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物理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七节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2025春)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惯性【教学目标】1.理解物体的惯性.2.会运用惯性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3.通过活动体会物体都有惯性,尝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的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认识惯性的利与弊.【教学重点】惯性现象的解释.【教学难点】运用惯性解决日常问题.【教具准备】尺子(或木棒)、鸡蛋、玻璃杯(盛水)、硬纸板、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二、新课引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来自生活中的两张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①警察叫司机系安全带,为什么?②亚洲飞人驾车飞越黄河,他凭什么有这种胆识去飞越气势磅礴的黄河呢?(如图乙)(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发学生探求物理知识的兴趣,同时为惯性的学习埋下伏笔.)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们学习了本节内容后,你们就会明白.好,下面我们一起探究学习吧.三、进行新课惯性1.认识惯性板书: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作惯性.教师演示实验并提问:用硬纸板盖住盛水的玻璃杯,然后在纸板上面放上鸡蛋,当我用力快速击打纸板时,大家想一想,鸡蛋将会如何运动?好,请大家注意观察.大多数学生在实验未完成前回答鸡蛋飞出去,少数保持沉默.实验完成后,学生表情愕然.(因为鸡蛋留在原处,掉到杯中)师:为什么鸡蛋没有随纸板飞出去,而是留在原处,掉到杯中呢?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分析:原先鸡蛋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当纸板受到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迅速改变向前运动,而鸡蛋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不变,因此,鸡蛋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掉到杯中.师:这样的事例在现实中有很多,如当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中,汽车突然刹车时,我们向前倾倒.汽车突然由静止启动,我们向后仰.同学们,现在应该明白了为什么要求司机系安全带吧!请大家观看视频——汽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多媒体).2.理解惯性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对惯性的理解”,并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惯性.对惯性的理解(多媒体课件)(1)普遍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及所处状态无关.(2)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3)性质: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也就是说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4 4)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必然要涉及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出现力的作用.惯性是每个物体都有的,不需要两个物体的相互作用.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没有力物体仍可做匀速直线运动.板书: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力.一切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具有惯性.2.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师:请大家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惯性的存在,并要求同桌相互解释.学生(活跃)积极发言.教师就学生解释作纠正.[教师总结]运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时需抓住三点:①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如何(是静止还是运动).②是哪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则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就立即发生改变③而与之相接触的另一个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于是就出现了某种现象.3.惯性的利与弊师:从驾车必须系汽车安全带的事例中,可以看出惯性是有害的,那请大家想一想,惯性只有害处没有好处吗?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并举例说明惯性是有好处的:①锤头松动了,把锤柄在凳面上撞击几下,就使锤头套紧了;②用铲子向锅炉送煤,煤冲进炉灶中;③抛出去的篮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④拍打衣服上的灰尘等.师:大家回答正确,惯性是有利也有弊的.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利的惯性我们加以利用,有弊的惯性加以防止.师:同学们再想一下,为什么行驶中的汽车突然遇到意外情况时,刹车后,不能马上停下来,还要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生(齐声回答):汽车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下来.师:所以我们在上学或放学回家的路上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时刻注意交通安全!板书:惯性有利也有弊,有利的加以利用,有弊的加以防止.例题(用多媒体展示)某公共场所为了提醒大家注意地面湿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提示牌.请你指出该指示牌中所给情境与实际不相符的地方,并运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解析:地面湿滑时,人鞋底与地面间的阻力(摩擦力)变小,鞋底容易打滑,下半身脚运动变快,而上半身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原先较慢的速度运动,因此,人上身向后倒去.答案:该指示牌中所给情境与实际不相符的地方:人不会向前倒,应该是向后倒.理由是:人在行走时,如果脚下鞋子与地面的阻力(摩擦力)太小,鞋底打滑,人脚运动加快,由于惯性,上身仍然要保持原先的速度运动,因此,人上身向后倒去.[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就是物体的惯性.惯性在现实生产、生活中到处都有,有利也有弊.有时我们在利用惯性为我们服务,有时我们在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总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指明了方向.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2课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1.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3.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力.4.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与讨论、分析与概括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解释.【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4 【教具准备】长木板、斜面、毛巾、棉布、小车.【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二、新课引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来自生活中的图片,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最终滑板车会停下来?三、进行新课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1.维持运动真的需要力吗?教师演示实验:用手推桌面的小车,小车运动前进,当停止用力,小车最终停止运动.教师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生思考后回答:①静止的自行车用力踩脚踏板才开始运动,停止用力蹬车,车最终会停下来.②用力推秋千时,它会摆动起来,停止用力时,它最终会停下来.③用力抛铅球它就向前运动,停止用力,它最终会停下来.师:维持运动真的需要力吗?生思考、交流、讨论.(质疑)师: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早就对类似的现象进行思考过,他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一直维持和统治人们的思想近两千年,直到三百年前,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实验才揭示了这个谜底.好,我们就一起来进行实验探究吧!2.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目的: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提出问题1: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思考、猜想.说出猜想的依据.[教师总结]影响因素有斜面坡度,小车质量,小车起始高度,水平面的阻力.提出问题2:研究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的距离s和水平木板对它的阻力f的关系,你认为应该如何进行?学生思考、交流和讨论,设计出一个研究方案.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必须让其他因素相同,只让表面粗糙程度不同(如毛巾、木板、棉布).注意:在同一斜面上用同一小车在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表格,记录数据.教师提问:从三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到怎样的描述?学生分析:三种表面中,毛巾粗糙,棉布略光滑,木板最光滑,毛巾上阻力最大,棉布阻力次之,木板阻力最小,可以看出,阻力小,小车运动距离远.学生结论:阻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越远.若表面非常光滑,则小车受到的阻力将非常小,速度将减小得非常慢,小车运动的距离就很远很远.牛顿第一定律教师推理: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这就是伽利略研究实验得到的结论.师:请同学们思考:静止的物体,如操场上的篮球架,处于什么状态?生:静止状态.师:那是为什么呢?生:因为没有受到推力或阻力.师不完全正确.静止的物体是由于不受力或所受合力为零,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教师总结]概括上述两种情况,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时,原先4 静止的物体将总保持静止状态,原先运动的物体将总保持恒定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下去.这就是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作惯性定律.师请大家再回头判断下,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是否正确?生:不对.维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板书:一切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例题(用多媒体展示)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可以通过大量的实验直接证明出来B.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牛顿第一定律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为实际中物体不可能不受力的作用(只是受到的力的合力为零),实验中也不可能保证表面绝对光滑,阻力为零,小车永远运动下去,所以不可能设计出这种实验来直接验证.维持物体的运动根本不需要力,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要有力,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答案:C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区别和联系: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是物体具有惯性.如果物体没有惯性,那么就不会存在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规律.所以说惯性是因,牛顿第一定律是果.[教师结束语]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确实不少,我们知道了牛顿第一定律,明白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5-02-22 09:00:01 页数:4
价格:¥1 大小:162.5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