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高中语文2025届高考名篇名句默写练习(共30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5届高考名篇名句默写练习(共30题,附参考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0
2
/10
剩余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由眼前“斜阳草树, ”之景,联想到刘裕当年领兵北伐,以“ ,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之旧事。(2)“扁舟”在古诗文中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如苏轼《赤壁赋》“ ,举匏樽以相属”中的“扁舟”是自由之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何处相思明月楼”中的“扁舟”是漂泊之舟。(3)朱自清称赞荷塘月色“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归有光的书斋“项脊轩”在明月之夜,“ , ”亦是“光与影”的和谐共奏。(4)江苏省宿迁市有一个小镇叫归仁镇,镇上有一座桥叫克复桥。归仁镇和克复桥的名字来自《论语》中的名句:“ , 。”2.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1)古人总是梦想像仙人一样长生和自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仙人的句子有“虎鼓瑟兮鸾回车, ”,苏轼《赤壁赋》中提到仙人的句子有“ ,抱明月而长终”。 (2)对于战国时期六国如何避免为秦所灭的结局,古人有不同的看法。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出假设,“ ,则足以拒秦”;又如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出假设,“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3)“月”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人常以月寄托怀人之思。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此时相望不相闻, ”;又如苏轼《江城子》中的“料得年年肠断处, , ”。(4)某位同学灯下读书,忽然听到窗外春雨声,禁不住联想到许多春雨润春花的诗句,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 , ”。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1)“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表达感情的重要意象。有时“月”是多情的“共情者”,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 ,应照离人妆镜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送我至剡溪”;有时“月”则作为陪衬,起到侧面烘托的作用,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2)文人失意时常于山水中寻得心灵的慰藉,浑然忘我。如苏轼在赤壁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 ”(《赤壁赋》),张孝祥于洞庭“扣舷独啸, ”(《念奴娇·过洞庭》)。(3)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总结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时说“ , ”,认为成败得失的根本在于“人”。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 , ”两句直接写音乐,用比喻和通感的手法激发读者对音乐的想象。(2)古诗文中,常有描写作者登高所见各种画面、各种景象的佳句,例如:黄庭坚《登快阁》中的“ , ”描绘了一幅由山、天、江、月等景物所构成的阔大悠远的画面;再如:姚鼐《登泰山记》中的“日上, , ”从颜色、光彩、动感等角度写出了太阳初升时的壮观景象。(3)本次考试,你写的作文文字简练、文辞含蓄,老师用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的“ , ”两句高度地评价了你的这篇作文。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10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运用互文,抒发了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思情,道出了离愁别恨的普遍性。(2)以梦入诗能强化诗歌的情感,如“ 。小轩窗,正梳妆”抒写了绵绵怀念,“ ,望帝春心托杜鹃”蕴含着淡淡哀伤。(3)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比去, ”的动作描写饱含着祖母对孙儿的关心与疼爱,“ ,往往而是”的混乱场景蕴含了家族分崩离析的悲凉与作者的无奈。(4)圆明园内曾有一座高大的木质八方亭叫“顺木天”,它的名字源自柳宗元的散文名篇《种树郭橐驼传》:“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1)古人在创作中常常以景结情,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不知乘月几人归, ”,相思之情,绵邈悠长;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明月夜, ”,凄清幽寂,黯然销魂;归有光《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感慨万千,耐人寻味。(2)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之所以“怨”是因为“ , ”。(3)诗人洛夫将杜甫《客至》中“ , ”两句改写为“来客请进……请进这春水的妖娆荡漾/进入群鸥争食我挺喜爱的聒噪/这里风生水起,有冷冷的灯火和诗稿”。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1)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在《离骚》中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抚壮而弃秽兮, ? ,来吾道夫先路!”