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2026高考物理复习课件 第十五章第3讲 专题:气体实验定律的综合应用
2026高考物理复习课件 第十五章第3讲 专题:气体实验定律的综合应用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44
2
/44
3
/44
4
/44
剩余4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十五章热学第3讲专题:气体实验定律的综合应用 目录12考点一变质量气体问题考点二关联气体问题考点三 气体实验定律与力学的综合问题课时作业34 考点一变质量气体问题 分析变质量气体问题时,要通过巧妙地选择研究对象,使变质量气体问题转化为定质量气体问题,用气体实验定律求解。1.充气问题:选择原有气体和即将充入的气体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可把充气过程中气体质量变化问题转化为定质量气体的状态变化问题。2.抽气问题:将每次抽气过程中抽出的气体和剩余气体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质量不变,故抽气过程可以看成是定质量气体状态变化过程。3.灌气问题:把大容器中的剩余气体和多个小容器中的气体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可将变质量气体问题转化为定质量气体问题。4.漏气问题:选容器内剩余气体和漏出气体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便可使变质量气体问题变成定质量气体问题。 例1(2024·山东高考)图甲为战国时期青铜汲酒器,根据其原理制作了由中空圆柱形长柄和储液罐组成的汲液器,如图乙所示。长柄顶部封闭,横截面积S1=1.0cm2,长度H=100.0cm,侧壁有一小孔A。储液罐的横截面积S2=90.0cm2,高度h=20.0cm,罐底有一小孔B。汲液时,将汲液器竖直浸入液体,液体从孔B进入,空气由孔A排出;当内外液面相平时,长柄浸入液面部分的长度为x;堵住孔A,缓慢地将汲液器竖直提出液面,储液罐内刚好储满液体。已知液体密度ρ=1.0×103kg/m3,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大气压p0=1.0×105Pa。整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忽略器壁厚度。 (1)求x;(2)松开孔A,从外界进入压强为p0、体积为V的空气,使满储液罐中液体缓缓流出,堵住孔A,稳定后罐中恰好剩余一半的液体,求V。答案(1)2cm(2)8.92×10-4m3 解析(1)由题意可知,缓慢地将汲液器竖直提出液面的过程,汲液器内的气体发生等温变化。初状态:汲液器内气体的压强p1=p0体积V1=(H-x)S1末状态:汲液器内气体的压强p2=p0-ρgh体积V2=HS1根据玻意耳定律有p1V1=p2V2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x=2cm。 例2(2021·河北高考)某双层玻璃保温杯夹层中有少量空气,温度为27℃时,压强为3.0×103Pa。(1)当夹层中空气的温度升至37℃,求此时夹层中空气的压强;(2)当保温杯外层出现裂隙,静置足够长时间,求夹层中增加的空气质量与原有空气质量的比值。设环境温度为27℃,大气压强为1.0×105Pa。 考点二 关联气体问题 关联气体问题的解题思路(1)分别研究各部分气体,分析它们的初状态和末状态的参量。(2)找出它们各自遵循的气体状态变化规律,并写出相应的方程。(3)找出各部分气体之间压强或体积的关系式。(4)联立求解。对求解的结果注意分析合理性。 例4(2025·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上第一次模拟)如图所示,开口向上的汽缸内盛有一定深度的水银,一粗细均匀、长度l=20cm且下端开口的细玻璃管竖直漂浮在水银中。平衡时,玻璃管露出水银面的高度和进入玻璃管中的水银柱长度均为h1=5cm,轻质活塞到水银面的高度h0=11.9cm,水银面上方的气体压强p0=76cmHg。现施加外力使活塞缓慢向下移动,当玻璃管内气体的压强p2=129cmHg时,玻璃管上端恰好与水银面齐平。活塞与汽缸壁间的摩擦不计且密封性良好,玻璃管的横截面积远小于汽缸的横截面积,整个过程中各部分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求:(1)此时玻璃管中的水银柱长度h2;(2)整个过程中活塞向下移动的距离Δx。答案(1)10cm(2)4.3cm 解析(1)设汽缸的横截面积为S1,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2,水银密度为ρ。初始状态玻璃管内气体的压强为p1=p0+ρg(l-2h1)体积为V1=S2(l-h1)末状态玻璃管内气体的压强为p2=129cmHg体积为V2=S2(l-h2)玻璃管内的气体做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得p1V1=p2V2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h2=10cm。 (2)初始状态汽缸内气体的压强为p0=76cmHg体积为V0=S1h0末状态汽缸内气体的压强为p0′=p2-ρg(l-h2)体积为V0′=S1(h0-Δx)汽缸内的气体做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得p0V0=p0′V0′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Δx=4.3cm。 考点三气体实验定律与力学的综合问题 气体实验定律与力学的综合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1)应用气体实验定律或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气体部分列方程。(2)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结合相关力学规律(例如浮力公式、滑动摩擦力公式、胡克定律等)列辅助方程。(3)联立各方程计算。 例5(2022·湖南高考)如图,小赞同学设计了一个液体拉力测量仪。一个容积V0=9.9L的导热汽缸下接一圆管,用质量m1=90g、横截面积S=10cm2的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与圆管壁间摩擦不计。