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情境性默写汇总练习(附参考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情境性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询问弟子的治国志向,他首先从自己谈起,“”,以消除弟子顾虑。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问句来引导弟子表达治国思想和措施的句子:?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治理这样的国家的效果是“”这体现了子路自信、有抱负、自认为具有优秀的政治才能。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求对自己治国能力中的不足的态度是“”,这里也侧面看出他的谦逊。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老师的询问,赤谦逊的说愿意多多学习的句子是“”。这两句话可以看出公西华更为谦虚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老师的追问,曾晳推脱不愿表达,孔子为了打消曾晳的顾虑回应道:。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暂的回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在曾晳的追问下,孔子说出了哂笑子路的原因是:“”。10.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公西华面对孔子的询问,表示愿意在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做一个小司仪的句子是“”。1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曾皙的询问中可以明确孔子对其他三位学生回答的评价,其中“”表明孔子认为公西华乐,可以担当大任。《谏逐客书》1.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强调国君要以包容的态度治理国家的句子是:。2.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开篇即直入主题、表明观点的句子是:3.在《谏逐客书》中,作者以事实为依据,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善于接纳外来人才的君主为例,并用假设的语气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4.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立足现实,通过对比论证一针见血地指出,同样是非秦国的,如果国君对待外来物和对待外来人采取不同的态度的话,会给人“”这样的不良印象。5.《谏逐客书》中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指出“”,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切近要害。6.《谏逐客书》中总结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招贤纳士,靠任用客卿取得成就的句子是“”,强调了重用卿的重要性。7.《谏逐客书》中以太山设喻,强调只有胸襟博大开阔,才能广罗人才的句子是“”。9
8.《谏逐客书》中“”两句,进一步证明逐客关系到秦国的安危,说明逐客对敌人有利,对秦国的统一大业不利,论证鞭辟入里,雄辩有力。《谏太宗十思疏》1.《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比喻手法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4.《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游乐要适度而行的句子是“”;告诫君王要善始善终的句子是“”。5.《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劝诫唐太宗要赏罚分明的句子是“”。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开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水作类比,其目的是为了向唐太宗说明“”。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能保持宽厚,不能克制欲望,就好比“”,是不可能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的。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指出古代很多帝王不能做到善始善终的句子是:“”。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总结历史规律时指出,统治一个国家,如果光靠严刑和威慑的手段来对待老百姓,老百姓会“”,不利于国家的稳定。10.《谏太宗十思疏》中阐明“人君”地位重要,责任重大,更应防范危险、注意节俭的句子是“”。1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对比手法,阐明诚心诚意待人和傲视别人的不同结果的两句是“”。1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要虚心纳谏、不为谗邪壅蔽的句子是“”。《答司马谏议书》1.《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为论证的立足点,对保守派的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2.《答司马谏议书》中“”两句直接点明王安石和司马光二人政治上不投和的原因,亮出了分歧的焦点。3.《答司马谏议书》中,“”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对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概括。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与司马光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在结尾用“”两句聊表敬意。5.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依据是“”,根本目的是“”,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明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的句子是“”。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9
8.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拒谏”,王安石却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理直气壮地回答以“”两句,说这样不叫“拒谏”。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到,盘庚迁都之时,虽然“”,且“”,但他并不是因为有人抱怨、反对就改变自己的计划。10.《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揭露了朝堂之上官吏不问国事、附和世俗的丑恶现象。《阿房宫赋》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宫室建筑的走势形状和结构精巧工致的句子是“”。2.《阿房宫赋》中以龙为喻,写长桥壮美的句子是“”。3.《阿房宫赋》中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4.《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的句子是:。5.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两句,提出了秦朝统治者如果爱惜六国的百姓,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6.《阿房宫赋》中指出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它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7.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千年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所指出的那样,六国足以抵御秦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8.《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9.《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10.