3)细菌的基本结构:1:;2:;3:;4:;5:;6:;(4)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却没有。这样的生物是原核生物。(5)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体内没有,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大多数是养。(6)细菌的生殖:细菌的生殖方式为。(7)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①②利用度过不良时期(杀菌是以为原则。)③个体。24 第三节真菌1.常见真菌:多细胞真菌:大型真菌()、霉菌();单细胞真菌:。2.真菌主要特征(共同特点)有:①每个细胞都有、、和真正的,因此是真核生物。②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因而真菌的营养方式为。③真菌的生殖方式为。多细胞真菌由构成。3.青霉和曲霉的比较(1)相同点和不同点:4.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主要为,但也可进行。5.细菌和真菌的比较种类项目细菌真菌细胞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生物单细胞或多细胞,成形细胞核,生物个体大小个体个体繁殖方式(酵母菌多为)营养方式大多数为异养全部为异养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4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1)作为分解者参与这些菌的营养方式是。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是将动植物的遗体和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水和无机盐等,这些物质又能被吸收利用。(2)引起动植物和人这些菌的营养方式为。如可使人患扁桃体炎;臂癣和足癣由引起。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由引起。(3)与动植物有些真菌和细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这种现象叫。例如,地衣是和藻类共生,根瘤是豆科植物和共生。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1、食品的制作:菌的种类发酵原理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葡萄糖→乳酸葡萄糖→淀粉→葡萄糖应用、制馒头、面包、泡菜制醋制酱、2、馒头或面包松软多孔的原因是酵母菌发酵产生膨胀形成。3、酿造甜酒的过程是洗米、淘米→蒸米→冷却接种→保温发酵。其中将糯米蒸熟的目的是,用凉开水冲淋的目的是为酵母菌提供。4、食品保存5、疾病防治:有些可以产生能杀死的物质叫抗生素,如青霉菌能产生青霉素,能治疗疾病。胰岛素的生产是将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体内。大肠杆菌是生物反应器,这种技术叫技术。24 6、环境保护:在没有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通过发酵把有机物分解产生;还有一些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也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和水,使污水得到净化。第五章病毒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和等方面的相似程度。种类植物动物微生物分类依据形态结构(被子植物中、和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形态结构、(真菌据此分为酵母菌、霉菌等类群。)2、植物分两类:种子植物、孢子植物。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叶脉为(平行脉),双子叶植物的叶脉为(网状脉)。植物类群结构生理器官分化有无输导组织生殖方式孢子植物藻类植物没有、、的分化。生殖苔藓植物具有类似和的分化,有。蕨类植物有、和的分化。24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有、、、四种器官生殖被子植物有、、、、、六种器官。3、植物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为:藻类植物→植物→植物→植物→被子植物。4、动物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腔肠动物→动物→线形动物→动物→软体动物→动物→类→类→爬行类→类→类5、生物分类的意义:为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和,更好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第二节从种到界1、生物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种类越,生物的共同特征越,亲缘关系越。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种类越,生物的共同特征越,亲缘关系越。2、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同属于一个较小的分类单位时,也同属于一个较大的分类单位,如狼和郊狼同属于犬属,也一定同属于犬科、食肉目;但是当它们同属于一个较大的分类单位时,它们同属于一个较小的分类单位,如狼和虎同属于食肉目,但是狼属于犬科,虎属于猫科。3、是最小、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一种生物就是一个,共同特征最多的分类单位是,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4、瑞典植物学家提出了科学的生物命名法——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学名):第一部分是名,第二部分是词,后面有命名者的姓名(可省略)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涵义:的多样性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种树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我国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脊椎动物中的、和哺乳动物的种数都位于世界前列。24 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就是。每种生物都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每个个体的基因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的多样性(1)我国的生态系统类型有、草原、、、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的。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结构就越,自动调节能力就越。(2)生物数量的减少或绝灭,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同样,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多样性和多样性的丧失。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保护,保护。2、我国植物中被称为“活化石”的是和。3、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原因森林下降藏羚羊数量减少饮用水水质恶化,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中营养物质增多,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中缺氧,水中生物缺氧死亡,形成赤潮水葫芦疯长,使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减少①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②迁地保护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制定相关法律法规。5、我国是最先加入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6、作为一名公民,在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应当如何做?(1)人人都来;(2)开展爱鸟周活动;(3)人人都来消灭白色垃圾;(4)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打鸟,不攀折花木等。24 八年级上册知识清单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腔肠动物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水螅、海蜇、海葵、珊瑚虫等。水螅的生殖:出芽生殖。2、辐射对称的意义:辐射对称的身体结构,便于它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3、扁形动物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4、常见的扁形动物有: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大多数扁形动物是寄生生活的,涡虫是自由生活的。血吸虫在人和钉螺体内交互传播。(血吸虫有两个宿主:中间宿主—钉螺,终末寄主—人)5、请识记图中涡虫的各个结构名称[1]眼点,作用:感光;[3]肠,作用:消化食物;[4]口;[5]咽;第二节、线型动物和环节动物一、线形动物1、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蛲虫、钩虫、丝虫、小麦线虫等。它们都是寄生生活的,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的线形动物。2、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二、环节动物(1)蚯蚓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①运动:体壁有发达的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②呼吸: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③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2)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识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24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1、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缢蛏或河蚌的结构有贝壳、外套膜、出水管、入水管、鳃和足等部分,保护缢蛏柔软身体的坚硬构造是贝壳,它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2、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3、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珍珠是由珍珠蚌的外套膜产生的。