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历史2025届高考2025年周年热点大事件整理汇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5年周年热点大事件1935年遵义会议90周年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会议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长征初期因“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红军遭受重大损失,处于危险境地,急需纠正错误领导,确立正确路线方针。会议内容:会议批判了中央红军指挥机关在第五次反“围剿”及长征中的战略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三人团”,仍由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之后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中央负总责,后又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全权指挥军事。【会议意义】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为长征胜利、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等奠定了基础。中共四大召开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5年1月11日-22日在上海举行。中共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背景:当时,中国正处于大革命时期,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一方面,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如五卅运动等工人罢工斗争此起彼伏;另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态度和作用也日益复杂,中国共产党需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在革命中的地位和策略。【主要内容】①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大会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以往革命经验基础上的重要理论突破,认识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果不争取领导权,革命就难以成功。②工农联盟思想:强调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同盟军,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加强对农民运动的领导,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③组织建设加强:对党的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更好地领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等各种革命斗争。【意义】①理论贡献重大:中共四大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探索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为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②推动革命实践:这些理论认识的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当时正在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为即将到来的大革命高潮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组织保障。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孙中山是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背景】6 孙中山长期为革命事业奔波操劳。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后,又经历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一系列斗争,在与北洋军阀等反动势力的长期较量和为革命理念的持续奋斗中,身体每况愈下。同时,长期的政治压力和繁重的事务使他积劳成疾。【影响】①国内政治格局变化:孙中山是当时中国革命的重要领袖,他的逝世使中国国民党内部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国民党内部不同派别的矛盾逐渐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革命的走向和进程。②革命理念传承:他的“三民主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其逝世后,众多追随者继续以三民主义为旗帜进行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发表唁电,高度评价孙中山的功绩,并表示继承他的遗志,继续推进国民革命,这也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提供了精神纽带,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向前发展。③民众悼念浪潮:孙中山逝世引发了全国范围大规模的悼念活动,各界民众纷纷表达对这位伟大革命先行者的哀思。这显示出他在民众心中的崇高地位,也进一步凝聚了全国的革命力量,激发了民众对革命事业的热情和责任感。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统一的全国性组织,对于团结和组织工人阶级、维护工人权益、推动工人运动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华全国总工会是中国工会的全国领导机关。【成立背景】在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以及工人运动蓬勃兴起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组织和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1925年5月1日,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正式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主要职责】①维护权益: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其核心职责。包括通过与企业方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保障职工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权益;在职工权益受到侵害时,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和支持。②组织动员: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活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同时,在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社会公益活动等事务中动员职工积极参与。③教育引导: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职工头脑,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④协调关系: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在企业层面,通过建立健全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维护企业稳定;在社会层面,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历史贡献】①早期工人运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工人阶级进行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斗争,如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等。这些罢工斗争规模浩大,持续时间长,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推动了革命进程。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全国总工会积极组织工人参与国家建设,鼓励职工开展技术革新、增产节约等活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维护职工权益、协调劳动关系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社会稳定。“五卅”运动100周年纪念日“五卅”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它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力量,在全国范围内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五卅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背景】①帝国主义压迫:20世纪20年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享有诸多特权。如英国、日本等帝国主义在上海等地开办工厂,残酷剥削中国工人,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压迫,民族矛盾日益尖锐。6 ②工人阶级觉醒:随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工人阶级的觉悟不断提高,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同时,中国共产党在工人群众中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为大规模工人运动的爆发提供了组织和思想基础。【事件经过】①顾正红事件引发:1925年5月初,上海内外棉厂的日本资本家撕毁二月罢工时与工人达成的协议,以关闭工厂、开除罢工工人相威胁,工人与资本家矛盾激化。5月15日,工人领袖、共产党员顾正红在与日本资本家的斗争中被枪杀,另有10余名工人被打伤,这一事件成为五卅运动的导火线。②反帝爱国高潮:5月30日,上海学生2000余人在租界内宣传,声援工人斗争,租界巡捕逮捕100多名学生;随后,万余名群众集中在公共租界南京路巡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学生,英国巡捕开枪屠杀,群众死十余人,伤数十人,造成“五卅惨案”。之后,上海人民掀起罢工、罢课、罢市的反帝爱国高潮,抗议帝国主义的血腥行为。③全国响应:上海反帝爱国运动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北京、广州、青岛、武汉等几十个城市的人民群众纷纷响应,举行罢工、示威游行等活动,形成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意义】①对帝国主义打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强大力量,让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国人民不可欺侮。②对工人运动推动: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标志着中国大革命高潮的到来。这次运动充分展示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力量和先锋作用,提高了工人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③对革命统一战线促进:促进了各革命阶级的团结,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为北伐战争的开展准备了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成立的。