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小学
>
科学
>
湘教版(2024)
>
一年级下册
>
小学科学新湘科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5春)
小学科学新湘科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5春)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0
2
/30
剩余2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湘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2025春29 第一单元认识天气1.多样的天气【核心概念】10.1天气和气候【学习内容及要求】10.1天气和气候1~2年级①知道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②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科学思维]运用观察、分析、描述的方法,发现各种天气的特点。[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分析、描述晴、阴、雨、雪、风天气的特征。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台风、龙卷风、雷暴极端天气现象。[态度责任]对自然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探究和实践。【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教学难点】用图画的方法描述天气现象。【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布偶;3.班级记录表。[学生]1.彩笔;2.活动记录单;【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一、导入和聚焦(预设5分钟)情境导入:[材料准备:布偶;PPT]布偶创设情境。师:咦,谁在叹气呀,原来是兔小贝啊。我们一起问问她怎么了?布偶:我昨天没有看天气预报,不知道今天要下雨,所以没带伞,现在我没办法回家了,呜呜……怎么办啊?师:看来我们要时刻关心好天气情况啊,谁知道今天天气怎么样?(板书课题)二、探索:(预设25分钟)1.了解晴天的特点。[材料准备:彩笔;PPT]提问1:天气会经常发生变化,那么,你知道晴天是什么样的吗?说一说,你知道的。全班交流、分析。(预设:太阳蓝天……)小结:我们发现晴天阳光灿烂,蓝蓝的天上有时飘着几朵云,在阳光的照射下感觉比较温暖。提问2:你认为晴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吗?全班交流、分析。29 (预设:太阳和蓝天)提问3:怎样画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晴天呢?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全班交流、分析。小结:用图画的方法能简单描述出天气的特点。(板书:晴)2.了解其他常见天气的特点[材料准备:彩笔;PPT]提问1:除了晴天,你还知道什么样的天气?全班交流、分析。(预设:阴雨雪……)提问2:和晴天相比,阴天、雨天有什么不同呢?阴天、雨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全班交流、分析。小结:阴天乌云密布,雨天有雨水落下来。提问3:你能根据阴天和雨天的特点来画一画吗?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全班交流、分析。(板书:阴雨)提问4:你见过这样的天气吗?这些天气有什么特点吗?全班交流、分析。小结:雪天会飘落下片片雪花,大风天会吹的树枝摇晃。提问5:你能根据雪天和大风天的特点来画一画吗?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全班交流、分析。小结:阴、晴、雨、雪、风等是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板书:雪风)3.了解极端天气现象[材料准备:PPT]提问1:你还见过哪些天气现象?说一说,你知道的天气现象。全班交流、分析。小结:这些极端天气会给人们带来灾害。提问2:遇到极端天气,我们该怎么办呢?全班交流、分析。小结:天气会经常发生变化,它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4.自我评价[材料准备:PPT]谈话: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给自己打几颗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疑难解答】1.一年级学生在观察物体特征的时候,做不到全面、有序怎么办?教师可以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全面观察的重要性及有序观察的方法。在实际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耐心指导,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同时教给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观察的技巧。教师也需要边演示边板书,帮助学生建立感官与特征的对应联系,形成有序观察的习惯。通过反复练习和及时反馈,逐步培养学生全面、有序观察的习惯和能力,为他们的科学探究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三、研讨、反思(预设5分钟)提问1:说说你知道的天气现象有什么特点?提问2:关于天气,我们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整理29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教学后记】2.天气的影响【核心概念】10.1天气和气候【学习内容及要求】10.1天气和气候1~2年级①知道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②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科学思维]运用观察、分析、描述的方法,发现各种天气的特点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探究实践]通过游戏,体验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通过描述天气对我们的影响,能正确看待天气。通过阅读,了解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通过科普剧,感受天气对动物的影响。[态度责任]对自然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探究和实践。【教学重点】知道天气对我们的影响。【教学难点】能正确看待天气。【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班级记录表。[学生]1.游戏卡纸,骰子,蜜蜂和花朵头饰,透明纱巾,喷壶,太阳图卡;2活动记录单;【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一、导入和聚焦(预设5分钟)情境导入:[材料准备:PPT]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天气。不同的天气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吗?说说你的想法。全班交流、分析。小结: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天气对我们有哪些影响。29 (板书课题)二、探索:(预设25分钟)1.游戏,天气对人的影响。[材料准备:游戏卡纸,骰子;PPT]谈话:我们在不同的天气可以进行不同的活动。提问1:你知道放风筝、堆雪人各要选择什么样的天气吗?全班交流、分析。(预设:风雪)提问2:农民伯伯晒稻子,要选择什么样的天气吗?全班交流、分析。(预设:晴)小结:人类的活动遇到不同的天气会怎样?我们来做个游戏吧!体验天气对我们的影响。讲解游戏规则,教师演示。三人一组开展游戏。提问3:谁赢了?说一说,怎么会赢的?你发现什么?全班交流、分析。提问4:通过游戏,我们发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活动。那么,我们怎样看待天气呢?说说你的想法。全班交流、分析。(预设:雨天不好,影响上学。雨天好,有利植物生长……)小结:不同的天气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影响。