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 怎样选材》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详细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写作怎样选材【核心素养】[文化自信]学会在生活中细致观察、用心思考,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语言运用]在阅读教学和既有写作积累的基础上,认识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重点)[思维能力]通过写作材料的比较辨析,学习怎样围绕中心选材,明确选材的标准,做到典型、真实、新颖。(难点)[审美创造]增强写作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和选材的能力。【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在阅读教学和既有写作积累的基础上,认识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2.引导学生体会选材对于写作的意义,学会围绕中心选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提起写作,很多人就会在心里发愁,愁什么呢?下面两幅漫画,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一些同学的写作现状。(学生看漫画,自由发言)[预设]一愁没有材料,二愁写作只会记流水账,写不出真情实感,导致作文分数低。2.“抓耳挠腮落笔愁,胡编生套成文羞。”同学们写作最大的难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其次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口”——不会选材。写作材料从哪里来?怎么去选择材料?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作文课《怎样选材》一探究竟。(板书文题)[设计意图]以两幅漫画导入,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直指写作困境,轻松导入课题。二、闲云潭影日悠悠——认识材料1.回顾课文,分析写作材料的来源。(1)我们本单元学过的两篇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材料。结合PPT,请同学们说说这些材料来源于哪里,属于直接材料还是间接材料。示例一:《青春之光》中为体现黄文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列举了大量事例:①不忘初心:黄文秀牢记初心,毕业后毅然返回家乡。初到百坭村遇到困难时,她也没有改变初衷,而是想方设法融入村民,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践行并坚守着自己最初的选择和理想。②牢记使命:a.黄文秀在得知村里灾情后,不顾个人安危,立即驱车返回岗位,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b.面对村民的排斥和质疑,黄文秀想方设法融入村民,并深入走访贫困户,绘制贫困户分布图,积极寻找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带领村民发展砂糖橘等产业,增加收入。不仅如此,作为第一书记的她还帮助村民解决上学、看病等实际问题,帮助村民申请低保、养老补贴和贴息贷款等。她心系村民,将村民的福祉放在首位,这种精神始终贯穿在她的工作中。③勇于担当:担任第一书记期间,黄文秀因地制宜,找到全村脱贫的方向——发展砂糖橘种植业,选定产业带头人,请来技术员指导村民,修路通路,建立电商服务站;她还加强村党组织的建设,为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④甘于奉献: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返回家乡,一心一意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将自己火热的心、赤诚的爱和青春热血奉献给了百坭村和这里的村民。示例二:《有为有不为》中列举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俗语:列举在公交车上让不让座和文天祥舍生取义的事例。引用名言、俗语“行而宜之之谓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学生阅读材料后交流、讨论、作答)6 [预设]“示例一”叙述了黄文秀的事迹,是作者根据他人提供的材料撰写而成的,是间接材料。“示例二”中在公交车上让不让座的事例,是作者的亲闻亲见,是直接材料;文天祥的事例和引用的名言、俗语是作者从读过的书籍中获得的,是间接材料。(2)请同学们速读教材的写作指导“怎样选材”,勾画出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的相关表述,并进行总结归纳。直接材料来源于日常生活经历,包括各类人、事、景、物等。作者对这类材料有切身感受,因而运用于写作时得心应手,更有利于表达真情实感。间接材料,来自他人叙述、书报杂志、影视节目等。这类材料广而杂,有利于丰富写作的素材。2.结合课文,判断材料类别。分析课文《邓稼先》,说说文中这些材料哪些是直接材料,哪些是间接材料,二者结合有何表达效果?