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认为“屈平正道直行, ”“推此志也, ”,给予了屈原很高的评价。(2)“爱情”是《诗经》的重要主题。如曹操《短歌行》中引用《诗经》青青子衿, ”两句,原本是写姑娘对恋人的思念。《静女》中“爱而不见, ”则写出了沉醉于爱情的青年男子等待恋人时的焦灼。(3)“以史为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通过“ ,与其所以失之者”,得出了国家兴衰之理;当司马光对变法进行指责时,王安石用商代的史实进行反驳:“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1)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描写战士同仇敌忾或奋勇杀敌的句子,如《诗经·秦风·无衣》中的“王于兴师, ,与子同仇”,高适《燕歌行》中的“相看白刃血纷纷, ”。(2)古代儒家倡导以德治国,居高位者须德化天下,才可能长治久安。所以魏征巧用比喻警醒唐太宗:“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3)苏轼实地考察石钟山,探究石钟山得名由来,因事说理,表达了“ , ,可乎”的思想,其质疑和求实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4)一位同学在海边看日出。海天一线,忽然间天边幻化出缤纷的色彩,美得无法描绘,这位同学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登泰山记》中的句子:“ , 。”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1)很多文人墨客都抒发过对于生命的看法。孔子用“朝闻道, ”来表达自己对于至高真理的追求甚于生命;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两句提出从不变的角度来看,生命和自然一样是无穷无尽的。 (2)文人墨客常以鱼、龙作为意象来寄托志趣、表达情感。比如李贺的《李凭箜引》中用“梦入神山教神妪, 10 ”表现音乐的神奇高妙;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用“ , ”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用“鸿雁长飞光不度, ”来表达相思之愁。(3)在高三忙碌紧张的复习中,你会引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 , ”对陪伴你三年的同窗进行劝勉。1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1)孔子非常重视“诗教”。在他看来,《诗》具有“兴观群怨”的社会功能,能够“ ,远之事君。 ”。(2)岳阳楼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楼上不少楹联为人称诵。其中“水天一色,风月无边”一联据说是李白所写,而“ , 。”一联则确凿出自杜甫的诗作,这10字中虽无一“水”字,却凸显了洞庭湖水的宏阔境界。(3)司马迁对屈原“其志洁, 其行廉, ”的评价,可从《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 , ,谣诼谓余以善淫”等语句中得到印证。1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州”是古代行政区划名,多用于地名;“洲”指水中的陆地。包含这两字的古诗词中,白居易《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 ”为前者之意,陆游《书愤》中“ ,铁马秋风大散关”符合后者之意。 (2)运用叠词可以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且富于音乐美。李清照《声声慢》开篇连用七组叠词“寻寻觅觅, , ”,有人评价“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3)某高中的八字校训中有“自强”“弘毅”四字,前者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后者则出自《论语》的“ , ”。(4)古人经常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12.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用“ ? ”两句写到了月夜下漂泊的游子和楼上的思妇,道出了天下游子的离情别绪和世间思妇的相思之苦。(2)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通过“ , ”两句词写出了词人驾一只小船在月光下那皎洁、宽阔的洞庭湖水面上徜徉的景象,有一种物我和谐之感。(3)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 ”表明了弄清名实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4)归有光在《项脊轩志》的文末以“庭有枇杷树, , ”表达了对亡妻不尽的思念之情。1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免会遇到挫折,承受失败。但不要就此消沉,而要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正如李白在《将进酒》中表现出的乐观自信的情怀“ ,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的结尾句“至今商女, , ”,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淡忘。(3)儒家的学习内容,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培养德行,即:“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可谓好学也已。”(4)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提示我们,要想了解事情的真相,须有实地探索、质疑求实的精神,切忌“ , ”。