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二轮专题
>
初中历史2025届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讲解系列0318(知识点 考点刷题)(共三部分)
初中历史2025届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讲解系列0318(知识点 考点刷题)(共三部分)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6
2
/6
剩余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讲解第一部分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一、知识点梳理(一)民族团结1.我国的民族概况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民族政策与制度民族平等: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享有平等权利,承担相同义务。民族团结: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保障各民族在自治区域内行使自治权。各民族共同繁荣: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3.新时代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强调各民族要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弘扬中华文化,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进民族事务法治化:完善民族事务治理政策法规体系,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4.民族团结的重要性①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②民族团结能够抵御外部势力的分裂图谋,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二)祖国统一1.历史背景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分裂与统一的循环,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中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怀。2.统一的现实意义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维护国家统一能够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3.新时代的统一进程一国两制:为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也为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了基础。爱国统一战线:通过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祖国统一进程。4.维护祖国统一的措施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全体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考点刷题【选择题】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下列关于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说法,错误的是()A.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C.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6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之间没有关联答案:D解析: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密切相关。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障,而国家统一又是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选项D错误。【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材料二: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2)根据材料二,分析民族团结对国家统一的意义。答案:(1)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包括:各民族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理念。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2)民族团结对国家统一的意义: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能够抵御外部势力的分裂图谋。民族团结能够凝聚各民族的力量,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统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关系的理解。第(1)问需要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第(2)问则需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团结对国家统一的意义。【小论文题】以“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关系”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字数在200字左右。参考答案:《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关系》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密切相关,二者相辅相成。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障,而国家统一又是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从历史来看,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在新时代,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只有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能筑牢国家统一的根基。祖国统一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维护国家统一能够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总之,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二者缺一不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关系的理解。学生需要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第二部分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一、知识点梳理(一)国防建设成就1.军队现代化建设海军建设: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向远洋作战转型,2012年“辽宁舰”服役,2019年“山东舰”服役,标志着中国进入“双航母”时代。空军建设:歼-20隐形战斗机列装部队,提升了空军的现代化水平。导弹力量:东风-41洲际导弹等先进装备的服役,增强了中国军队的战略威慑能力。6 信息化建设: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军队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2.国防科技工业中国建立了完整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从仿制到自主研发,武器装备实现了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跨越。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核潜艇和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的国家。3.军事战略与国际担当明确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确立“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积极参与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救援、亚丁湾护航等行动,展现大国担当。4.国防教育与全民国防意识通过国防教育普及,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营造全社会尊崇军人的氛围。(二)外交成就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由中印两国提出,1954年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万隆会议:1955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成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升了国际地位。2.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多边外交: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3.新时代外交成就“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提出,推动全球互联互通,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国建交国数量增至181个,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国际热点问题解决:促成沙特和伊朗和解,推动中东和平进程。4.外交理念与国际担当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提供疫苗和医疗援助。二、考点刷题【选择题】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中美建交②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③中日建交④尼克松访华A.②④③①B.②③④①C.④②③①D.②④①③答案:A解析:根据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因此,正确顺序为②④③①。【材料题】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23年,中国外交有六大亮点,包括元首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金砖机制扩员、中国—中亚峰会以及促成沙特和伊朗和解。