《阿房宫赋》中,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11.《阿房宫赋》中的“”两句写明了阿房宫所建的地理位置及建筑走势。12.《阿房宫赋》中以虹为喻,写复道壮美的句子是“”。13.《阿房宫赋》中“”两句以“绿云”喻“晓鬟”,写出了宫女之多。14.《阿房宫赋》中,“”一句写建筑之密集,“”一句写矗立的建筑数量众多。15.《阿房宫赋》中描写宫殿的瓦缝之多的句子是“”。16.杜牧《阿房宫赋》中提出了“人同此心”的超阶级观点的语句是“”。1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秦始皇独夫之心,一天天骄横顽固,其结果是阿房宫被“”化为了焦土,最后作者敲响警钟,认为如果后人只是哀叹却不以为鉴,结果将是“”。1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如果“”,那么历史将会改写,秦就能“”。20.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两句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宝当成石头土块,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21.《阿房宫赋》用夸张手法写楼阁之多的语句是“”。《六国论》9
1.苏洵在《六国论》中敏锐指出对抗秦国的办法是“”,认为此举会让秦国寝食难安。2.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3.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认为用土地贿赂秦国,“”,运用比喻论证来证明贿赂秦国的危害。4.在《六国论》中,齐国不曾割地求和,却也随着五国灭亡的原因是“”;而燕国虽小却最后灭亡的原因是“”。5.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越频繁,秦国侵略得越急的句子是“”。6.《六国论》中苏洵悲叹六国的形势理应可以对抗秦国,但“”,据此对治理国出建议:“”。《登岳阳楼》1.“”两句写洞庭湖浩渺的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奇丽。2.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地域辽阔,气势恢宏,杜甫的《登岳阳楼》中“”体现了这一特点,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3.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4.《登岳阳楼》中描写诗人漂泊天涯、疾病缠身、孤单落寞的诗句是“”。5.《登岳阳楼》中“”两句,表现出诗人心系国家安危,胸襟博大。6.《登岳阳楼》中“”两句,描写了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想到边境仍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不禁涕泗交流的场景。7.在杜甫的《登岳阳楼》中,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冲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8.在《登岳阳楼》中,杜甫写自己眼见国家动荡不安却报国无门的哀伤的诗句是“”。9.《登岳阳楼》中,作者笔锋一转,由个人身世之哀扩展到国家动荡之愁的句子是“”。10.《登岳阳楼》中,从所见转到所感,从阔大转到狭小,从登临的喜悦转到身世的凄凉的诗句是“ ”。《桂枝香·金陵怀古》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是写远望中的江和山。长江从金陵城外流过,像一匹白绸子;远山青翠峻峭,如箭般林立。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句,写日落之江天,状夕夜之洲渚,使得作者白描的晚秋之景顿增明丽之色。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两句点明了地点和季节。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两句,雄壮宽广的气度,开阔旷远的视野,与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9
5.《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两句,出自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词人化用其意,以典型化手法,再现当时隋军兵临城下,而陈后主居然对国事置若罔闻,在危难之际还在和妃子寻欢作乐的场景。6.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句化用窦巩《南游感兴》中“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之意,借“寒烟、衰草”寄寓惆怅之情。《念奴娇·过洞庭》1.《念奴娇·过洞庭》中,以江为酒,对星细酌,用奇崛想象之语表达词人愉悦的心境和豪迈的气度的句子是:。2.《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子是:。3.《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间的句子是:。4.《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天人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句是:。5.《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岭表一年因被谗而免职的经历,感慨系之的句子是:。6.《念奴娇·过洞庭》中,点出了在这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美玉一般的空灵画面上,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的句子是:。7.《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出月色清冷,衣物单薄、人情冷暖,尽管如此,诗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泛舟在无边的洞庭湖。附:参考答案9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询问弟子的治国志向,他首先从自己谈起,“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以消除弟子顾虑。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问句来引导弟子表达治国思想和措施的句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治理这样的国家的效果是“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这体现了子路自信、有抱负、自认为具有优秀的政治才能。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求对自己治国能力中的不足的态度是“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这里也侧面看出他的谦逊。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老师的询问,赤谦逊的说愿意多多学习的句子是“非曰能之,愿学焉”。这两句话可以看出公西华更为谦虚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老师的追问,曾晳推脱不愿表达,孔子为了打消曾晳的顾虑回应道: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已矣。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莫春者,春服既成”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暂的回答,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句话可以看出来。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在曾晳的追问下,孔子说出了哂笑子路的原因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10.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公西华面对孔子的询问,表示愿意在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做一个小司仪的句子是“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1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曾皙的询问中可以明确孔子对其他三位学生回答的评价,其中“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表明孔子认为公西华乐,可以担当大任。