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谏唐太宗要重视民意,指出君民关系非常重要,需审慎对待:“ ,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2)韩愈在《师说》中所说的“ , ”,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蕴含的道理有相通之处。10 (3)“木”在诗句中有多种含义。如《登高》” ,不尽长江滚滚来”中,“木”的意思是“树叶”;《蜀道难》“ ,雄飞雌从绕林间”中,“木”的意思是“树”。(4)杭州自古被誉为“人间天堂”,宋代柳永在《望海潮》中写到:“ , ,钱塘自古繁华。”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1)孔子说《诗》“ ”(《论语·阳货》),认为《诗》有讽谏作用;司马迁说“ ”(《史记·屈原列传》),认为《小雅》怨愤发牢骚但不坏乱礼法。(2)陶渊明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李清照的居所“归来堂”就取义于《归去来兮辞》,她的号“易安居士”也取自这篇辞中的“ , ”。(3)诗词中“群山”“大江”的组合常能描绘出雄浑阔大之境,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千里澄江似练, ”和黄庭坚《登快阁》中“落木千山天远大, ”。(4)古人表达情感往往十分含蓄。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自己梦回故乡,看到妻子“小轩窗, ”,以日常活动描写表达对亡妻的思念;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说:“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用树的成长传达深情。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南宋王十朋起初不认同韩愈《师说》中“ , ”两句;待其开馆授学,发现学生中“颖然以才名称者十余辈”,自己在有些方面还不如他们,方知韩愈之言不虚。(2)优秀的古典诗歌,往往于景中体现人格美,如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上阕中的“ , , ”,写水天一色之景,也体现了诗人光明坦荡、表里如一的高尚境界。(3)杜甫《登高》颔联“ ,不尽长江滚滚来”写夔州秋景,寄寓韶光易逝的感怆。(4)杜牧《阿房宫赋》先写阿房宫的雄伟,次写宫中的美人珍宝,接着由描写转入议论,“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的质问笔力雄健,令人深思。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红楼梦》“护官符”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描述凸显出薛家的豪富奢侈,《阿房宫赋》中与之意味相近的句子是:“ ,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2)诗人在作品中追怀古人,往往带有倾慕的意味,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周瑜“雄姿英发”,《将进酒》中写曹植“ ”,《蜀相》中写诸葛亮“ ”。(3)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具体记述了月夜考察的经过。父子二人在绝壁下看到的是“如猛兽奇鬼, ”的大石,听到的是栖鹘、鹳鹤的怪叫声。这段描写烘托出实地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士大夫 绝壁之下”张本。(4)钱塘江潮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的形象核心,柳永《望海潮》上阕中“ , ”两句直接描写了钱塘江的澎湃浩荡。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古诗中有很多赞美诸葛亮的诗句。“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两位诗人都抒发对诸葛亮的追慕之情,也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志。(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 。”《屈原列传》中的这几句,也启发我们作文时可以采用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手法。 (3)《项脊轩志》描写了书房翻新后的生活:“借书满架, ,……风移影动, 。”展现读书人特有的高雅情调。10 (4)2023年9月至10月,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杭州美景让外国运动员和游客陶醉。一名导游也情不自禁地引用柳永《望海潮》的句子“ , ”,来向游人介绍西湖当季的自然美景。1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回到历史现场,我们可一窥古代人物的生活剪影。他们诉忠情“臣 ,死当结草”,竭诚报君恩(李密《陈情表》);他们“策扶老以流憩,”(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用脚丈量每一寸土地,用心感受每一片风景。他们的视野跨越时空,“ ?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他们的思绪超脱物我,“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有时,他们凝视沙场“,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燕歌行》);有时,他们远眺江天“落木千山天远大,”(黄庭坚《登快阁》)。于己,他们内修善德,追求“,然后君子”(《论语》十二章);于国,他们寄望君主以史为鉴,谏言“忧劳可以兴国,”。(欧阳修《伶官传序》)。2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1)数字入诗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杜甫《蜀相》中“ , ”,凸显了诸葛亮的济世雄才和耿耿忠心;黄庭坚《登快阁》中“ ,澄江一道月分明”,描绘出辽远阔大、空明澄澈的意境。 (2)何为青年精神?青年精神是“敏于事而慎于言, ”的勤勉力行、向善向上,是“事不目见耳闻, ,可乎”的大胆质疑、勇于求证,是“ ,恐年岁之不吾与”的锐身自任、只争朝夕。(3)借代具有增强形象感、引发丰富联想等作用:《过秦论》中“ ,威震四海”,形象地写出了秦王朝的严刑治国;《燕歌行》中“ ,玉箸应啼别离后”,生动地表现了卫边之苦、相思之痛。