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化学新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现代生活与化学》教案(2025春)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九单元现代生活与化学【单元内容概述】本单元各节相对独立。第1节主要是认识几种简单的有机物,了解有机物的特征。第2节介绍了几种合成材料,从合成材料的应用、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及新材料的研发等方面,加深学生对物质循环利用的认识。第3节从能源的发展和利用角度,帮助学生认识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性。第4节则本单元着重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即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元素与人体健康和医疗卫生用的药品。本单元需要学习的知识点不多,其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初步认识化学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等方面的重大贡献。化学教学有责任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科学发展观,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几种简单的有机物,知道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2.知道三大合成材料的性能与用途,了解塑料的利用和回收,认识材料技术的发展与化学的关系。3.认识几种常见的能源,学习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4.认识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作用,知道缺乏某些元素会引发的病症。5.了解六大营养物质及其营养功能,明确健康与合理饮食对人体的重要性。9.1有机物的常识本节主要简单的介绍什么是有机物及其一些特征,认识几种在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的名称、成分、性状和用途,使学生对有机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学前应让学生预先查阅一些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的知识。【素养目标】1.知道有机物的概念,认识几种常见的有机物。2.了解有机物的特征,会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3.记住几种有机物的化学式,会书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了解几种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5.通过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的过程,了解有机物的燃烧的现象及燃烧产物的特点。6.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7.通过对天然气、沼气的利用技术的学习,认识甲烷可作重要能源以及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1)有机物的特征。(2)甲烷、乙醇的性质及用途。【教学难点】通过燃烧实验认识有机物的特征。【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仪器:充满甲烷的气球、带尖嘴的金属导管、小烧杯、澄清石灰水、火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1 1928年夏天,军阀徐源泉部下的一位军长孙殿英,想要趁军阀混战、群龙无首的机会开取东陵慈禧墓取宝,发笔横财,经过了两三个月的挖掘和爆破,终于打开了慈禧墓,进入墓室后,他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精致的烟盒装着上等的鸦片,旅长韩大宝烟瘾顿发,摸出火柴就想美美地抽它几口,可刚把火柴一划,墓室就发生了爆炸,突然间卷起了一片火光,他们被炸得血肉横飞。到底是什么东西使盗墓贼横遭厄运?原来是一种叫甲烷(CH4)的气体创下的奇迹,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那什么是有机物?有机物具有怎样的特征呢?甲烷是怎样产生、它具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人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有机物呢?这一节大家就一起来学习探讨。二、推进新课知识点1:有机物的特征[阅读]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110“有机物”的特征第一自然段。[讨论交流]根据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定义。讨论二者的区别,并分别举例。[汇报]无机物有机物定义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H2CO3和碳酸盐等属于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大多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实例氯化钠、碳酸、氢氧化钠、氧化铜油、糖、醋、蛋白质、塑料、纤维[过渡]物质是多样的,我们在前面几单元学习过的化合物大多数都属于无机物。[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将已学过的物质进行分类,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加入其中,并绘制成思维导图。[展示]物质的分类:(示例)[设问]有机物有什么特征呢?[布置任务]请大家阅读课本P110“有机物的特征”第二自然段,并总结有机物的特征。[总结]有机物的性质特征:①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等有机溶剂;②多数有机物受热易分解,且容易燃烧;③有机物除了含有碳元素外,一般还含有氢元素,并可能含有氧、氮、氯、硫等元素,所以燃烧后产物可能是碳的氧化物、水及其他元素的化合物;④绝大多数有机物是非导电体,熔点和沸点较低。[讲解]大多数含碳的物质属于有机物。如蔗糖、淀粉、塑料、油脂等。有机物的物质种类占总物质种类的80%以上,是生命产生、存在、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类物质。[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物质的性质角度讨论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并补充到对照表中。(教师注意巡视点评)[汇报]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较有机物无机物定义大多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H2CO3和碳酸盐等属于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性质①多数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②易燃;③熔、沸点较低①多数可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②不易燃烧;③熔、沸点较高举例CH4、C2H5OH、CH3COOH等H2O、H2SO4、NaCl等知识点2:几种简单的有机物[过渡]激烈的足球比赛中,常常可以看到运动员受伤倒在地上打滚,医生跑过去用药水对准球员的伤口喷射,不用多久运动员便马上站起来奔跑了。医生用的是什么妙药能够这样迅速地治疗伤痛?这是球场“化学大夫”的功劳,它的名称叫氯乙烷,它是一种在常温下呈气体的有机物。负伤的皮肤在氯乙烷的作用下像被冷冻了一样,暂时失去感觉,痛感也消失了。有机物的种类远超过无机物,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要想更好地利用它需要了解它。[教师讲解]有机物种类繁多,既有天然的又有合成的,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也是第五单元学习过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演示]教师演示课本P111【实验9-1】,讲解实验要点并引导学生描述现象。[实验记录]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甲烷无色、无味的气体点燃甲烷燃烧室火焰呈淡蓝色检查21 生成物将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将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甲烷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热量,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讨论]这个实验说明甲烷中含有哪些元素?[学生归纳]反应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教师讲解]有机物大多易燃,燃烧检验生成物是检验有机物元素组成的常用方法之一。