雨天会影响我们出行,但是对植物生长有好处;晴天我们可以到户外玩耍,农民伯伯可以晒稻子,但是如果长时间的晴天会造成干旱,对动植物和我们的生活都会带来影响。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天气,遇到灾害性极端天气要做好防护。2.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材料准备:PPT]提问1:天气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那么,对动植物有影响吗?阅读资料,你发现什么?全班交流、分析。提问2:你还知道哪些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吗?全班交流、分析。小结:天气对动植物也有影响。下雨前,燕子、蜻蜓会飞的很低捕捉小飞虫,蚯蚓会把洞口堵起来,雨后的植物生长的更旺盛。它们会用自己的办法来应对天气的变化。3.科普剧,天气与蜜蜂[材料准备:蜜蜂和花朵头饰,透明纱巾,喷壶,太阳图卡;PPT]谈话:晴天,小蜜蜂会在花丛中忙着采蜜,雨天,会怎样呢?说说你的想法。全班交流、分析。阅读资料《天气与蜜蜂》提问1:晴天小蜜蜂干什么?要下雨了,小蜜蜂怎么办?如果你是小蜜蜂,会怎么做呢?我们来扮演小蜜蜂和花朵,体验在晴天和雨天中是怎样的。(1)角色扮演讲解:①每组2人扮演蜜蜂,其他扮演花朵。根据旁白进行相应表演。②1人旁白,适时出示太阳图卡,喷雨水。③轮流扮演蜜蜂和花朵。(2)全班演示练习:教师旁白,一半学生扮演蜜蜂,一半学生扮演花朵,演示。(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提问2:谁扮演的蜜蜂最像?谁扮演的花朵最像?说说你的理由。全班交流、分析。小结:天气会影响动植物,动植物也会想办法应对天气。4.自我评价[材料准备:PPT]谈话: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给自己打几颗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疑难解答】1.一年级学生在观察物体特征的时候,做不到全面、有序怎么办?29 教师可以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全面观察的重要性及有序观察的方法。在实际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耐心指导,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同时教给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观察的技巧。教师也需要边演示边板书,帮助学生建立感官与特征的对应联系,形成有序观察的习惯。通过反复练习和及时反馈,逐步培养学生全面、有序观察的习惯和能力,为他们的科学探究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三、研讨、反思(预设5分钟)提问:人类和动植物是怎样适应天气变化的?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教学后记】3.记录一周的天气【核心概念】10.1天气和气候【学习内容及要求】10.1天气和气候1~2年级①知道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②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天气会发生变化。[科学思维]运用长期观察记录的方法,发现天气会发生变化。[探究实践]通过讨论,学会制订观察计划。通过连续一周观察记录,发现天气会变化。[态度责任]对自然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探究和实践。【教学重点】知道天气会变化。【教学难点】制订一周观察记录。【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班级记录表。[学生]1.活动记录单;【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29 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一、导入和聚焦(预设5分钟)情境导入:[材料准备:PPT]谈话:今天是什么天气?昨天的天气也是这样吗?明天又会怎样呢?全班交流、分析。小结: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周的天气情况,看看是否有变化。(板书课题)二、探索:(预设25分钟)1.制订观察计划。[材料准备:PPT]提问1:怎么观察记录一周的天气呢?说说你的想法。全班交流、分析。(预设:观察天气记录在本子上画图……)小结:我们要先制定观察计划,想好记录什么内容,确定好那天开始记录,每天什么时间记录。(板书:制定观察计划)提问2:把一周观察的情况都写在本子上,会产生混乱吗?全班交流、分析。(预设:分不清混淆)提问3: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这个混乱问题呢?全班交流、分析。小结:我们可以制作一个表格,每一格记录一天的情况。(板书:呈现表格)提问4:在这个表格上,要记录哪些内容呢?这些内容怎么安排呢?全班交流、分析。(预设:日期时间天气……)(板书:在表格中呈现内容)小结:观察记录是科学研究的关键环节。我们要坚持每天在规定的时间进行记录。下一周我们来交流记录的情况。2.分析某地一周天气记录表[材料准备:PPT]提问1:这是某地一周天气记录表。从这个记录表中你发现什么?全班交流、分析。小结:从记录表中我们发现,一周内有晴天、多云天、阴天、雨天,还发现温度也不一样。提问2:再与气象站发布的信息比一比,你有发现什么?全班交流、分析。小结:气象站记录的内容还增加了温度。3.自我评价[材料准备:PPT]谈话: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给自己打几颗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疑难解答】1.一年级学生在观察物体特征的时候,做不到全面、有序怎么办?教师可以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全面观察的重要性及有序观察的方法。在实际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耐心指导,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同时教给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观察的技巧。教师也需要边演示边板书,帮助学生建立感官与特征的对应联系,形成有序观察的习惯。通过反复练习和及时反馈,逐步培养学生全面、有序观察的习惯和能力,为他们的科学探究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三、研讨、反思(预设5分钟)提问:在同一天的不同时间,各组对天气现象的记录相同吗?说明了什么?29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教学后记】第二单元水和空气4.认识水【核心概念】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及要求】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1-2年级④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水具有无色、无气味、会流动等特征。[科学思维]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发现瓶中的水与其他液体间的异同,初步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对水的观察结果。[探究实践]通过用多种感官和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并描述水的特征。[态度责任]对自然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探究和实践。体会到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跟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意识到水的珍贵。【教学重点】知道水具有无色、无气味、会流动等特征。【教学难点】辨别水是无色的,区别透明与无色属性的不同。【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眼罩;;4.班级记录表。[学生]1.活动记录单;【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一、导入和聚焦(预设5分钟)情境导入:[材料准备:PPT]29 谈话: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关于水你们知道些什么?