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科学新大象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找空气》教案(2025春)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

2/3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找空气【核心概念】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认识空气是重要的物质【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认识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常见物质。[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和利用简单工具找空气,从而进一步搜集空气存在的证据;通过口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探究实践]在找空气的探究活动中,学生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态度责任]在好奇心驱使下,对空气表现出直觉兴趣;能如实记录观察空气所获得的信息;尝试从不同角度找空气;在表达交流的过程中,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重点】运用推理论证的思维过程,经历猜想、实验收集数据、交流汇报得出结论寻找身边哪里有空气。【教学难点】能运用不同的工具或工具组合进行实验证实空气的存在。能准确、清晰地描述空气存在的证据。【教学准备】[教师]盒子、箱子[学生]小组实验材料(8个小组):[一次给出]塑料小扇子1个,塑料袋1个,洗耳球1个,布条1根,注射器1个,纸青蛙1个。【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5分钟)1.问题与猜想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空瓶子里有什么。很多同学都同意空瓶子里有空气,因为空气是看不见的。师:在我们的身边,其它地方,有空气吗?生(齐):有师:请说出哪里有空气?生1:教室里有空气。生2:操场上(外面)有空气。生3:家里有空气。生4:处处(到处)都会有空气。生5:室外有空气。生6:楼道里有空气。生7:身体里有空气。生8.空调里有空气。生9:盒子(学生指着角落里的塑料盒)里有空气。生10:地球上有空气。生11:水杯里有空气……[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经验,说出身边有空气的地方。二、探究与结论(20分钟)3 2.设计实验,制定计划师:在科学课上,我们有了很多想法。有想法之后,我们要干什么?生:动脑筋师:动脑筋干什么?生:做实验师:做实验是为什么呢?师:我们做实验是为了证明给人看,是为了让更多人相信你说的是对的。别人要相信你是不是得有证据啊,上节课我们就是做实验证明了瓶里有空气。师:今天我们做实验的目的是找到空气。你打算怎么找空气呢?生1:用塑料袋找。生2:用手扇一扇那样找。师:用塑料袋找,那么塑料袋就是我们用来找空气的工具。还有什么工具能帮助我们?生1:扇子。生2:气球……师:你们想到了那么多工具,当然里面有一些不一定适合用来找空气,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工具袋,里面有一些工具,让我们来看一看。(分别出示工具)都是什么工具呢?生:扇子、布条……师:这个叫洗耳球,捏一下伸进耳朵里然后松手它就有可能吸走耳朵里的脏东西;这个叫针筒,在医院中很常见,生活中也会用到,当然医院用过的针筒我们不可以拿来玩,因为可能让你生病,老师准备的是没用在医院里的针筒。师:找空气前,各小组用1分钟的时间从刚才猜想的所有地方中选出两个优先找空气的地方。生:(讨论找空气地点)师:今天的找空气活动我们以分组的形式开展,请每组组长带领组员从你们刚才猜想的所有地方中挑选两个优先找空气,边找边思考,你用什么工具?怎么找到空气的?时间5分钟。(在这里教师解释洗耳球和注射器的医学作用,让学生能够了解每样材料的功能,便于学生探究实验。)(教师多次强调用工具找教室里的空气)实验要求:小组合作,每个人都进行实验;实验完成后,先和身边同学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分发材料,学生小组实验。(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实验学生整理材料)3.形成关联,汇报交流师:同学们做实验的时候我也参与了,我看很多小组的都找到了空气,接下来我们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你们的实验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听清汇报要求:每组选出两个人,一个人进行实验演示但不说话(只做不说),一个人进行演示讲解但不演示(只说不做),配合完成实验的汇报环节。其他组的组员要认真观察汇报,有问题可以在汇报完成后进行提问或者质疑,由谁来进行回答呢?组内的其他人负责答疑。组1:我们到楼道用塑料袋一兜然后捏住,袋子变鼓了,里面有空气,说明楼道有空气。(同时组员演示……其他组提问,答疑组员进行回答。教师板书工具)组2:我们在教室里用针筒一拉拉杆然后用手顶住再推拉杆,推不动,说明教室里有空气。(同时组员演示……其他组提问,答疑组员进行回答。教师板书工具)师:他们组的汇报和解答怎么样?生:汇报演示好,声音洪亮说话完整,思路清晰。师:掌声送给他们。(学生按组,以游戏的形式分工汇报,教师可适当引导示范)[设计意图]学生能在实验前,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简单的实验计划;在实验过程中,能运用不同的工具或工具组合进行实验证实空气的存在。[设计意图]尝试从不同角度找空气;在表达交流的过程中,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3 三、反思与评价(5分钟)师:同学们,从这些小组的汇报中,你今天都知道利用哪些工具或者是工具的组合可以证明空气是存在的。生1:用扇子扇风。生2:用塑料袋捕捉空气。生3:挤一挤洗耳球。生4:吹布条。生5:利用针筒推出来的空气吹小青蛙。(教师组织进行师生、生生评价。)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利用了扇子、塑料袋、洗耳球、布条、纸青蛙、注射器这些工具证明了教室里、楼道还有很多地方有空气。虽然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工具,找一找空气存在的证据,但是不是如你们所说我周围到处都是空气,空气是不是充满各处?还有很多地方我们都没有用工具去找。[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回顾利用不同的工具或工具组合进行实验证实空气的存在的过程。四、应用与迁移(5分钟)收纳棉被天气热了,不用的棉被太占地方了。找一找,你家里会用什么好办法收纳厚棉被?[设计意图]引领学生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即将厚棉被利用抽真空技术进行收纳,以节约空间。五、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科学
发布时间:2025-02-21 15:20:01 页数:3
价格:¥1 大小:156.5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