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案(2025春)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

2/3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教科书P1例1,完成教科书P2“做一做”和P6“练一练”第1、3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面从体上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2.通过分类,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教学难点】从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体验不同平面图形的特征。【教学准备】课件、积木、立体图形物体和平面图形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师:课前,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积木,现在请拿出你们的积木。师: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都分别有哪些形状的积木?[学情预设]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立体图形,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描、画、印、拓平面图形打下基础,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1.师生互动,认识“面”。(1)课件出示教科书P1例1。师:拿出你们的积木,摸一摸每一个物体的“面”,你们能说出这些面的名字吗?(2)让学生想办法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师:想一想,怎样在纸上体现这些物体的“面”呢?[学情预设]学生会想到把立体图形上的面在纸上描出来、画出来、印出来、拓(涂)出来。(3)学生动手操作,拓印图形。师:请同学们利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各种平面图形。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教学提示]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交流要找的“面”在“体”的哪个位置。(4)交流展示。分小组上台交流描出的图形。师:所得到的图形分别是从哪些物体上的面得到的?你是怎样得到想要的图形的?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5)揭示课题。师:从这些立体图形上拓印下来的图形都是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平面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描、画、印、拓平面图形等活动,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在了解立体图形各表面的特征的同时,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2.逐一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1)认识长方形。①课件呈现长方体。师:这些是什么图形?你能找到它们的“面”吗?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长方体上的“面”。②让学生在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上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③师: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名字呢?3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板书:长方形)(2)认识正方形。①课件呈现正方体。师:有同学能从正方体上找到“面”吗?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正方体上的“面”。②让学生在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上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师:这个面跟刚才的长方形是一样的吗?③介绍正方形。师:这种图形就是正方形。(板书:正方形)(3)认识平行四边形。①课件呈现平行四边形。师:这个图形是长方形吗?是正方形吗?[学情预设]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不是很好描述。如果学生说“斜的”等直观词语,要给予肯定。②让学生在实物上找找类似图形。③介绍图形的名称。师:这个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4)认识三角形和圆。①课件呈现三角形和圆。师:你们在积木上找到这两种图形了吗?②展示学生描画出的图形,介绍图形的名称。(板书:三角形圆)[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前面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然后认识这些平面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进一步感知各平面图形的特征。归类整理,深化认识课件出示多个图形。师:请你们说一说屏幕上出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教师逐一出示图形,学生辨认。2.小组合作,对图形分类。师:这些图形可以分成几组呢?哪几组?3.交流汇报。师:谁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类的?师:为什么把这几个图形分为一组?[学情预设]学生会把不同的平面图形分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这五组。结合学生的交流,课件出示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按类别分别放在一起。4.比较分析,探究图形的特征。(1)任指一类图形,寻找共同特征。师:长方形有什么特征?这些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不同,为什么都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呢?[学情预设]学生只要说出平面图形的直观特征就行,如:长方形有4条边;正方形有4条一样长的边;三角形有3条边;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其中2条边是“斜的”;圆像一个圈等。(2)根据图形特征,初步建立各类图形的概念。学生说出各类图形的特征后,教师介绍这类图形都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5.观察身边物体的面,进一步了解图形的特征。师: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3 [学情预设]只要学生说的是对的,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如果学生说得不对,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不对,在辨析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特别是学生容易将“体”和“面”混淆,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要强调“面在体上”的意识。如学生说“数学书是长方形”时,教师要更正为“数学书的封面是长方形形状的”。[设计意图]通过列表的方式把不同的平面图形归类,让学生在动手分类的过程中明白所画的正方形、圆大小不同、形状相同,所画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大小不同、形状也可能不同,但都是一类图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支撑。让学生说说身边的平面图形,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感受“面在体上”,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究数学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巩固应用1.完成教科书P2“做一做”第1题。(1)师:观察情境图,说一说情境图里有什么。(2)师:题目让我们涂什么?涂的要求是什么?(3)学生自主涂色,教师巡视并指导。(4)学生分组展示涂色情况,师生共同评价,看所涂颜色与左边各图形所要求的颜色是否一致,并修正。2.完成教科书P2“做一做”第2题。(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在钉板上围出本节课学习的平面图形。(2)全班展示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围成平面图形的过程,既考查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3.完成教科书P2“做一做”第3题。(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利用立体图形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2)全班展示交流。[学情预设]学生能根据想画的图案,在积木上找到合适的面。在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图案,是用哪些积木画的。[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由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的过程,再次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验创作的乐趣。4.完成教科书P6“练一练”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2)每人挑一个学具或身边的物品,同桌相互问答,看能画出哪些平面图形。(3)全班展示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分辨哪些物体能画出哪些面,加深学生对“面”和“体”的了解。5.完成教科书P6“练一练”第3题。(1)学生在教科书上圈出正确答案。(2)完成后,全班集中交流。[学情预设]学生回答时,教师要问问“为什么选这个图形”来强化学生对题中所呈现规律的掌握,特别是第2行的图形,要注意三角形正着放和倒着放的区别。课堂小结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教学后记】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数学
发布时间:2025-01-12 09:54:03 页数:3
价格:¥1 大小:37.0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