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初中
>
化学
>
人教版(2024)
>
九年级上册
>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
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案2025秋[1]
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案2025秋[1]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7
2
/17
剩余1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1.能通过探究和讨论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能结合燃料充分燃烧及灭火条件,认识通过反应条件可以调控化学变化。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4.能通过实验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5.认识化石能源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能了解其不可再生性。6.能从组成与变化视角认识到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如何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7.能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了解氢能源的优点及目前面临的困难。8.了解当前开发利用的几种新能源。[科学思维]1.进一步强化化学反应的“反应条件”视角,认识到燃烧条件对燃烧的影响,通过反应条件可以调控化学变化。2.建立认识化学变化的能量视角。3.能通过对燃料的选择利用,学会比较、分类等信息加工方法。[科学探究与实践]1.能在实验探究中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方案,体会调控化学反应。2.能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掌握氢气制法和性质检验,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能在多种物质的燃烧实验现象中探究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依据。[科学态度与责任]1.能通过对化石能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了解,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并树立从自身做起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易燃物和易爆物的了解,树立安全意识。2.加强化石能源的紧缺意识,认识合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节约使用化石能源的重要性。3.能知道科学和技术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并考虑到使用科学和技术时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4.能知道化学在综合利用资源、开发新能源、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学习目标】1.能从能量视角、反应条件视角认识化学变化,形成多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思维。2.能利用控制变量思想设计燃烧条件的探究方案。3.结合实例认识合理利用、调控化学变化的重要性。4.体会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树立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5.知道化石能源短缺且使用化石能源可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课题1燃料的燃烧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引入,进一步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材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关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也是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并通过一些注意安全的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教学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3.树立防火的安全意识,培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17 4.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学习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2.通过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酒精、白磷、红磷、水、蜡烛、导管、烧杯、试管、铜片、酒精灯、火柴等。【课前预习】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2.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3.灭火的原理:(1)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燃烧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燃烧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辉煌。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燃烧。请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燃烧的现象。[知识拓展]更广义的燃烧指的是所有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如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等。[提问]你能从燃烧的事例和现象中找出燃烧共同的特征并试着给燃烧下一个定义吗?二、进行新课知识点1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定义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作燃烧。特征:发光、发热、氧化反应。2.燃烧的条件[设问]燃烧是--种化学反应。燃烧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呢?[回答]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讲解]根据经验我们知道,有的物质可以燃烧,如酒精、红磷、木炭等;有的物质不能燃烧,如水、大理石等。只有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可燃物是燃烧发生的条件之一。[实验]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出了可燃物,燃烧还需要那些条件。[预测]燃烧与①与是否接触氧气(或空气)有关;②与是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有关。[演示实验]视频播放实验演示过程。[实验过程与现象]实验步骤现象①在500mL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在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分析与结论](1)实验步骤①中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实验步骤①17 中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接触氧气(或空气)。(3)实验步骤②中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白磷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接触氧气。[总结]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易错提醒:燃烧一定发光、放热,但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并没有燃烧。