中药海螵蛸是乌贼退化的壳。4、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被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常见的有蝗虫、七星瓢虫、虾、蟹、蜘蛛、蜈蚣、苍蝇等。5、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6、蝗虫的特征:(1)蝗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附肢,都分节;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气体进出的门户是腹部的气门,呼吸器官是气管。(2)蝗虫(昆虫)的体表有一层坚硬的外骨骼,起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蝗虫(昆虫)在生长过程有定期蜕皮现象。7、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常见的昆虫有:蝉、瓢虫、螳螂、菜粉蝶、家蚕等。第四节鱼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1、观察外形取一条鲫鱼,观察外部形态:在右图横线上写出鲫鱼各部分名称,鲫鱼身体通常左右侧扁,大多呈流线型,这样的体形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体表覆盖有鳞片,用手触摸鲫鱼体表:鳞片表面有滑滑的黏液,这样的特点有利于保护身体,也可以减少鱼游泳时水的阻力。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24 2、鱼适应水中生活的两个特点是: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3、鱼的呼吸:(1)呼吸器官是鳃,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其颜色鲜红,其中密布毛细血管,既多又细(可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当鱼的口和鳃盖交替张合时,水入口,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随水从鳃盖排出体外;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4、鱼适于游泳的特点: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大多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鱼的体表常常有鳞片覆盖,鳞片表面有滑滑的黏液,起保护身体的作用,也可以减少鱼游泳时水的阻力。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5、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6、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1、青蛙的特征:(1)蝌蚪在水里生活,用鳃呼吸,发育成青蛙以后鳃和尾都消失了,生出了四肢和肺,可以在陆地上生活,青蛙属于两栖动物。(2)感觉器官:头部有一对眼。眼睛的后面有鼓膜,能感知声波。(3)四肢:青蛙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4)呼吸: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青蛙的肺结构简单,不发达。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也可进行气体交换,以辅助肺呼吸。(5)生殖:体外受精。2、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代表动物:蟾蜍、大鲵、蝾螈、青蛙。(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离不开水)。3、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蜥蜴的头部后面有颈24 ,因此它的头可以灵活的转动,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蜥蜴的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4、蜥蜴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满足蜥蜴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5、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这也是蜥蜴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6、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保护身体又能减少水分的蒸发),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常见的爬行动物:蜥蜴、龟、鳖、蛇、鳄等。7、鱼的鳃、青蛙的肺和皮肤、蜥蜴的肺都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它们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密布毛细血管。第六节鸟第七节哺乳动物1、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特点和生理特点:(1)外形: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2)体表: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翼上生有几排大型羽毛。展开后呈扇形,适于扇动空气而飞行。(3)骨骼: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胸骨发达,可减轻体重。胸骨上有高耸的龙骨突。(4)肌肉: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飞行。(5)摄食消化:有喙无齿,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以提供足够的能量供飞行使用;直肠短,随时排便,减轻飞行时的体重。(6)血液循环:心跳频率快,作用是:提高了输送氧气的能力。(7)呼吸:双重呼吸(呼吸一次,肺进行两次进行气体交换)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气囊与肺相通,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只能辅助肺呼吸。2、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3、鸟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恒温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4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5、兔和狼都有门齿和臼齿。狼有犬齿,兔没有,这与兔植食性、狼肉食性的生活习性有关。门齿适于切断食物,24 犬齿适于撕咬食物,臼齿适于咀嚼食物。6、哺乳动物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7、哺乳动物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变化,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骨、关节和肌肉。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肌肉附着在骨骼上。2、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3、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囊、关节腔、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周围由关节囊包裹着,内部形成密闭的关节腔。其内含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4、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5、一组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骨的复位要靠另一组肌肉的收缩牵拉,可见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6、运动的完成:除了需要运动系统外,还需要其他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7、运动对生物生存的意义:强大的运动能力,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24 8、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9、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10、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还行成等级。11、动物间信息交流方式:动作、声音、气味、光(萤火虫)12、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1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作生态平衡。14、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包括:(1)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2、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区别是:大小形态颜色细菌小表面或粗糙干燥或光滑粘稠白色或黄色真菌大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红、褐、绿、黑、黄等3、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高温灭菌的目的是:杀死培养皿和培养基内原有的杂菌。接种前冷却的目的是:以免高温杀死要接种的菌。4、细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有机物。有的细菌并不需要氧,这样的菌叫做厌氧型细菌(如乳酸菌、破伤风杆菌)。有的细菌则需要有氧条件,如醋酸菌。