材料二:新时代中国外交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互联互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1)根据材料一,概括2023年中国外交的六大亮点。(2)根据材料二,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意义。答案:(1)2023年中国外交的六大亮点:元首外交精彩纷呈,铸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丰碑。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扎实推进,为构建人类美好未来注入新动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金砖机制实现历史性扩员,凝聚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新力量。中国—中亚峰会成功举办,打造区域睦邻友好合作新平台。促成沙特和伊朗历史性和解,树立政治解决热点问题新典范。(2)“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意义:推动全球互联互通,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开辟国际合作新空间。汇集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时代中国外交成就的理解。第(1)问需要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2023年中国外交的亮点。第(2)问则需要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进行分析。【小论文题】题目:以“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国际影响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字数在200字左右。参考答案:《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国际影响力》新时代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2023年,中国外交取得六大亮点,包括元首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金砖机制扩员、中国—中亚峰会以及促成沙特和伊朗和解。“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互联互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提供疫苗和医疗援助,展现了大国担当。中国外交不仅推动了自身发展,也为全球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时代中国外交成就的理解。学生需要结合具体事例,从国际合作、国际影响力等方面进行论述,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第三部分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一、知识点梳理(一)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生活方式的改变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例如,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进行沟通和娱乐。智能家居系统实现了家电设备的远程控制,提升了生活的舒适度。2.工作方式的变革科技推动了远程办公、在线协作等新型工作模式的普及,提高了工作效率。新兴职业不断涌现,如数据分析师、人工智能工程师等,同时一些传统职业逐渐衰退。3.文化交流的加速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6 数字技术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新的手段,如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4.教育方式的创新在线教育和远程学习的普及使教育资源更加普及和均等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如情感识别摄像头和数据分析系统,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支持。5.医疗健康的进步科技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如远程医疗、数字化病历系统等。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健康数据,提升了健康管理的效率。(二)科技对文化的影响1.文化表现形式的丰富科技为文化创作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台,如AI生成的艺术作品、数字博物馆等。多模态感知技术通过4D环境模拟和气味矩阵,为观众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2.文化传承与创新科技助力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如线上民族记忆馆、非遗数字彩绘等。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推动了文化创新,如国风联名文具、国风游戏等。3.文化价值观的重塑科技的发展影响了人们对效率、创新、隐私等价值观的理解。科技文化强调开放、共享和合作,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多元化。(三)科技发展的挑战与应对1.科技的双刃剑效应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引发了隐私泄露、网络安全、数字鸿沟等问题。科技应用不当可能导致社会不平等加剧,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2.应对措施加强科技伦理和法律监管,确保科技发展符合人类利益。推动科技普及和教育,缩小数字鸿沟,让更多人受益。二、考点刷题【选择题】科技的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关于科技对社会生活影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智能家居系统提升了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性B.科技的发展推动了远程办公和在线教育的普及C.互联网的普及导致了传统媒体的完全消失D.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答案:C解析:虽然互联网的普及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冲击,但传统媒体并未完全消失,而是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智能家居系统让人们可以远程控制家电设备,智能手机让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材料二:科技对文化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数字技术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新的手段,如AI生成的艺术作品、数字博物馆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技对生活方式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分析科技对文化创新的作用。答案:(1)科技对生活方式的影响:提升了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如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使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如智能手机的普及。6 (2)科技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提供了新的创作工具和平台,如AI生成艺术作品。促进了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如数字博物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技对社会生活和文化影响的理解。第(1)问需要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科技对生活方式的影响。第(2)问则需要分析科技对文化创新的作用。【小论文题】以“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双刃剑效应”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字数在300字左右。参考答案:《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双刃剑效应》科技的发展深刻改变了社会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一方面,智能家居、智能手机等科技产品提升了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科技推动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新型工作模式的普及,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科技发展也带来了隐私泄露、网络安全等问题。数字鸿沟的加剧使得部分人群无法充分享受科技带来的红利。因此,我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必须加强科技伦理和法律监管,确保科技发展符合人类利益。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技发展双刃剑效应的理解。学生需要从科技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6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部编初中历史世界现代史核心考点
中考历史复习考点中国现代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课件
部编初中历史中国古、近、现代史易错知识点汇总
部编初中历史中考重点知识点
部编初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中考基础知识
初中历史部编版中考复习近代史易混淆知识点整理(共50条)
中考专项知识点复习:散文阅读技巧综合讲解
全国通用2022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讲解部分素材新人教版
全国通用2022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讲解部分素材新人教版
初中历史2025届中考高频考点答题术语(共30种)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5-03-26 19:40:03
页数:6
价格:¥2
大小:169.0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