[阅读]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111下面3自然段,归纳甲烷的性质和用途。[归纳]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CH4+2O2══CO2+2H2O,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存在甲烷是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还存在于海底“可燃冰”中煤矿的煤层气中也含有大量的甲烷用途作燃料[教师讲解]甲烷也是沼气的主要成分。将稻草、麦秆、杂草、人畜粪便等,投入密闭的沼气池中,经发酵产生甲烷,形成的沼气可作燃料。由于甲烷和空气的混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即常说的瓦斯爆炸),因此在矿井里作业时,要十分注意通风和防爆。[展示]教师出示一瓶盛有乙醇的试剂瓶,知道学生观察乙醇的物理性质并记录。[记录]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阅读]安排学生阅读课本P112内容,并总结乙醇的性质与用途。[总结]乙醇:(1)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2)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的小,易挥发,可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3)化学性质:易燃(C2H5OH+3O2点燃CO2+3H2O),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讲解]各种饮用的酒如啤酒、红酒、白酒中都含有乙醇,含量一般都少于70%。消毒酒精含乙醇75%,工业酒精约含乙醇95%,并常含有少量甲醇(化学式为CH3OH)。[提问]若不良商家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消费者引用后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回答]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有毒,饮后会使人失明甚至死亡。[追问]饮用合格的饮用酒是否就没有危害呢?[回答]不是,若过量饮酒一样有害健康,甚至可能造成酒精中毒,轻则脸红心跳、头昏呕吐、语言反常,重则嘴唇发黑、呼吸急促,需送医院急救。因此,要反对酗酒,杜绝酒后驾车。[拓展内容]乙醇在酸性环境中可被重铬酸钾氧化,反应过程中溶液由橙红色变成绿色,利用这一原理可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提问]除酒精灯外,乙醇还可以在哪些地方使用?[交流回答]乙醇可用作燃料、溶剂、消毒剂,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造香料等。我国已经开发推广使用一种车用乙醇汽油,其中乙醇的体积分数约为10%,这种汽油的燃烧废气对环境的污染较少。三、典例剖析例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其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如果它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什么物质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深究。[提出猜想]生成物中一定有(填化学式),可能有CO2和CO。[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将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猜想。[现象与结论](1)观察到A中,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2)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3)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色,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交流讨论](4)小武认为:从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推断出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那么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5)小文则提出: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你认为是。21 【解析】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提出猜想]生成物中一定有水。[现象与结论](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的现象是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3)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与二氧化碳,所以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交流讨论](4)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CO2。(5)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处理尾气中的CO。【答案】CH4[提出猜想]H2O[现象与结论](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吸收水蒸气(3)红[交流讨论](4)吸收CO2(5)未处理尾气中的CO四、课堂检测教师安排学生做当堂训练中的题目,并有针对性地讲解。五、课堂小结[提问]这一节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小结]1.物质具有多样性,既有无机物,又有有机物;既有天然存在的,又有人工合成的。2.有机物都是含碳化合物,一般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易燃烧,不导电。3.甲烷是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作为燃料使用时要注意防爆安全。4.乙醇是液体燃料和化工原料,也是各种酒类的主要成分,过量饮酒有害健康。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作业对应练习,并预习下节的内容。【教学后记】本教学设计中环节清晰,内容充实,学生活动充分,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通过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有机物的特征,认识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教师的作用在此设计中充分发挥了指导者和领路人的作用。整节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探究过程,感受成功的乐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团队合作精神。9.2合成材料本节重点介绍了三种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用途。随后,教材介绍了塑料的使用和回收再生。本节最后以较大篇幅介绍了材料技术的发展,展示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纳米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让学生了解的新材料层出不穷,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而材料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化学的发展和应用,学好化学能更好的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本节属于知识扩展和应用范畴,它贴近日常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此外,本节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树立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激发学习兴趣。第1课时有机合成材料【素养目标】(1)认识常见的塑料,了解几种常见的塑料和性能。(2)初步认识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性能及应用。(3)学会羊毛纤维、棉纤维和合成纤维的简易鉴别方法。21 (4)了解有塑料制品的使用和回收再利用,认识白色污染。(5)培养学生运用阅读、比较、观察、实验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6)学会辩证的认识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分析简单的社会现象。【教学重点】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的性能及应用。【教学难点】了解纤维的简易鉴别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坩埚钳、酒精灯、火柴、陶土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唐代诗人孟郊的著名诗句,你知道当时的线和衣的成分吗?