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历史2025届高考各题型解题思路讲解(选择题 材料题 小论文题 实战演练)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考历史各题型解题思路讲解一、选择题1.审题干①明确时间、空间范围: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如“19世纪中期”“明清时期”等,以及地域限制,如“中国”“西方”“欧洲”等。这些范围能帮助缩小思考的范围。②抓住关键词:找出题干中的核心概念、限定词等。例如,“根本原因”“主要目的”“直接体现”等关键词,它们决定了答题的方向。③理解题干意思:有些题干可能比较复杂,需要仔细分析。比如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要弄清楚是问原因还是结果。2.看选项①排除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对比选项和题干,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比如,如果题干问的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而选项中有“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之类的表述,就可以直接排除,因为中国古代不可能有资本主义经济政策。②比较法:当选项中有两个或多个选项都看似正确时,需要仔细比较它们的差异。例如,选项A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选项B是“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通过比较,结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可以确定A是正确的。③联系教材:选项中如果有与教材内容明显不符的表述,一般可以判断为错误。但也要注意,有些题目是考查对教材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不能完全依赖教材。3.结合知识判断①运用历史知识:根据平时积累的知识,判断选项是否符合史实。例如,对于“洋务运动”的相关题目,要运用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等知识来判断。②运用历史理论: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理论,可以帮助分析一些比较抽象的题目。比如,分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就可以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思考。例题解析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这一时期,英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B.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幅提升C.英国的地理位置优越D.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解题思路:①审题干关键词:19世纪中期、英国、国际贸易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时间范围: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时期)。核心问题:英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②看选项A选项:英国拥有广阔殖民地。虽然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市场和资源,但这不是“主要原因”。B选项: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幅提升。这是英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核心因素。C选项:英国的地理位置优越。虽然地理位置对贸易有一定帮助,但不是主要原因。D选项: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这是英国在工业革命后采取的经济政策,但不是其占据主导地位的根本原因。③结合所学知识判断:5 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生产力大幅提升,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商品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这是其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根本原因。选择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的核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排除干扰项,找到最符合题意的答案。二、材料题1.审题①明确问题要求:仔细阅读问题,确定问题的类型,如“根据材料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比较……”等。明确问题要求后,才能有针对性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②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比如“原因”“影响”“特点”“趋势”等,这些关键词决定了答题的方向和要点。2.读材料①划分材料层次:材料可能是一段文字,也可能是图表等形式。如果是文字材料,要分清段落或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例如,一段材料可能先叙述一个事件的背景,再叙述事件的过程,最后叙述事件的结果,分清层次有助于提取有效信息。②提取有效信息:从材料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内容。对于文字材料,要注意材料的出处、时间、人物等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对答题有重要提示。例如,材料出自《资治通鉴》,那么可能与古代政治制度等有关。同时,要关注材料中的关键词、数据等,这些往往是答题的关键。③理解材料含义:有些材料可能比较晦涩难懂,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来理解。例如,古代文献材料可能需要借助对古代历史背景的了解来解读。3.组织答案①分点作答:根据问题的要求,将答案分成若干点,每点回答一个问题或一个方面。这样可以使答案条理清晰,便于阅卷老师批改。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答案既要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又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例如,材料中提到“某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出口”,在回答其影响时,可以结合所学的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经济政策知识,从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等方面进行分析。③语言规范:使用历史学科的专业术语,语言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语言。例题解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世纪中叶,英国首相老威廉·皮特曾说:“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摘自《英国宪政史》问题:(1)材料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解题思路:①审题问题(1):要求从材料中分析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问题(2):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②读材料材料中提到“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反映了国王权力受到限制,公民权利得到保障。③组织答案问题(1):材料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中“王权受限”和“公民权利保障”的特点。问题(2):结合所学知识,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包括:光荣革命后,《权利法案》的颁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使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英国法律传统的影响,如《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传统。答案:(1)材料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中“王权受限”和“公民权利保障”的特点。(2)原因:光荣革命后,《权利法案》的颁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英国法律传统的影响。总结:材料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答案要分点作答,条理清晰。5 三、小论文题(开放性题目)1.明确题目要求①确定答题方向:开放性题目通常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如“谈谈你对……的看法”“分析……的启示”等。要明确题目要求从哪些方面回答,是要求分析原因、影响,还是要求提出建议等。②注意字数限制:有些开放性题目会对字数进行限制,要注意在规定字数内把观点表达清楚。2.思考和组织答案①多角度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角度。