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生物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教案(2025春)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比较紧密,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知识梯度循序渐进,大部分学生能跟上。针对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发现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等解决问题、通过知识梳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真正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学习、认知和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掌握开展实验的步骤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素养目标】[科学思维]依据生活经验,归纳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说出各营养物质的作用。[探究实践]通过解读图文资料,了解人体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作用;通过实验探究,尝试测定几种食物中的能量。[生命观念]认同人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的物质与能量观。[态度责任]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物质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引导学生健康饮食;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关注营养与健康。【教学重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各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教学难点】各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实验探究“测定几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步骤和科学方法。【教学过程】导入[展示]美食图片。[讲述]同学们都知道这些是什么美食吗?这些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质呢?参考本书第135~136的常见食物成分表,查阅这些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想一想,议一议]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需要足够的食物,在准备食物时,除了要考虑营养价值,还要兼顾质量轻、体积小、无残渣或残渣易清理、口感、航天员的心理需求等,所以要准备多种多样的食物。[提问1]为什么要准备多种多样的食物?日常的健康饮食应该注意什么?展开一、糖类、脂质、蛋白质的作用[讲述]航天员吃的食物与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是类似的,都含有糖类、脂质、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那么,这些营养物质各有什么用途呢?[活动1]组织学生分组品尝食物,尝试回答以下问题:1.本组品尝了哪些食物?2.所尝食物中哪一种营养物质的含量较高?3.这一种营养物质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学生对糖类、脂质、蛋白质的作用进行总结。[活动2]结合生活常识,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需要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2.为什么病人几天不吃食物后身体明显消瘦?3.为什么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需要多吃一些肉蛋奶?[引导]学生对营养物质相关的生活常识进行解释。[实验·探究]测定几种食物中的能量[讲述]实验原理:通过测量食物燃烧释放热量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实验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完善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5 [思考]实验装置中的热量是怎样散失的?怎样做才能尽量减少燃烧过程中热量的散失?[讨论]1.测定的数据与第135~136页的数据有差别吗?原因是什么?2.测定的数据与其他小组的相同吗?如果不同,原因是什么?3.在测定热量时,每种食物只测定一次,结果可靠吗?应当怎样做?[讲述]科学方法:设置重复组。二、水和无机盐的作用[提问4]水的作用是什么?[讲述]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占人体体重的60%~70%。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都要借助水才能运输。[播放]视频:几种无机盐缺乏时的表现。[活动3]组织学生将无机盐与无机盐缺乏时的表现“对号入座”,并引导其说出常见无机盐的食物来源。无机盐的种类缺乏时的表现食物来源含钙的无机盐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含磷的无机盐厌食、肌无力、骨痛等含铁的无机盐缺铁性贫血含碘的无机盐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含锌的无机盐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三、维生素的作用[播放]视频:几种维生素缺乏时的表现。[活动3]组织学生将维生素与维生素缺乏时的表现“对号入座”,并引导其说出常见维生素的食物来源。维生素的种类缺乏时的表现食物来源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等维生素B1神经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叶酸(维生素B9)巨幼红细胞贫血、胎儿神经管畸形等维生素C维生素C缺乏症(又称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第二节消化和吸收【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消化系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相关知识,但对其结构和生理功能却不太了解,加上消化系统的抽象性,学生对一些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存在错误的认知,比如“胃是消化的主要器官、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等。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科学思维]能够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消化吸收的过程。[探究实践]完成淀粉在口腔内消化的探究实验,知道如何设计、改进和完善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生命观念]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态度责任]通过探究实验,明确吃饭需要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口腔对馒头(或米饭)的消化作用”、小肠利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教学难点】5 各种消化腺的作用;小肠利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教学过程】导入[场景导入]小明中午吃了红烧肉、水煮鱼、炒青菜和米饭,下午就感到肚子不舒服,医生检查后发现是消化不良。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消化不良?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怎样被消化和吸收的呢?[想一想,议一议]图中一家三口的对话,母亲说的有道理吗?展开一、食物的消化[提问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怎样才能进入人体细胞呢?常见的六类营养物质是否都被人体直接吸收?