与现代的衣、线成分是否一定相同?[学生回答]棉花、羊毛、蚕丝和麻等。[教师讲解]现代出现了许多合成纤维,如锦纶、涤纶和腈纶等。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二、推进新课知识点1:有机合成材料[演示]播放flash动画演示:石油中跳出一个个乙烯分子,乙烯分子连成链状。[讲解]有机物中碳原子间可以连接成碳链或碳环,因此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通常将相对分子质量高达几千到几百万的化合物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像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这些,以石油化工产品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称为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合成材料。[设问]生活中的哪些常见物品是由塑料制成的?[展示]教师课件展示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用品,请同学们判断那些是塑料制品。[讲解]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合成树脂是由许多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有机物聚合后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达到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例如,许多乙烯分子(C2H4)可聚合形成聚乙烯。[过渡]塑料种类很多,根据受热后的变化,可将塑料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大类。[阅读]安排学生阅读课本P115最上面一段,总结不同种塑料在受热时的特点。[总结]特性举例用途热塑性塑料受热会软化,冷却后硬化,并可以反复加工软化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制造一般生活日用品热固性塑料受热时会软化成型,但冷却固化后,就再不能用加热的方式使之软化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等制造插座、开关等[讨论]请结合生活经验,讨论下列问题:问题1:当我们保存重要证件或照片时,常见的处理方式是将证件或照片表面覆盖塑料片,通过专用的装置处理后,前后两面的塑料就形成了密封层,这是什么原理?这种材料属于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回答:这种材料属于热塑性塑料,这种密封方式利用了热塑性塑料受热会软化,冷却后硬化,并可以反复加工软化的特点。问题2:酚醛塑料俗称电木,它是热固性塑料,我们生活中的电木插座,破裂后能否热修补?回答:不能。21 问题3:锅铲的手柄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为什么?回答:热固性塑料,因为热固性塑料受热后不会变形,接触温度较高的物体既可以隔热也不会因变形而影响使用。[阅读]阅读课本P115中间部分内容,总结塑料的性能。[总结]塑料(1)分类: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2)性能①优点:一般都质轻、柔软、绝缘、耐腐蚀、易成型、易加工、价格低廉,可用作代替金属和木材的材料,在制造业中广泛应用。②缺点:易老化、易燃烧、耐热性差。[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116“知识视窗”内容,讨论对塑料之王的认识。[展示]课件展示人工割区橡胶的场景。[教师讲解]树木最忌割皮,人们却常常在清晨割这种树的皮,这是因为这种树时橡胶树,能产生天然橡胶。树皮是它的产胶组织,流出的汁就是天然橡胶。[讨论]拉扯橡皮筋,你发现橡胶具有性。用砂纸打磨网球鞋底,你发现橡胶具有性。燃烧车轮外胎碎片,你发现橡胶。实验桌面上铺了一层橡胶,是因为橡胶具有。[回答]弹性耐磨性不易燃烧耐腐蚀性[讲解]合成橡胶是利用小分子物质合成的一类弹性特别强的高分子化合物,如丁苯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等。橡胶最初是从橡胶树等植物中获取的。人们根据天然橡胶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用化学方法制得了合成橡胶。可见,与塑料一样,合成橡胶也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总结]合成橡胶性能:弹性、耐磨性、绝缘性等性能比天然橡胶优越。应用:广泛应用于轮胎和制鞋工业等。[教师讲解]合成纤维是用某些小分子物质经化学反应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它的品种很多,如尼龙、涤纶、人造羊毛(聚丙烯腈)等。合成纤维耐磨、耐腐蚀、不缩水,用它做的衣服,不易褶皱,结实耐穿。但是,合成纤维的吸湿性和透气性差。因此,人们把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混纺,这样制成的织物兼有两类纤维的优点,很受欢迎。[总结]纤维的性能与应用优点:耐磨、耐腐蚀、不缩水、不易褶皱、结实耐穿。缺点:吸湿性和透气性差。应用:制缆绳,作过滤材料、建筑材料等或作纺织原料。[情景设置]大多同学都穿过羊毛衣服,当你从商场买来一件毛衣时,你如何鉴定该毛衣的面料是不是纯羊毛呢?[布置任务]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7【表9-2】、【表9-3】中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方案一:观察面料的光泽。方案二:用手摸面料,感受面料的手感。方案三:抽取面料纤维,拉伸纤维,观察现象。方案四:抽取纤维样品,点燃观察现象。[评价]以上几种方案非常全面,但我们经过比较后不难发现,方案一、二、三中比较的纤维性质差别较小,对面料的认识经验要求较高,判断起来难度较大,故实际生活中,我们多用燃烧法鉴别纤维的种类。[学生实验]组织学生利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棉、羊毛和锦纶三种纤维。[实验现象]纤维种类燃烧情况气味灰烬21 棉纤维易燃、直接燃烧烧纸的气味灰色、细而软羊毛纤维起泡成球、不延续燃烧烧毛发的气味黑褐色小球、易碎合成纤维先熔化再燃烧或边熔化边燃烧特殊气味黑色或褐色硬块[结论]可以用燃烧法,比较燃烧情况、气味、灰烬等鉴别纤维的种类。[教师讲解]有机合成材料在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了环境和安全问题。不同的塑料性能不同,用途各异,使用时要小心。生活中常见的塑料有以下几种:对人体的影响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成分不可用来制作餐具或食品袋聚乙烯、聚丙烯无毒可用来制作食品袋和餐具再生塑料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成分用于装垃圾等,不可用来装食品[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199“塑料制品的使用和回收再生”,总结“白色污染”的形成、危害和防治。[总结]三、典例剖析例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对下列物质按要求进行分类(填写标号)。①电灯灯罩②轮胎③尼龙绳④一次性雨衣⑤电视机外壳⑥输送机皮带⑦医用手套⑧电木插座⑨一次性注射器⑩毛衣(1)属于纤维制品的是;(2)属于塑料制品的是;(3)属于橡胶制品的是。【解析】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答案】(1)③⑩(2)①④⑤⑧⑨(3)②⑥⑦四、课堂检测教师安排学生做当堂训练中的题目,并有针对性地讲解。五、课堂小结[提问]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还有没有感到疑惑的知识,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悟。[小结]学完本课你应当知道:1.有机高分子材料(1)分类:天然有机高分子和合成材料2.塑料的分类和特征3.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的性能及应用4.纤维的分类和鉴别方法5.塑料制品的使用和回收再生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作业练习,并预习后续内容。【教学后记】第2课时层出不穷的新材料【素养目标】(1)了解材料科学发展的历史。21 (2)认识无机非金属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3)通过学习层出不穷的新材料,认识化学的材料发展前沿的变化。(4)培养学生多元化看待材料的性能与应用,建立科学发展观。【教学重点】材料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复合材料。【教学难点】新材料的性能。【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言]请同学们看以下一些住宅图,并注意它们各自的构成材料。[图片展示]原始人居住的洞穴用茅草搭起来的房屋用泥巴盖起来的房子用石头建起来的房子用木头建起来的房子水泥砖瓦房高楼大厦现代居室[问]大家看了这些图片以后,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言]甲:人类社会是越来越进步的。乙:所用材料越来越高级。丙:人类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丁:人类可以在自然条件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戊:人类加工自然资料的技术越来越高,以至于根本看不出它们的本来面目。