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历史教案: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知道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知道科举制的创立;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大运河开通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隋朝的灭亡的原因”等,培养沉重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隋朝大运河”图片的观察,培养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立,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教学难点: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朵,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农民开通了一条大运河。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隋炀帝大失所望。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二、讲授新课:(一)隋朝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 引导学生回顾北魏统一之后到隋统一的历史。北魏统一北方之时,南方的东晋政权被权臣所取代,建立了另一个国家,史称宋,这一年是公元420年,之后,宋又被权臣所取代,改国号为齐,齐又被梁取代,梁又被陈取代,宋齐梁陈,这就是南方的四朝。而北魏统一北方之后,不久因为两个儿子争夺王位,把国家分裂为一东一西,就是东魏、西魏。东魏西魏不久也接着被权臣所取代,分别建立北齐、北周,尽管北齐有战神兰陵王的存在,奈何北齐后主高玮昏庸无度,最终北周灭掉北齐统一北方,但是北周之后不久也被外戚杨坚所取代,什么是外戚呢?外戚就是皇后那个家族的人。那么杨坚于公元581年夺取政权建立了隋朝,他就是隋文帝。这就是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本人励精图治,重视对官员的管理,同时他也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尤其要说的是隋文帝十分崇尚节俭,隋文帝及皇后的内衬是带补丁的,并且,隋文帝只有独孤皇后一位夫人。因此在隋朝初年,整个社会节俭之风盛行。通过课本上的含嘉仓一图,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隋朝初年国家财富的积累。2、隋朝的统一当时的南方是陈朝,李商隐的《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就是描绘陈后主的亡国之音。后来,隋文帝的儿子杨广南下,一举消灭了南方最后一个政权,陈,这一年是公元589年,至此,隋文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请同学们结合上述所讲,思考并讨论隋朝统一的条件。结合同学们的讨论,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3、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隋朝在完成统一之后,隋朝的统治者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政权?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二)开通大运河 隋朝统治者又是如何巩固统治,维护南北统一的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在隋炀帝时期兴办的一项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就是开通大运河。目的:为了巩固统一,加强南北交通1、在黑板上画出运河的简图,进行详细的讲解2、通过多媒体展示大运河的示意图,并进行提问加以巩固(运河共分为哪几段?沟通了哪些水系?连着哪些城市?)。3、引导学生思考: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炀帝用了5年的时间,调集了几百万农民修成了绵延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也产生了颇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呢,隋朝还采取了一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来巩固统治。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三子目的学习——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学生分组讨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提示:(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3)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回归本课知识: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答案提示:(1)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总结历史认识:科举制创立的影响。答案提示:(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制度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隋朝初年积累了如此多的财富,又通过开通大运河和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来巩固政权,为何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呢?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页左上方皮日休的这首诗。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中的“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对大运河究竟是褒还是贬?或是有褒有贬?通过大运河被隋炀帝用于何处来分析大运河开通的意义,以及隋朝灭亡的原因。(这首诗的第一句虽然说隋亡于大运河,但之后有说明了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交通显著改善,对经济联系与政治统一有莫大好处,历史作用深远。大运河固然有利于后世,但隋炀帝的暴行还是暴行,课本上提到了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从何处体现呢?本身修这个运河修往东北方向的琢珺,是为了运输粮草,三征高丽,三次进攻朝鲜,最终三次失败而还。那为什么向东南修呢?因为他要攫取东南的财富以供他来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再有就是三巡扬州,至此隋朝初年积累的财富被挥霍一空。除此之外,隋朝因为过重的兵役和徭役,民不聊生,同学们可以看一下课本第四页中间的“相关史事”这一板块,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脚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农民揭竿而起。爆发了长白山起义、瓦岗军起义。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三、课堂小结:隋朝是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朝代,一统中华。开凿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维护和加强国家政治的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本课还学习了科举制这一专题,它从隋朝创立,唐朝完善,明清衰落,到1905年废除,共1300多年的历史,隋唐的科举制是今天考试制度的起源,它的创立目的是为了选官。今天的考试,有的仍是为了选官,比如“公务员考试”;有的则是为了选拔人才,如高考、中考;更重要的是演化为一种评价我们知识能力态度的手段,时时刻刻在发挥作用。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通过课堂归纳总结,从隋朝的兴亡中得出作为统治者应该如何施政;引导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诞生、完善、废除的过程,体会科举制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体会科举制对古代及今天的现实意义,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管是古代的科举制,还是今天的高考、公务员考试,都是为了更好的选拔人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オ观、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5-06-05 10:00:01 页数:5
价格:¥4 大小:51.75 KB
文章作者:138****3419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