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生物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2025春)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血液既熟悉又陌生,虽有流血、验血的经历,但对血液中含有哪些成分,以及各成分的功能等知之甚少,且这些内容又比较抽象,故在教学中需要创设情境。七年级学生经过上学期以来的训练,具有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但整合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弱,故在教学中需要认真倾听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素养目标】[科学思维]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各种血细胞的功能及其病理表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探究实践]通过观察血样标本,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知道血液的组成;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了解不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生命观念]通过学习血液成分异常时的病症,体会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态度责任]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的问题;了解献血和骨髓捐献对于挽救生命的意义,认同义务献血和骨髓捐献行为,关注生命,关爱他人。【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教学难点】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并识别血细胞。【教学过程】导入[提问1]我们通过消化系统获得营养,通过呼吸系统获得氧气,只有这些系统需要营养或氧气吗?这些营养与氧气是怎样运送到各个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呢?[讲述]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根据心脏容纳的血液量和心率,计算出1小时由心脏流出的血液约为245千克,由此判断,血液在体内是循环流动的。哈维还通过手臂静脉压迫实验证明,血液是从静脉流回心脏的。此外,他还发现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创设情景]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对失血过多的患者,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仅仅是输液?为什么血常规检查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健康、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呢?这些都与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有关。展开一、血液的组成[分析·讨论]血液的组成。[展示]血液分层图、血常规化验单。[讨论]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分几层?2.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血常规检验单上所列的各种细胞分别位于哪一层?3.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总结]含抗凝剂的血液静置后分为3层,这是因为血液中各种成分的比重不同。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构成的,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下层暗红色的部分是红细胞;两层的交界面还有很薄的一层白色成分是白细胞与血小板。[展示]血浆成分示意图、显微镜下血细胞图。[讨论]1.血浆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什么功能?2.你有过血常规检查的经历吗?医生从我们的手指上取一滴血,放在载玻片上制成血涂片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3.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如何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4 [总结]血浆成分中约90%是水,约7%是与凝血及抵御疾病相关的血浆蛋白,约3%是溶解在水中的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白细胞数量比较少,体积通常比较大;血小板体积最小,一般不容易看到。[活动]角色扮演: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要求展示血细胞的特点和功能,风格和形式不限。[讲述]红细胞:红色,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寿命一般120天,骨髓会不断补充新的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白细胞:体积比较大,形状不规则,有细胞核,是人体与病菌斗争的“卫士”。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起止血和凝血的作用。二、输血与献血[讲述]人类有多种类型的血型系统,最常见的为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阅读教材。[课堂小结]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特点和功能、血型、无偿献血。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学情分析】学生对血管的知识知之甚少,所以要注意多从感性认识出发,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知识。【素养目标】[科学思维]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血管模型的建构,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探究实践]通过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能够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生命观念]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态度责任]增强关爱健康、爱护动物的情感。【教学重点】能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教学难点】组织好实验,达到理想效果;能够在显微镜下分辨静脉和动脉血管;理解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城市交通网。[讲述]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交通是其命脉。在我们的身体内,也有着一个繁忙的运输系统,运载着血液的流动,它就是血管。[想一想,议一议]人体因创伤出血时,有时血液只是少量地渗出,有时是缓慢地流出暗红色的血液,最为严重的则是喷射出鲜红色的血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出血情况呢?[创设情景]去医院输液时,针扎在手上的什么部位?为什么要用胶皮管捆手腕?为什么针头要向上扎?观看视频。展开[实验·探究]观察小鱼尾鳍内血管及血液的流动。[实验目的]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材料用具]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纱布、载玻片等。4 [提问1]为什么选用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时常往纱布上滴水的目的是什么?[方法步骤]用湿纱布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将载玻片盖在尾鳍上,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讨论]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这些血管中血流速度一样吗?在你观察到的毛细血管中,红细胞是呈单行移动的吗?这说明毛细血管具有什么特点?[总结]动脉: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血流速度较快;毛细血管:最小最细,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静脉: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血流速度较慢。[引导]学生思考中医切脉、青筋、脉搏、医院指尖采血分别涉及哪种血管?不同血管的特点是什么?[回答1]尾鳍颜色浅(便于观察),活鱼(血管内的血液才会流动);保持湿润,维持小鱼的正常呼吸。一、动脉[活动]组织学生提前制作卡纸模型,分别模拟动脉、静脉,引导学生思考动脉管壁与静脉管壁哪个更厚?管腔大小如何?这和它们内部的血流速度有什么联系?[展示]动脉血管模型。[讲述]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二、毛细血管[模型]圆形磁吸演示毛细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讲述]毛细血管连接在动脉和静脉之间,管壁最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三、静脉[讲述]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较慢。[强调]在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静脉瓣,使血液只能朝一个方向流动,以防止血液倒流。[课堂小结]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梳理总结。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凭借日常生活经验,学生对心脏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知之甚少,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素养目标】[科学思维]通过启发引导式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心脏结构的观察,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心脏解剖图、结合血液循环图理顺血液循环途径,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问题为导向,大胆放手让学生结合手头资料、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自学能力。[生命观念]形成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关注心脏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态度责任]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和概述血液循环途径。【教学难点】概述血液循环途径;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教学过程】4 导入[提问1]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血管如同四通八达的管道将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但是大家是否想过血液流动的动力从何而来呢?[活动1]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心脏及所在的位置。[想一想,议一议]剧烈运动时心跳加快,这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运动员比常人心跳更慢?[活动2]组织学生展示充满水的气球,通过挤压观察水位变化,类比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与血液运输的关系。[引导]你了解心脏的内部结构吗?你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吗?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一一心脏,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回答1]心脏。展开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展示]人体内脏模型、心脏模型、心脏解剖模式图。[提问2]心脏在人体的哪个位置?大小和形状如何?[观察·思考]心脏的结构:猪或羊的新鲜心脏。[提问3]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推测它具有什么功能?[讨论]心脏有几个腔?分别是什么?心房与心室之间是否相通?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哪个?[总结]心脏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只有同侧的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左右是完全隔开的。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左心室,然后是右心室,心房的壁整体都不如心室厚。[引导]同样是心脏的壁,厚度却不同,尝试结合肌肉的功能特点,推测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总结]肌肉通过收缩提供动力,肌肉越厚,收缩越有力,提供的动力越大,心脏通过左心室将血液泵至全身,故左心室的壁最厚。[提问4]四个腔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防止血液倒流的特殊结构是什么?[活动3]组织学生开展心脏灌水实验,了解心脏内部结构的连通性。[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心脏是如何工作的。[活动4]分小组讨论并描述心脏工作过程。[总结]甲:左、右心房收缩,分别将血液压至左心室和右心室;乙:左、右心室收缩,分别将血液泵至主动脉和肺动脉;丙:心房和心室均舒张,肺部的血液经肺静脉流入左心房,全身各处的血液经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流入右心房。二、血液循环的途径[过渡]你已经知道,心脏收缩时,左、右心室的血液是同时流出心脏的。血液离开心脏后经过了哪些路径?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是如何流回心脏的呢?[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片: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活动5]分小组讨论并描述体循环和肺循环过程。[讲述]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经过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由动脉血变静脉血)。肺静脉:血液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由静脉血变动脉血)。[课堂小结]心脏的四个腔、收缩与舒张、瓣膜、体循环与肺循环、静脉血与动脉血。梳理总结。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5-02-11 14:50:02 页数:4
价格:¥1 大小:40.0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