……[教师评价]大家回答得很好。以上图片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大自然馈赠与人类的材料(如泥土、木材、石头等),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人们总是在大自然的馈赠之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不断地研制、创造着各种各样的新材料,以满足人类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人类使用和制造材料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制造出第一种材料──21 陶开始,发展到今天,材料的品种越来越多,琳琅满目的各种材料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材料家族。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几种新型材料。二、推进新课知识点1:了解新材料的发展经历[导入新课]新材料的出现,常常会引发新的技术革命,进而推进社会发展,给人类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因此,材料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同阶段的里程碑。[展示]课件出示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材料。[观看视频]了解新材料的发展经历过的各个时代。[讲解]人类在历史上曾经历过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高分子材料时代。目前,新材料技术正朝着更小尺寸、更多功能、更加环保的方向发展,一批具有多功能的新型复合材料正在被不断开发出来。知识点2:无机非金属材料[过渡]普通玻璃是怎样制取的?与金属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相比,陶瓷有什么特点?[阅读]请大家看课本P120“无机非金属材料”内容,总结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类型。[总结]无机非金属材料:(1)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陶瓷、玻璃等。(2)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①新型陶瓷: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可导电,可加工成工业反应容器、机械零部件、人造骨骼与牙齿等。②新型玻璃:由特殊材料制成,具有高强度、能传送通信信号等性能,可用于制造防弹玻璃、透明防火材料、光导纤维等。[讲解]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与现在所用的许多金属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相比,有许多独特的优势,这使得很多行业的科学家都对它情有独钟,然而,它的弱点的存在,又使它的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此,科学家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进行了反复的实验,随之而来的便是多种多样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问世。知识点3:复合材料[讲师讲解]玻璃和塑料是我们常见的化学材料,我们知道了它们的许多优点,这些材料也有对应的缺陷,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需要,人们将一种增强材料(如纤维)合理地复合包埋在另一种材料(如合成树脂)中,可使各材料的优点互补,缺点相消,从而制造出具有特殊优异性能的复合材料。[阅读]阅读课本P120“复合材料”。[交流]什么样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有什么特点?[总结]复合材料1.定义:将一种增强材料(如纤维)合理地复合包埋在另一种材料(如合成树脂)中,制造出的具有特殊优异性能的材料。2.特点:复合材料中各组成材料的优点互补,缺点相消,综合性能更优异。3.常见的复合材料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导电塑料组成玻璃纤维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碳纤维与树脂、金属或陶瓷等复合型:普通塑料中填充碳或金属元素;结构型:使有机物分子结合成特殊结构性能坚硬、质轻、耐腐蚀、强度相当于钢、密度比钢小得多坚韧、质轻、耐高温、耐腐蚀可起到导电、防静电或电屏蔽等作用用途制造车厢、船体、飞机部件、头盔等制造飞机、火箭、卫星、文体用品等应用广泛,如用于制造各种电子器件设备的外壳21 [讲解]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导弹以及民用的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用途,成为当今材料科学技术发展的热点。知识点4:纳米材料[过渡]纳米材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材料。什么是纳米材料?它有什么性能?[布置任务]请大家阅读课本P121“纳米材料”部分内容,归纳纳米材料的定义及性能。[归纳]纳米材料1.定义:纳米(1nm=1×10-9m)尺度的粉末、纤维、膜或块体等。2.性能:当物质小到纳米尺度时,会出现一系列特异效应,其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和化学等性质发生显著变化。因此,纳米材料具备其他一般材料所没有的优越性能。3.应用:制成各种纳米器件和机器。在电子、医疗、机械、航空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三、典例剖析例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技术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氢氧燃料电池电极的多孔性碳具有导电性,写出制作电极材料的物质名称:。(2)某些碳氢化合物也能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如天然气(甲烷)等。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渗透法”是航天飞船上利用特制半透膜进行污水处理,实现水循环利用的新方法。这种半透膜允许水分子通过,同时阻止像盐、糖、蛋白质等分子通过。“渗透法”与下列常用净水法在原理上最接近的是(用字母表示)。A.吸附B.沉降C.过滤D.蒸馏(4)为了满足尖端技术发展的需要,人们综合不同材料的优点,制成了比原来单一材料的性能优越得多的材料,如玻璃钢、碳纤维等。【解析】(1)石墨具有导电性,常用来制作电极材料。(2)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3)过滤是利用滤纸能够使液体和溶于液体的物质透过,固体颗粒不能透过的特殊功能,将混合物分离开来的。“渗透法”中的半透膜的功能相当于过滤中滤纸的功能。(4)复合材料的性能要优于组成它的成分材料,在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新型材料研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答案】(1)石墨(3)C(4)复合四、课堂检测教师安排学生做当堂训练中的题目,并有针对性地讲解。五、课堂小结1.认识了几种新材料。2.了解材料科学的发展方向。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作业练习,并预习下节的内容。2.余到网络上进行网上冲浪,查找纳米材料、纳米技术、材料科学方面的资料,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教学后记】9.3化学与能源21 学生几乎已经学习九年级化学的全部内容,对于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应用等有了清晰的认识。在学法和能力上,具备对于化学物质性质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同时,受思维能力发展的限制,学生对化学与能源的认识还稍显不足。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当学生们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要让学生了解能源的种类以及各种能源的优缺点,培养学生养成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积极研发新能源的信心和动力;通过学习电池的初步知识为载体,使学生知道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低污染、高效率特点的电能;从而认识化学为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做出的重大贡献,感悟到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作用。【素养目标】1.学习几种常见的能源,认识能源开发和节约的重要性;2.知道化学能源,了解使用化学能比燃烧化石燃料具有更多优点;3.了解几种常见电池,知道电池的推广应用能减少化石能源的应用;4.认识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的意义。5.