【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如果问题涉及多个因素(变量),可以只研究因变量与一个自变量的关系,控制其他的量不变。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可将多变量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问题分别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问题。[知识拓展]绝大部分燃烧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如木炭、硫、磷、铁、镁的燃烧。但有些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如金属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二、进行新课知识点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过渡]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燃烧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有用火不当和失控而引起的灾难。通过展示一组火灾图片,显示出大火的无情和惨痛,从而引出灭火的必要性。[点拨]根据燃烧所需三个条件,我们怎样灭火呢?反推理解新知,思考得出结论: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下面是一些防火和灭火的措施,试分析其应用的原理。①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②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③油罐着火时需用水喷淋,使罐体降温;④在森林中或森林与村庄之间设置防火隔离带。[回答]①盖锅盖可以起到隔绝氧气(或空气)的作用,放入较多的蔬菜可以使温度降到油的着火点以下。②③水可以吸收可燃物燃烧释放出的热量,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其着火点以下。④设置防火隔离带能在发生火灾时,将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使燃烧不能持续。[讲解]根据燃烧的条件及以上事实,我们可以归纳出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以及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种方法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说,灭火的原理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注意](1)灭火时,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可,不必要同时破坏三个条件。(2)灭火时,只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而不能降低其着火点。[讨论](1)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并思考其原理是什么?(2)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形应该怎样灭火,其原理是什么?①炒菜的锅起火了;②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③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起火;④邻居吸烟,不慎引燃被子发生火灾;⑤森林在打雷闪电时起火。(3)油田起火,采用降低其着火点的方法将其熄灭是否可行?为什么?[介绍]多媒体播放介绍几种常见的灭火器。[活动]分组进行教材第163页“简易灭火器灭火器的设计与制作”的探究。[讲解]火场自救方法:①火势如果很小,根据起火的原因,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方法扑灭;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求救。②着火时,要迅速判断安全出口。③如果房间内着火,不能随便开门,以防空气流通火势更大,甚至发生爆炸。④17 房间内着火,由于空气的流动,上层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浓度大,所以逃生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减少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内。【板书设计】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题1染料的燃烧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燃烧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作燃烧。燃烧特征:发光、发热、氧化反应。方法点拨:水灭火时起的作用有两个:一是通过水蒸发时吸收热量而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二是碰到高温的燃烧的物体,形成水蒸气,将氧气与燃烧的物体隔绝。2.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着火点:燃烧时所需达到的最低温度。3.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以及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破环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即可。【课堂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增强防范火灾的意识,并且掌握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的急救措施。【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第2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燃烧的调控【素养目标】1.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培养学生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了解安全自救的方法。4.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培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教学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教学难点】如何防火、防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1.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会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燃烧的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同时也了解了灭火的原理及方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光火灾,还有各种各样的危险事故。知识点1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讲解]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如硫、磷、酒精17 、液化石油气、氢气、乙炔、沼气、石油产品、面粉、棉絮等。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如硝酸钾、鞭炮等。所以在面粉厂附近是要严禁烟火的。为了使警钟长鸣,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提问]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下面的—些图标,请同学们讨论,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课件展示][答案](1)当心易燃物;(2)当心爆炸物;(3)禁止吸烟;(4)禁止烟火;(5)禁止放易燃物;(6)禁止燃放鞭炮。[提问]根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同学们认为在哪些地方还应该贴“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生]油库、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矿井等。