【背景】①国内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丧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一战期间,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它激发了广大青年学生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思想氛围。各种思潮如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冲击了封建礼教等旧思想。工人阶级的壮大: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具有强烈的革命性。②国际背景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让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一种新的革命道路和曙光,开始思考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改造中国社会。【成立过程】①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是党成立的组织基础。1920年,陈独秀、李大钊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之后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这些组织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②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因遭到暗探干扰,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还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意义】①6 中国革命面貌的改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②领导核心的形成: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强领导核心,带领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征程上不断前进。③新思想的引领: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使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标志性成果。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示范,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为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和长期繁荣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强大的凝聚力。【胜利过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9月2日上午9时,同盟国联合受降典礼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日本政府全权代表和大本营全权代表分别在投降书上签字,中、美、英、苏等国全权代表签字确认,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10月25日,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这也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胜利原因】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②全民族抗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团结一心,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③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军民伤亡总数在3500万以上,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④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正面战场的大规模会战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争则在日军后方形成了广泛的抗日根据地,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使日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⑤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重要意义】①民族复兴转折点: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支援了苏美等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为战胜德意日法西斯集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③弘扬民族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立背景】①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人民渴望独立自由与民主。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长期革命斗争,最终取得胜利,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筹备与成立】6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确定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等,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重要发展阶段】巩固政权与过渡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肃清国民党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实现西藏和平解放,建立各级人民政府,开展土地改革等运动,恢复国民经济。1953年至1956年,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6年至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虽取得一定成就,但也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失误,后进行调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至1976年,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使党、国家和社会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损失最大的挫折.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底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此后中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历史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明确“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正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进。【重大意义】①国内方面,彻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历史,实现人民民主伟大飞跃,为国家富强等展示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②国际方面,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75周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抗美援朝战争发生于1950年至1953年,是中国人民为了保卫祖国、维护和平而进行的一场伟大的反侵略战争。【战争背景】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悍然出兵干涉,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还不断轰炸中朝边境的中国城镇和乡村,严重威胁中国安全.应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以及出于维护中国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毛泽东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战争过程】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秘密渡过鸭绿江,10月25日打响入朝首战,并将此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7月10日,志愿军连续发起五次重大战役,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迫使美国政府调整战略,开始进行停战谈判。此后,战争进入边打边谈阶段,中朝军队依靠阵地战,粉碎多次美军的局部进攻,还取得了反“绞杀战”和反细菌战的胜利,同时也主动发起多次战术性进攻。【战争结果】1953年7月27日,中朝方面代表团与“联合国军”代表团在板门店正式签署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据1953年7月27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联合发表的战绩公报称,自1950年6月25日至当日止,共毙伤俘敌军1093839名,其中美军397543名。【意义和影响】6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同时,这场战争也使中国人民志愿军经受了现代战争的锻炼,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奋勇前行。来克星顿和康科德战役打响250周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揭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英国最终在1783年被迫承认美国独立,这场战役是美国走向独立的重要起点。“来克星顿的枪声”揭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标志着北美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正式开始。这枪声就像一个信号,让北美殖民地的人民意识到必须拿起武器争取独立,之后各地纷纷响应,组建民兵队伍反抗英国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信心,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进程。康科德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初期的重要战役。背景是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高压统治引发殖民地人民的强烈不满。“莱克星顿的枪声”之后,英军继续向康科德镇进发。因为康科德是北美反英力量储存武器的重要地点之一。在康科德,英军遭到了当地民兵更顽强的抵抗。北美民兵提前得知英军来袭的消息并做好了准备。当英军到达后,双方发生激烈交火。在战斗过程中,北美民兵利用对当地地形的熟悉,在树林、河边等有利位置攻击英军。这场战役的结果是英军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回波士顿。康科德战役和莱克星顿战役一起,彻底点燃了北美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统治的怒火,各地的反抗力量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让美国独立战争的烽火迅速在北美大陆蔓延,它也展现了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坚定意志。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4-12-30 19:10:02 页数:6
价格:¥2 大小:49.5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