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物理新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七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2025春)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

2/3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确定依据】[课标要求]2.2.5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认识牛顿第一定律。能运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学业要求]1.通过牛顿第一定律和力的作用效果,认识机械运动和力的关系。2.能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自然界的有关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形成初步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观念。3.能了解伽利略的思想实验,尝试通过思想实验进行推理;知道科学推理与论证的作用;能体会质疑和创新在科学探索中的重要性。4.能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与惯性现象有关的问题;能根据收集的证据得出自己的结论。[教材分析]惯性的概念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演示实验,从而让学生概括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无论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具有惯性。惯性现象的解释是惯性知识的延伸,学生虽然了解、也能讲出生活中的一些惯性现象,但都比较抽象,要他们真正用惯性知识来描述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这样安排能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牛顿第一定律,从知识立意的角度,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没有难度,从素养的角度,很多同学潜意识里认为物体向某个方向运动,在这个方向上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这种基于生活的经验和零散的事实形成的前概念比较隐蔽而且顽固,对形成正确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产生较大的干扰,导致学生表面上能够理解和支持伽利略的观点,但潜意识里仍是亚里士多德观点的拥护者。【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发展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2.了解伽利略及其思想实验。[科学思维]能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科学探究]通过理想斜面实验体会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了解理想实验的作用。[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2.从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回顾,增进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的批判精神。【教学思路】第1课时我主要采用电影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同时采用“演示法”与“科学推理法”相结合来进行教学,即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又加以科学的想象和推理,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第2课时在解释生活中惯性现象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推理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1.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2.认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了解理想实验的作用。[难点]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3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箱子、铁钉、铁锤等。【设计环节及意图】情景引入(激发兴趣)→旧知复习(体现递进)→新知探究(方法引领)→小结评价(体现能力)……→课后小结(大概念统领)→任务评价(体现成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活动一:创设情意、提出问题教师展示:箱子问:要让静止箱子沿着水平方向运动应该怎么做?教师撤去推力后,木箱停了下来。问:为什么停下来呢?教师展示:铁锤、铁钉问:用钉锤敲击铁钉,铁钉会怎么运动?问:为什么?停止敲击,铁钉就停止向下运动。问:物体运动需要力维持吗?本节我们将学习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活动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索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160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思考:如果要维持物体的运动,是不是要不停地对物体施加力?2.课件展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意大利学者伽利略的观点。问:他们的观点不一样,谁是正确的呢?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伽利略的思想实验。教师演示:出示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演示器。问:小球从左端标线处释放,将到达右边的什么位置?教师演示:将小球释放,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小球到达右侧的位置。问:我们发现小球可以达到几乎等高处,为什么有一定的差距?教师演示:同斜面多做几次,将小球再次同标记线处释放,提醒再次观察。问:通过思想实验,我们能发现什么?教师总结: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力的作用,将会一直运动下去。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61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小车、带斜面的木板、棉布、毛巾,请三位同学分别上台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填写在表格中.问:请同学们观察并比较这三种情况下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你能得到什么结论?问:为什么呢?活动三:交流合作、构建新知问:若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阻力,小车的运动情况又会怎样?教师总结: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就越大。由此推测,若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阻力,则小车将一直运动下去。板书: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活动四:创设情意、提出问题问:我们周围的物体,都会受到力的作用,我们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这一定律吗?教师总结: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抽象概括出来的。第2课时知识回顾:3 1.牛顿第一定律是如何定义的?活动一:创设情意、提出问题观察图片:刹车时、启动时车厢里的乘客运动情况,说明物体具有想保持原来状态不变的特点。播放视频:水枪里射出的水流、烟筒里喷出的烟也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点。活动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索问:这些现象揭示了物体的什么性质?归纳总结:这些现象揭示了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板书: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对惯性的理解:(1)惯性的普遍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之一。(2)惯性的大小: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力情况等无关。问:惯性是一种力吗?教师总结: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力”“受到惯性”“惯性的作用”等,正确的表述是“由于惯性”“具有惯性”。教师展示:硬币、硬纸片、玻璃杯演示课本P163实验:击打硬纸片问:硬币会随硬纸片飞出吗?问: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教师讲解:当快速击出硬纸片时,硬币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不变,所以留在原处,又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掉入玻璃杯中.活动三:交流合作、构建新知问:同学们还知道还有哪些惯性现象?[情境1]:锤子的锤头松了,将手柄的下端撞击石头或树墩,手柄碰到石头或树墩会停止运动,而锤头由于惯性,会继续向下运动。这样锤头就被套紧了。[情境2]:跳远运动员助跑后,飞身一跃,靠自身的惯性,能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一段,以提高跳远成绩。同学们可以参照上面两个例子,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教师总结:分析惯性现象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是哪个物体或某个物体的哪些部分。(2)弄清楚物体原来处于什么运动状态。(3)什么原因使物体或物体某一部分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4)由于惯性,研究对象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从而产生了什么现象.活动四:创设情意、提出问题问:同学知道哪些是利用物体的惯性解决问题?哪些是想办法避免物体的惯性带来的伤害?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5-02-18 04:00:01 页数:3
价格:¥1 大小:37.5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