全班交流、分析。提问:关于水,你还有哪些问题吗?水是什么样子的呢?全班交流、分析。(预设:颜色气味……)小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水。(板书课题)二、探索:(预设25分钟)1.观察水。[材料准备:水,棉签,牛奶,香皂,各种形状容器;PPT]提问1:我们可以借助哪些感觉器官来观察呢?说说你的想法。全班交流、分析,教师相机演示扇闻和舌尝方法,特别提醒不知道的物体不能尝。(预设:眼睛看、手摸、鼻子闻、嘴巴尝……)提问2:怎样把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有条理的记录下来呢?全班交流、分析,出示记录单。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提问3: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分析。(1)水是无色的。提问:你发现水是什么颜色的?全班交流分析。出示牛奶,追问: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水的颜色和牛奶一样吗?(板书:无色)(2)水是透明的提问:你怎么认为水是透明的?全班交流分析。出示玻璃,演示透过玻璃能看到后面的手指,提问:透过水也能看到后面的物体吗?出示彩色玻璃糖纸,提问:糖纸什么颜色?有颜色的玻璃糖纸透明吗?小结:是否透明和有无颜色都是物体的特征。水既是无色的,也是透明的。(板书:透明)(3)水是无气味的提问:水有气味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分析。(预设:与洗发水比)小结:没有受过污染的水是没有气味的。(板书:无气味)(4)水是无味道的提问:用鼻子闻,水没有气味。用舌头尝,水有味道吗?全班交流分析。(预设:与盐比较)(板书:无味道)小结:没有受过污染的水也是没有味道的。(5)水能流动提问:把这杯水慢慢倾斜,将会发生什么?全班交流分析。演示:慢慢倾斜至水流出。(板书:能流动)小结:水会往较低的地方流动。(6)水没有确定形状提问:水有形状吗?如果把水倒入这些各种形状的容器中,可能是什么形状呢?把你的推测画下来。小组活动,教师巡视。29 全班交流、分析。小结:容器不同,水的形状也不同,这说明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板书:无确定形状)提问4:通过刚才的观察,你知道水是什么样的了吗?全班交流、分析。小结:水是透明、无色、无气味、无味道、能流动、无确定形状的液体。(板书:液体)2.辨别水[材料准备:水,盐水,牛奶,食用油,果汁;PPT]提问1:这里有5杯液体,哪个杯子里装的是水呢?全班交流、分析。提问2:用什么方法能快速找出哪杯是水呢?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全班交流、分析。(板书:一看二闻三尝)小结:我们可以用先看排除有颜色的,再闻去掉有气味的,最后用尝的方法去掉有味道的。3.大自然中的水[材料准备:视频;PPT]提问:水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你知道哪里有水吗?全班交流、分析。视频:水的重要性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水,我们不但要用到水,我们和动植物的体内也都有水,我们都离不开水。4.自我评价[材料准备:PPT]谈话: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给自己打几颗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疑难解答】1.一年级学生在观察物体特征的时候,做不到全面、有序怎么办?教师可以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全面观察的重要性及有序观察的方法。在实际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耐心指导,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同时教给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观察的技巧。教师也需要边演示边板书,帮助学生建立感官与特征的对应联系,形成有序观察的习惯。通过反复练习和及时反馈,逐步培养学生全面、有序观察的习惯和能力,为他们的科学探究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三、研讨、反思(预设5分钟)提问:在“辨别水”活动中,我们是怎样快速找到水的?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教学后记】5.比较水的多少【核心概念】12.技术、工程与社会【学习内容及要求】12.3科学、技术、工程相互影响与促进1-2年级④初步体验利用工具可以更好地进行观察与测量。29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利用工具可以更好地进行观察与测量。[科学思维]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的方法,发现比较量的多少先要确定一个标准。[探究实践]通过比较水的多少,知道比较量的多少先要确定一个标准。[态度责任]初步掌握观察、实验、测量、等基本的科学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知道比较量的多少先要确定一个标准。【教学难点】自制刻度杯。【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粗矮杯子,细高杯子,小杯子,记号笔,水槽;3.班级记录表。[学生]1.粗矮杯子,细高杯子,小杯子,记号笔,水槽;2.活动记录单。【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一、导入和聚焦(预设5分钟)情境导入:[材料准备:粗矮杯子,细高杯子;PPT]出示大小粗细不同的两杯水。提问:这两杯水,哪杯多?哪杯少呢?全班交流、分析。(预设:大小不同粗细不同……)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比较水多少的方法。(板书课题)二、探索:(预设25分钟)1.比较哪杯水多[材料准备:2个同样的杯子,1个大杯子,水槽;PPT]提问1:怎么比较哪杯水多呢?说说你的想法。全班交流、分析。(预设:倒入一个大杯子里倒入一个小杯子里……)方法一:①将1号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上记号,把杯腾空;②再往空杯中倒入2号杯里的水,做上记号;③比较2个记号的位置。方法2:①找两个一样大的杯子。②分别把1号和2号杯倒入两个一样大的杯子中。③比较两个一样大的杯子中水的多少。谈话:用这两种方法,比一比水的多少,并记录下来。出示记录单,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提问2:说说你用了哪种方法?比较结果怎样?全班交流、分析。提问3:你发现哪种方法又快又准呢?这样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29 全班交流、分析。小结:比较量的多少,要先确定一个标准。(板书:标准)2.自制刻度杯[材料准备:1个小杯子,1个大杯子,记号笔;PPT]谈话:这里有一个小杯子,1号,2号杯水分别能倒几杯呢?教师演示。提问1:为什么用这个小杯子也能比较出水的多少呢?说说你的想法。全班交流分析。小结:这个小杯子就是衡量的标准。提问2:如果这个杯子上有刻度,直接倒入就可以比较了。那么,怎么利用这个小杯子,做一个有刻度的杯子呢?说说你的想法。全班交流分析。小结:用小杯子做衡量的标准。每倒入一杯,画个记号。制作一个有刻度的杯子。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提问3:用自制的刻度杯比较一下水的多少,你发现刻度杯有什么优点?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全班交流分析。小结:用刻度杯能方便的测量出液体的多少。2.带刻度的容器[材料准备:PPT]提问1:你见过有刻度的容器吗?说说你知道的。全班交流分析。提问2:这些带刻度的容器,有什么作用呢?全班交流分析。小结: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制作出许多各种不同的带刻度的容器。3.自我评价[材料准备:PPT]谈话: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给自己打几颗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疑难解答】1.一年级学生在观察物体特征的时候,做不到全面、有序怎么办?教师可以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全面观察的重要性及有序观察的方法。