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它们去哪里了》教案(2025春季学期)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

2/3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7.它们去哪里了【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身边的物体》单元的第7课,教材内容指向“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这一核心概念。本课通过对比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前后的变化,进一步了解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特征。同时,在探究过程中运用画示意图的方式引发对溶解过程的思考,激发学生对生活中溶解现象的兴趣。教材从四个方面安排了教学内容:聚焦板块将身边常见的物质食盐、红糖、小石子分别放入水中进行观察,引发学生思考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激发他们探究溶解现象的兴趣。探索板块有两个活动内容。活动一:用放大镜去观察食盐、红糖、小石子三种物体的特征。活动二:在活动一的基础上,将三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进行对比观察。通过搅拌,引导学生着重关注水中物质的颗粒大小变化,并及时记录下来。在观察比较物质在水中放入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变化过程中,初步建构“溶解”的认识。研讨板块包括两个问题。问题一:“将食盐、红糖、小石子分别放入水中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描述三种物质放入水中发生的变化,以水作为“分类的依据”,建构溶解的概念。问题二:“食盐和红糖真的消失了吗”引发对盐和红糖是否真的“消失”进行辨析,深化溶解概念。拓展板块出示身边常见的两种液体油和水进行混合,观察它们的变化。由固体与固体混合迁移到液体与液体混合的现象,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溶解现象的思考,激发探究欲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与描述的基础,对水和固态物体的许多特征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食盐、红糖等溶于水的现象仅停留在结果层面的认识,没有细致观察它们放入水中的变化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持续观察溶解的动态变化,以图示的方式为支架将溶解过程直观化,逐步形成对溶解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一些物质在水中的活动,知道有的物质能溶解在水里,有的不能溶解在水中,能用“溶解”这个科学词汇来描述生活现象并进行分类。2.在活动中,学生能用简单示意图来描述和记录溶解过程,认识到物质溶解后,知识肉眼看不见了,物质并没有消失。3.产生对生活中溶解现象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比观察食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发生的变化,并用简单示意图记录。[难点]观察和描述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前后的变化。【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一杯糖水。[学生]1.3个装有等量水的透明杯子;2.3个分别装有食盐、红糖、小石子的塑料盘;3.3只小勺;4.3根搅拌棒;5.活动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糖水1.出示一杯无色透明的糖水,猜猜它是谁?(预设:是一杯水)2.请一位同学尝一下并告诉大家答案。3.提问:我们看到糖了吗?4.提问:它们去哪里了呢?(板书课题:它们去哪里了)5.出示生活中常见的食盐、红糖、小石子,提问:如果我们把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预设:食盐和红糖会和白糖一样不见,小石子不会)[设计意图]结合喝糖水的活动以及生活经验猜测食盐、红糖、小石子在水中的变化,激发学生探究溶解现象的兴趣。3 二、探索和研讨(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活动记录单、3个装有等量水的透明杯子、3个分别装有食盐、红糖与小石子的塑料盘、3只小勺、3根搅拌棒活动一:观察食盐、红糖、小石子的特征1.出示食盐、红糖、小石子,提问:我们可以用哪些学过的方法来观察三种物体的特征?2.出示放大镜并指导学生如何用放大镜观察三种物体的特征。3.小组成员用感官进行观察并交流讨论。4.交流汇报:可以“我用……的观察方法观察到了食盐/红糖/小石子的……特征”的句式进行交流汇报。(预设: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描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观察食盐、红糖、小石子与水混合前的特征。活动二:对比观察溶解现象,以图示记录溶解过程1.出示任务,:将三种物质放入等量水中,观察并记录现象。教师演示并讲解操作要点:①要用小勺来取物质,分别取一小勺食盐、红糖和小石子轻轻放入等量的水中,然后静静地观察这些物质进入水中的情况,并与物质之前的状况进行对比。②观察过程中不能晃动水杯。教师演示并讲解画图要点:①用大小不同的圈代表物质的颗粒。②将对比观察到的变化现象记录在搅拌前这一列中。2.小组观察和记录物质在水中的变化,教师巡视指导。3.教师提供搅拌棒,课件播放搅拌视频,观察搅拌之后三种物质的变化。4.小组进行搅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放入水中前、搅拌前和搅拌后三种物质的变化思考溶解现象,并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将溶解过程直观化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溶解过程是物质以更小的微粒分散在了水中。三、研讨(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活动记录单1.提问:将食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搅拌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2.学生交流三种物质放入水中前后颗粒大小的变化,对比三种物质变化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小结:像食盐和红糖这样放入水中不能被看见的现象称为溶解;像小石子这样沉在杯底的现象称为不溶解。4.展示学生记录表,提问: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真的“消失”了吗?5.学生说出判断并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小结:它们并没有真正“消失”,而是变成很小的微粒分散在了水中。(预设:食盐放入水中后水变咸,红糖加入水中变成红色)[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溶解现象,分辨固体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并能根据实验现象找到相关论据论证食盐、红糖放入水中并未消失。六、拓展:(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提问:今天我们观察到了食盐、红糖在水中都能溶解,你能找到更多生活中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吗?(预设:味精、白糖等)2.过渡:我们发现这么多固体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如果往水中滴入食用油,它能溶解吗?3.小结:科学不仅存在于我们的课堂,我们身边还有更多的物质可供大家继续探究,请同学们课后继续进行各类的溶解实验,并与小伙伴们一起讨论我们的发现。[设计意图]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探究更多的溶解现象,激励学生持续学习。【疑难解答】1.让学生把溶解的过程画下来有什么意图?3 当食盐、红糖等物质溶解在水里后,有的学生会认为食盐和红糖消失了。回忆经验知道,水变成了糖水是甜的,食盐水是咸的,说明物质仍然在水中,只不过人的肉眼看不见而已。学生把颗粒逐渐变小的过程画出来,能够意识到物质在逐渐变小,变成了我们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在水中,它们并没有消失。能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构成,积累对物质的大小的认识。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科学
发布时间:2025-02-10 16:20:01 页数:3
价格:¥1 大小:71.5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