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6.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教学重点】知道常用的能源;了解化学能的使用。【教学难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产生,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人们利用化学反应,有时主要是为了制取所需要的物质,有时却主要是为了利用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例如,人们利用氢氧焰来焊接金属,主要就是利用氢气和氧气反应时所放出的能量。在当今社会中,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特别由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的燃烧产生的能量,是当今社会普遍使用的最主要能源。由此可见,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相关知识。二、推进新课能源1:了解常见的能源[导入]从人类祖先发现野火起,人类便叩开了能源之门,开始利用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如今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如燃料的燃烧。[讲解]能源指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展示]播放视频或课件展示能源的发展,介绍能源发展历程。[讲解]能源变革的历史,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古代人们只能烧柴取暖和烤煮食物,后来逐渐学会开采、利用各种化石燃料。化石燃料至今仍然是普遍使用的最主要能源,但是由于其资源有限,而且污染自然环境,近几十年世界各国致力于因地制宜地开发使用水能、核能、太阳能、风能、氢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近年来,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已经超过了煤电装机。[讨论]目前社会的主要能源是什么?当前能源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交流总结]化石能源至今认识最主要的能源,现代社会的能源开发向着绿色、清洁方向发展。[学生活动]请大家根据利用现状、能源性质、获取方式等方式对目前所使用的能源进行分类。[成果展示]分类依据类别定义实例按利用现状常规能源已被人们广泛利用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新能源21 尚未广泛利用而正在积极研究以便推广的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氢能等按能源性质可再生能源能够不断得到补充以供使用的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不可再生能源经亿万年才能形成而短期内无法再生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按获取方式一次能源从自然界直接取得而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电能、煤气、沼气、汽油等知识点2化学能的利用[过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有能量变化,这就是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化学能可转化为其他能量,如热能、电能、机械能、光能等,为人类所利用。物质燃烧的过程会放出大量热,实际上就是通过燃烧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这是当前利用化学能最主要的方式。[设问]请你举例生活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事例。[交流]在生产生活中都把煤、汽油、柴油和天然气等作为燃料使用。[回顾]化学燃料带来的环境问题(1)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产物都会有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2)化石燃料中,特别是煤和石油,含有硫、氮等杂质,燃烧产物中含有SO2、氮氧化合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会形成酸雨;(3)燃烧产生的热量,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热污染。(4)燃烧形成的粉尘会污染空气,危害人类健康。(4)利用煤的燃烧进行火力发电时能量的转化为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由于转化方式复杂、步骤繁多,造成能量有很大的损失。[设问]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能量转化率较高的装置?[展示]干电池、手机电池等。[讲解]化学能可以直接转化为电能供人们使用,实现这种直接转化的装置就是化学电池。电池是一种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目前我们使用的电池主要有:①不能重复使用的一次性电池,如干电池,用于手电筒、时钟等;②用后可再充电循环使用的二次电池;还有燃料燃料电池。[阅读]请大家阅读课本P124-125“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部分内容。[学生活动]讨论不同的电池分别具有哪些特点,适用于那些领域。[成果展示]化学电池(1)一次电池:干电池等。特点:不能重复使用。应用:手电筒、时钟等。(2)二次电池:蓄电池、锂电池等。特点:用后可再充电循环使用。应用:燃油汽车、手机、手提电脑、电动汽车等。(3)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等。特点:利用燃料和氧气反应实现能量转化。应用:载货汽车、宇宙飞船、空间站等。[教师讲解]相比于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途径,以电能的方式去利用化学能更加有效和洁净,对环境的影响很小。随着新型化学电池的开发和推广使用,化学能的这种利用途径将获得更大的发展。21 [展望]自从人类祖先发现野火叩开能源之门后,随着人类不断的实践、探索和积累,人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能源利用技术,时至今日可被人们利用的能源种类非常之多。如取之不尽的风能,利用风力提水,风能发电;来自大海的馈赠,利用波浪能发电,建立潮汐电站;利用海边温差发电;还有俯拾皆是的生物质能,用之不竭的地热能……展望未来,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多能源时代。三、典例剖析例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B.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解析】A.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因此,A答案正确。B.该循环体系中,太阳能变成化学能,化学能又变成电能,因此B答案正确。C.该循环体系中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中反应条件为光分解催化剂和光照,不是通电分解,因此,C答案不正确。D.现在氢能源作为人类理想中的能源大量使用还需解决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运输和储存问题,所以D答案正确。【答案】C四、课堂检测教师安排学生做当堂训练中的题目,并有针对性地讲解。五、课堂小结学完这课你应该知道:1.常见的能源有热能、电能、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2.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电能等加以利用,化学电池是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3.节约能源,人人有责。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作业练习,并预习下节的内容。【教学后记】9.4化学与健康本节简单介绍了人体内的元素、食物中的有机营养素、中西药、家庭常备药品等常识。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几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了解正常安排饮食和从体外摄取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人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本节的教学重点放在了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的学习和拓宽学生视野上。并通过增加学生的常识教育学生远离有害物质,同时在整个教学中都贯串合理摄取营养物质的教育。