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下册
>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主旨理解汇总(共六首)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主旨理解汇总(共六首)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6
2
/6
剩余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主旨理解《登幽州台歌》1.主要内容(1)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2)第三句登楼眺望,天地悠悠:写空间的辽阔无限;(3)第四句写诗人主观所感,怆然涕下:个人孤单渺小,孤单悲苦的心绪。2.思想感情(1)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之情。(2)哲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或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3)中心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艺术手法(1)用典:前不见古人引用了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才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2)衬托: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3)对比①“前”与“后”、“古人”与“来者”: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之情。②天地“悠悠”与“独”:用宇宙天地的阔大和人的孤单渺小进行对比,突出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抒发诗人的悲凉、孤寂之情。4.名句赏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写法角度:运用对比手法,用宇宙天地的阔大和人的孤单渺小进行对比,突出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抒发诗人的悲凉、孤寂之情。融理入情,表达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的事理悲情。(2)炼字角度:①“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②“独”指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诗人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现了诗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3)哲理角度:用宇宙天地的阔大和人的孤单渺小进行对比,突出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抒发诗人的悲凉、孤寂之情,也启示人们: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游山西村》1.主要内容(1)紧扣“游”字,按时间(游踪)顺序写见闻感受。(2)游山西村的见闻。首联:出游至农家:村民的热情好客颔联:村外的景物:优美的农村风光颈联:村中的情事:淳朴的风俗风情6 尾联:愿频来夜游:随时做客,悠闲惬意。2.思想感情(1)感情:这首诗以明快、抒情的笔调,赞美农村优美的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2)哲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揭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规律,启示人们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3.写景方法(1)白描手法:紧扣诗题“游”字,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见闻的片段,通过每联一个层次的刻画来体现。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受到热情款待,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古朴民风,末写游村之感。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串,把秀丽山村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乡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中,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2)寓情于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描写了山水曲折、树茂花艳的山村风光和村民们穿戴简朴、迎神祭祀的风俗,赞美农村优美的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4.名句赏析(1)描绘画面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在山峦间漫步,溪水潺潺,山路陡转。正感到无路可走时,眼前却豁然出现一缕炊烟,以及花明柳暗掩映下的几间茅舍。②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穿戴简朴,古代的风俗仍然保存。(2)品味炼字①莫笑、足:“莫笑”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足够、充足,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热情淳朴。②疑、又一村、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疑”点明变化无穷的山水景色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所致。“又一村”写出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疑无路”和“又一村”两两相对,写出了山阴道上自然景象的特点。③若许、无时:“若许”是诗人的设想,“无时”是随时的意思,抒写了诗人的悠闲惬意之情,以及对古风犹存的乡村生活的热爱。(3)写法(哲理)角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写了山水曲折、树茂花艳的山村风光;表现了作者沿途观赏景物时内心的喜悦;也揭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道理,能够引发广泛而丰富的联想。(4)综合鉴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①描写了山水曲折、树茂花艳的山村风光;反映了作者沿途观赏景物的欣悦;揭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道理,能够引发广泛而丰富的联想。②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面对困境时:因为其中蕴含深刻哲理,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描写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水曲折、树茂花艳的美丽山村风光。③成语: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登飞来峰》1.主要内容(1)反复突出塔高,为下文抒情蓄势。①飞来山上:塔在山上,位置高;6 ②千寻塔:夸张数字,突出高; ③鸡鸣见日升:侧面表现其高。(2)抒发登塔感受,表达进取精神。①浮云:既是实写,也是比喻(双关),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奸邪小人)。②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身居高位,政治上的最高层。2.思想感情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含蓄而又深刻地表达了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3.艺术手法(1)双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①“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双关),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奸邪小人),还可以理解为人生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②“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身居高位,政治上的最高层。(2)正面侧面(虚实)结合: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①正面实写:“飞来山上”写塔在山上,位置高;“千寻塔”夸张数字,正面虚写突出塔高; ②侧面虚写:“闻说”是虚写传闻;“鸡鸣见日升”侧面表现塔高。(3)用典: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引用“浮云蔽日”的典故,表达了王安石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4.名句赏析(1)写法角度①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运用夸张手法,正面侧面结合,虚实结合,突出了塔的高峻,暗写诗人对前途的憧憬。为下文的抒情蓄势。②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引用“浮云蔽日”的典故,“浮云”和“最高层”一语双关,表达了王安石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2)哲理角度: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引用典故,一语双关,表达了王安石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也给人以哲理的启示:①站得高才能看得远。②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望岳》1.主要内容(1)全诗围绕“望”字着笔,描写望山所见所感。(2)远望之景:泰山的山势,高大绵延;近望之景:泰山的神奇秀丽、巍峨高大;凝望之景:云气缭绕,心胸激荡;归鸟入林,时已黄昏;自己的愿望:登上绝顶,俯望众山。(诗人本次并未登上泰山)用众山的低小反衬泰山的高大,表达自己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2.思想感情(1)感情:全诗围绕“望”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哲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①原意: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②新意: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③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和喜悦。6 3.