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物理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2025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

2/3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目标】(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的关系。(3)学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4)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基本研究方法。(5)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建立生活与物理知识的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重点难点】(1)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和理解。(2)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多媒体播放视频“凸透镜成像物体运动”。同学们,蜡烛的像好像很听话又很调皮的样子,你们想知道蜡烛运动时成放大或缩小的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吧!进行新课凸透镜成像规律提出问题: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不同的位置,成像有什么特点。实验探究:(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f=10cm)、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2)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u>2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测出物距u和像距v,观察并记录像的正倒、大小、虚实.改变物距,重做这一步。(3)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使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u=2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测出物距u和像距v,观察并记录像的正倒、大小、虚实。(4)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f<u<2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测出物距u和像距v,观察并记录像的正倒、大小、虚实.改变物距,重做这一步。(5)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让蜡烛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u=f),移动光屏,观察能否成像。(6)把蜡烛移动到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u<f),移动光屏,观察在光屏上是否有烛焰的像。如果没有,可从光屏一侧逆着光线向物体一侧观察,记录所看到的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以及此时的物距u。改变物距,重做这一步。记录实验数据,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①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3 ②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二倍焦距为成像大小的分界点。③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④当u=f时,不成像。焦点为成像虚实的分界点。⑤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实验记录表如下:归纳总结:(1)2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1倍焦距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也是成正立像和倒立像的分界点,还是物像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2)实像与物体分处透镜两侧且倒立,虚像与物体在透镜同侧且正立。(3)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变小,像和像距都变大,成虚像时,随着物距的变小,像和像距都变小。(4)成实像时,像与物左右互换、上下颠倒(左右、上下相反),成虚像时,像与物左右不互换、上下不颠倒(左右、上下一致)。【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3 学生梳理知识,交流收获和疑惑。【板书设计】口诀: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实像总是异侧倒,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近像远像变大,焦点以内反变化。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5-06-07 22:20:02 页数:3
价格:¥1 大小:210.0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