活塞下端用轻质细绳悬挂一质量m2=10g的U形金属丝,活塞刚好处于A位置。将金属丝部分浸入待测液体中,缓慢升起汽缸,使金属丝从液体中拉出,活塞在圆管中的最低位置为B。已知A、B间距离h=10cm,外界大气压强p0=1.01×105Pa,重力加速度取10m/s2,环境温度保持不变,求(1)活塞处于A位置时,汽缸中的气体压强p1;(2)活塞处于B位置时,液体对金属丝拉力F的大小。答案(1)105Pa(2)1N 解析(1)将活塞与金属丝视为整体,受力平衡,有p0S=p1S+(m1+m2)g代入数据解得p1=105Pa。(2)当活塞处于B位置时,设汽缸内的气体压强为p2,气体做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有p1V0=p2(V0+Sh)将活塞与金属丝视为整体,受力平衡,有p0S=p2S+(m1+m2)g+F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F=1N。 课时作业 [A组 基础巩固练]1.(2025·河北省承德市高三上期中)某医用氧气瓶的容积为40L,瓶内装有7kg的氧气。使用前,瓶内氧气的压强为1.2×107Pa,温度为27℃。当患者消耗该氧气瓶内4kg的氧气时,瓶内氧气的压强变为4.8×106Pa,已知热力学温度T=t+273K,则此时瓶内气体的温度为()A.7℃B.10℃C.14℃D.17℃ 2.(2025·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上第二次调研)如图所示,如果热水瓶中的热水未灌满就盖紧瓶塞,而瓶塞与瓶口的密封程度很好,经过一段时间后,要拔出瓶塞会变得很吃力。假设开始时瓶内水温为87℃,经过一段时间,温度降到47℃,热水瓶口的截面积为10cm2,手指与圆柱体瓶塞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5,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已知瓶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大气压强p0=1.0×105Pa,热力学温度T=t+273K,不考虑瓶塞的重力及瓶塞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则两手指至少要用多大的压力作用在瓶塞上才能拔出瓶塞()A.74NB.37NC.3.7ND.7.4N 3.(2024·江苏高考)某科研实验站有一个密闭容器,容器内有温度为300K、压强为105Pa的理想气体,容器内有一个面积为0.06m2的观测台,现将这个容器移动到月球上,容器内的温度变成240K,整个过程可认为气体的体积不变,月球表面为真空状态。求:(1)在月球上容器内气体的压强;(2)在月球上观测台所受的压力大小。答案:(1)8×104Pa(2)4.8×103N 4.(2024·安徽高考)某人驾驶汽车,从北京到哈尔滨,在哈尔滨发现汽车的某个轮胎内气体的压强有所下降(假设轮胎内气体的体积不变,且没有漏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于是在哈尔滨给该轮胎充入压强与大气压相同的空气,使其内部气体的压强恢复到出发时的压强(假设充气过程中,轮胎内气体的温度与环境相同,且保持不变)。已知该轮胎内气体的体积V0=30L,从北京出发时,该轮胎内气体的温度t1=-3℃,压强p1=2.7×105Pa。哈尔滨的环境温度t2=-23℃,大气压强p0取1.0×105Pa。求:(1)在哈尔滨时,充气前该轮胎内气体压强的大小;(2)充进该轮胎的空气体积。答案:(1)2.5×105Pa(2)6L 5.(2025·四川省高三上第一次学业水平选择性模拟)如图甲所示,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粗细均匀长玻璃管竖直放置,玻璃管的下部封有长l1=25.0cm的空气柱,中间有一段长为l2=25.0cm的水银柱,上部空气柱的长度l3=40.0cm。已知大气压强为p0=75.0cmHg。现将玻璃管沿顺时针缓慢旋转至水平放置,如图乙所示,则:(1)水银柱右端离玻璃管开口有多远?(结果保留分数形式)(2)当玻璃管水平时,将一活塞(图中未画出)从玻璃管开口处缓缓往左推,使玻璃管左部分空气柱长度变为20.0cm。假设活塞推动过程中没有漏气,求活塞移动的距离。 (2)设玻璃管左部分空气柱长度变为l1″=20cm时气体压强为p,水银柱右侧空气柱长度为l3″,对水银柱左侧气体进行分析,初状态:V1′=l1′S,p1′=p0末状态:V1″=l1″S,p1″=p根据玻意耳定律可得p1′V1′=p1″V1″解得p=125cmHg对水银柱右侧气体进行分析,初状态:V2′=l3′S,p2′=p0 末状态:V2″=l3″S,p2″=p根据玻意耳定律可得p2′V2′=p2″V2″解得l3″=19cm活塞移动的距离为Δx=l1+l2+l3-l1″-l2-l3″解得Δx=26cm。 8.(2024·广东高考)差压阀可控制气体进行单向流动,广泛应用于减震系统。如图所示,A、B两个导热良好的汽缸通过差压阀连接,A内轻质活塞的上方与大气连通,B的体积不变。当A内气体压强减去B内气体压强大于Δp时差压阀打开,A内气体缓慢进入B中;当该差值小于或等于Δp时差压阀关闭。当环境温度T1=300K时,A内气体体积VA1=4.0×10-2m3,B内气体压强pB1等于大气压强p0。已知活塞的横截面积S=0.10m2,Δp=0.11p0,p0=1.0×105Pa,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10m/s2,A、B内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忽略活塞与汽缸间的摩擦,差压阀与连接管道内的气体体积不计。当环境温度降低到T2=270K时: (1)求B内气体压强pB2;(2)求A内气体体积VA2;(3)在活塞上缓慢倒入铁砂,若B内气体压强回到p0并保持不变,求已倒入铁砂的质量m。答案:(1)9×104Pa(2)3.6×10-2m3(3)1.1×102kg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6高考物理复习课件 第十五章第3讲 专题:气体实验定律的综合应用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5-07-03 17:22:02
页数:44
价格:¥1
大小:1.43 MB
文章作者:180****8757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