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物理新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六章第二节 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教案2025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节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教学目标】1.知道弹力及其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3.能完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实验,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能完成实验报告.4.能将弹簧测力计的实验操作方法与技能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和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教具准备】玩具弓(或弹弓)、钢尺(或废钢锯条)、弹簧、橡皮泥、橡皮筋、小车(带有弹簧)、拉力计、弹簧测力计、钩码、硬纸板、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出示弹弓,并用力拉弹弓上的橡皮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用力拉橡皮筋时,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师弹弓上橡皮筋的变化说明力可以产生什么作用效果?学生: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师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性质.学生思考、讨论: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压缩弹簧,弹簧缩短.师日常生活中类似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很多,如弓箭、钢尺、跳高的撑竿等.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弹性形变视频)学生观看并思考.二、进行新课1.弹力(1)弹性形变师请同学们就刚才看到的视频思考:用力拉橡皮筋时,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学生:说明橡皮筋等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师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叫做弹性;若这种形变在撤去作用力后,能够恢复原状,则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板书:(1)弹性:直尺、橡皮筋等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性质;物体受力后会发生形变,若撤去作用力后,该物体能够恢复原状,则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2)弹力师请同学们自己弯曲钢尺、拉长橡皮筋(或弹簧),有什么感觉?学生动手实验感受弹力(拉弹簧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师刚才大家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弯曲钢尺、拉长橡皮筋和弹簧时,感受到钢尺、橡皮筋、弹簧对手有力的作用,即钢尺、橡皮筋、弹簧也在拉手,这表明橡皮筋、弹簧等在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了力,我们把这种力叫做弹力.板书:(2)弹力:物体在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3)范性形变师请大家捏、拉橡皮泥,并想一想,橡皮泥与橡皮筋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并回答:橡皮泥用力捏(拉)后发生形变,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原形.师像橡皮泥这样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做范性,这样的形变叫作范性形变.范性不同于弹性.教师说明:①5 有些物体的形变是微小的,人眼不能直接观察到.任何物体在弹性限度内都能发生弹性形变,只不过有的物体形变不明显,不易直接观察到.②物体发生形变时如果超出弹性限度,将发生范性形变.例如:人在水泥地面上行走、汽车在水泥地面上行驶,都会使路面发生弹性形变.汽车如果超载就可能使路面的形变超过弹性限度,路面会发生范性形变即路面被破坏.(4)弹力的性质师请大家再次拉橡皮筋、弹簧,并思考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学生思考、讨论: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像弹簧、橡皮筋等有弹性的物体.师请大家看下面的演示实验.演示1:放在平面上静止的小车,用手推动后运动起来,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演示2:将小车和一端固定、处于自由伸缩状态的弹簧挨着放在一起,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演示3:将小车和一端固定且被压缩的弹簧挨着放在一起,松开弹簧后,弹簧恢复原状,小车向右运动,如图:师请大家思考、分析上面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车受到力后运动状态才会改变.和自由伸缩状态的弹簧挨靠在一起的小车运动状态没有改变,说明弹簧不发生形变时,对小车没有力的作用;和被压缩的弹簧靠在一起的小车在弹簧被松开后,在弹簧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受到了弹簧的弹力,说明只有弹簧发生形变,才能产生弹力.由此可见,弹力产生的条件:要相互接触同时要发生形变.同时我们还看到,小车是向右运动,表明小车受到的力(弹力)是向右的,而弹簧是缩短的,是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产生的弹力.由此可见,弹力的方向与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即与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演示4:将弹簧压缩得短些、更短些,引导学生观察小车运动的距离变化,并得出结论.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引导:弹簧压缩得更短些时,小车运动的距离远些,产生的弹力更大.由此得到结论: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师我们拉测力计时,弹簧拉得越长,我们感觉越吃力,就是这个道理.师任何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都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吗?学生举例:①我们用的自动铅笔和一些圆珠笔笔筒里面要利用弹簧的弹力.②跳水运动中1m板和3m板的跳水都是利用了弹力.③射箭运动员利用了弓的弹力才能把箭射出去.④撑竿跳高运动员利用撑竿形变后产生的弹力把人弹得更高些.板书:(4)弹力的性质:①产生的原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②产生的条件:要相互接触;要发生弹性形变.③施力物体:弹簧、橡皮筋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④方向:与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即与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⑤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教师说明:(1)在力的作用下物体会发生形变,这是力的一种作用效果.(2)弹力是一种效果力,通常情况下物体的形变往往难以察觉,故判断是否产生弹力可依据两点:①物体间是否接触;②接触处是否存在着相互挤压或拉伸(即是否发生了弹性形变).例题1(多选)(用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B.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C.支持力、压力、拉力都属于弹力D.坐在凳子上的人,受到的支持力是因为人的形变而产生的弹力5 解析:物体的形变有两种:一种是弹性形变;一种是范性形变.弹力发生在直接接触并产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故A正确;任何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会对与它相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所以B错;支持力、压力、拉力是从力产生的效果来加以区分的,从力产生的本质上看,它们都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所以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弹力,故C正确;人受到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不可能是人自己,人坐在凳子上受到的支持力是因为凳子的形变产生的弹力,故D错误.答案:AC.【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2.弹簧测力计师我们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既然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那么就可以根据形变的大小来比较、确定弹力的大小.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通过改变弹簧伸长长度来表示出力的大小的仪器——弹簧测力计.让学生看课本P138页图6-18认识弹簧测力计,老师同时展示弹簧测力计实物,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结构以及原理.板书:(1)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挂钩、拉环、刻度盘、指针、外壳.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多媒体课件)测量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因此,弹簧的伸长量能反映弹力的大小.(注意:弹簧的弹性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弹簧的伸长与它所受的拉力就不成正比了,因此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板书:(2)弹簧测力计测量原理: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教师拉动挂钩,引导学生观察,同时介绍: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是活动的,使用前,如果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则需要校零.师为了满足测力的不同需要,人们还制造了其他形式的测力计,如握力计和拉力计等.让学生看课本P138页图6-19.【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3.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师现在请一位同学上台给我们演示实验“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思考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哪些操作要求.一位学生演示操作,其他学生分析讨论、回答:学生1:使用前要先估计被测拉力的大小,以免拉力太大,损坏弹簧测力计;学生2:拉弹簧测力计的时候,一般用手拉住吊环而不应该用手抓着外壳;学生3:读数时视线应该正对刻度线.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并讲解.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5 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下面几点:(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将指针调到零点.(3)使用时所测的力必须和弹簧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使弹簧能自由伸缩而不受阻碍,若指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及时调整.(4)观察测力计的量程与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5)测力计稳定时才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盘面垂直.板书: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①观察测力计的量程及分度值,加在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其量程;②使用前将测力计的指针调整到零;③使用时所测的力必须和弹簧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使弹簧测力计能自由伸缩而不受阻碍,若指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及时调整;④弹簧测力计稳定时才可读数,且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值,与刻度盘面垂直.师下面分小组进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实验.分小组领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学生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实验完毕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结果汇报.例题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此时被测拉力的大小是.解析: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应是一个范围,即刻度盘上所标的最小数值到最大数值的测量范围:0~10N;分度值则是每一小格代表的数值,从刻度盘上可以看出,0~2N之间分成了5个小格,则1小格代表0.4N;此时指针正指在6N的位置,所以被测力的大小为6N.答案:0~10N;0.4N;6N.【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弹性和弹力,了解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知道它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实验.请同学们课后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并在网上查阅更多与弹簧测力计相关的资料.【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练习.【板书设计】5 范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5-06-07 08:40:01 页数:5
价格:¥1 大小:298.5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