21.古诗文默写。(1)李贺和李商隐同为浪漫主义诗人,但诗风有别。《李凭箜篌引》中“梦入神山教神妪, ”句展瑰丽奇诡;《锦瑟》中“ ,蓝田日暖玉生烟”句显隐晦迷离。(2)文人创作有时直抒胸臆,坦露襟怀: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 ,知来者之可追”表达自己入仕为官的悔悟;李密在《陈情表》中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抒发对祖母刘氏的报恩之情。有时则借助描写景物抒发情感:柳永在《望海潮》中以“重湖叠巘清嘉, ,十里荷花”来抒发对杭州城盛景的赞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借“六朝旧事随流水, ”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3)借事论理往往能达成深入浅出的良好效果。《种树郭橐驼传》中,柳宗元将郭橐驼能让树木活得长久且茂盛的方法“能顺木之天, ”引申至对“官理”的深思;《过秦论》中,贾谊用“天下云集响应, ”的场景显示“民心归附”的道理。(4)“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把处境悲凉的琵琶女,与仕途失意的文人相提而论,发出了千古咏叹:“ , 。”22.古诗文默写。(1)杜甫生逢唐朝“安史之乱”的动荡时期,生活长期颠沛流离,《登岳阳楼》中的“亲朋无一字, ”是其漂泊无依的生活写照,而《客至》中“花径不曾缘客扫, ”又反映了其暂时安居的喜悦之情。(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栗深林兮惊层巅”和《燕歌行》中的“㧿金伐鼓下榆关, ”都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从不同角度表现诗人的见闻。(3)古代文人对“月”情有独钟,诗文中不仅有《项脊轩志》中“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的美景勾勒;更有《蜀道难》中“ ,愁空山”和《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 ”以及《赤壁赋》“ ,抱明月而长终”的抒情与感怀。(4)“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秦之灭亡告诫统治者“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苏洵在《六国论》中以六国之灭亡警醒为国者“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10 23.默写,根据古诗文原文填空。(1)宋代爱国名将宗泽因朝廷掣肘,没有机会北渡黄河与金兵作战。相传他在临终之际慨叹壮志未酬,仍在吟咏杜甫《蜀相》中的名句“ , ”。(2)绍兴很多桥的命名都有典故。“题扇桥”相传是王羲之为卖扇老妪题扇的地方,“杏卖桥”则得名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诗句“ , ”。(3)文学作品中的景物往往是作者胸襟气度的写照,例如黄庭坚登快阁所见“ , ”之景便体现了诗人光明坦荡的胸怀。 (4)古代贬谪之地往往环境艰苦,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这样描述谪居浔阳的生活:“ ,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2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山”是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意象。《荀子·劝学》中“ , ”以山为喻,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曹操《短歌行》中“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山”“海”表达对人才的渴求;杜牧《阿房宫赋》中“几世几年, , ”用山作喻,批评六国对人民财物的榨取无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孙仲谋处”将山河永恒与英雄易逝进行对比,抒写感伤之情。2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关于青春的价值,我们可以从经典作品中追索答案。或许你曾如陶渊明一般惆怅青春时光不如鱼鸟自由,故而吟咏“ , ”;或许如同李清照,寻寻觅觅之后依旧“冷冷清清, ”,于是发出与苏轼相同的感慨“人生如梦, ”。然而,追寻生命价值的过程便富有意义。倘若我们铭记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发出的警语“ ,能克终者盖寡”,听取荀子的劝诫“ ,金石可镂”,效仿王安石初心不改,“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 ”,那么终可如姚鼐,历经艰难得见最美的风景:“极天云一线异色, 。”2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学习需要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正如荀子《劝学》中鼓励的那样:“ , 。”②自古文人多傲骨,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 , ”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节操。③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 ”两句写箫声能使蛟龙起舞,使寡妇落泪,从侧面写出了箫声的感人。④古诗文中的景物描写常常能以片言传神,用极精炼的语言描摹出景物的典型特征。比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以“ , ”写出了暮色中远村炊烟袅袅的田园风光;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更是以“ , ”八字写尽冬日雪后泰山晚照的壮美之景。2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在特定情境中,叠词可以描绘景象,烘托情感,如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的“ , ”之句运用叠词,突出了春天的美好和作者的欢欣。