在实际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耐心指导,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同时教给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观察的技巧。教师也需要边演示边板书,帮助学生建立感官与特征的对应联系,形成有序观察的习惯。通过反复练习和及时反馈,逐步培养学生全面、有序观察的习惯和能力,为他们的科学探究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三、研讨、反思(预设5分钟)提问:比较水的多少时,我们用到了哪些方法?这些方法都有确定的标准吗?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教学后记】29 6.哪里有空气【核心概念】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及要求】1.2.空气和水是重要的物质1-2年级②认识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空气是一种物质。[科学思维]运用间接观察法,发现空气是一种物质。[探究实践]通过借助工具,找到空气。[态度责任]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等基本的科学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知道空气是一种物质。【教学难点】借助工具观察。【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大纸袋,一袋水,一袋空气,一个洋葱;;4.班级记录表。[学生]1.水、扇子、吸管、气球、注射器、杯子;2.活动记录单;【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一、导入和聚焦(预设5分钟)情境导入:[材料准备:装有一袋空气、一个洋葱、一袋水的纸袋;PPT]出示纸袋。提问:纸袋中装有什么呢?你用什么方法能判断呢?全班交流、分析。(预设:摸……,闻……听……)揭秘纸袋。小结:纸袋中有一个洋葱、一袋水、还有一袋里面是空的。这个袋子真是空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袋子里是什么。二、探索:(预设25分钟)1.袋子里是什么[材料准备:一袋空气;PPT]提问1:你认为这个袋子里有东西吗?说说你的想法。全班交流、分析。(预设:鼓鼓的软软的……)提问2:用什么方法能感觉到里面有东西呢?说说你的想法。全班交流、分析。(预设:戳个洞靠近脸或放入水中)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提问3:你感觉到什么?看到什么?说明什么?全班交流、分析。29 小结:这个袋子中装的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板书:空气)2.找空气[材料准备:水、扇子、吸管、气球、注射器、杯子;PPT]谈话: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那么,哪里有空气呢?提问1:用什么办法能找到空气呢?说说你的想法。全班交流、分析。提问2:你能用这些工具找到空气吗?小组活动,教师巡视。谈话:我们用多种方法找到了空气,这些方法很重要,可以用气泡图记录整理我们找到的方法。全班交流、分析,整理气泡图。提问3:你是在哪里,怎样找到了空气呢?说说你的理由。全班交流分析。小结:我们在教室里、抽屉里、操场上等空的地方都找到了空气。提问4:这些物体里也有空气吗?说说你预测的理由。全班交流分析。提问5: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说说你的想法。全班交流分析。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提问6:根据我们验证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说说哪里有空气?全班交流分析。(板书:哪里有)小结:有孔隙的地方就有空气。3.水中也有空气[材料准备:PPT]提问:你认为水中有空气吗?说说你的理由。全班交流分析。小结:动植物都离不开空气。水中有空气,所以鱼、水草这些水生动植物才可以在水中生存。4.自我评价[材料准备:PPT]谈话: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给自己打几颗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疑难解答】1.一年级学生在观察物体特征的时候,做不到全面、有序怎么办?教师可以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全面观察的重要性及有序观察的方法。在实际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耐心指导,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同时教给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观察的技巧。教师也需要边演示边板书,帮助学生建立感官与特征的对应联系,形成有序观察的习惯。通过反复练习和及时反馈,逐步培养学生全面、有序观察的习惯和能力,为他们的科学探究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三、研讨、反思(预设5分钟)提问:我们找到空气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教学后记】29 7.认识空气【核心概念】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及要求】1.2.空气和水是重要的物质1-2年级②认识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科学思维]运用观察、分析的方法,发现空气是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探究实践]通过通过用多种感官和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并描述空气的特征。[态度责任]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等基本的科学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教学难点】借助工具观察。【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一袋空气;3.班级记录表。[学生]1.一袋空气;2.活动记录单;【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一、导入和聚焦(预设5分钟)情境导入:[材料准备:一袋空气;PPT]出示一袋空气。提问1:这里面装有什么呢?提问2:空气是什么样的呢?用什么办法认识它呢?全班交流、分析。小结:我们可以像观察水那样去观察空气。二、探索:(预设25分钟)1.观察空气[材料准备:一袋空气;PPT]提问1:这个袋子里装有空气。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空气呢?全班交流、分析。(预设:眼、鼻、舌……)小结:我们可以用感觉器官来观察。提问2:通过观察,你发现空气有什么特点吗?全班交流、分析。(1)空气是无色、透明的。提问:我们周围有空气吗?隔着空气你能看到周围的物体吗?说明什么。全班交流分析。(板书:无色、透明)(2)空气是无气味、无味道的。29 提问:空气有气味、有味道吗?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全班交流分析。(预设:与花香比与水比)小结:空气像水一样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板书:无气味、无味道)(3)空气能流动提问1:水会流动,空气会流动吗?全班交流分析。演示:慢慢打开一袋空气。提问2:有什么办法能看见空气的流动呢?说说你的想法。全班交流分析。小结:我们借助蚊香烟来观察空气是怎样流动的。演示:蚊香烟飘动提问3:你发现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全班交流分析。(板书:向四面八方流动)(4)空气没有确定形状提问:水有形状。那么,空气有形状吗?说说你的理由。全班交流、分析。小结:空气也像水一样没有确定形状。(板书:无确定形状)提问2:怎样把我们观察到的这些现象有条理的记录下来呢?全班交流、分析。出示记录单。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提问4:通过刚才的观察,你知道空气是什么样的吗?全班交流、分析。小结:空气是透明、无色、无气味、无味道、能流动、无确定形状的气体。