因为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地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讲解]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为了生命、财产的安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知识点2燃料的充分燃烧[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这样的情况:做饭时,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就需要调节一下灶具的进风口,这是为什么呢?[答]因为氧气不充足,含碳燃料燃烧不充分。[讲解]当氧气不充足时,燃料不能充分燃烧,产生黑烟,并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使燃料的利用率降低,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要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氧气),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等等。合理调控燃烧等化学反应,对于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总结]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则可以引发爆炸。知识点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讲解]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燃料燃烧时产生了热量,那么是不是只有通过燃料燃烧才能得到热量呢?下面我们来做两组实验。[实验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匙干燥的生石灰再加入约2mL水,观察现象,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实验2]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约20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将小烧杯事先放在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再加入约10gNH4Cl晶体,课堂拓展: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只有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遇火才可能会发生爆炸。课堂拓展:①无新物质产生的物理性爆炸,如自行车轮胎“爆胎”;②发生在有限空间内的急速爆炸,因有其他物质生成,是化学性爆炸,如炸药爆炸。立即用玻璃棒搅拌,使氢氧化钡晶体与NH4Cl充分反应。观察玻璃片上的水是否由于结冰而将玻璃片与小烧杯粘在一起。[学生实验,教师巡视][现象]实验1:生石灰逐渐溶解,试管壁发热;实验2:由于结冰,玻璃片与小烧杯粘在一起。[设问]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回答]化学反应中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有些化学反应中有热量放出,有的则从外界吸收热量。17 [讲解]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类似于可燃物燃烧,生石灰和水这样的反应,我们称之为放热反应。像碳与二氧化碳,氢氧化钡晶体和NH4Cl的反应,称之为吸热反应。[介绍]在当今社会,人们利用化学反应,有时主要是为了制取所需要的物质,有时却主要是为了利用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同学们能举出一些利用化学反应产生能量的实例吗?[学生讨论,举例]【板书设计】课题1燃料的燃烧第2课时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如硝酸钾、鞭炮等。2.认识常见消防安全标志。3.燃料的充分燃烧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要考虑两个方面:①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氧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C+CO2高温2CO放热反应:CaO+H2O==Ca(OH)2【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易燃易爆化学品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往往危害大、影响大、损失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相关安全规定,掌握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的急救措施。易错提醒:不是只有燃烧才有能量放出,例如氧化钙与水反应就能放出大量的热。【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课题2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本课题首先通过燃烧反应中产生热量,引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从而认识到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然后主要介绍化石能源的利用。化石能源是生活和生产中常用的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对于学生来说也并不陌生。关于天然气,则是从认识其主要成分出发,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燃料的燃烧和应用。在了解化石能源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的同时,让学生对化石能源的使用年限进行估算,以认识要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资源的重要性。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本课题结合化石能源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说明使用清洁燃料和开发新能源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第1课时化石能源的利用【素养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2.知道化石能源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能源的重要性。3.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4.通过对化石能源的形成、使用年限,以及化石能源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化石能源的重要性,培养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教学重点】1.了解化石能源的形成过程和不可再生性。3.认识化石能源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4.知道石油炼制的几种主要产品及用途。17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加工信息的能力。2.拓展性课题“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干燥的烧杯,试管,小烧杯,试管架,贮气瓶,酒精灯,胶头滴管,玻璃片,镊子,CH4气体,澄清石灰水,。【课前预习】1.三大化石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1)煤主要含有碳元素。(2)石油主要含有碳、氢元素。(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2.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从最早使用的柴草,到煤、石油和天然气,发展至今天,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料经过了多次变迁,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型燃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能源和燃料。二、进行新课知识点1化石能源的利用(1)煤和石油[过渡]目前,人类利用的能量大多来自化石能源,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这些化石能源及其加工后的产品常被用作燃料,因此化石能源也被称为化石燃料。