①1950年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②1958—1967年,邓稼先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③1985年,邓稼先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④特殊年代,邓稼先处理好各种矛盾,说服两派继续工作。⑤1971年,邓稼先证实中国独立自主研究原子武器后写信告知杨振宁。⑥1982年邓稼先在核武器试验出现意外时,说“我不能走”。[预设]①⑤是直接材料,作者亲自经历,使文章真实感人。②③④⑥是间接材料,是邓稼先去世后,作者从别处得到的材料,使文中人物形象更丰满。直接与间接材料结合使用,多角度、多方面表现邓稼先的精神品质,使文章内容丰富、人物形象更丰满。教师小结:观察对写作来说非常重要,通过观察可以获得一些直接材料,将其运用于写作,更有利于表达真情实感。除了直接材料,我们通过阅读等其他途径获得的间接材料广而杂,写作时加以运用,有利于丰富写作的内容。因此,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都是写作所需要的。[设计意图]本环节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中的选材,认识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再通过分析《邓稼先》一文中选择的材料,让学生辨别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并了解两种材料结合运用的好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的认识。三、江湖夜雨十年灯——积累材料师:积累了丰富多样的素材,才能在写作时言之有物,有选择的余地。那我们该如何去积累这些材料呢?1.听故事,学方法。师: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这个故事,思考一下,我们应该如何积累写作材料?法国作家莫泊桑初学写作时,一次想把听来的几个故事写成小说,就去请教老师福楼拜,福楼拜听后,劝他不要写听来的故事,出去转转,把所见所闻记下来。莫泊桑按老师所言,花了很多时间外出观察,终于创作出成功的作品。(学生阅读材料,交流、思考)[预设]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从生活中取材,首先要善于观察,并且观察要细致、深入。2.析经典,看方向。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经典文章,作者选择的材料是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但却让人产生了很深的印象和感悟。那么,作者在写作中是如何处理材料的呢?《散步》中莫怀戚与家人一起散步,在选择走大路还是小路时,他体会到肩头的责任和使命感;《荷叶·母亲》中冰心凝视雨中荷叶护莲,感悟到母爱的无私伟大;《金色花》中泰戈尔由金色花联想到母爱的圣洁与人类天性的美好。(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经典文章,学生交流、思考)[预设]6 用心感悟材料,并写出自己独特的体会。用心感悟,就是在对生活的体验中,发掘人、事、景、物蕴含的深意,获得启迪。3.作比较,知取舍。师:在生活中,我们会见到各种风景,会邂逅一些人,经历很多事,产生一些特别感受,对于这些素材,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如何积累呢?[预设]要学会筛选。身边的人谁更有特点,哪件事最使你难忘,生活的地方哪处风景最独特,生活中入眼入耳入心的东西很多,要在脑海中过滤,从中选取印象清晰、感受深刻、触动心灵的片段写进文章,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教师小结:学会观察生活,对生活的人、事、物、景中蕴含的深意用心感悟和思考,最后加以筛选,选择其中印象最为深刻,最触动心灵的事件进行积累,才能在我们具体的写作实践时,有材可选。[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读故事、析经典、作比较三个小活动,让学生明确积累材料的方法就是对生活中的事件细心观察、用心感悟、筛选过滤。四、云想衣裳花想容——选择材料1.分析课文,学习如何选择材料。师: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我们在写作时才能有事可写,有情可发。但是,这些材料在写作时是否都可以选用呢?下面我们依然从课文中寻找方法,看看写作时该如何选择、取舍材料。《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的中心人物是阿长,重点表现了她虽不无愚昧、可笑之处,但她对“我”的无私关怀,却让“我”永远感念。围绕此中心,选择以下材料来写:①阿长的身份(略)和称呼(详);②喜欢“切切察察”(略);③对“我”过分看管(略);④睡觉摆成“大”字(详);⑤元旦的古怪仪式(详);⑥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略);⑦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详);⑧“谋害”了“我”的隐鼠(略);⑨给“我”买来《山海经》(详)。(学生交流讨论后发言)[预设]《阿长与〈山海经〉》主要围绕“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来写。前面所选事件详略得当地刻画了阿长好事粗俗、迷信可笑的一面,最后详写“买来《山海经》”这一事件来突出阿长朴实善良、仁厚慈爱的天性。因此,写作时应选择与中心有关的材料,选好材料后要注意围绕中心合理安排详略。