(板书:气体)3.空气污染了[材料准备:PPT]提问:你这个现象吗?为什么要戴上口罩呢?说说你的理由。全班交流分析。小结:动植物都离不开空气。如果空气中的灰尘和其他杂质增加时,空气的透明度就会下降,还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4.自我评价[材料准备:PPT]谈话: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给自己打几颗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疑难解答】1.一年级学生在观察物体特征的时候,做不到全面、有序怎么办?教师可以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全面观察的重要性及有序观察的方法。在实际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耐心指导,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同时教给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观察的技巧。教师也需要边演示边板书,帮助学生建立感官与特征的对应联系,形成有序观察的习惯。通过反复练习和及时反馈,逐步培养学生全面、有序观察的习惯和能力,为他们的科学探究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三、研讨、反思(预设5分钟)提问:水和空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吗?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整理29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教学后记】第三单元溶解8.它溶解了吗【核心概念】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学习内容及要求】2.2物质的溶解和溶液①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如沙和食用油等。【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科学思维]运用观察、分析、图示的方法,描述和记录溶解过程。[探究实践]通过寻找盐在水中的踪迹,知道食盐均匀分散在水中。通过观察色素在水中的现象,了解溶解的过程。[态度责任]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等基本的科学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观察溶解现象。【教学难点】用示意图描述溶解现象。【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吸管;4.班级记录表。[学生]1.沙子、食盐、水、搅拌棒、吸管、棉签、胭脂红、杯子;2.活动记录单。【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一、导入和聚焦(预设5分钟)情境导入:[材料准备:沙子、食盐、水、搅拌棒;PPT]出示沙子和食盐。提问1:分别把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会怎样呢?要仔细观察才能有发现哦。讲述观察方法:①仔细观察食盐和沙子的样子。29 ②把盐放入水中,先观察默数到10,再搅拌,然后再观察,将观察到的变化记录下来。③把沙子放入水中,先观察默数到10,再搅拌,然后再观察,将观察到的变化记录下来。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提问2: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呢?全班交流、分析。小结:沙子在杯底,食盐却不见了,它溶解了吗?(板书课题)二、探索:(预设25分钟)1.食盐“藏”到哪里了[材料准备:吸管,小杯子,棉签;PPT]提问1:食盐到哪里去了呢?说说你的想法。全班交流、分析。(预设:杯底、杯面、整个杯子……)提问2:用什么方法能取到杯子中不同位置的水呢?全班交流、分析。讲述:我们可以用吸管来取杯中不同位置的水。①拇指按住吸管口。②插入杯中,再松开拇指。③再用拇指按住吸管口,提起吸管。④移动吸管至杯口上方,松开拇指。⑤用棉签轻沾水尝一尝。⑥把有咸味的取水位置用小圆点标记出来。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提问3:汇总我们的观察记录,有什么发现呢?全班交流、分析。小结:食盐均匀分散在水中。(板书:均匀分散)2.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材料准备:胭脂红,水杯,搅拌棒;PPT]提问1:食盐在水中是怎样分散开来的呢?全班交流分析。(预设:先变小,再变的看不见了)提问2:用什么办法能看见食盐的变化呢?全班交流分析。(预设:染色用有颜色的代替)小结:我们可以用像食盐这样能在水中变小,又有颜色的东西来代替。讲述:我们用胭脂红来代替食盐,观察在水中的变化。①取少量胭脂红放入水里。②观察一会儿。③再用搅拌棒搅拌。④把看到的过程画下来。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提问3:说一说,胭脂红在水中是怎样变化的?全班交流分析。(板书:颗粒看不见)提问4:根据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推测食盐在水中的变化吗?把你们的推测的画下来。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全班交流分析。提问5:说说,食盐到哪里去了?全班交流分析。29 小结:像食盐和胭脂红这样,放入水中后会均匀地分散,最后它们的颗粒看不见了,这种现象叫作溶解。(板书:溶解)3.自我评价[材料准备:PPT]谈话: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给自己打几颗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疑难解答】1.一年级学生在观察物体特征的时候,做不到全面、有序怎么办?教师可以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全面观察的重要性及有序观察的方法。在实际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耐心指导,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同时教给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观察的技巧。教师也需要边演示边板书,帮助学生建立感官与特征的对应联系,形成有序观察的习惯。通过反复练习和及时反馈,逐步培养学生全面、有序观察的习惯和能力,为他们的科学探究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三、研讨、反思(预设5分钟)提问:我们是怎样推想出食盐在水中是均匀分散的?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教学后记】9.生活中的溶解【核心概念】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学习内容及要求】2.2物质的溶解和溶液①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如沙和食用油等。【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科学思维]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发现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通过观察,知道生活中常常会应用到溶解现象。[态度责任]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等基本的科学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观察溶解现象。【教学难点】区别溶解和难溶解现象。29 【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班级记录表。[学生]1.白糖、味精、食用油、淀粉、陈醋、搅拌棒、杯子;2.活动记录单。【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一、导入和聚焦(预设5分钟)情境导入:[材料准备:PPT]提问1:你见过这些厨房里的物品吗?说说你知道的。全班交流、分析。提问2:厨房中的各种调料品都能溶解在水中吗?说说你的想法。全班交流、分析。小结:今天我们来探究生活中的溶解现象。(板书课题)二、探索:(预设25分钟)1.