例如,对于“工业革命的影响”这一开放性问题,可以从经济上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政治上促进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社会上改变社会结构、文化上推动思想解放等角度进行分析。②结合史实:在阐述观点时,要结合具体的历史史实进行说明,使观点有理有据。例如,在分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时,可以结合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促进文化教育发展等史实来说明。③逻辑清晰:答案要有逻辑性,先回答主要观点,再进行分析说明。例如,“我认为……,因为……,具体表现在……”。3.规范书写①字迹工整:开放性题目的答案通常篇幅较长,要注意字迹工整,便于阅卷老师阅读。②分段清晰:按照不同的角度或要点进行分段,使答案层次分明。例题解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并谈谈其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解题思路:①明确题目要求题目要求分析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并探讨其积极影响。②思考和组织答案原因:从多个角度分析,如政治、经济、思想等。政治: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思想:“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投资热情。外部:列强侵略加剧,但客观上也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机遇。积极影响:从经济、社会、思想等角度分析。经济: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思想:推动了思想解放,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③规范书写答案要句子完整作答,语言简洁明了。答案:原因:(1)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提供了政策支持。(2)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3)“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激发了投资热情。(4)列强侵略加剧,客观上提供了发展机遇。积极影响:(1)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3)推动了思想解放,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总结:开放性题目需要多角度思考,结合史实进行分析,答案要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总之,高考历史解题需要平时扎实的知识积累,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并且在考试中保持冷静,认真审题,仔细分析,规范答题。四、实战演练【选择题】(2025年高考模拟题)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一决策的背景是()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5 B.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工业基础初步奠定C.三大改造尚未完成,社会主要矛盾仍然存在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答案解析]审题干关键词:1956年、中共八大、主要任务、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核心问题:这一决策的背景是什么?看选项A选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这一背景为中共八大的决策提供了基础。B选项: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工业基础初步奠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于1957年完成,时间上不符合1956年的背景。C选项:三大改造尚未完成,社会主要矛盾仍然存在。与史实不符,1956年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D选项:大跃进运动的开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大跃进运动始于1958年,时间上不符合1956年的背景。结合知识判断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这一历史背景决定了中共八大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的任务。正确答案:A总结:选择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时间点和核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排除干扰项,找到符合史实的选项。【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礼记·礼运》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左传》(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答案解析]审题问题1:要求从材料中分析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问题2: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特点和影响。读材料材料1提到“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反映了王位世袭制。材料2“禹传子,家天下”也明确指出王位世袭制的出现。组织答案问题1: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问题2:特点:王位由“传贤”变为“传子”,实现了“家天下”的统治。王位世袭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证了权力的稳定传承。世袭制度与宗法制相结合,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影响:积极方面:稳定了统治秩序,有利于国家的长期统治。5 消极方面:容易导致权力的腐败和统治集团的封闭,不利于社会的开放和进步。答案:(1)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2)特点:王位由“传贤”变为“传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宗法制相结合。影响:积极方面是稳定了统治秩序;消极方面是容易导致权力腐败和统治集团的封闭。总结:材料题要仔细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答案要分点作答,条理清晰。【小论文题】材料:20世纪初,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提出“新民”概念,强调“新民”是国家富强的基础。他认为,要实现国家的富强,必须培养具有现代思想和科学知识的公民。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梁启超“新民”思想的认识,并分析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答案解析]明确题目要求题目要求对梁启超的“新民”思想进行认识,并分析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思考和组织答案认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强调培养具有现代思想和科学知识的公民,是国家富强的基础。这一思想体现了他对传统封建思想的批判和对西方近代思想的借鉴。影响:思想方面: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发展,促进了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社会方面: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推动了社会的变革。教育方面: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思想的知识分子。政治方面: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规范书写答案要规范作答,语言简洁明了。答案: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强调培养具有现代思想和科学知识的公民,是国家富强的基础。这一思想批判了传统封建思想,借鉴了西方近代思想。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包括:(1)思想方面: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发展,促进了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2)社会方面: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推动了社会的变革。(3)教育方面: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思想的知识分子。(4)政治方面: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总结:开放性题目要多角度思考,结合史实进行分析,答案要条理清晰,语言规范。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5-03-26 20:20:03 页数:5
价格:¥2 大小:164.5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