2.结合实例,学会选择材料。师:如果以《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你会选择下列哪些材料?(1)他有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看书。(2)他常常一边看电视一边看书。(3)他有时因为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而忘记了吃饭。(4)他的问题特别多,总是喜欢问为什么。(5)他写作业认真。(6)他从不抄袭别人的作业。(7)他一般不和同学交往,即使有也是为了学习上的问题。(8)在课堂上,他举手是最积极的,而且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9)下课后,他经常到老师办公室请教课上没有听懂的问题。(10)他从不迟到早退。(11)他看到老师总是主动问好。(12)他读过的书上总是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心得体会。(学生自由发言)[预设]围绕中心,选择(3)(4)(8)(9)(12),其他材料与中心无关。其中(8)(9)可以详写,这两个材料更能体现他爱思考的特点,可以更好地表达中心。3.课堂实践:练习选择材料。师: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所学的内容,按照下面的要求完成教材“写作实践一”。6 (1)请同学们思考写作过程(步骤),说说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写作。[预设]写作过程分为审题、确定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行文。在写作之前,我们首先要审题,确定好写作的中心,才能明确应该选择怎样的材料。(2)根据文题要求,你可以确定怎样的中心?你可以选择哪些直接材料?哪些间接材料?把你想到的所有材料填写出来。(越多越好,限时5分钟)中心:你想确定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围绕这一中心选择的材料是:④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详写__________________略写__________________(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集中点评)[预设]材料:直接材料可以是路的环境,如路两旁的绿树、花坛、路灯、建筑、商店;有地方特色的风景,如特色的小吃街、民间艺术的活动点(民间老年舞蹈活动、民间剪纸艺术等);路上的行人,如十几年来住在一条路旁的邻居、面孔熟悉但不知道姓名的人;路上发生的故事,如在这条路上亲身经历的事、亲眼见到的事、听到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事等。间接材料可以从报纸、杂志等获得或是听老人讲述的一些材料,如路的历史、路几十年来的变化、这条路曾发生的故事。中心:可以是路的沧桑变化、路的地方特色、路上的动人故事、路上的美好回忆……示例:中心是路十年间的变化,体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选材:材料一:路旁的环境在变。(略)(从路旁各种设施、卫生、环境等方面来写,十年前路面坑坑洼洼、破旧,路旁没有任何设施,现在平坦、整齐、干净、道旁绿树成荫)材料二:路上的人在变。(稍详)(从人们的生活情景、精神面貌来写,十年前人们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现在人们白天忙忙碌碌,积极工作赚钱养家,晚上锻炼身体)材料三:路旁的邻里关系在变。(详)(从邻里之间关系冷淡、漠不关心,到最近一家有难处周围邻居携手帮他渡过难关,来体现邻里间和谐相处、互相帮助的中心。)[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学会选择材料。回顾课文,总结选材的两大要点,即围绕中心选材和注意材料安排的详略;实践活动,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的两个要点。五、布置作业1.课后为教材“写作实践二”选择材料,并列出写作提纲。2.记录自己一天的生活,对这一天中印象最深刻、最有感触的经历做详细记录。[设计意图]巩固写作的选材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时的选材能力,也为下节课的写作实践做好准备。第2课时【课时目标】1.指导学生在写作时从生活中选材,围绕中心选材,并努力做到典型、真实、新颖。2.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多角度选材。【教学过程】一、交流展示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围绕中心选材,并注意安排好材料的详略,课下同学们根据这个要点,以《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为题,选择了材料并列出了提纲。现在,我们来晒晒大家的提纲。1.学生小组内展示交流提纲,同学互相点评。6 2.选择2~3份优秀写作提纲,班级集中点评。[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以展示提纲的方式导入新课,同时达到了检查作业的目的。二、横看成岭侧成峰——选材突破1.分析课文,明晰选材方法。师:同学们展示的写作提纲,几乎都能够围绕中心进行选材,并合理安排材料的详略。这节课我们继续分析课文,从中习得让文章更加出彩、让人印象更加深刻的选材方法。