第1课时人体内的元素【素养目标】21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认识无机盐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有的还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2)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3)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认识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4)学会阅读保健药剂或营养补剂的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5)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6)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教学重点】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碘化钾、淀粉、蒸馏水、稀盐酸(或稀硫酸、白醋)、无碘盐、加碘食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贵州某山区盛产芭蕉,一外地人问:芭蕉怎么卖。答:1角钱3只。问:4只行不?答:不卖。2角钱卖一串(少的也有十多只)行吗?答:行。这个卖蕉人数学概念为何这样差?原来他在婴儿时期因缺碘而得了呆小症,有智力缺陷。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推进新课[教师讲解]人体内有很多种元素,其中氧、氢、碳、氮等几种元素主要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形式存在,其他元素则主要以矿物质(无机盐)的形式存在。[展示]课件出示“人体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占比图。[提问]人体内含量最高的元素是什么呢?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呢?[回答]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讲解]各种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各不相同。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11种元素,总共占到人体质量的99%以上,其他元素的含量很少。我们将在人体中含量(质量分数)超过0.01%的称为常量元素;将在人体中含量(质量分数)在0.01%以下的称为微量元素。[布置任务]请阅读课本P127内容,将人体内的元素按照含量进行分类,并列举实例。[成果展示]人体内的元素:(1)常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质量分数)超过0.01%,共11种。种类:O、C、H、N、Ca、P、K、S、Na、CI、Mg。(2)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质量分数)在0.01%以下种类:必需元素,如Fe、Zn、I、F、Cu、Mn、Se等。有害元素,如汞(Hg)、铅(Pb)、镉(Cd)等。[讲师讲解]人体不能缺少矿物质,否则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有些元素在人体内含量不高,但对维持人体健康状态至关重要,常见由元素缺乏时对人体的健康的影响如下:作用缺乏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钙是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婴幼儿缺钙可引发佝偻病,青少年缺钙会影响身高,成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软化症及骨质疏松症,老年人缺钙易导致骨折锌影响人体发育儿童缺锌会影响生长发育,智力低下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缺铁易患贫血病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碘缺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孕妇缺碘会使胎儿生长迟缓,智力低下氟能防治龋齿缺氟易产生龋齿21 [提问]前面介绍的这些元素在缺乏时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那么这些元素是不是在人体内含量越多越好呢?[回答]不是。[补充讲解]对,大家的想法很对。人体内的必需元素并不是摄入越多越好,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如钙摄入过量易产生结石;碘摄入过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氟摄入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症。[过渡]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碘的缺乏和摄取过量均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国推行在食盐中按标准添加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制成加碘食盐,以帮助缺碘地区的人群通过日常饮食摄入碘。[设问]如何鉴别我们购买的食盐是否是加碘食盐呢?[教师讲解]加碘食盐中含碘酸钾(KIO3)在酸性条件下,碘酸钾能与碘化钾(KI)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与淀粉作用显蓝色。[学生实验]教师分发实验用品,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本P128【实验9-3】,同步讲解实验操作,并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实验记录]实验操作向装有碘化钾和淀粉混合液的两支试管中,滴入稀盐酸(或稀硫酸、食用白醋)将溶液酸化,再分别加入无碘食盐和加碘食盐,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现象加入食盐前,试管中溶液呈无色,加入无碘食盐后,试管中溶液为无色,加入加碘食盐后,试管中溶液为蓝色[总结]加碘食盐中的碘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与淀粉作用显蓝色。因此,可用这种方法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三、典例剖析例为了验证骨头汤能否有效补钙,某科研小组将猪排骨500g、蒸馏水1500mL、食用醋70mL,加热煮沸后维持70分钟,得到骨头汤1243mL,用仪器检测结果:每100mL骨头汤含有2mg钙(而每100mL牛奶约含有105mg钙)。查阅资料:人体骨骼中的钙存在形式是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该物质难溶于水。人体平均每天需要补钙800mg。(1)“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填字母编号)。A.钙离子B.钙元素C.单质钙D.羟基磷酸钙(2)羟基磷酸钙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价。(3)假设某人只能从骨头汤中获取钙,则此人每天需要喝L骨头汤。(4)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人体补钙的是(填字母编号)。A.牛奶B.某品牌钙片C.氧化钙D.葡萄糖酸钙(5)某品牌钙片每片的规格是:维生素D3100IU(相当于2.5μg),碳酸钙1000mg,若某人只从钙片中获取钙,则每天需要服用此品牌钙片片。【解析】(1)“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钙元素。(2)由于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Ca10(PO4)6(OH)2中,钙显+2价、氧显-2价、氢显-1价,则磷的化合价为+5价。(3)此人每天需要喝骨头汤的量是:800mg/2mg×100mL=40000mL=40L。(4)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不能用于人体补钙.牛奶、某品牌钙片、葡萄糖酸钙都能与用人体补钙。(5)每天需要服用此品牌钙片:【答案】(1)B(2)+5(3)40(4)C(5)2四、课堂检测教师安排学生做当堂训练中的题目,并有针对性地讲解。五、课堂小结[反思与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收获、体会、方法……)(1)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其中含量较多的有11种,它们总共占人体质量的99%。(2)无机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它们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有的还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3)物极必反,凡事都应有一个“度”,元素的摄入不应过量。21 (4)学会了怎样看商品标签上的信息。(5)生活处处皆化学。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作业练习,并预习后续内容。2.课外活动:(1)收集有关微量元素氟、碘、锌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资料,并了解人体是如何摄取这些物质的。(2)查阅资料,我国有哪几种主要的地方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教学后记】第2课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素养目标】1.