24 第二节细菌1、发现细菌的是列文虎克。“微生物学之父”是巴斯德。2、细菌:(1)大小:个体十分微小,必须用高倍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观察。(2)根据形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菌都是单细胞的。(3)细菌的基本结构:1:DNA;2:细胞膜;3:细胞壁;4:荚膜;5:细胞质;6:鞭毛;(4)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是原核生物。(5)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大多数是异养。(6)细菌的生殖: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7)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①分裂生殖②利用芽孢度过不良时期(杀菌是以杀死芽孢为原则)③个体微小易扩散。第三节真菌1、常见真菌:多细胞真菌:大型真菌(蘑菇)、霉菌(青霉);单细胞真菌:酵母菌。2、真菌主要特征(共同特点)有:①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真正的细胞核,因此是真核生物。②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叶绿体,因而真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③真菌的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多细胞真菌由菌丝构成。3.青霉和曲霉的比较(1)相同点和不同点:24 4.多细胞真菌的菌体都是由菌丝构成。5.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主要为出芽生殖,但也可进行孢子生殖。6、细菌和真菌的比较种类项目细菌真菌细胞结构单细胞,无成形细胞核,原核生物单细胞或多细胞,有成形细胞核,真核生物个体大小个体微小有微小的,也有较大的繁殖方式分裂生殖孢子生殖(酵母菌多为出芽生殖)营养方式大多数为异养全部为异养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这些菌的营养方式是腐生。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是将动植物的遗体和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这些物质又能被生产者吸收利用。(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些菌的营养方式为寄生。如链球菌可使人患扁桃体炎;臂癣和足癣由真菌引起。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由真菌引起。(3)与动植物共生有些真菌和细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共生。例如,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根瘤是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共生。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1、食品的制作:菌的种类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霉菌24 发酵原理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葡萄糖→乳酸葡萄糖→醋酸淀粉→葡萄糖应用酿酒、制馒头、面包酸奶、泡菜制醋制酱、腐乳2、馒头或面包松软多孔的原因是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膨胀形成。3、酿造甜酒的过程是洗米、淘米→蒸米→冷却接种→保温发酵。其中将糯米蒸熟的目的是高温灭菌,用凉开水冲淋的目的是为酵母菌提供适宜的温度。4、食品保存5、疾病防治:有些真菌可以产生能杀死细菌的物质叫抗生素,如青霉菌能产生青霉素,能治疗细菌性疾病。胰岛素的生产是将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体内。大肠杆菌是生物反应器,这种技术叫转基因技术。6、环境保护:在没有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通过发酵把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还有一些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也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得到净化。第五章病毒24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相似程度。种类植物动物微生物分类依据形态结构(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形态结构特征(真菌据此分为酵母菌、霉菌等类群。)2、植物分两类: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单子叶植物的叶脉为(平行脉),双子叶植物的叶脉为(网状脉)。植物类群结构生理器官分化输导组织生殖方式孢子植物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无孢子生殖苔藓植物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有假根。无蕨类植物有根、茎和叶的分化。无种子植物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有种子生殖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有3、植物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4、动物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5、生物分类的意义:为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更好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第二节从种到界1、生物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种类越多,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种类越少,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2、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同属于一个较小的分类单位时,也一定同属于一个较大的分类单位,如狼和郊狼同属于犬属,也一定同属于犬科、食肉目;但是当它们同属于一个较大的分类单位时,它们不一定同属于一个较小的分类单位,如狼和虎同属于食肉目,但是狼属于犬科,虎属于猫科。24 3、种是最小、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共同特征最多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4、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提出了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学名):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后面有命名者的姓名(可省略)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涵义: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种树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我国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脊椎动物中的鱼、鸟和哺乳动物的种数都位于世界前列。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就是基因的多样性。每种生物都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每个个体的基因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我国的生态系统类型有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结构就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森林生态系统)(2)生物数量的减少或绝灭,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同样,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我国植物中被称为“活化石”的是水杉和珙桐。3、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原因森林下降乱砍滥伐藏羚羊数量减少滥捕乱杀饮用水水质恶化环境污染,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中营养物质增多,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中缺氧,水中生物缺氧死亡,形成赤潮水葫芦疯长外来物种入侵,使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减少①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4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是天然实验室,是活的自然博物馆。)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②迁地保护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制定相关法律法规。5、我国是最先加入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6、作为一名公民,在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应当如何做?(1)人人都来植树造林;(2)开展爱鸟周活动;(3)人人都来消灭白色垃圾;(4)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打鸟,不攀折花木等。24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人教版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核心考点必记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4-12-29 10:10:03
页数:24
价格:¥3
大小:2.53 M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