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下册《发霉与防霉》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8

2/38

3/38

4/38

剩余3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发霉与防霉》说课稿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新教材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的第3课《发霉与防霉》。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五、说教法六、说教学过程七、说板书设计目录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重难点八、说教学反思一、说教材《发霉与防霉》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本课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霉,按照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认知结构,展开三个主要活动。活动1安排学生先后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不同物品上的霉斑的外显形态和内在结构,发现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活动2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为下一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活动3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一些防霉方法,启发学生对探究结果加以应用,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常见防霉方法的依据,将科学与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首次接触“控制变量”实验设计,思维、方法、流程需要进一步熟练;“探究发霉条件”需要长周期观察、验证;学生持续观察、实验的习惯尚未养成。但是学生对于发霉现象和发霉条件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对发霉现象有比较浓厚的探究欲望。从生命视角思考“霉菌的生长”与防霉的观念待进一步强化。五年级学生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对未知世界有很强的探究欲,已经具有了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观察、表达能力。在探究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详实记录等实验习惯,对所观察记录的现象和阅读的文本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三、说教学目标1.能在比较观察到的现象中,说出不同物体上霉斑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2.通过科学探究,在比较现象中发现物体发霉的条件。3.能运用探究结果,针对具体情况说明防霉方法的依据。4.学会设计对比实验。5.培养学生敢于试错的精神。6.建立拥有防霉手段对人类生存生活具有必要性的认知。7.知道现成的防霉技术手段。四、说教学重难点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教学重点在设计探究方案时,组合出不同的条件进行验证。教学难点五、说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微生物,知道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他们没有头、脚、眼睛,也没有根、茎、叶,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生活着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板块二、讲授新课(一)、观察并比较不同物品上的霉1、材料准备放大镜、显微镜、不同的霉、霉的载玻片标本(学生认识材料)2、实验过程①用肉眼观察不同的霉,对比它们的颜色与形状。②使用放大镜观察不同的霉,对比它们的颜色与形状。③使用显微镜观察霉的载玻片标本,把自已看到的画下来。3、温馨提示◆不要用手接触物品上的霉,以免染病。◆用显微镜观察霉时,不要触碰、移动已调好的显微镜。◆左眼看物象,右眼画图。(按步骤实验观察与记录)4、实验成果展示(1)放大镜下霉的形状:绒毛状、蛛网状、棉絮状等。(2)放大镜下霉的颜色: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3)显微镜下的霉(4)视频:培养并观察青霉和曲霉5、观察不同物品上的霉,比较和发现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明确:霉的相同之处:呈丝状,由霉菌组成霉的不同之处:颜色、形状(设计意图:能在比较观察到的现象中,说出不同物体上霉斑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二)、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生活中,什么环境中的物品容易发霉?预测:靠近窗口的墙壁、放在花盆泥土上的桔子等容易发霉,这些环境特点:温暖、潮湿。我们可以设计怎样的环境进行对比实验?明确:●寒冷、潮湿●寒冷、干燥●温暖、干燥1、实验材料:塑料袋、烤干馒头、新鲜馒头、冰箱等。2、设计实验方案(参考教材)3、实验要求◆按照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哪种实验条件下的馒头最容易发霉。◆控制好实验变量——环境,其他条件不变。◆给4个装有馒头的塑料袋编号。◆每天定时观察,做好观察记录。◆不要打开塑料袋,连同塑料袋一并带到学校。4、实验交流设计意图:通过科学探究,在比较现象中发现物体发霉的条件。(三)、交流防霉方法的依据空气潮湿温暖时,正是各种霉菌生长和繁殖的最佳时机。食物、衣物等发霉之后,容易产生有毒物质,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根据霉菌生长所需的条件,人们采取了各种有效防止物品发霉的措施。这些防霉方法的依据是什么?明确:设计意图:能运用探究结果,针对具体情况说明防霉方法的依据。板块三、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霉的特点,通过实验了解霉的生存条件。人们根据霉的生存条件,采取多种措施有效防止霉,延长物品的保质期。2、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防止物品发霉的科学方法及其依据。七、说板书设计根据五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八、教学反思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科学
发布时间:2022-07-12 02:24:10 页数:38
价格:¥10 大小:1.38 MB
文章作者:没叶子的菜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