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二轮专题
>
高中语文2025届高考必背教材课外补充篇目情境默写练习(共10篇,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5届高考必背教材课外补充篇目情境默写练习(共10篇,附参考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6
2
/6
剩余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课外补充篇目情境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楚辞》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经典句子,此后,将“王孙”与青草一起吟咏,成了古典诗词中表现隐逸、离别等情感的一个传统,如“”2.《山居秋暝》中由写景转入写人,以动写静的句子:“”3.《山居秋暝》中动静结合描写山中清新景色,体现环境清幽的句子:“”4.《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迷恋山中生活、厌恶宦海沉浮,渴望归隐山林的诗句:“”5.王维《山居秋暝》中通过描写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来表现诗人想过安静纯朴生活理想的句子是:6.当代作家贾平凹对王维《山居秋暝》中“”两句诗的境界甚为推崇,他说“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7.温庭筠《菩萨蛮》写女主人公,将眉喻为山,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的句子是:“”8.《菩萨蛮》中写女子因丈夫没有在身边而状态懒散的句子是:“”9.温庭筠《菩萨蛮》中写花与人面交互重叠的句子是:“”10.《菩萨蛮》中运用反衬手法通过成双的“鹧鸪图”表现人物寂寞、孤独的诗句是:“”1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两句写闺中思妇起床后打扮、梳洗的画面。12.温庭筠《菩萨蛮》中化用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来写女子容颜的句子是“”。13.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中,“”两句写出了女子一方面想梳妆保持自己的美丽姿容,但又伤心于美好容颜无人欣赏而懒得打扮的矛盾心理。14.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并不是古代所有富贵的人物都能名垂青史,只有其中的优秀者才能被称颂的句子:“”15.《报任安书》(节选)与《史记·屈原列传》中“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16.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选)中交代创作《史记》的目的句子:“”17.在《报任安书》(节选)中,作者指出,因左丘明失去视力,“”;而《诗》三百篇的问世,则“”。18.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选)中指出左丘明和孙膑身体残疾、不被重视,所以才会“”19.在《报任安书》(节选)中,“”交代了《史记》的素材来源,“”体现了司马迁为完成《史记》而表现出来的坚韧精神。20.在《报任安书》(节选)中概括《史记》记载的年代起止的句子:“”21.《报任安书》中,作者列举周文王、孔子在困境中完成其作品的句子是:“”22.司马迁《报任安书》中“”两句与屈原《离骚》中“虽九死其犹未悔”一句表达的意思相同。23.韩愈认为文学是“不平则鸣”的产物,其实这是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就谈到古之圣贤著书立说的目的是:“”2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之人,多得无法记载,而“”,即只有卓异不群的人才能不朽。概述历史现象的同时,也暗含了自己的人生追求。6 25.《礼运》在描述“大同”的理想境界时,提到社会上的许多特殊人群也得到照顾的句子是“”。26.《孟子·梁惠王上》里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句与《礼运》中,“”表达了相似的意思,都流露出了儒家“仁”的思想。27.习近平总书记评价说:“孙中山先生有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一生坚持以‘’(《礼记·礼运》)为最高思想境界。”28.《礼记·礼运》中“”两句可以为现代政府选用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提供借鉴。29.历史长河中,在往圣先贤的理想憧憬里,还有一个他们从未抵达的理想家园,即《礼运》(节选)中所说的“”。30.《礼运》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句子是:“”31.一个文明的社会唾弃挥霍浪费的行为,《礼记·礼运》中的“”就表达了类似的意思。32.《礼运》中“”两句,意思是人有了能力,不愿意只为自己专用,而要为他人服务。33.《礼运》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34.《苏幕遮》一词中“”以极为细腻的笔触,把荷花写得出神入化,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清丽喜人的雨后荷花图。35.《苏幕遮》中,“”两句,把小鸟清脆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36.“”两句中的“长安”借指汴京,词人长久羁旅汴京,思乡之情跃然纸上。37.在周邦彦的《苏幕遮》一词中“”两句以虚构的梦境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给人留下无限的情思和遐想。38.荷,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咏荷名句数不胜数。王国维认为《苏幕遮》(燎沉香)中“”两句,“最能得荷之神理者”。39.《苏幕遮(燎沉香)》中,表现出作者思念江南故乡,对在开封府中的仕途生活早已厌倦的句子是“”。40.《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辛弃疾从江水落笔写怀旧之情,写战争给人民带来沉重苦难,人民离开故园的句子:“”41.《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两句是说被群山所遮蔽,望不到京城,实指中原尚未恢复。4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表现时光流逝、永不因外部原因的改变而停下脚步的词句:“。”4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写江晚暮色苍茫,鹧鸪声声,抒发了词人沉郁苦闷心情的两句:“。”44.