(2)如果你的朋友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你可以用《荀子·劝学》中的“ , ”之句来勉励他。(3)生活中,人们会在案头或书房张贴警句,以自我勉励:要提醒自己时不我待,莫虚度光阴,可以选择屈原《离骚》中的“ ,春与秋其代序”;想鼓励自己坚持志向,勇敢前行,同样可以选择《离骚》中的“ ,来吾道夫先路”。(4)中国历史政治文化中向来有民本的思想传统,如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所宜深慎。”如柳宗元在《种树郭囊驼传》中强调无论种树或是治民,都要“能顺木之天, ”,这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与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方针是一致的。 10 2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秦之灭亡告诫统治者“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苏洵在《六国论》中以六国之灭亡警醒为国者“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2)人生的价值可以体现为《论语》中“ ,任重而道远”的责任担当;可以体现为《屈原列传》中“ ,蝉蜕于浊秽”的高洁自持。(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 ”两句写箫声能使蛟龙起舞,使寡妇落泪,从侧面写出了箫声的感人。(4)毕业在即,我们要珍惜生命中这美好的相遇,不要等时过境迁再如李商隐那样慨叹“ , ”。2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1)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 ,不亦重乎? ,不亦远乎?”(2)“桑”是原产于中国的一种古老农作物,也可借指农事。它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 , ”。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是“ , ”两句。(4)杜甫在《客至》中,表达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之意的两句是“ ,樽酒家贫只旧醅”。(5)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描写读书休息,吟咏诗文的句子是“借书满架, ”。3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漫漫人生路触动诗人几多感慨:涉江采芙蓉,诗人情有所系,写道“采之欲遗谁, ”;对酒当歌,鲍照心有所感,写道“酌酒以自宽, ”。(2)《论语》中说“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李白以“ , ”表白心志,面对权贵不卑不亢,是中国文学史上狷介之士的杰出代表。(3)“独坐书斋自吟啸”是古今读书人的乐事,归有光居于窄小的“项脊轩”,“借书满架, , ,万籁有声”。(4)卒章显志是史论的常用手法。贾谊的《过秦论》以“ ”总结全文,指出秦亡原因,暗示统治者应施行“仁政”;苏洵的《六国论》以“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收束全篇,表明对屈辱赂敌的不满。附:参考答案1.【答案】寻常巷陌金戈铁马驾一叶之扁舟谁家今夜扁舟子桂影斑驳风移影动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陌、戈、斑驳、己、焉。2.【答案】仙之人兮列如麻挟飞仙以遨游使六国各爱其人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愿逐月华流照君明月夜短松冈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10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兮”“挟”“遨”“逐”“巷”。3.【答案】可怜楼上月裴回湖月照我影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不知今夕何夕(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裴回”“惨”“浸”“迹”“欤”。 4.【答案】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其文约其辞微【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碎、蓉、澄、承、辞。5.【答案】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夜来幽梦忽还乡庄生晓梦迷蝴蝶以手阖门内外多置小门墙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幽、忽、晓、阖、致、焉尔。6.【答案】落月摇情满江树料得年年肠断处短松冈今已亭亭如盖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摇”“冈”“亭”“谤”“鸥”。7.【答案】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悠悠我心搔首踟蹰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度义而后动【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骐、骥、骋、竭、悠、搔、踟、蹰。8.【答案】修我戈矛死节从来岂顾勋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勋、臆、须臾、采。9.【答案】夕死可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老鱼跳波瘦蛟舞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鱼龙潜跃水成文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满招损,谦得益)【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的能力。易错字词:瘦、蛟、舞、羁、渊、跃、逸豫、溺、损、谦。10.【答案】迩之事父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故其称物芳故死而不容纫秋兰以为佩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迩”“坼”“纫”“蛾”。