生活中的溶解现象[材料准备:白糖、味精、食用油、淀粉、陈醋、搅拌棒;PPT](1)问题提问1:白糖、味精、食用油、淀粉、陈醋这些物品能溶解在水中吗?说说你的猜想。全班交流、分析。提问2: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它们能溶解在水中吗?全班交流、分析。小结:我们来动手试一试,观察它们在水中的现象。(2)实验提问1:动手前要做哪些准备呢?全班交流、分析。(预设:水勺搅拌棒……)提问2:怎样做才能不把它们搞乱呢?全班交流、分析。(预设:贴标签……)提问3:怎样观察呢?全班交流、分析。(预设:搅拌……)步骤和要求:①把水杯一对一放在物品前。②舀一勺放入,先观察10秒,再搅拌。③搅拌后,静置一会儿,再观察。④把观察的现象记录下来。小组活动,教师巡视。(3)汇总提问1:食用油、淀粉在水中是什么现象呢?全班交流、分析。(预设:食用油……淀粉……)提问2:汇总我们的观察记录,有什么发现呢?全班交流、分析。小结:有的容易溶解,有的难溶解。(板书:有的容易溶解,有的难溶解。)29 提问3:你能根据这些物品的溶解现象分类吗?全班交流、分析。溶解的:难溶解的:2.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材料准备:PPT]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应用到溶解呢?说说你知道的。全班交流、分析。(预设:洗衣……)小结:生活中洗衣、药品等方面都会应用到溶解现象。3.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材料准备:;PPT]提问1:打开可乐,会有什么现象呢?可乐里面气体是从哪里来的呢?全班交流分析。(预设:气体……)提问2:这些有什么作用吗?说说你的想法。全班交流分析。(预设:水里增加空气……)小结:水除了能溶解一些液体和固体,还能溶解少量的二氧化碳、氧气等气体。鱼就是靠获取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4.自我评价[材料准备:PPT]谈话: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给自己打几颗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疑难解答】1.一年级学生在观察物体特征的时候,做不到全面、有序怎么办?教师可以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全面观察的重要性及有序观察的方法。在实际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耐心指导,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同时教给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观察的技巧。教师也需要边演示边板书,帮助学生建立感官与特征的对应联系,形成有序观察的习惯。通过反复练习和及时反馈,逐步培养学生全面、有序观察的习惯和能力,为他们的科学探究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三、研讨、反思(预设5分钟)提问:我们是如何辨别油是否能溶解在水中的?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教学后记】10.自制泡泡液【核心概念】12.技术、工程与社会【学习内容及要求】12.3科学、技术、工程相互影响与促进1-2年级②29 学会使用锤子、安全剪力、放大镜等简单工具;应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利用工具可以更好地进行观察与制作。[科学思维]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发现试验能不断改进产品。[探究实践]通过吹泡泡,知道合适的工具能吹出更大的泡泡。通过配制泡泡液,知道好产品需要不断改进。[态度责任]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等基本的科学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知道好产品需要不断改进。【教学难点】自制泡泡液。【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吸管、剪刀;4.班级记录表。[学生]1.吸管、剪刀、洗发乳、肥皂、洗洁精、沐浴乳、杯子、水、搅拌棒;2.活动记录单;【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一、导入和聚焦(预设5分钟)情境导入:[材料准备:PPT]出示吹泡泡图片。提问:你喜欢吹泡泡吗?说说怎样能吹出又大又不易破的泡泡呢?全班交流、分析。(预设:泡泡水吸管洗涤剂……)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吹出又大又结实的泡泡。(板书课题)二、探索:(预设25分钟)1.自制吹泡泡工具[材料准备:吸管、剪刀;PPT]提问1:你用过哪些工具来吹泡泡呢?说说你知道的。全班交流、分析。(预设:吸管铁丝圈……)提问2:选择什么材料来制作吹泡泡工具呢?全班交流、分析。指导制作吹泡泡工具。(1)选择合适的吸管。(2)选择合适的工具,把吸管的一端做成喇叭口。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提问3:用自制的吹泡泡工具,试一试,吹出的泡泡怎么样?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提问4:你吹出的泡泡满意吗?你认为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全班交流、分析。小结:吹出又大又结实的泡泡,还需要调制出合适的泡泡液。29 2.调制泡泡液[材料准备:洗发乳、肥皂、洗洁精、沐浴乳、杯子、水、搅拌棒;PPT]提问1:用什么材料能制作泡泡液呢?说说你的想法。全班交流、分析。(预设:洗发乳肥皂洗洁精沐浴乳……)小结:这些物品能溶解在水中,溶解后就是泡泡液。提问2:哪种物品调制的泡泡液吹出的泡泡又大又结实呢?说说你的想法。全班交流、分析。提问3:怎样调制泡泡液呢?说说你的想法。全班交流、分析。小结:每种洗涤物品都分别加入同样多的水,溶解后试一试,观察泡泡效果。调制方法:①取4个杯子,每个杯子里加入半杯水;②再每个杯子中分别加入一勺洗涤物品,再搅拌溶解;③试一试,哪种泡泡液效果好。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提问4:通过实验,你发现哪种泡泡液效果好?给它们排个序。全班交流、分析。小结:我们发现不同的洗涤物品调制出的泡泡液效果各不相同。如果放入两种或三种洗涤物品调制泡泡液,效果会怎样呢?3.改进泡泡液[材料准备:PPT]提问1:你想怎么改进泡泡液?说说你的想法。全班交流、分析。(预设:洗发精+洗洁精肥皂+沐浴乳沐浴乳+洗发精+洗洁精……)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提问2:这次调制的泡泡液效果有什么变化?说说你的发现。全班交流、分析。提问3:听说在泡泡液中加入白糖能出吹又大又结实的泡泡,你相信吗?怎么办呢?全班交流、分析。小结:把我们的泡泡液加入白糖,用实验来证明。小组活动,教师巡视。4.提出新问题[材料准备:PPT]提问1:在调制泡泡液的过程中,你遇到哪些问题?全班交流、分析。提问2:在实验过程中,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全班交流、分析。提问3:你还有哪些想要探究的问题?全班交流、分析。小结: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调制的泡泡液就会越来越好。5.自我评价[材料准备:PPT]谈话: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给自己打几颗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疑难解答】1.一年级学生在观察物体特征的时候,做不到全面、有序怎么办?29 教师可以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全面观察的重要性及有序观察的方法。在实际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耐心指导,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同时教给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观察的技巧。教师也需要边演示边板书,帮助学生建立感官与特征的对应联系,形成有序观察的习惯。通过反复练习和及时反馈,逐步培养学生全面、有序观察的习惯和能力,为他们的科学探究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三、研讨、反思(预设5分钟)提问:在制作泡泡液的过程中我们是怎样发现并提出新问题的?