[讲述]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通过细胞膜被细胞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分子较大的有机物,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提问2]什么是消化?食物的消化是靠什么完成的?[展示]消化系统的组成示意图。[提问3]消化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总结]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胃腺、胰腺、肠腺。[引导]食物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各种消化腺又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从食物消化的第一站——口腔开始探讨。[提问4]食物在口腔中经历了什么?食物会发生什么变化?[实验探究]口腔对馒头(或米饭)的消化作用[实验原理]馒头(或米饭)的消化需要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馒头(或米饭)在口腔内的消化温度是37℃。[实验步骤]按如图所示设计实验,将3支试管同时放入37℃的温水中水浴加热5~10分钟,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提问5]实验现象是什么?实验结论是什么?[讨论]口腔中的什么成分使淀粉发生了分解?影响唾液对馒头(或米饭)消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牙、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总结]馒头(或米饭)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可以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而麦芽糖有甜味;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帮助馒头与唾液混匀。[活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食物的消化过程。①自主学习教材第81~82页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功能,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提问,加深记忆。②小组讨论完成:食物依次经历了消化系统的哪些器官?唾液腺、肝、胃腺、胰、肠腺分别有什么作用?哪个器官中含有消化液的种类最多?哪种消化液中没有消化酶?[总结]食物的消化过程。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渡]食物在小肠中完成消化后,随着小肠的蠕动继续下行,进入大肠。食物消化后形成的营养物质究竟是在小肠中还是在大肠中被吸收的呢?[提问6]什么是吸收?[展示]小肠和大肠结构示意图。[总结]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小肠的特点:①长、②大、③多、④薄适于消化的特点:①②③;适于吸收的特点:①②④具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有:胃、小肠、大肠。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5 【学情分析】营养问题是关系到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本节课内容与学生自身健康密切相关,学生有感性认识。由于现阶段的学生大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实践能力较差,故本节课着重于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体验的升华。与此同时,他们还有很多不良的饮食习惯,如不吃早餐,暴饮暴食,喜欢甜食,盲目减肥,以零食代替正餐,以饮料代替白开水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能给学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敲响警钟,还可以通过关注食品安全的真实事件,引起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从而在生活中关注食品安全,关心家人健康,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素养目标】[科学思维]了解合理营养的定义,知道合理营养对健康的重要性;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学会辨别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探究实践]尝试运用合理营养的知识,设计一份食谱,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命观念]培养学生关注饮食健康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态度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珍惜食物,尊重劳动。【教学重点】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教学难点】尝试运用合理营养的知识,设计一份食谱。【教学过程】导入[情景导入]同学们今天吃早饭了吗?都吃了些什么?[展示]方便面、薯片、可乐、辣条等图片。[提问1]方便面等食品能代替正餐吗?为什么?[讲述]方便面等食品不能代替正餐,因为它们营养价值低,我们需要合理营养,什么才是合理的营养呢?回答问题。展开一、合理营养[讲述]定义: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提问2]生活中有哪些不合理的饮食现象?你有过这种经历吗?“全面”和“平衡”指的是什么?[讲述]“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物质(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的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量要合适(不多也不少,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分析]教材第85页图4-19,讨论图片中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出科学道理。[讲述]《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我们要注意合理营养。[展示]图片:《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分析讨论]对照准则,检查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总结]①食物多样,合理搭配;②吃动平衡,健康体重;③多吃蔬菜、水果、奶类、全谷、大豆;④适量吃鱼、禽、蛋、瘦肉;⑤少盐少油,控糖限酒;⑥规律进餐,足量饮水;⑦会烹会选,会看标签;⑧公筷分餐,杜绝浪费。[讨论]你和家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否符合上述准则?哪些做得比较好?哪些还需要改进?[活动1]设计一份合理营养的食谱。[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指出食谱中的优点与不足,以及如何调整使之更加营养均衡。二、食品安全5 [活动2]包装食品的安全识别:通过实物展示,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解读食品包装上的信息,避免购买过期或含有有害添加剂的食品。[活动3]食品安全知识小讲座:邀请一位事先准备好的同学,就如何辨别非包装食品的新鲜程度和安全性进行现场讲解。(补充说明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强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的重要性)[总结]不能吃有毒的蘑菇;留意食品包装上的过敏原提示信息;禁止违法食用野生动物;不要吃发霉的食物;聚餐时使用公筷、公勺等。[分析讨论]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扩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课堂小结]合理膳食:“全面”“平衡”;注意食品安全梳理总结。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5-02-11 14:52:02 页数:5
价格:¥2 大小:44.0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