11.【答案】江州司马青衫湿楼船夜雪瓜洲渡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或(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渡”“戚”“跬”“至”。12.【答案】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鉴、顷、矣。13.【答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材”“复”“犹”“庭”“慎”“臆”。14.【答案】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无边落木萧萧下但见悲鸟号古木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10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的能力。易错字词:载、覆、慎、萧、形、胜。15.【答案】可以怨小雅怨诽而不乱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翠峰如簇澄江一道月分明正梳妆今已亭亭如盖矣【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怨诽、倚、簇、澄、亭。16.【答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无边落木萧萧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贤、俱、澄澈、萧、锱铢。17.【答案】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斗酒十千恣欢谑两朝开济老臣心森然欲搏人终不肯以小舟夜泊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铛、砾、恣、谑、搏、堑。18.【答案】三顾频烦天下计千载谁堪伯仲间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偃仰啸歌珊珊可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频烦”“载”“指”“迩”“偃”“珊”等。19.【答案】生当陨首时矫首而遐观江畔何人初见月沧海月明珠有泪大漠穷秋塞草腓澄江一道月分明文质彬彬逸豫可以亡身【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陨”“矫”“遐”“腓”。20.【答案】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落木千山天远大就有道而正焉而臆断其有无汩余若将不及兮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铁衣远戍辛勤久【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书写:“频烦”“焉”“臆”“汩”“鞭笞”“戍”。21.【答案】老鱼跳波瘦蛟舞沧海月明珠有泪悟已往之不谏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有三秋桂子但寒烟衰草凝绿以致其性焉尔赢粮而景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蛟、已、谏、凝、赢、景、涯。22.【答案】老病有孤舟蓬门今始为君开熊咆龙吟殷岩泉旌旆逶迤碣石间桂影斑驳又闻子规啼夜月莫使金樽空对月挟飞仙以遨游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蓬、殷、旌旆、逶迤、碣、斑驳、樽、挟、遨。23.【答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捷、襟、巷、澄、湓、芦。24.【答案】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剽掠其人倚叠如山千古江山英雄无觅【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焉、剽、倚叠、觅。25.【答案】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凄凄惨惨戚戚一尊还酹江月有善始者实繁锲而不舍是而不见可悔故也须臾成五采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羁、渊、戚、尊、酹、繁、锲、须臾、采。26.【答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苍山负雪明烛天南10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锲”“镂”“摧”“壑”“嫠”“暧”“墟”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27.【答案】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日月忽其不淹兮乘骐骥以驰骋兮载舟覆舟以致其性焉尔【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涓”“锲”“镂”“骐”“骥”。28.【答案】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士不可以不弘毅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书写:“哀”“弘毅”“濯淖”“壑”“嫠”“惘”。29.【答案】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盘飧市远无兼味偃仰啸歌【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已、飧、兼、偃、啸。30.【答案】所思在远道举杯断绝歌路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偃仰啸歌 冥然兀坐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摧、事、偃、啸、冥、施。 10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高中语文2025届高考名篇名句默写练习(共30题,附参考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5-01-22 19:22:02
页数:10
价格:¥2
大小:161.0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