知道营养素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六大类。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3.了解上述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作用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通过4.通过自主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5.通过阅读,培养了解和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6.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7.意识到营养物质对健康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8.学会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意识到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9.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教学重点】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生理功能。【教学难点】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淀粉溶液、碘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美味的食品不仅满足了我们饥饿时的渴望,同时还给我们提供了各种营养物质,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科学的饮食不仅讲究“色、香、味”俱全,而且还要吃得合理,吃出健康。通过课前小调查,请你说出食物能为我们人类提供哪些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对我们有何作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二、推进新课活动1:探究人体营养物质包括哪些方面?[投影]播放“小蛮吃早餐”的视频。[提出问题]小蛮的早餐有西兰花、鸡肉、饺子、橙子、牛奶等,很丰盛,“会吃饭”她的食谱科学吗?[讨论]根据视频和你日常生活经验,食物除了上面所列举的几类外,还有哪些种类?试着说一说它们成分。[回答]还有米饭、馒头、鱼、坚果、水、调料品等,西兰花、橙子富含维生素,鸡肉、牛奶富含蛋白质,饺子富含淀粉和蛋白质等。21 [教师讲解]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粮食、蔬菜、水果、肉类、豆制品等食物是我们日常营养的主要来源。各种食物看似千差万别,但从营养的角度看,其基本成分只有六种,分别是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它们通常被称为六大基本营养物质。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各不相同,成年人每天需摄取糖类上百克,蛋白质和油脂几十克,而维生素一般不到一克。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含量各不相同,所以必须注意饮食平衡。[过渡]人饿了,会浑身无力;马拉松长跑运动员在途中要喝葡萄糖;消化吸收能力差的病人要通过静脉输入葡萄糖水……我们从事各种活动需要能量,吃饭或摄入葡萄糖就能提供能量。[投影]展示糖类食物图片。[教师讲解]以上都是富含糖类的物质。[阅读]安排学生阅读课本P129“糖类”部分内容,了解糖类物质的特征及作用。[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问题1:糖类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常见的糖类有哪几种?回答:糖类大多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含葡萄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等。问题2: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糖有哪些?主要成分是什么?回答:日常生活中食用的主要是白砂糖,主要成分是蔗糖。问题3:葡萄糖是怎样氧化后为人体提供能量的?回答:葡萄糖是生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原料,在酶的作用下,经过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问题4:稻、麦、马铃薯等食物中的淀粉是怎样转化为糖被人体利用的?回答:谷薯类食物中最主要的糖类是淀粉。作为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淀粉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先后转化为糊精和麦芽糖,最终转变成葡萄糖小分子而被人体吸收利用。[教师讲解]糖类物质中H、O原子的数目比很多情况下是2:1,恰好与水的H、O原子数目比相同,因此常被称作碳水化合物。糖类在人体中有多种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提供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正常人血液中的葡萄糖(即血糖)需维持一定的浓度,血糖含量太低时会出现乏力、昏迷等症状,血糖含量太高则可能患有糖尿病。日常饮食中摄入葡萄糖时应注意合理,适量。[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总认为红薯、马铃薯、面包片、米汤等含糖量较多,如何检验食物中的是否含有淀粉呢?[回答]淀粉遇碘单质显蓝色,可以据此对淀粉或者碘单质进行检验。[学生实验]教师分发实验用品,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课本P128【实验9-3】。[实验记录]实验步骤向装有淀粉溶液的试管中滴入碘水,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现象a.滴入碘水前,淀粉溶液为无色,碘水呈棕黄色;b.滴入碘水后,试管中有蓝色出现[教师讲解]除了淀粉、蔗糖、葡萄糖等,蔬菜、水果、豆类等食物中含有的植物纤维也属于糖类,这种膳食纤维本身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身体健康,因此人体每天需要摄入几十克的膳食纤维。[总结]糖类(1)组成:大多由C、H、O三种元素组成。(2)种类:葡萄糖、蔗糖、淀粉、膳食纤维等。(3)功能:提供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4)淀粉的检验方法:向装有淀粉溶液的试管中滴入碘水,观察溶液是否变蓝。[过渡]留心观察你周围的肥胖人群,你会发现他们的饮食有什么特点?(补充提问)这些食物除了含大量的糖类外,还含有丰富的油脂。人体内储存的脂肪多了,人就胖了。看,这两天××同学学习用功都瘦了,你能解释解释吗?[交流]爱吃甜食、油炸食品或鱼、肉等;由于××同学学习非常用功,废寝忘食,吃的少,她吃的食物提供的能量供应不了她的需要时,就要消耗她自身的脂肪,脂肪少了,人就瘦了。21 [投影]展示含油脂食物图片。[布置任务]阅读课本P129-130“油脂”部分内容,讨论油脂的组成、分类和功能。[交流总结]油脂(1)分类:根据存在状态分为油和脂肪。在室温下为液态的一般称作油,如花生油、玉米油等;室温下为固态或半固态的称作脂肪,如动物脂肪。(2)组成:油脂都含有C、H、O三种元素,有的还含有N和P元素。(3)功能:人体的备用能源。[讲解]在人体缺乏糖类时脂肪可分解释放出能量,反之,人体摄入的过多的糖类也会转化为脂肪。[设问]有人为了减肥而不吃油,你认为合理吗?理由是什么?[分析解释]不能“谈脂色变”,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每天应摄入适量脂肪。若脂肪摄入不足,容易患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人会消瘦;若摄入过多,容易引发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日常饮食中应合理适量的摄入脂肪。[投影]展示含蛋白质食物图片。[过渡]恩格斯曾说:“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方式”,它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那么什么是蛋白质?哪些食物含有蛋白质?蛋白质又有什么功能和怎样的作用呢?[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30,并思考以上问题。[交流]蛋白质(1)来源:肉类、鱼类、奶类、蛋类和豆类等食物富含蛋白质。(2)构成:主要由C、H、O、N等元素组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有些蛋白质还含有S、P、Zn、Fe、Cu等元素。(3)功能:蛋白质支持人体生长和发育,蛋白质支持人体生长和发育。(4)蛋白质在人体内的代谢:[补充讲解]酶是能够催化生物体内反应的生物催化剂,通常也是蛋白质。不同的酶有不同的催化作用。如唾液中含有的淀粉酶,能促使摄入的淀粉食物初步消化,转变为麦芽糖。我们吃米饭或馒头能感觉到甜味,就是淀粉变成了麦芽糖的缘故。[过渡]小明刷牙时常有血丝出现,医生除了给他开药方,还让他多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这是为什么呢?[交流]柑橘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坏血病就是缺乏维生素C所致。[展示]教师展示几种富含维生素食物图片或相关资料,介绍维生素的种类及起作用。