选材要注重典型性。典型材料具有普遍意义,最能表现人物性格或事物的本质。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材料,能够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如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所选的材料——托尔斯泰的眼睛就具有典型性。同学们想一想: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为什么要着重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呢?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洞彻一切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学生讨论、交流、发言)[预设]作者着重描写了托尔斯泰的眼睛,是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眼睛的描写其实是对托尔斯泰丰富内心世界的描写。他之所以有一双犀利的眼睛,能洞察世事,看透人生,是因为他有高尚深邃的灵魂。而正是因为他有高尚深邃的灵魂,才能写出一部部流芳百世的作品。教师小结:选材要真实、新颖,选材的角度很重要,可以从富有特色、角度新奇、具有时代性、具有典型性等方面进行选择,还可以从平常材料中翻出新意来。只要围绕中心,选好角度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会真实感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结合实例,练习选材方法。(1)下面是老师给教材的“写作实践二”选择的两组材料,大家读一读,说说你更欣赏哪组材料。材料一:咱们班同学,个个优秀,各有特点,班长领导能力强,深得同学们喜欢;李锐勤奋刻苦,废寝忘食,学习成绩优秀;高峰乐于助人,经常在公交车上给他人让座,扶老人过马路等。总之咱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牛人”。材料二:咱们班有“四大牛人”。“社区活雷锋”李军,李军主动报名当社区志愿者,承担社区工作,热心帮助社区老人,有些老人不会使用手机购物,他便热情地帮助他们用手机购物,并教老人使用手机,得到社区老人的称赞。班级的“葛朗台”吴晓,平常从来不肯借东西给别人,别人动一动她的东西,她就特别生气,她的小气、抠门是出了名的,所以我们戏称她“葛朗台”,但有一次班上有位同学忘记带钱,没钱买早餐吃,她看到后默默买好早餐放到那位同学的课桌上。我们都不敢相信“葛朗台”也有大方的时候……(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材料二事例详细生动,真实可信,选材的角度独特,材料新颖,富于时代感,体现了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人物形象特点鲜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材料一假大空,有美化人物之嫌,并且选材角度老套,材料陈旧,缺乏新意,人物形象脸谱化,没有感染力。(2)对照自己课前列的提纲,看看还能从哪些角度选择真实、新颖的材料来丰富人物形象、体现人物的特点。选择其中一个材料,写一个小片段,要求写出人物鲜活的性格特点。(200字左右,8分钟内完成)①学生当堂写作,8分钟内完成习作。②小组内交流、互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③师生共评,指出优缺点后,学生修改习作。6 教师小结:同学们,作文材料除真实、典型外,还应力求新颖——新人、新事、新风尚、新认识、新观点、新经验等,都能让读者耳目一新。我们需要细致观察生活,用心思考,去发现、挖掘材料的新颖、独特之处,进行积累,使之变成写作的素材,再根据写作的中心,多角度选材,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做到真实、新颖。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妙趣横生,情感才会震撼心灵,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设计意图]分析经典文章的选材,明确选材新颖的角度;通过一组材料实例的对比,明晰真实、新颖的材料所具备的特点;片段写作训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选择真实、新颖材料的方法。三、总结存储1.教师总结。“生活中不是缺少材料,而是缺少发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考场作文是和平时习作交错相通的。所以,我们要想在考场上得高分,就应该在平时的写作中苦练功夫,在领会题目含义、确定立意的基础上,学会选择自己身边的素材,用真实、新颖的材料写出优秀作文。我相信只要大家学会选材,写作的“资源库”就会永远都是满满的。2.布置作业。这节课之前老师让同学们记录自己一天的生活,对这一天中印象最深刻、最有感触的经历进行详细记录。现在请大家看看自己的记录,把它当成材料,以《我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确定好中心,选择好材料,列出提纲后,再行文。不少于500字。)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5-02-09 15:04:02 页数:6
价格:¥2 大小:46.0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