[讨论]讨论或思考:①你家中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②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③炼钢厂、热电厂等使用什么燃料?[讲解]通过讨论,我们知道常见的燃料有:煤、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汽油、柴油、柴草、酒精等。在这些燃料里,有些是可以再生的,比如:柴草和酒精。而有些燃料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它们作为重要的能源,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提出问题]化石燃料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说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如何开采炼制?有哪些性质用途?[视频播放]煤、石油的形成过程、开采炼制、性质用途的短片。[阅读讨论][讨论1]①煤是纯净物吗?那它含有哪些元素?②你知道煤作为燃料的原理是什么?[回答]①是混合物;煤主要含碳元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H、N、S、O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硅、铅、钙、铁等元素)。②原理是利用碳元素和氧反应放出热量。[讨论2]①石油可直接用作燃料吗?石油产品中有哪些是常用燃料?②煤气泄漏会造成什么危害?使用灌装液化石油气在安全上应注意什么?[回答]①不能!石油中除了含C、H元素外,还含C、O、N等元素。如果把石油作燃料的话,石油会燃烧不充分,不仅会造成浪费,还会生成大量的黑烟和含S、含N等有害气体。汽油、煤油、柴油、石蜡等都是常用的燃料。石油炼制的部分产品和主要用途:见课本第170页图7-15。②危害:危害到人体和财产的安全;注意: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在安全上应注意不能加热,不能猛烈撞击,使用完后要及时关闭,液化石油气罐要定期检修等。小组问题讨论:常用的燃料有哪些?(煤气、液化气、煤、汽油、柴油、天然气、电能、太阳能……)[知识拓展]液化石油气是一些城镇家庭使用的一种燃料。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其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液化石油气是经加压后压缩到钢瓶中的。17 [归纳]煤和石油的比较[注意]①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石油的蒸馏属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②煤气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有氢气(H2)、甲烷(CH4)、一氧化碳(CO)及其他气体,可用作生活燃气和化工原料。③罐装“煤气”不是煤气,而是液化石油气,这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其主要成分有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物质。[提问]煤和石油除了作为燃料以外,还有其他用途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70“资料卡片”。[讲解]由于煤和石油的用途非常广泛,和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人们常把煤称为“工业的粮食”,把石油称为“工业的血液”。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使煤分解成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等。其中,焦炭可以冶金,焦炉气则是重要的燃料,煤焦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黑糊糊的煤焦油是一个大宝库,已经从它里面分离出了上百种化合物,又进一步做成了各种有用的物质。这样煤就能被综合利用了。在20世纪兴起了综合利用石油产品的工业——石油化工。科技工作者把燃料油中较大的分子裂解成小分子,然后把它们加工制造成各种产品,例如塑料、合成纤维、医药、洗涤剂等。(2)天然气[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接下来我们学习天然气的有关知识。[视频播放]天然气的开采及燃烧利用。[讲解]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思考]①观察甲烷是什么颜色?什么状态?②甲烷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③甲烷的密度和空气比较起来怎么样呢?[回答]①甲烷是无色气体。②甲烷极难溶于水。③甲烷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方法点拨: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分:可再生能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再生的、持续利用的一种能源,如水能、太阳能、风能、乙醇等;不可再生能源是指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再生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设问]根据甲烷的这些性质,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收集甲烷气体?[回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也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总结]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活动探究]请同学们注意按照课本P171[实验7—2]进行实验,做一做甲烷的燃烧实验(强调点燃前先验纯!)。探究内容如下并思考:①在实验结束后,烧杯上出现了什么现象?②迅速把烧杯倒转过来,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后,振荡,又出现了什么现象?③在实验开始时,点燃前为什么要先检验甲烷的纯度?④在实验中烧杯的条件“干燥”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吗?为什么?⑤这个实验说明甲烷含有哪些元素?⑥你能写出这个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巡视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学生思考讨论后与教师一起总结归纳。[结论]①甲烷燃烧时火焰明亮并呈蓝色,可以看到,烧杯内壁上有水滴生成。[设问]有水滴生成,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回答]说明甲烷的成分里一定含有氢元素。[结论]②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后,发现烧杯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设问]这一现象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17 [回答]这说明甲烷燃烧时有二氧化碳生成,也就是说明了甲烷的成分里一定含有碳元素。[结论]③点燃甲烷和氧气或甲烷和空气的混合物都很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要先验纯。[延伸]煤矿的矿坑里经常有甲烷逸出,由此,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呢?[回答]煤矿里必须采取通风设施;煤矿里一定要严禁明火。[结论]④“干燥”是这个实验成败的关键。“干燥”便于判断是否有水滴生成。[结论]⑤这个实验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结论]⑥甲烷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CH4。它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甲烷的燃烧:[设问]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甲烷气体吗?[介绍]在池沼的底部常常含有甲烷,通常也称池沼中的气体为沼气。在我国农村,利用沼气可解决生活使用的燃料问题。[视频播放]沼气的制取和利用。[讲解]在我国农村利用沼气,不仅可以解决生活使用的燃料问题,还能综合治理环境卫生问题。