[阅读]请大家阅读课本P130“维生素”部分内容,思考维生素的作用是什么?[学生活动]根据维生素的介绍,完成下列连线(教师课件出示维生素的种类与作用练习题)。[结果展示]连连看。[教师讲解]维生素包括20多种小分子化合物,其中维生素B、维生素C等溶于水,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不溶于水。它们在人体中含量都很少,但作用至关重要,可以调节体内许多代谢反应。绝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人体内合成,需要从新鲜蔬菜、水果、动物肝脏、谷物、大豆、坚果、鱼肝油等食物中获得。[学生活动]请你设计一份合理的“营养早餐”。示例:一根黄瓜、一条红烧鱼、一碗紫菜蛋汤、一碗米饭。三、典例剖析例某品牌牛奶的营养成分如表所示,对于1盒250mL的牛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为288kJB.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C.含钙单质的质量为128mgD.蛋白质在人体内仅转化为N2排出体外【解析】(1)人体的三大供能物质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2)蛋白质在人体内最终可转化成尿素、二氧化碳和水等排出体外。21 【答案】C四、课堂检测教师安排学生做当堂训练中的题目,并有针对性地讲解。五、课堂小结[思考]学完本节,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呢?思考2分钟后回答。[小结]1.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六类。2.糖类是人体中最主要的功能物质。3.油脂是人体中重要的备用能源。4.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能支持人体生长和发育。5.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体内新陈代谢的作用。含量少但作用至关重要。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作业练习,并预习后续内容。【教学后记】第3课时医疗卫生用的药品【素养目标】(1)知道什么是药品,哪些是家庭常用药品。(2)会对药品进行简单的分类。(3)认识家庭常备药品的功能和禁忌。(4)了解医疗、药物科学发展与化学的关系。(5)增加学好化学意识情感,更加民族发展的使命感。(6)深化化学与人的辩证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强化化学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教学重点】认识家庭常备药品。【教学难点】家庭常备药品的功能和禁忌。【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些常用药品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奴隶社会,人类平均寿命只有25岁;在封建社会,人平均寿命才35岁;现今全世界平均寿命为60岁,中国人平均寿命71岁,美国77岁,日本81.5岁。过去100年人类平均寿命才增加1岁。但随着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的突破,各种有效新药不断开发,人类平均寿命今后每过10年增加1.1岁。药品对人类健康和寿命的延长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增进对药品的认识。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医疗卫生用的药品。二、推进新课[引入]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打过针吃过药吧,现在请同学们列举几种曾服用过的药品。(同学们可能会列举出很多药品,接着请同学们试着对列举出来的药品进行分类。)[提问]药品是什么?[回答]用于治病、保护身体健康的化学药品。[讨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药品有哪些种类。[回答]根据药品的成分分类:中药、西药、复方药。21 [讲解]化学药品的使用:日常杀菌消毒、诊断治疗、疫情防控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化学药品的使用。[阅读]请大家阅读课本P131第一部分内容“细菌消毒与防病治病”,谈谈你对中医、中药的看法。[交流]我国人民通过不断积累经验,认识到很多植物具有防治疾病的作用,进而发展出独具特色的中医中药理论。[展示]教师课件展示几种生活中常见的药品及相关资料,对其成分和作用进行讲解。[教师讲解]我们在居家生活中,可常备一个家庭小药箱,放一些常用药品和医疗器械,方便自行处理一些简单的小伤患。以下为几种家庭常备药品。组成或有效成分作用医用酒精乙醇含量为75%的水溶液消毒杀菌碘酊(碘酒)单质碘含量为2%~5%的酒精溶液杀菌力更强,但有刺激性,主要用于皮肤消毒碘伏单质碘含量为0.45%~0.55%的水溶液消毒杀菌,且对皮肤黏膜没有刺激或腐蚀,可用于除眼睛外的任何伤口胃舒平氢氧化铝能和酸性物质反应,缓解因胃酸过多而引起的胃痛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消毒杀菌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解热镇痛,但对胃、肠道有副作用[教师讲解]合理的使用药品能防病治病,但不合理的使用也会危害人体健康。例如服用阿司匹林期间不能饮酒,否则会加剧胃黏膜损伤,导致胃出血;红药水不能与碘酊混用,否则会生成有剧毒的碘化汞,危害人体健康;高锰酸钾溶液最好现配现用,放置久了会失效。三、典例剖析例从化学的视角看食品添加剂。从化学的视角看食品添加剂,主要是从其元素组成与结构、物理化学性能及在人体内的变化等方面来研究.结合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国家严格禁止甲醛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原因是。(2)还原性铁粉能作食品添加剂,除能够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变质,还是一种营养强化剂,这是因为。(3)碳酸氢钠是面食类食品经常使用的添加剂,如蒸馒头时人们常常加适量的碳酸氢钠,其作用是,写出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亚硝酸钠(NaNO2)外观酷似食盐,有咸味,常被误认为食盐食用而导致中毒事件发生。有一包外观酷似食盐的固体,结合表中信息,如何鉴别它是亚硝酸钠还是氯化钠?(包括选取的试剂、方法、实验现象和结论,只写出一种方法即可)。(5)从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等方面,食品添加剂确实提高了现代食品的品质,但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吗?你的观点是。21 【解析】(1)甲醛是有毒物质,对人体有害,故甲醛不可作为食品添加剂。(2)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亚铁盐,能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3)碳酸氢钠能使食品膨松的主要原因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CO2气体。(4)方法一:取少量溶于水,滴加酚酞溶液,若变红则为亚硝酸钠,否则为氯化钠;或方法二:取少量溶于水,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为氯化钠,若有浅黄色沉淀则为亚硝酸钠;方法三:取少量溶于水,用pH试纸测定,若pH>7为亚硝酸钠,若pH=7,则为氯化钠。(5)食品添加剂虽然会量大了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是少量时,可以改变食品的味道和颜色等,可依法添加使用。【答案】(1)甲醛是有毒物质,对人体有害,能使人体中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2)铁会和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含Fe2+的化合物为人体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铁,有益于身体健康(3)中和面团发酵过程中的酸,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疏松多孔(4)取少量溶于水,滴加酚酞溶液,若变红则为亚硝酸钠,否则为氯化钠(或取少量溶于水,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为氯化钠,若有浅黄色沉淀则为亚硝酸钠;或取少量溶于水,用pH试纸测定,若pH>7为亚硝酸钠,若pH=7,则为氯化钠)(5)可依法添加使用四、课堂检测教师安排学生做当堂训练中的题目,并有针对性地讲解。五、课堂小结[提问]学完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小结]防病治病离不开各种化学药品,但化学药品应合理,按要求使用,避免药效减弱,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作业练习。2.调查与交流:完成课本P132调查活动,了解家里常备药品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教学后记】2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5-02-19 22:20:01 页数:21
价格:¥5 大小:2.84 M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