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二轮专题
>
初中历史2025届中考世界史知识点讲解系列0316(知识点 考点刷题)(共三部分)
初中历史2025届中考世界史知识点讲解系列0316(知识点 考点刷题)(共三部分)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7
2
/7
剩余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中考历史世界史知识点讲解第一部分古代亚非文明一、知识点梳理:古代亚非文明(一)古代埃及文明1.发源地:尼罗河流域。2.政治制度:法老制度:法老是最高统治者,集政治、军事、宗教大权于一身,被视为神的化身。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人的建筑技术和宗教信仰。3.文化成就:象形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记录了古埃及的历史、宗教和文化。太阳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将一年分为365天。医学与数学:在解剖学、几何学等方面有较高成就。4.经济基础:农业发达,尼罗河定期泛滥为土地带来肥沃的淤泥,促进了农业的繁荣。(二)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发源地: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2.政治制度:城邦国家:早期以城邦为主,如乌尔、乌鲁克等。君主专制:随着国家统一,君主专制逐渐确立。3.文化成就:楔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用于记录历史、法律和宗教内容。《汉谟拉比法典》: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一部完整法典,体现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4.经济基础:农业发达,灌溉系统完善,手工业和商业繁荣。(三)古代印度文明1.发源地:印度河流域。2.政治制度:种姓制度: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分明,职业世袭,不同等级之间不得通婚。3.文化成就:梵文: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是印度古典文学的主要载体。佛教: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对印度及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4.经济基础:农业和手工业发达,商业贸易活跃,印度河谷地是重要的农业区。(四)古代中国文明1.发源地:黄河、长江流域。2.政治制度:早期国家:夏朝是中国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分封制与宗法制:西周时期,通过分封制巩固统治,宗法制维护家族秩序。3.文化成就:甲骨文: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记录了商朝的历史和文化。《诗经》《尚书》: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和历史文献,反映了早期中国文化。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4.经济基础: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形成了完整的经济体系。7 二、考点刷题【选择题】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印度文明的共同点是()A.都发源于大河流域B.都创造了象形文字C.都建立了严格的种姓制度D.都发明了太阳历答案:A解析: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因此,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选项A正确。【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埃及人相信死后灵魂不灭,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也是其灵魂的栖息之所。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毁坏了另一个人的眼睛,那么毁坏者的眼睛也要被毁坏。”材料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将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分明,职业世袭,不同等级之间不得通婚。(1)根据材料一,分析金字塔在古埃及文明中的地位。(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分析种姓制度对古代印度社会的影响。答案:(1)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体现了古埃及人的建筑技术和宗教信仰,反映了法老的权威和对死后世界的重视。(2)《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原则,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3)种姓制度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阻碍了社会流动,激化了社会矛盾,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亚非文明的理解。第(1)问需要从金字塔的象征意义和宗教功能进行分析;第(2)问需要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第(3)问需要分析种姓制度的影响。【小论文题】以“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特征”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字数在300字左右。参考答案:《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特征》古代亚非文明具有许多共同特征。首先,它们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如尼罗河、两河、印度河和黄河长江流域,这些河流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奠定了文明的基础。其次,这些文明都建立了集权制度,如古埃及的法老制度、古巴比伦的君主专制和古代中国的王权制度,体现了高度的组织能力和统治能力。再次,古代亚非文明在文化上都有辉煌成就,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梵文和古代中国的甲骨文,这些文字记录了各自文明的历史和文化。最后,这些文明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古埃及的建筑技术、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古印度的佛教和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总之,古代亚非文明在地理环境、政治制度、文化成就和历史影响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展现了人类早期文明的辉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亚非文明共同特征的理解。学生需要从地理环境、政治制度、文化成就和历史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第二部分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7 一、知识点梳理一、欧洲封建时代的社会结构与特点1.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封君封臣关系:封建主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封君封臣关系,封主将土地(采邑)授予封臣,封臣则为封主提供军事服务或其他形式的效忠。土地与权力结合:封建领主在其封土内不仅拥有土地所有权,还掌握了行政、司法、税收等权力。等级制度: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从上至下主要包括教皇、国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骑士。2.经济基础庄园经济:封建经济以农业为主,庄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奴依附于封建领主,为领主耕种土地,同时承担劳役。农奴制度:农奴是封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他们没有自由,生活条件恶劣,受领主的严格控制。3.政治与宗教政治分散化:封建制度导致中央权力衰落,各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拥有独立的政治权力。教会的影响力:罗马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占据重要地位,控制了大量土地,并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垄断。4.社会变迁城市兴起: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逐渐兴起,商业和手工业逐渐繁荣,封建庄园经济受到挑战。