【特别提醒】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具有可燃性,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甲烷前,应检验其纯度。[知识拓展]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CH4,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就可以产生甲烷,属于可再生能源。农村生产沼气的优点:a.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b.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c.提高肥料的质量。二、进行新课(3)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过渡]人们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能源。然而,化石能源要经过数百万年才能形成。但人类目前掠夺式的开发,会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讨论]估算大约多少年后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和煤将被耗尽?填表(教材P173页“思考与讨论”),并谈谈你对化石能源的使用与开发的看法。[小结]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化石能源用不了多久就耗完了。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合理开采、节约使用化石能源,另一方面还要研究和开发新能源。[介绍]目前,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化石能源,而化石能源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节约化石能源,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寻找化石能源的代替品。[过渡]就在人们担心化石能源将被耗尽时,科学家发现海底蕴藏着大量可燃烧的“冰”——可燃冰,其主要成分为甲烷水合物。[视频播放]可燃冰[讲解]海底埋藏着大量可燃烧的“冰”--可燃冰。可燃冰是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形成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具有热值高、储量巨大等优点,有望成为未来新能源。但如果开发和利用不当,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和温室效应加剧等问题。2017年,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创造了产气时长和产气总量的世界纪录。整个试采过程未对周边大气和海洋环境造成影响,这对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课堂小结】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不能直接燃烧固态煤,如汽车或拖拉机等;或者虽然能够直接燃烧,但效率很低,如蒸汽机车热利用率只有8%,一般民用煤炉只有20%左右。所以在石油、天然气不足的情况下,不得不考虑如何把煤加工成为气态的、液态的或固态的高级清洁燃料的问题,以提高煤的热量的利用和减轻环境污染。煤在加工过程中,本身的潜在能量会受到一些损失。但由于加工成的气态或液态燃料的热利用率高,因此在一些情况下,煤经过汽化或液化而取得的热效益高于直接燃煤。同理,石油一般也不直接燃烧,推进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板书设计】课题2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17 第1课时化石能源的利用1.化石能源: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2.煤、石油、天然气煤石油天然气组成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氧、氮、硫等元素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物质类别混合物用途“工业的粮食”,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料“工业的血液”,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料清洁能源,化工原料3.煤的干馏: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或与其他物质反应,得到焦炉煤气、焦炭、煤焦油等(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将石油加热并使用催化剂炼制,再利用各成分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得到多种燃料和化工原料。【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当今世界的三大化石能源,通过分组设计实验,亲身感受到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并且学习讨论了燃料充分燃烧的现实意义,切身体验到节能的重要性。【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第2课时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素养目标】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新能源的重要性。3.运用模拟实验,认识酸雨的危害。4.逐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燃料”的燃烧。【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加工信息的能力。2.拓展性课题“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教学难点】1.逐步培养学生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的能力。2.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烧杯、“模拟酸雨水”、树叶、镁带、大理石。【课前预习】1.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煤燃烧时会排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会形成酸雨。2.乙醇俗称酒精,其化学式为C2H5OH,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点燃2CO2+3H2O。3.最理想最清洁的燃料是氢气,实验室制取H2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4.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人们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多媒体展示化石能源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及岩石被腐蚀,雾霾,森林被破坏等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影响的图片。[新课引入]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燃料的使用正如一把双刃剑一样,在带给人类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今天就来了解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学习如何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相关知识。二、进行新课知识点1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7 [提问]三大化石燃料是什么?煤中含有哪些元素?煤燃烧后会生成什么物质?[回答]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煤中主要含碳元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H、S、N、O等元素。煤的燃烧会产生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有CO、SO2、NO2、烟尘等。[设问]我们知道煤燃烧会产生SO2、NO2等气体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中,会形成酸雨,那么酸雨会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呢?