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暗喻作者收复失地百折不回意志的句子是“”4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作者以江水起兴,联想到人民群众苦难深重的句子是“”。46.作为爱国志士,辛弃疾心念故国,想要收复失地,可惜总是被朝廷中的主和势力所阻挠,以致壮志落空。这种愿望与现实的反差,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含蓄地表达为:“。”47.辛弃疾的《青玉案》中,“”一句化用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意,用夸张的笔法展现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瑰丽画面;“”一句则用比喻手法写出了烟火纷纷的元宵夜景。6 48.辛弃疾的《青玉案》中,词人在上阕写出了元夕夜晚人们满城狂欢的景象,“”一句从听觉写出了箫声四处回荡的热闹,“”两句则从视觉写出了花灯瑰丽、人们彻夜狂欢的景象。49.辛弃疾的《青玉案》中,“”两句写众女子打扮得花枝招展,笑语盈盈地去参加元宵盛会,反衬下文与众不同的“那人”。50.辛弃疾的《青玉案》中,“”一句写出了词人对有着独特品味的“那人”的苦苦追寻,“”两句则点明词人是在不经意间发现了不慕繁华、自甘寂寞的“那人”。51.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描写女子盛装观灯的情态的句子是“。”52.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用“”一句写出了车水马龙、人潮拥挤的观灯盛况。53.刘克庄在《贺新郎》中,“”点出了当前局势的危急;“”表明自己渴望能够长缨在手,缚住敌酋。54.刘克庄在《贺新郎》中抒发朝廷应任人唯贤的句子:“”55.刘克庄在《贺新郎》中写有敌人入侵的猖狂场面的句子:“”56.刘克庄在《贺新郎》中疾呼有志之士,赶快投笔从戎的句子:“”5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一句用比喻说明国家的命脉,实在已经衰微不堪,又用“”一句表达作者报国从军的夙愿。58.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两句用终军“主动请缨”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在国运日渐衰微的情况下抗敌报国的决心。59.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希望当权者任人唯贤,与龚自珍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60.刘克庄在《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下阕中,与“国脉微如缕”呼应,表达时局之危,以及自己对此忧虑的句子是:“”。61.在《西厢记》曲文中有“”的唱词,这实际上是化用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词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62.《长亭送别》中运用拟人和设问手法写出送别时离愁别绪乃至伤心落泪的两句是:“”63.《朝天子·咏喇叭》中写喇叭、唢呐的特征的句子是“”,于对比中流露出作者的憎恶之情;曲中通过“”直接点明了宦官装腔作势,名誉地位全靠喇叭来抬的事实。64.在《朝天子·咏喇叭》中,作者用“”两句说明宦官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65.《朝天子·咏喇叭》形象地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得倾家荡产的句子:“”《朝天子·咏喇叭》中写出喇叭“吹”之功用的句子是“”。附:参考答案(教师版)1.《楚辞》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经典句子,此后,将“王孙”与青草一起吟咏,成了古典诗词中表现隐逸、离别等情感的一个传统,如“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山居秋暝》中由写景转入写人,以动写静的句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6 3.《山居秋暝》中动静结合描写山中清新景色,体现环境清幽的句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4.《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迷恋山中生活、厌恶宦海沉浮,渴望归隐山林的诗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5.王维《山居秋暝》中通过描写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来表现诗人想过安静纯朴生活理想的句子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6.当代作家贾平凹对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诗的境界甚为推崇,他说“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7.温庭筠《菩萨蛮》写女主人公,将眉喻为山,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的句子是:“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8.《菩萨蛮》中写女子因丈夫没有在身边而状态懒散的句子是:“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9.温庭筠《菩萨蛮》中写花与人面交互重叠的句子是:“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10.《菩萨蛮》中运用反衬手法通过成双的“鹧鸪图”表现人物寂寞、孤独的诗句是:“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1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两句写闺中思妇起床后打扮、梳洗的画面。12.温庭筠《菩萨蛮》中化用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来写女子容颜的句子是“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13.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中,“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两句写出了女子一方面想梳妆保持自己的美丽姿容,但又伤心于美好容颜无人欣赏而懒得打扮的矛盾心理。14.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并不是古代所有富贵的人物都能名垂青史,只有其中的优秀者才能被称颂的句子:“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15.