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一轮复习
>
八年级下语文期中必考古诗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期中必考古诗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5
2
/5
剩余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文言文+古诗文》(一)默写(14分)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子衿》2.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5.《小石潭记》能够反映作者心境感伤(观潭的独特感受)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9.安安同学下半夜起身去登山。山里半夜凄清的氛围让他感到寒冷与恐惧,她可以用《小石潭记》中“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的句子来体现这种心情。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1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14.《小石潭记》中描写鱼儿轻快迅捷地在水里游动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二)诗歌理解与赏析(4分)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照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 雅 、 颂 三类。7.下列对《蒹葭》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三)课内文言文阅读(8分)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8.加点字解释(2分)(1)为坻( 成为 ) (2)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一样 )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注意加点词的意思。(3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B.第①段开头寥寥数语便颇有情致地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出了小石潭的位置、环境,更重要的是写出了作者探幽的浓厚兴味。C.文章②③两段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对小石潭周围的景物进行了细致描绘,渲染出幽僻凄清的氛围。D.柳宗元在游览小石潭的过程中,寓情于景,奇丽的小石潭风光中始终流淌着喜悦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永州山水的热爱。(四)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注释: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1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分)(1)具以东渡意告之( 详细 ) (2)元帝异之( 对……感到奇怪) 1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你为什么(今天说的)和昨天的说法不同?13.面对同一个问题,晋明帝两次不同的回答都表现了对故国(故园、故乡、家乡)的思念之情,表现了晋明帝的聪慧和思辨。(2分)(五)阅读诗文,完下面小题。(10分)【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乙】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丙】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纺、麻桌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南宋康与之《昨梦录》)2.【甲】属于“风雅颂”中的《风(国风)》篇;[乙]文的作者是陶渊明(人名)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 ) (2)杨谢而从之(感谢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件一件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人)都感叹惋惜。5.从【乙】中的“停数日,辞去”一句可知“渔人”没有留在桃花源,从【丙】中的“杨谢而从之”一句可看出杨氏是要定居穴中的。 6.【乙】【丙】所描绘的社会面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相同之处是:社会安定和平,人人平等;民风淳朴;人们过着自由快乐、自给自足的生活。。(用自己的话语回答)7.对上述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甲】诗写了一个男子思念追求女子的过程,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美好爱情的向往。B.【乙】中是渔人偶然发现了桃花源,【丙】中杨氏是经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C.【丙】文中的民众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人求取食物。D.【丙】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六)阅读诗文,完下面小题。(10分)【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甲】诗“淑女”的意思是;善良美好的女子【乙】文的作者是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3.对【甲】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全诗以物起兴,诗人借助眼前的景物以兴起后文君子对淑女的追求。B.全诗重章叠句,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将热恋之情推向高潮。C.全诗有声有色,诗文最后还描绘了鼓乐齐鸣、热闹非凡的婚礼盛况。D.全诗感情真挚,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向往。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5.【甲】诗划线句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思念;【乙】文划线句与前文“隔篁竹”或“伐竹取道”呼应,突出了环境的幽僻,表现了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情。(七)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8分)鷧鸟①中计人有鱼池,苦群鷧窃啄食之,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群鸬鹚初回翔不敢即下,已渐审视,下啄。久之,时飞止笠上,恬不为惊。人有见者,窃去刍人②,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仍下啄,飞上如故。人随手执其足,鷧不能脱,奋翼声假假③。人曰:“先故假,今亦假耶?”【注】①鷧(yì)鸟:即鸬鹚。②刍(chú)人:草人。③假假:拟声词,鷧挣扎时的叫声。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乃束草为人(制作、制造 ) (2)时飞止笠上( 停止 )7.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D )A.(养鱼人)披蓑衣戴斗笠手持竹竿,立在鱼池中用来吓唬鷧鸟。B.(稻草人)披蓑衣戴斗笠手持竹竿,立在鱼池中可以吓唬鷧鸟。C.(养鱼人)披蓑衣戴斗笠手持竹竿,立在鱼池中可以吓唬鷧鸟。D.(稻草人)披蓑衣戴斗笠手持竹竿,立在鱼池中用来吓唬鷧鸟。8.文中鷧鸟中的“计”具体是指:养鱼人见鷧鸟会时常飞落到草人的斗笠上站着不被惊吓,于是偷偷撤去草人,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站在池子中间扮作草人,伺机抓住了鷧鸟。(意思对即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从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我们要杜绝用经验主义来处理事务。(任一启示,意思对即可)。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八年级下语文期中必考古诗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5-06-16 18:08:02
页数:5
价格:¥4
大小:19.90 KB
文章作者:138****3419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