[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完成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现象](1)无现象;植物叶片(或果皮)都变色。(2)无现象;有气泡冒出,镁条或锌粒逐渐变小。(3)无现象;有气泡冒出。[讨论]比较上述实验,试说明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等造成了哪些危害呢?[回答](1)酸雨引起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2)它能破坏土壤、植被、森林。(3)酸雨对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及建筑材料都有腐蚀性。(4)酸雨渗入地下,可能引起地下水酸化。(5)对人体的健康有直接的危害,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二氧化硫大得多,可以侵入肺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致死。……[讨论]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她在流泪,她在滴血,她的儿女们不能坐以待毙。那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护她呢?[回答](1)减少人为排放的污染物。(2)减少煤中的含硫量,对煤炭中的硫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3)改进设备,使燃料充分燃烧;增加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成无害气体。(4)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5)开发新能源。……[观察讨论]在城市市区内几乎不使用煤作燃料,可我们的生活环境为什么也会如此恶劣?这是如何造成的?[知识拓展]一般把pH(酸碱度)<5.6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包括雨、雪、雾、雹等降水过程。要防治酸雨,最主要的是减少人为排放的污染物,人为排放的SO2主要来自含硫煤的燃烧,因此在煤的燃烧过程中,常采用排烟脱硫技术,回收二氧化硫。[回答]城市的空气污染主要是由汽车尾气造成的。汽油和柴油作为多数汽车的燃料,它们燃烧时产生的尾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健康。[阅读]阅读课本P173-174内容,思考化石能源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归纳]煤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汽车使用的汽油或柴油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会随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大量化石能源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会弓|起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变暖;等等。[提问]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呢?[回答]在使用化石能源时,可以通过提高燃料质量和改进使用技术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推广使用脱硫煤,改进生产中使用的脱硫设备;用天然气代替煤;改进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加大尾气检测力度,推广使用电动汽车。知识点2开发新能源[过渡]随着能源消耗量的增长,化石能源对环境的影响越发突出。同时,人类巨大的能源需求也使化石能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因此,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已成为人类的迫切需求。而氢气作为能源,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氢气17 [设问]你对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燃料的认识有哪些?氢能源有哪些优点?目前未广泛使用的原因有哪些?[讲解]氢气本身无毒,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甲烷的两倍或同质量汽油的三倍,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空气,也不会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工业上一般通过电解水或以化石能源为原料制取氢气。目前,由于氢气大量制取和储运成本较高,氢气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未能广泛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取得很大进展,氢气将可能成为主要的能源之一。[布置任务]电解水可以制取氢气。但在实验室里,我们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生]Zn+H2SO4==ZnSO4+H2。[提问]课本P175实验室里制取氢气的简易装置中反应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什么类型呢?[回答]反应装置:固液常温型;收集装置:排水法装置、向下排空气法装置。[延伸]也可设计如下制取装置,如上图所示。此装置的优点: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知识拓展]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主要采取以下措施:a.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能充分燃烧。b.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c.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d.加大检测尾气力度,禁止未达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e.改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作燃料,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f.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约石油能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二、进行新课(2)新能源[提问]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我国各地区及世界各国也都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你知道有哪些能源是可被人类利用的吗?[回答]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拓展讲解]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乙醇俗称酒精,它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乙醇还容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而且还是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乙醇的成分里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它的化学式是C2H5OH。乙醇是以高粱、玉米和薯类等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而制得,是可再生能源。车用乙醇汽油:将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其优点是:①节省石油资源;②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③促进农业生产。[延伸]在街上吃火锅时,有的火锅下面燃烧的是一种外观类似于冰的一种物质,它真的是冰吗?[回答]不是,这种类似于冰的物质其实是一种固体酒精。[补充]从这个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乙醇同样有着三态变化。