农奴制度的瓦解: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如文艺复兴)促使农奴制度逐渐瓦解。二、亚洲封建时代的社会结构与特点1.日本大化改新: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奠定了日本封建制度的基础。幕府统治: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幕府掌握实权,武士阶层崛起,形成了独特的武士道精神。2.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的创立与传播: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通过军事扩张,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文化贡献: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成就显著,如《天方夜谭》和阿拉伯数字的传播。3.印度德里苏丹国: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伊斯兰教在印度广泛传播。种姓制度:印度的种姓制度在封建时代依然存在,社会等级森严。4.中国封建制度: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以土地为基础,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维护社会秩序。中央集权:与欧洲的封建分散化不同,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高度的中央集权,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官员,维护社会的稳定。三、欧洲与亚洲封建时代的对比1.政治结构欧洲:封建制度导致权力分散,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拥有独立的行政、司法和军事权力。亚洲:中国和日本等国家形成了中央集权,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服从中央。2.经济基础欧洲:庄园经济和农奴制度是主要经济形式,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亚洲:中国和印度的封建经济以农业为主,但商业和手工业也较为发达。3.宗教与文化7 欧洲: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占据重要地位,宗教对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影响深远。亚洲:日本的佛教和中国的儒家思想对社会文化影响较大,宗教与世俗权力相互影响。4.社会变迁欧洲:随着城市兴起和经济的发展,封建制度逐渐瓦解。亚洲:封建制度在亚洲的演变较为复杂,如日本的幕府统治和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四、总结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在政治、经济、宗教和社会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欧洲的封建制度以分散化的权力结构和庄园经济为特征,而亚洲的封建社会则以中央集权和多样化的经济形式为主。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对封建制度的影响。二、考点刷题【选择题】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与亚洲封建制度的主要区别在于()A.欧洲有庄园经济,亚洲没有B.欧洲有基督教,亚洲没有C.欧洲权力分散,亚洲权力集中D.欧洲有农奴,亚洲没有答案:C解析:欧洲封建制度以分散化的权力结构为特征,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拥有独立的政治权力。而亚洲的封建社会,如中国和日本,形成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因此,选项C正确。【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以土地为核心,封建主通过分封土地建立封君封臣关系。材料二:日本在大化改新后,仿效中国唐朝的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材料三:阿拉伯帝国通过军事扩张,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伊斯兰教成为其统治的重要工具。(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说明日本封建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的相似之处。(3)根据材料三,分析阿拉伯帝国的统治方式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答案:(1)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以土地为核心,通过分封土地建立封君封臣关系。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拥有独立的行政、司法和军事权力。(2)日本封建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的相似之处: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国家权力高度集中。都通过制度化的方式维护社会秩序。(3)阿拉伯帝国的统治方式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统治方式:通过军事扩张建立庞大帝国,伊斯兰教成为统治的重要工具。社会影响: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欧洲和亚洲封建制度的理解。第(1)问需要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第(2)问需要分析日本和中国封建制度的相似之处;第(3)问则需要分析阿拉伯帝国的统治方式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小论文题】以“欧洲与亚洲封建制度的异同”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字数在300字左右。7 参考答案:《欧洲与亚洲封建制度的异同》欧洲与亚洲的封建制度在多个方面存在异同。相同点:都以土地为核心,土地是封建制度的基础。都存在等级制度,社会分层明显。不同点:政治结构:欧洲封建制度导致权力分散,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拥有独立的政治权力;而亚洲的封建社会,如中国和日本,形成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宗教与文化:欧洲的基督教会在中世纪占据重要地位,宗教对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影响深远;而亚洲的宗教与世俗权力相互影响,如日本的佛教和中国的儒家思想。经济基础:欧洲以庄园经济和农奴制度为主;亚洲的封建经济以农业为主,但商业和手工业也较为发达。总之,欧洲与亚洲的封建制度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显著区别。第三部分走向近代一、知识点梳理(一)欧洲的近代化转型1.经济基础的转变资本主义萌芽:14世纪末,意大利等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兴起,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新航路开辟:15世纪末,欧洲人开辟了通往亚洲、美洲的新航路,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早期殖民扩张: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通过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14世纪至17世纪,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强调人的价值和个性解放,冲击了宗教神权的束缚,为近代科学和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宗教改革:16世纪,马丁·路德等发起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3.政治制度的转型专制王权的兴起: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各国逐渐形成了专制王权,权力集中于国王手中,推动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至18世纪,英国、法国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4.科技与工业革命近代科学的兴起: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成就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大幅提升,标志着欧洲正式进入近代社会。(二)亚洲的近代化转型1.日本的明治维新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威胁,封建幕府统治危机四伏。改革内容:明治维新是一场由封建统治阶层内部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幕府统治,建立中央集权,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等政策。