《报任安书》(节选)与《史记·屈原列传》中“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屈原放逐,乃赋《离骚》。”16.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选)中交代创作《史记》的目的句子:“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17.在《报任安书》(节选)中,作者指出,因左丘明失去视力,“厥有《国语》”;而《诗》三百篇的问世,则“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18.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选)中指出左丘明和孙膑身体残疾、不被重视,所以才会“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19.在《报任安书》(节选)中,“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交代了《史记》的素材来源,“已就极刑而无愠色”体现了司马迁为完成《史记》而表现出来的坚韧精神。20.在《报任安书》(节选)中概括《史记》记载的年代起止的句子:“上计轩辕,下至于兹。”21.《报任安书》中,作者列举周文王、孔子在困境中完成其作品的句子是:“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22.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虽万被戮,岂有悔哉”两句与屈原《离骚》中“虽九死其犹未悔”一句表达的意思相同。23.韩愈认为文学是“不平则鸣”的产物,其实这是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就谈到古之圣贤著书立说的目的是:“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2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之人,多得无法记载,而“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即只有卓异不群的人才能不朽。概述历史现象的同时,也暗含了自己的人生追求。25.《礼运》在描述“大同”的理想境界时,提到社会上的许多特殊人群也得到照顾的句子是“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6 26.《孟子·梁惠王上》里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句与《礼运》中,“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表达了相似的意思,都流露出了儒家“仁”的思想。27.习近平总书记评价说:“孙中山先生有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一生坚持以‘天下为公’(《礼记·礼运》)为最高思想境界。”28.《礼记·礼运》中“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两句可以为现代政府选用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提供借鉴。29.历史长河中,在往圣先贤的理想憧憬里,还有一个他们从未抵达的理想家园,即《礼运》(节选)中所说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30.《礼运》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句子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1.一个文明的社会唾弃挥霍浪费的行为,《礼记·礼运》中的“货恶其弃于地也”就表达了类似的意思。32.《礼运》中“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两句,意思是人有了能力,不愿意只为自己专用,而要为他人服务。33.《礼运》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34.《苏幕遮》一词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以极为细腻的笔触,把荷花写得出神入化,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清丽喜人的雨后荷花图。35.《苏幕遮》中,“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两句,把小鸟清脆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36.“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两句中的“长安”借指汴京,词人长久羁旅汴京,思乡之情跃然纸上。37.在周邦彦的《苏幕遮》一词中“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两句以虚构的梦境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给人留下无限的情思和遐想。38.荷,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咏荷名句数不胜数。王国维认为《苏幕遮》(燎沉香)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最能得荷之神理者”。39.《苏幕遮(燎沉香)》中,表现出作者思念江南故乡,对在开封府中的仕途生活早已厌倦的句子是“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40.《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辛弃疾从江水落笔写怀旧之情,写战争给人民带来沉重苦难,人民离开故园的句子:“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41.《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两句是说被群山所遮蔽,望不到京城,实指中原尚未恢复。4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表现时光流逝、永不因外部原因的改变而停下脚步的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4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写江晚暮色苍茫,鹧鸪声声,抒发了词人沉郁苦闷心情的两句:“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44.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暗喻作者收复失地百折不回意志的句子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4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作者以江水起兴,联想到人民群众苦难深重的句子是“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46.