艺术手法(1)写景方法①动静结合静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动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②远近角度远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近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③俯仰角度仰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俯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修辞手法①设问: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在自问自答中表明泰山的青翠山色在齐鲁大地都能望见,表现出泰山雄伟连绵的气势。②拟人、夸张: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运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运用夸张手法,形容泰山把天色分为截然相反的一明一暗,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③化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达了诗人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的愿望,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4.名句赏析(1)画面角度①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仿佛将所有的神奇秀丽都集中于泰山,而山体又是那么高大,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②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山中冉冉升起的云气,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2)修辞角度①设问: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在自问自答中表明泰山的青翠山色在齐鲁大地都能望见,表现出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②拟人、夸张: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运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运用夸张手法,形容泰山把天色分为截然相反的一明一暗,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③化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达了诗人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的愿望,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炼字角度①钟、割:“钟”运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运用夸张手法,形容泰山把天色分为截然相反的一明一暗,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②曾云、归鸟、决眦:“曾云”“归鸟”勾勒出天高任鸟飞的广阔背景,“决眦”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出来,表现了诗人的全神贯注,浮想联翩,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蕴藏着诗人对雄伟壮丽的祖国山河的热爱。③会当、凌: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4)综合鉴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①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6 的名言,表达了诗人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的愿望,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也启示人们: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和喜悦。)②哲理相似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己亥杂诗》1.主要内容(1)记叙辞官离京之事,描写离别回归之景。①白日(斜):人生之衰,国势之颓;②天涯(远):漂泊之远,回归之疾;(2)以落花自喻,抒发献身精神。①落红(叹):身世之叹,不舍之情;②春泥(护):死而不已,无私奉献。2.思想感情(1)全诗描写了诗人辞官离京、回归故里的复杂心情,表现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2)复杂心情:离愁:①辞官离京的愁绪;②对亲朋好友的不舍;③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喜悦:①辞官的轻松喜悦;②回归的豪放洒脱。积极:①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②无私奉献的爱国牺牲精神。(3)哲理: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今天用此来赞颂牺牲自己、培养新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美好事物勇于献身的精神。3.写景方法(1)寓情于景:浩荡离愁白日斜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突出了“离愁”之多,表达了诗人辞官离京、回归故里的复杂心情:①辞官离京的愁绪;②对亲朋好友的不舍;③对国家命运的担忧。(2)比喻(移情于物、托物言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托物言志,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表面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4.名句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写法角度:诗人以落花自喻,托物言志,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表现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2)情感角度: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的心志,表现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3)哲理角度: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今天用此来赞颂牺牲自己、培养新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美好事物勇于献身的精神。(4)画面角度:一片片飞花离开枯枝纷纷坠落,在那一丛丛花树下堆砌起来,化作红粉香泥,养护新苗新花。诗人以落花自喻,向春天发誓:我们这片落花啊,绝不是无情物。花落归根,最后化作春泥了,还要去滋润未来的花,去孕育未来的五彩缤纷的春天。《泊秦淮》(一)内容理解1.首句写景:描写迷朦冷寂的秦淮夜景(笼、寒),渲染出朦胧、凄凉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6 2.次句叙事:承上启下,“夜泊秦淮”承接上句的写景交代时间和地点,同时也照应诗题;“近酒家”为下文“商女”的出场做铺垫。3.后两句议论、抒情:运用曲笔,表面讽刺歌女不知曲中意,实则讽刺听歌之人只顾寻欢作乐,不关心国家命运。借古讽今,讽刺当朝统治者贪图享乐,不关心国事,表达了作者的忧愤之情。(二)思想感情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的忧虑。(三)艺术手法1.寓情于景:烟笼寒水月笼沙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沙滩,描绘了一幅迷朦冷寂的秦淮夜景图,渲染出朦胧、凄凉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2.曲笔(借古讽今):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运用曲笔的写作手法,借古讽今,借商女讽刺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的愤怒,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3.用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引用了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作曲《玉树后庭花》,寻欢作乐终致亡国的典故,借古讽今,表现了诗人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的愤怒,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四)语言赏析1.烟笼寒水月笼沙(1)写法角度: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沙滩,描绘了一幅迷朦冷寂的秦淮夜景图,寓情于景,渲染出朦胧、凄凉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2)炼字角度: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描绘出秦淮河两岸迷朦冷寂的景象。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写法角度:引用了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作曲《玉树后庭花》,寻欢作乐终致亡国的典故,运用曲笔,借古讽今,表现了诗人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的愤怒,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2)炼字角度:“犹”:不应当如此而仍然如此。当时的唐王朝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而歌女看客们“犹”唱、“犹”听,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这个“犹”字,把历史和现实巧妙的连为一体,委婉又深沉。6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汇总
初中语文部编版文言实词词义汇总(共120个,结合成语理解)
初中语文2022中考重点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练习(共63篇)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古诗词修辞句整理汇总(共27条)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汇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汇总
初中语文中考阅读理解答题公式整理汇总(共33套)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常见文化典故汇总(共36个)
初中语文2025届中考古诗理解性默写名篇名句汇总(七八九年级)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理解性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5-06-04 17:00:01
页数:6
价格:¥2
大小:173.5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