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比较物体的轻重》教案(2025春).pptx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

2/3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3.比较物体的轻重【教材简析】本课的教学内容对应课标“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征与功能”中的第一点“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从这一课开始,学习内容将逐步聚焦在轻重和形状这两个基本特征上。这一课中,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创设比较物体轻重的活动,重点引导学生体验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直观体验,学生认识到“物体有轻重”,并学会如何通过比较来描述和表达物体的轻重关系。本课主要分为三个探索活动:①学生将依据自己的直观感受和已有经验对物体的轻重进行初步推测;②学生尝试用手两两掂量比较物体的轻重;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使用简易天平这类测量工具,通过科学的称量方法,精确比较物体的轻重。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使用多种比较轻重的方法,逐步培养对物质轻重特征的科学认知。【学生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和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物体的轻重有所感知,在尝试按轻重对物体进行分类时,部分学生可能已经自发地采用掂量的方式来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但学生可能还未充分意识到,对物体轻重的描述实际上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也就是说,没有绝对的轻或重,只有在比较中才能体现出来。此外,学生在比较物体轻重时,缺乏多样化的比较方法。因此,本课创设比较物体轻重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使学生明确认识到“物体有轻重”,并且“描述轻重”是将多个物体进行比较的结果。【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通过观察、手掂以及简单工具称量等不同方法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知道物体有轻有重。[科学思维目标]通过观察、手掂和简单工具测量,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探究实践目标]初步掌握使用简易天平测量物体轻重的方法,认识到用简单工具测量轻重更准确。[态度责任目标]在活动中愿意与同学合作观察、测量,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知道物体有轻有重。[难点]将多个物体两两通过掂量进行比较时,能够做到有序、严谨,并能根据比较结果准确地排序和记录。【教学准备】[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形状、大小相似的纸杯和塑料杯。[学生]玻璃球、乒乓球、空盒子、小木块,简易天平、同一规格的回形针。【教学过程】一、聚焦1.教师活动:展示预先准备好的4个物品(玻璃球、乒乓球、空盒子、小木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4个物体中,哪个最轻?哪个最重?学生可能会根据直观印象或以往经验猜测物体的轻重。3.教师提问:除了猜一猜,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些物体的轻重呢?4.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会提出用手掂、用秤称等方法,教师给予积极的反馈、评价。[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实物和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后续的探索活动奠定基础。二、探索3 探索一:猜一猜1.教师活动:展示课件上的4个物品图片,分别是一个空盒子、一个小木块、一个小玻璃球和一个乒乓球。教师提问:如果不接触这些物体,仅凭图片,我们能猜出它们的轻重顺序吗?解释规则:请在记录单上记录你的猜测。记得用数字表示,“1”代表你认为最轻的,“4”代表最重的。2.学生活动:学生独立观察图片,根据经验判断物体的轻重,并在记录单上标记猜测结果。3.交流与分享: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猜测结果,询问:“你为什么这样猜?”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不同猜测结果,形成对比,突出不同的观点。4.教师总结:大家的猜测都很有趣。你们有没有发现,即使是看起来相似的物体,我们的判断也会有所不同。这说明,只凭外观和直觉,有时候可能猜得不对。为了更准确地了解物体的轻重,我们需要用到一些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不仅锻炼了观察和直觉判断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意识到直观判断的局限性,为后续通过科学方法精确测量物体轻重埋下伏笔,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探索二:掂一掂1.教师引入:我们已经尝试了通过猜测来判断物体的轻重,现在让我们用一种更直接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轻重——掂一掂。教师提问:同学们,把你的手当作一杆称,怎样用手来比较物体的轻重呢?2.学生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用手掂量4个物体,比较它们的轻重。鼓励学生分享想法,如:选择两个物体进行直接比较,留下较重的继续与其他物体比较,直至找出最重的物体。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如何用手掂量并按照轻重对物体进行排序。强调操作步骤:每个小组选择任意2个物体,用手掂量比较,如可以选择小木块和空盒子。如果小木块比空盒子重,则保留小木块,放下空盒子;接着用小木块与其他未比较过的物体逐一比较,每次都留下较重的那个物体,直到找出这4个物体中最重的一个,并将其标记为4。使用相同的方法,在剩下的三个物体中再次选取两个进行比较,确定其中较重者,再将其与剩余的那个物体比较,较重的标记为3。最后,对剩下的2个物体进行比较,较重的标记为2,最轻的标记为1。当然,也可以两两比较,每次都留下较轻的那个物体,直到找出这4个物体中最轻的,并逐一排序。3.分组实验:每组学生按照演示的步骤,用手掂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进行排序,然后记录排序结果。交流结果与讨论:收集各组的排序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对比不同小组的排序结果。4.教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的物体,不同小组的排序结果会有差异?教师引导学生意识到手掂比较法受到个人感觉的影响,和精确测量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教师提问: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大家得到一致的结果呢?[设计意图]通过用手掂比较法,学生亲身体验了直观感知在比较物体轻重中的应用,也意识到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为后续的学习活动打下了实践基础。探索三:称一称1.自然过渡:接下来,我们将学习使用简易天平,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比较物体的轻重。2.教师示范:现在,我们将使用简易天平来比较物体的轻重。让我们先看一次演示,将一个物体置于简易天平的一端,然后在另一端逐个放置回形针,直至天平平衡,记录所用回形针的数量。教师强调:回形针数量越多,表示物体越重。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按照示范步骤,使用简易天平逐一称量4个物体,记录每个物体对应的所用回形针数量。4.结果汇总:各小组展示用手掂与用天平称量两种方法的排序结果,教师协助在黑板上呈现。3 5.集体研讨: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尤其是用手掂与称量两种方法的排序结果的对比。讨论:简易天平称量的排序结果和手掂比较的排序结果一样吗?哪种排序结果更准确?6.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学会了使用简易天平进行精确称量,它比用手掂更准确,因为不受个人感觉的影响。[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亲身体验到简易天平能够更精确地测量物体重量,进而能够更准确地比较物体的轻重。通过对比不同方法的结果,加深学生对科学测量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小组合作与集体研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数据分析能力。三、研讨研讨一:用三种方法得到的三次排序结果,哪一次更准确?学生会发现用“猜一猜”的方法,每个人的结果都不尽相同;用手“掂一掂”的方法,虽然所有组都认为乒乓球最轻,但在其他三个物体的排序上,用掂量法有不同的结果;用“简易天平称量”时,各组排序结果都一样。通过三次给物体轻重排序,学生发现用简易天平称量更准确。研讨二:木块是较轻还是较重,怎样描述?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轻重需要将多个物体进行比较才能描述”。[设计意图]通过研讨环节,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不同比较方法的异同,理解科学测量的必要性和准确性。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开始建立正确的描述物体轻重的视角,即轻重是通过比较得出的相对概念。四、拓展在探究活动中,给出问题情境:两个杯子的形状、大小相似,哪个轻?哪个重?怎样判断?学生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之前的实验结果,说出判断的理由。【教学后记】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科学
发布时间:2025-01-23 18:50:02 页数:3
价格:¥1 大小:37.5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