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一轮复习
>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资料:《记承天寺夜游》《方山子传》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资料:《记承天寺夜游》《方山子传》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4
2
/4
剩余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1练习内容【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④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苏轼《方山子传》,有删节)【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相与步于中庭(2)晚乃遁于光、黄间(3)闾里之侠皆宗之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过岐亭及鲁肃过浔阳(《孙权劝学》)B.适见焉见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D.方山子亦矍然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5.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2参考答案1.(1)一起、共同(2)隐居(3)尊崇,敬仰2.C3.(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空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2)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为什么在这里?4.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5.苏轼:被贬官;方山子:有才华,但“不遇”,无人赏识,没处施展;苏轼:寻友、赏景:方山子:隐居【分析】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 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解答】【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相与”,一起、共同。“遁”,隐居。【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把握。A项的“过”解释为: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看见;C项的“之”解释为:助词,的/“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的“然”解释为:…… 的样子。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词“如”,像;“交横”,交错纵横;“故人”,老朋友。【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划线句翻译为: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故可断句为: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段的基础上。结合原文回答即可。首先回答人生际遇。关于苏轼,结合写作背景分析,是被贬官。结合“稍壮,折节④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分析,方山子:有才华,但“不遇”,无人赏识,没处施展。排遣的方式:结合“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分析得出苏轼:寻友、赏景;“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得出:隐居。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聚焦中考】2022届中考语文 知识清单复习 第6篇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记承天诗夜游PPT课件2
记承天诗夜游PPT课件3
记承天诗夜游PPT课件4
记承天诗夜游PPT课件5
记承天诗夜游PPT课件6
记承天诗夜游PPT课件7
记承天诗夜游PPT课件8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5-04-12 16:20:03
页数:4
价格:¥4
大小:16.59 KB
文章作者:138****3419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