影响: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实现了近代化,成为亚洲唯一的近代化国家。2.中国的近代化尝试7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开展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和制度实现近代化。戊戌变法: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政治改革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但最终失败。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政治进程。3.其他亚洲国家的近代化进程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印度的近代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方的科技和思想。奥斯曼帝国:通过一系列改革(如坦志麦特改革)试图实现近代化,但未能成功摆脱衰落的命运。(三)欧洲与亚洲走向近代的异同1.相同点经济基础:欧洲和亚洲的近代化都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为基础。思想解放: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及亚洲的明治维新等,都强调思想解放,冲击传统权威。政治变革: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亚洲的明治维新等,都通过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转型。2.不同点转型路径:欧洲的近代化是内生的,从资本主义萌芽到工业革命逐步发展;亚洲的近代化多为外源性的,受到西方列强的冲击。社会基础:欧洲的近代化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基础上;亚洲的近代化多由封建统治阶层自上而下推动。结果差异:欧洲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实现了全面的近代化;亚洲的近代化进程较为复杂,部分国家成功转型,部分国家则面临挫折。二、考点刷题【选择题】19世纪中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近代化转型,而中国则经历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A.改革的性质不同B.改革的背景不同C.改革的结果不同D.改革的路径不同答案:A解析: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全面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虽然也有近代化的尝试,但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戊戌变法则因保守势力的反对而失败。因此,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改革的性质不同。【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废除幕府统治,建立中央集权,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等政策,迅速实现了近代化。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开展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和制度实现近代化。然而,洋务运动未能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最终失败。(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中日近代化转型的启示。答案:(1)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废除幕府统治,建立中央集权。7 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发展军事力量。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学习西方文化、教育和科技。(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未能改变封建统治。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未能全面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文化。保守势力的阻碍,洋务运动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3)启示:近代化转型需要全面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文化,不能仅停留在技术和器物层面。改革需要触及社会的根本制度,否则难以取得成功。改革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否则容易受到保守势力的阻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日近代化转型的理解。第(1)问需要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第(2)问需要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第(3)问则需要结合材料,谈从中日近代化转型中得到的启示。【小论文题】以“欧洲与亚洲走向近代的异同”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字数在300字左右。参考答案:《欧洲与亚洲走向近代的异同》欧洲与亚洲走向近代的历程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显著差异。相同点:经济基础:欧洲和亚洲的近代化都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为基础。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推动了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而亚洲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引入西方技术和资本,促进了经济转型。思想解放: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及亚洲的明治维新等,都强调思想解放,冲击传统权威。文艺复兴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而日本的“文明开化”则引入了西方的科学和文化。政治变革: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亚洲的明治维新等,都通过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转型。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了中央集权。不同点:转型路径:欧洲的近代化是内生的,从资本主义萌芽到工业革命逐步发展;亚洲的近代化多为外源性的,受到西方列强的冲击。例如,日本明治维新是在西方列强的威胁下被迫进行的改革。社会基础:欧洲的近代化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基础上;亚洲的近代化多由封建统治阶层自上而下推动。例如,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由封建统治阶层主导的改革。结果差异:欧洲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实现了全面的近代化;亚洲的近代化进程较为复杂,部分国家成功转型,部分国家则面临挫折。例如,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功实现了近代化,而中国则因保守势力的阻碍,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未能彻底成功。总结:欧洲与亚洲走向近代的历程反映了不同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对近代化的影响。欧洲的内生性变革和亚洲的外源性变革都为全球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欧洲与亚洲走向近代的异同点的理解。学生需要从经济、思想、政治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7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部编初中历史中考重点知识点
部编初中历史《世界史部分》常考易错知识点汇总
初中历史部编版中考复习近代史易混淆知识点整理(共50条)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世界史》填空练习(共七大类,附参考答案)
中考专项知识点复习:散文阅读技巧综合讲解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时空坐标图(中国史 世界史)
初中英语2023中考核心语法主谓一致知识点讲解(共七点)
初中历史《世界史》考点整理
部编初中历史世界史核心考点
初中历史2025届中考高频考点答题术语(共30种)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5-03-26 18:40:02
页数:7
价格:¥2
大小:173.5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