《谏逐客书》1.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强调国君要以包容的态度治理国家的句子是: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2.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开篇即直入主题、表明观点的句子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3.在《谏逐客书》中,作者以事实为依据,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善于接纳外来人才的君主为例,并用假设的语气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4.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立足现实,通过对比论证一针见血地指出,同样是非秦国的,如果国君对待外来物和对待外来人采取不同的态度的话,会给人“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这样的不良印象。5.《谏逐客书》中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指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 ”,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切近要害。6.《谏逐客书》中总结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招贤纳士,靠任用客卿取得成就的句子是“此四君者 ,皆以客之功”,强调了重用卿的重要性。7.《谏逐客书》中以太山设喻,强调只有胸襟博大开阔,才能广罗人才的句子是“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8.《谏逐客书》中“今逐客以资敌国 ,损民以益仇 ”两句,进一步证明逐客关系到秦国的安危,说明逐客对敌人有利,对秦国的统一大业不利,论证鞭辟入里,雄辩有力。《谏太宗十思疏》1.《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比喻手法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鸣琴垂拱,不言而化”。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4.《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游乐要适度而行的句子是“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告诫君王要善始善终的句子是“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9
5.《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劝诫唐太宗要赏罚分明的句子是“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开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水作类比,其目的是为了向唐太宗说明“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能保持宽厚,不能克制欲望,就好比“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是不可能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的。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指出古代很多帝王不能做到善始善终的句子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总结历史规律时指出,统治一个国家,如果光靠严刑和威慑的手段来对待老百姓,老百姓会“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不利于国家的稳定。10.《谏太宗十思疏》中阐明“人君”地位重要,责任重大,更应防范危险、注意节俭的句子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1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对比手法,阐明诚心诚意待人和傲视别人的不同结果的两句是“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要虚心纳谏、不为谗邪壅蔽的句子是“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答司马谏议书》1.《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名实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对保守派的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2.《答司马谏议书》中“而议事每不合,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两句直接点明王安石和司马光二人政治上不投和的原因,亮出了分歧的焦点。3.《答司马谏议书》中,“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对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概括。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与司马光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在结尾用“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两句聊表敬意。5.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依据是“举先王之政”,根本目的是“兴利除弊”,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明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的句子是“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8.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拒谏”,王安石却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理直气壮地回答以“辟邪说,难壬人”两句,说这样不叫“拒谏”。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到,盘庚迁都之时,虽然“胥怨者民也”,且“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但他并不是因为有人抱怨、反对就改变自己的计划。10.《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揭露了朝堂之上官吏不问国事、附和世俗的丑恶现象。《阿房宫赋》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宫室建筑的走势形状和结构精巧工致的句子是“各抱地势,钩心斗角”。2.《阿房宫赋》中以龙为喻,写长桥壮美的句子是“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3.《阿房宫赋》中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4.《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的句子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5.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两句,提出了秦朝统治者如果爱惜六国的百姓,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6.《阿房宫赋》中指出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它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9