由于乙醇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它被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小结]这些能源的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燃料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希望同学们将来长大了,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开发和利用更理想更实用的清洁能源方面,为人类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自己的贡献。【板书设计】课题2能源的合理利用第2课时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1.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煤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2)汽车使用的汽油或柴油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会随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3)大量化石能源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会弓|起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变暖;等等。2.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的措施17 (1)通过提高燃料质量和改进使用技术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2)推广使用脱硫煤,改进生产中使用的脱硫设备;(3)用天然气代替煤;(4)改进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加大尾气检测力度,推广使用电动汽车。3.开发新能源(1)氢气:无毒,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不污染空气。但大量制取和储运成本较高,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未能广泛应用。(2)其他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和生物质能。【特别提醒】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要点提示:乙醇汽油是10%的乙醇和90%的汽油掺和而成的混合物。由于乙醇中含碳量低且不含S、N等元素,因此,具有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少,节省石油资源,促进农业生产等优点。【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人类利用燃料的同时,也给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作为地球人类的一员,我们应该团结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努力学习,投身于现代化建设中。【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跨学科实践活动6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本课题主要包含“调查家用燃料”“了解家用燃料的变迁”和“展望未来的家用燃料”三部分内容。活动从对燃料的变迁的思考出发,通过调查家用燃料的活动,认识燃料的多样性及常见家用燃料的使用方式的,从生活实例中了解对燃料燃烧的调控,尝试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解释这些做法的原理,形成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识。了解家用燃料的变迁,认识各种燃料的优缺点,从生活方式的变化中感受能源结构的变化,形成节约能源的观念。【素养目标】1.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资料,了解家用燃料的变迁。2.基于家用需求,从燃烧效果、储存、环境保护、成本等角度理解家用燃料的变迁。3.结合燃料的性质与燃烧的条件,理解改变燃料加工方式、改进燃烧装置等对燃料合理使用的意义,对家用燃料的选择与合理使用提出改进建议。【教学重点】氧气的制取原理及方法。【教学难点】比较建议供氧器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理解供氧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教具准备】多媒体工具、供氧器的产品介绍资料。【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从古至今,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家用燃料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家用燃料也不尽相同。你家使用的燃料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这些燃料的使用会带来什么影响?有哪些注意事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二、进行新课任务一调查家用燃料[提问]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家用燃料有那些?[答]常见的家用燃料有木材、煤炭、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等。17 [追问]这些家用燃料的用途一般有哪些?[答]主要用于烹饪、热水、取暖等。[展示]教师多媒体展示本地家用燃料的种类和使用方式。[交流]同学讨论交流不同类型的家用燃料的组成,使用方式,及使用方式中的科学原理。[总结]家用燃料的使用及其中的科学原理:木材煤炭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组成主要含C、H、O主要含C,还含有H、O、N、S等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主要成分是甲烷处理方式和燃具劈小、劈薄,用灶或火炉燃烧制成蜂窝状,用煤炉燃烧加压装入钢瓶中,用煤气灶燃烧通过管道运输,用天然气灶燃烧科学原理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促进其充分燃烧可调节灶具的进气口或进风口,使气体燃料充分燃烧[总结]合理调控燃烧等化学反应,对于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任务二了解家用燃料的变迁[讨论]小组讨论当地农村燃料的变化历程。[汇报]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获得的燃料变迁历程,教师注意鼓励学生相互补充。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农村燃料变迁的主要阶段,注意讲解同时引导学生对讨论的结果进行补充。[小结]家用燃料的变化:木材煤煤气天然气主要成分碳、氢、氧等元素碳、氢、氧、硫、氮等元素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甲烷热值约1.2×107J/kg约3×107J/kg约1.5×107J/m3约3.5×107J/m3[讨论]家用燃料发生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试着从它们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归纳]家用燃料的优缺点(含家用燃料变迁的原因)。木材煤煤气天然气来源自然界自然界煤的综合利用自然界主要反应C+O2点燃CO2C+O2点燃CO2几种气体的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燃烧产物CO2、粉尘等CO2、NO2、SO2、粉尘等CO2、H2O等CO2、H2O等优点取材方便经济性高经济性高、热值大热值大、污染少缺点热值小,储存困难对环境污染大泄露危险泄露危险[小结]家用燃料是基于家用需求而进行改变的,需要从燃烧效果、储存、环境保护、成本等角度考虑家用燃料的选择。任务三展望未来的家用燃料[过渡]我们整理了家用燃料的优缺点,也知道了家用燃料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而技术的发展和新能源的开发,会不断影响我们家用燃料的发展。[提问]回顾你们生活中使用的燃料,结合前面的活动分析,这些燃料是否能满足生活所需。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答]可以满足日常生活,但存在燃烧不充分,使用不方便等问题。[追问]回顾我们了解过的其他能源,你们希望哪些可以成为目前家用燃料的代用品呢?[答]氢能、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展示]教师多媒体展示这些现有燃料的代用品的使用资料,并简要介绍各自的优缺点。[讲解]1.清洁能源(1)核能:核能发电具有高效、稳定、不受天气影响的优点,但存在核辐射和核废料问题。