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教学后记】第四单元常见的金属11.身边的金属【核心概念】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及要求】1.3金属及合金是重要材料1-2年级⑤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知道金属是常见的材料。【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金属是常见的材料。[科学思维]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发现身边常见的金属。[探究实践]通过观察,知道金属是常见的材料。通过观察比较金属,学会观察金属的方法。[态度责任]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等基本的科学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知道金属是常见的材料。【教学难点】铜铁铝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班级记录表。[学生]1.铜棒、铁棒、铝棒、铜丝、铁丝、铝丝、铜勺、铁勺、铝勺、砂纸、铁钉、电子秤;2.活动记录单。【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29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一、导入和聚焦(预设5分钟)情境导入:[材料准备:PPT]出示图片。提问:你认识这些物品吗?它们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全班交流、分析。(预设:金属铜铁铝……)小结: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金属材料制作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常见的金属。(板书课题)二、探索:(预设25分钟)1.认识常见的金属[材料准备:PPT]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由金属制成的?说说你知道的。全班交流、分析。(预设:门窗锅杯子勺子……)小结:铜、铁、铝、金等这些都是常见的金属。金属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用途非常广泛。(板书:铜、铁、铝)2.观察铜、铁、铝[材料准备:铜棒、铁棒、铝棒、铜丝、铁丝、铝丝、铜勺、铁勺、铝勺、砂纸、铁钉、电子秤;PPT]谈话:铜、铁、铝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观察这些金属。方法一:磨一磨,看光泽。讲述:把铜棒、铁棒、铝棒在砂纸来回摩擦。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提问1:打磨过的铜棒、铁棒、铝棒有什么变化吗?全班交流、分析。小结:砂纸去掉了铜棒、铁棒、铝棒的外衣,露出金属原本的模样,我们会发现金属有光泽。(板书:光泽)方法二:刻一刻,比硬度。讲述:用钉子刻画铜勺、铁勺、铝勺。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提问2:观察比较,哪个划痕最深?哪个划痕最软?说明什么。全班交流、分析。小结:根据划痕的深浅可以判断软硬。(板书:软硬)方法三:弯一弯,比韧性。讲述:两手分别握住铜丝、铁丝、铝丝两端,上下弯,数一数,弯多少下铜丝、铁丝、铝丝会断开。比一比,谁的韧性强。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提问3:观察比较,哪种金属韧性最强?全班交流、分析。小结:不容易断的,说明韧性强。(板书:韧性)方法四:称一称,比轻重。讲述:把同样粗细长短的铜棒、铁棒、铝棒,用电子秤,称一称它们谁最重,谁最轻。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提问4:你知道哪种金属最重?哪种最轻?全班交流、分析。小结:同样是金属,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提问5:通过观察,你发现铜、铁、铝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全班交流、分析。29 小结:铜、铁、铝都有光泽,但是它们的软硬、韧性和质量各不相同。3.自我评价[材料准备:PPT]谈话: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给自己打几颗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疑难解答】1.一年级学生在观察物体特征的时候,做不到全面、有序怎么办?教师可以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全面观察的重要性及有序观察的方法。在实际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耐心指导,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同时教给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观察的技巧。教师也需要边演示边板书,帮助学生建立感官与特征的对应联系,形成有序观察的习惯。通过反复练习和及时反馈,逐步培养学生全面、有序观察的习惯和能力,为他们的科学探究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三、研讨、反思(预设5分钟)提问:我们对金属有哪些新的认识?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教学后记】12.铁与磁铁【核心概念】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及要求】1.3金属及合金是重要材料1-2年级⑤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知道金属是常见的材料。【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磁铁有磁性。[科学思维]运用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的方法,发现磁铁能吸引铁的物品。[探究实践]通过用磁铁接触周围的物体,知道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品。通过归纳、分析,知道磁铁有磁性。[态度责任]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等基本的科学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知道磁铁有磁性。【教学难点】归纳、分析。【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烧杯、图钉;3.班级记录表。[学生]1.29 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图钉、硬币、铁钉、回形针、铜钥匙、易拉罐、木块;2.活动记录单。【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一、导入和聚焦(预设5分钟)情境导入:[材料准备:水杯、图钉、包裹后的条形磁铁;PPT]教师演示:放入图钉。提问1:你有什么办法把水中的图钉取出来呢?全班交流、分析。(预设:手拿倒出来……)提问2:你有什么办法不沾水能把水中的图钉取出来呢?全班交流、分析。教师演示:用磁铁取出。提问3:猜一猜,能将图钉从水中吸上来的“魔棒”是什么?全班交流、分析。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磁铁的本领。(板书课题)二、探索:(预设25分钟)1.磁铁探物[材料准备: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图钉、硬币、铁钉、回形针、铜钥匙、易拉罐、木块;PPT]出示讲述: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板书: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提问1:这些不同形状的磁铁都有“魔棒”的本领吗?说说你的想法。全班交流、分析。提问2:怎么证明它们都有没有“魔棒”的本领呢?全班交流、分析。提问3:用磁铁靠近身边各种物品,观察它们有“魔棒”的本领吗?出示记录单并讲述要求:用磁铁靠近不同物品将观察结果填入记录单。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提问4:交流我们的观察结果,看看有什么新发现?(1)统计哪些物品能被吸引。全班交流、分析。小结:这些由铁和镍制作的物品都能被各种形状的磁铁吸引。