7.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千年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所指出的那样,六国足以抵御秦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8.《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9.《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10.《阿房宫赋》中,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1.《阿房宫赋》中的“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两句写明了阿房宫所建的地理位置及建筑走势。12.《阿房宫赋》中以虹为喻,写复道壮美的句子是“复道行空,不霁何虹”。13.《阿房宫赋》中“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两句以“绿云”喻“晓鬟”,写出了宫女之多。14.《阿房宫赋》中,“蜂房水涡 ”一句写建筑之密集,“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一句写矗立的建筑数量众多。15.《阿房宫赋》中描写宫殿的瓦缝之多的句子是“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16.杜牧《阿房宫赋》中提出了“人同此心”的超阶级观点的语句是“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也”。1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秦始皇独夫之心,一天天骄横顽固,其结果是阿房宫被“楚人一炬 ”化为了焦土,最后作者敲响警钟,认为如果后人只是哀叹却不以为鉴,结果将是“(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如果“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那么历史将会改写,秦就能“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20.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两句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宝当成石头土块,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21.《阿房宫赋》用夸张手法写楼阁之多的语句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六国论》1.苏洵在《六国论》中敏锐指出对抗秦国的办法是“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认为此举会让秦国寝食难安。2.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弊在赂秦,认为用土地贿赂秦国,“犹抱薪救火 ”,运用比喻论证来证明贿赂秦国的危害。4.在《六国论》中,齐国不曾割地求和,却也随着五国灭亡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而燕国虽小却最后灭亡的原因是“斯用兵之效也”。5.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越频繁,秦国侵略得越急的句子是“奉之弥繁,侵之愈急”。6.《六国论》中苏洵悲叹六国的形势理应可以对抗秦国,但“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据此对治理国出建议:“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登岳阳楼》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两句写洞庭湖浩渺的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奇丽。2.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地域辽阔,气势恢宏,杜甫的《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体现了这一特点,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3.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4.《登岳阳楼》中描写诗人漂泊天涯、疾病缠身、孤单落寞的诗句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5.《登岳阳楼》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两句,表现出诗人心系国家安危,胸襟博大。6.《登岳阳楼》中“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两句,描写了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想到边境仍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不禁涕泗交流的场景。7.在杜甫的《登岳阳楼》中,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冲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8.在《登岳阳楼》中,杜甫写自己眼见国家动荡不安却报国无门的哀伤的诗句是“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9
9.《登岳阳楼》中,作者笔锋一转,由个人身世之哀扩展到国家动荡之愁的句子是“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10.《登岳阳楼》中,从所见转到所感,从阔大转到狭小,从登临的喜悦转到身世的凄凉的诗句是“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桂枝香·金陵怀古》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是写远望中的江和山。长江从金陵城外流过,像一匹白绸子;远山青翠峻峭,如箭般林立。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两句,写日落之江天,状夕夜之洲渚,使得作者白描的晚秋之景顿增明丽之色。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两句点明了地点和季节。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两句,雄壮宽广的气度,开阔旷远的视野,与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5.《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两句,出自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词人化用其意,以典型化手法,再现当时隋军兵临城下,而陈后主居然对国事置若罔闻,在危难之际还在和妃子寻欢作乐的场景。6.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两句化用窦巩《南游感兴》中“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之意,借“寒烟、衰草”寄寓惆怅之情。《念奴娇·过洞庭》1.《念奴娇·过洞庭》中,以江为酒,对星细酌,用奇崛想象之语表达词人愉悦的心境和豪迈的气度的句子是:尽挹西江,细斟北斗。2.《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子是:素月分辉,明河共影。3.《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间的句子是: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4.《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天人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句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5.《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岭表一年因被谗而免职的经历,感慨系之的句子是: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6.《念奴娇·过洞庭》中,点出了在这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美玉一般的空灵画面上,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的句子是: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7.《念奴娇·过洞庭》中“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写出月色清冷,衣物单薄、人情冷暖,尽管如此,诗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泛舟在无边的洞庭湖。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