作为爱国志士,辛弃疾心念故国,想要收复失地,可惜总是被朝廷中的主和势力所阻挠,以致壮志落空。这种愿望与现实的反差,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含蓄地表达为:“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47.辛弃疾的《青玉案》中,“东风夜放花千树”一句化用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意,用夸张的笔法展现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瑰丽画面;“星如雨”一句则用比喻手法写出了烟火纷纷的元宵夜景。6 48.辛弃疾的《青玉案》中,词人在上阕写出了元夕夜晚人们满城狂欢的景象,“凤箫声动”一句从听觉写出了箫声四处回荡的热闹,“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两句则从视觉写出了花灯瑰丽、人们彻夜狂欢的景象。49.辛弃疾的《青玉案》中,“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两句写众女子打扮得花枝招展,笑语盈盈地去参加元宵盛会,反衬下文与众不同的“那人”。50.辛弃疾的《青玉案》中,“众里寻他千百度”一句写出了词人对有着独特品味的“那人”的苦苦追寻,“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两句则点明词人是在不经意间发现了不慕繁华、自甘寂寞的“那人”。51.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描写女子盛装观灯的情态的句子是“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52.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用“宝马雕车香满路”一句写出了车水马龙、人潮拥挤的观灯盛况。53.刘克庄在《贺新郎》中,“国脉微如缕”点出了当前局势的危急;“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表明自己渴望能够长缨在手,缚住敌酋。54.刘克庄在《贺新郎》中抒发朝廷应任人唯贤的句子:“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55.刘克庄在《贺新郎》中写有敌人入侵的猖狂场面的句子:“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56.刘克庄在《贺新郎》中疾呼有志之士,赶快投笔从戎的句子:“快投笔,莫题柱。”5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国脉微如缕”一句用比喻说明国家的命脉,实在已经衰微不堪,又用“少时棋柝曾联句”一句表达作者报国从军的夙愿。58.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两句用终军“主动请缨”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在国运日渐衰微的情况下抗敌报国的决心。59.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希望当权者任人唯贤,与龚自珍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60.刘克庄在《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下阕中,与“国脉微如缕”呼应,表达时局之危,以及自己对此忧虑的句子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61.在《西厢记》曲文中有“碧云天,黄花地”的唱词,这实际上是化用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词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62.《长亭送别》中运用拟人和设问手法写出送别时离愁别绪乃至伤心落泪的两句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63.《朝天子·咏喇叭》中写喇叭、唢呐的特征的句子是“曲儿小腔儿大”,于对比中流露出作者的憎恶之情;曲中通过“全仗你抬声价”直接点明了宦官装腔作势,名誉地位全靠喇叭来抬的事实。64.在《朝天子·咏喇叭》中,作者用“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两句说明宦官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65.《朝天子·咏喇叭》形象地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得倾家荡产的句子:“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朝天子·咏喇叭》中写出喇叭“吹”之功用的句子是“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6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必背篇目情境默写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必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填空练习(共64篇,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常考古诗文情境默写练习(共150道,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不限篇目开放性默写精编练习(新题型)(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诗文名句情景式默写汇总练习(补充)(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默写篇目常见错别字填空练习(共64篇,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情景式默写专项练习(共十四组,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古诗词开放情境式默写练习(共30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必背古诗词(共64篇)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情境式默写汇总练习(部编教材全5册,附参考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5-05-21 21:20:01
页数:6
价格:¥2
大小:182.0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