(2)统计哪些物品不能被吸引。全班交流、分析。小结:玻璃、塑料、木材、铜等材料制作的物品不能被吸引。提问4:磁铁能吸引与什么有关系?说说你的理由。全班交流、分析。小结:磁铁能吸引与磁铁的形状没有关系,与制成物品的材料有关系。提问5:哪些材料制成的物品能被磁铁吸引呢?全班交流、分析。小结:磁铁能吸引铁镍等材料这种性质叫作磁性。(板书:铁、镍磁性)提问6:磁铁隔着一段距离还能吸引回形针吗?试一试,说说你的发现。全班交流、分析。小结:由铁制作的物品都能被磁铁吸引,而且隔着一定距离就能被吸引,这就是“魔棒”29 的魔力。2.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材料准备:PPT]谈话:中国人早在2600多年前就发现了天然磁石,磁石能够将铁吸过来,因此,古人将磁石吸铁比作慈母爱子。提问:生活中人们利用磁铁可以做什么呢?说说你知道的。全班交流、分析。(预设:铅笔盒门吸别针捡钉子……)小结:生活中许多地方都会利用磁铁的磁性帮助我们,使我们的工作更方便。3.自我评价[材料准备:PPT]谈话: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给自己打几颗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疑难解答】1.一年级学生在观察物体特征的时候,做不到全面、有序怎么办?教师可以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全面观察的重要性及有序观察的方法。在实际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耐心指导,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同时教给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观察的技巧。教师也需要边演示边板书,帮助学生建立感官与特征的对应联系,形成有序观察的习惯。通过反复练习和及时反馈,逐步培养学生全面、有序观察的习惯和能力,为他们的科学探究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三、研讨、反思(预设5分钟)提问:我们是怎样知道磁铁有磁性的?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教学后记】13.磁铁游乐场【核心概念】12.技术、工程与社会【学习内容及要求】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1-2年级②学会使用锤子、安全剪力、放大镜等简单工具;应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磁铁有磁性。[科学思维]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发现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探究实践]通过体验魔术,知道魔术中的科学道理。通过自制磁铁玩具,知道制作玩具需要调试和改进。[态度责任]29 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等基本的科学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知道磁铁有磁性。【教学难点】调试和改进。【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空塑料瓶、蝴蝶图卡、细线、回形针、胶带、磁铁、扑克牌、硬币、玻璃杯、铁勺;3.班级记录表。[学生]1.空塑料瓶、蝴蝶图卡、细线、回形针、胶带、磁铁;2.活动记录单。【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一、导入和聚焦(预设5分钟)情境导入:[材料准备:磁铁钓鱼玩具;PPT]演示:钓小鱼。提问:小鱼是怎样钓上来的呢?全班交流、分析。(预设:磁铁铁……)小结:磁铁能吸铁,我们能用它的这个本领做游戏,还能帮助我们工作。(板书课题)二、探索:(预设25分钟)1.巧用磁铁[材料准备:条形磁铁、沙子、图钉、硬币、扑克牌、玻璃杯、铁勺;PPT]提问1:小明不小心把图钉洒落在沙子中,你有什么办法把图钉捡出来?说说你的想法。全班交流、分析。(板书:巧取图钉)小结:我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问2:我们来做个硬币穿纸牌的魔术。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其中的秘密吗?(板书:硬币穿纸牌)教师演示魔术。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全班交流、分析。小结:看似神秘的魔术其实都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2.自制磁铁玩具[材料准备:空塑料瓶、蝴蝶图卡、细线、回形针、胶带、磁铁;PPT]谈话:我们来制作一个磁铁玩具,飞舞的蝴蝶。(板书:飞舞的蝴蝶)提问1:观察这个玩具,你认为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全班交流、分析。出示:制作材料提问2:怎么制作这个玩具呢?说说你的想法。全班交流、分析。讲述制作步骤:(1)在纸上画好蝴蝶并剪下来。(2)将回形针别在蝴蝶上并系上细线。(3)把蝴蝶放入瓶中用瓶盖夹住细线。提问3:瓶口朝下,怎样放置磁铁能让蝴蝶舞动而不掉下来呢?29 全班交流、分析。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展示自制玩具。小结:今天我们利用磁铁的磁性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还只做了玩具。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通过学习会了解许多科学道理,利用科学道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也能从中获得快乐。3.自我评价[材料准备:PPT]谈话: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给自己打几颗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疑难解答】1.一年级学生在观察物体特征的时候,做不到全面、有序怎么办?教师可以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全面观察的重要性及有序观察的方法。在实际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耐心指导,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同时教给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观察的技巧。教师也需要边演示边板书,帮助学生建立感官与特征的对应联系,形成有序观察的习惯。通过反复练习和及时反馈,逐步培养学生全面、有序观察的习惯和能力,为他们的科学探究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三、研讨、反思(预设5分钟)提问:当表演磁铁魔术和制作磁铁玩具遇到困难时,我们是怎样调试和改进的?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教学后记】29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3春)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3春)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3春)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3春)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3春)
小学科学湘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3春精编版)
小学科学湘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3春精编版)
小学科学湘科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编排)(2023春)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5春)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小学 - 科学
发布时间:2025-02-24 12:20:01
页数:30
价格:¥8
大小:204.5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