(2)天然气: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煤炭等传统能源要少得多,清洁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若将烧煤气改为烧天然气,则需将燃气灶的进气口减小(或进风口增大)。17 2.可再生能源(1)太阳能: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具有环保、安全、经济等特点,但成本较高且受天气影响。(2)风能:通过风力发电实现能源转换,在合适地域内使用相对可靠、环保,成本相对较高,也受天气影响。(3)水能:水力发电将水能转化为电能,具有环保、可持续的特点,但对地形的要求较高。3.其他能源(1)生物质能:以生物质为载体,可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常规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地热能:利用地热资源进行发电或供暖,具有环保、安全、稳定等优点,但需要适合的地理条件才能利用。[小结]未来有望成为家用燃料的新型能源有: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板书设计】跨学科实践活动6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本实践活动流程:1.调查家用燃料2.了解家用燃料的变迁家用燃料是基于家用需求而进行改变的,需要从燃烧效果、储存、环境保护、成本等角度考虑家用燃料的选择。3.展望未来的家用燃料(1)清洁能源:核能;天然气。(2)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3)其他能源:生物质能;地热能。【课堂小结】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资料,了解了家用燃料的变迁历程。比较了通过比较多种家用燃料的优缺点及使用方法的合理性,认识到燃料的变迁是基于家用需求的改变,选择需要从燃烧效果、储存、环境保护、成本等角度考虑。理解了到家用燃料的变迁,加工方式的改变,燃烧装置的改进对合理使用的意义。【布置作业】根据调查活动写一篇调查报告,要求对家用燃料的选择与合理使用提出一定的改进建议。实验活动3燃烧条件的探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实验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调动作用。通过让学生自主参加到探究实验中,既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及概括能力。【素养目标】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对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燃烧的三个条件及灭火原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4.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学重点】控制变量法及实验结论的推导。【教学难点】实验的规范操作。17 【教具准备】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火柴等。小木块、小煤块、蜡烛。【课前预习】1.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空气(或氧气);(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空气(或氧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这个单元我们学了燃烧的一些相关知识,可能大家对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论层次上,今天让我们一起亲自动手,用实验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实验1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燃烧实验过程:取大小和形状相似的干燥的小木块和小煤块,分别用坩埚钳夹住,同时放到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现象]小木块先燃烧,小煤块后燃烧。[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实验2设计实验探究燃烧需要有氧气(或空气)方案一:点燃蜡烛,片刻后将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由远及近向火焰慢慢移动,直至罩住蜡烛。[现象]蜡烛火焰逐渐熄灭。方案二: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将其中一支罩在烧杯里。[现象]没有被罩住的蜡烛持续燃烧,被罩住的蜡烛一会儿就熄灭了。[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交流]比较实验1中的现象,并解释原因。[总结]观察到小木块先燃烧,小煤块后燃烧。小木块和小煤块都是可燃物,也都与空气接触,但小煤块的着火点比小木块的高。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时,温度先达到小木块的着火点,即小木块先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所以小木块比小煤块先燃烧。【板书设计】实验活动3燃烧条件的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1)可燃物(2)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3)氧气(或空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燃烧的条件,并自己设计了实验方案探究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或空气),从而巩固了对燃烧三个条件的认识: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难题解答】例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1)请你推测实验⑤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棉布无损”的原因:________。(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中所用酒精体积分数不同,导致实验现象不同,这很显然与酒精溶液中水的含量有关,水的含量逐渐增加,燃烧越来越弱,可推测实验⑤的实验现象为棉布不燃烧。实验②③17 中棉布无损的原因是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水分蒸发,降低了温度,没有达到棉布的着火点。[答案](1)不燃烧(2)实验②③所用的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3)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使灯芯上水分过多(或灯芯烧焦等)【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17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单元测试卷(人教辽宁版 2024年秋)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单元测试卷(人教山西版 2024年秋)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单元测试卷(人教陕西版 2024年秋)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2024年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单元测试卷(2024年秋)
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综合训练作业课件(2024秋)
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考点作业课件(2024秋)
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复习训练作业课件(2024秋)
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作业课件2024秋
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复习提升作业课件2024秋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5-06-10 12:40:02
页数:17
价格:¥5
大小:212.5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