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苏州园林 学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苏州园林学案一、学习目标导航1.熟读课文,通过分析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掌握苏州园林的特点。2.通过合作探究,揣摩语句,体会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3.激情展示,阳光展示,领略我国江南园林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二、语言积累1、辨明字音:轩榭(      ) 池沼(     ) 邱壑(     ) 模(      )样      重峦叠嶂(     ) 相间(     )嶙峋(       )庸俗(       ) 镂(     )空  蔷薇(       )    斟酌(     )    对称(    )2、辨明词义鉴赏: 因地制宜: 斟酌: 重峦叠嶂:3.找出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并在横线上订正。鉴赏 映衬 因地治宜 自出新裁曼延 鳞峋 别具匠心 称心满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你能从文中找出代表苏州园林地位的一句话以及文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吗?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说明这幅画的完美的?3、你能看出这四个“讲究”与下文的关系吗?——由此可感受,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进行说明的(由   到    、由   到    、由  到    ) 。 这在说明文的三大说明顺序里面,包含在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里。四、深入体会美: 1、在苏州园林的这些方面、这些美中,你比较喜欢欣赏哪些美?逐一从文中找出来,按照下面的方式,写一写。10\n例:文中“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写出了 苏州园林故意避免对称追求自然之趣的特点。这让我联想到故宫和我们常见的很多左右对称的建筑,虽然规范、整齐、华美,甚至可能雄伟、恢宏。但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品貌各异、个性纷呈,变化无常,曲折万端。它们就如中国的古典音乐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以及同学们熟悉的美术课本上的一些山水花鸟绘画作品等多把情感寄托于山水,都重在追求自然灵动之趣。体现了苏州园林的自然美。(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假山池沼的艺术美、花木树木的映衬美、花墙廊子的层次美、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圆内建筑的色彩美) 五、以上不仅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苏州园林的美,也让我们领受了叶圣陶老先生语言的优美典雅。这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除此之外,作为一篇说明文,本文语言还有什么特点呢?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语言准确)例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去掉“往往”好不好?)   明确: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2)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3)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4)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5)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6)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7)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能否调换,为什么?)8)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10\n 六.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用“     ”画出本文中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并结合一二处实例说说其作用。七、小结   同学们回忆一下,今天我们第一次学习说明文,明确了学习说明文的方法,那么是什么呢?  八、写作借鉴   写一个片段,介绍一下学校教学楼后的小花园(要注意抓住特点来写,并适当运用一些说明方法,300字左右。)九:链接资料库 1、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2、简介苏州园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     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3、 本文作为一篇说明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除说明之外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在表达方式上本文熔说明、记叙、议论于一炉,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明确:记 叙1.“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树相间。”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景象。       2.“古老的藤萝……珠光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3.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描绘了游人观鱼的动人情景。  议 论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评价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10\n     2.“我想,用图画来比方……是不讲究对称的。评论不讲究对称的美学原理。       3.“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可是没法说出来。”评论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十:当堂检测1、本文的体裁是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2、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是什么?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 4、文章是从(   )角度,抓住(   )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角度: A.建筑学    B.园林历史    C.导游    D.欣赏者   特点: 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   B.有代表性的园林阅读题:(一)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1.《苏州园林》作者          ,名      ,著名的      家、     家。我们曾学过他的一篇童话《            》。2. 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3.结合上下文,试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       )10\n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c.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败笔”改为“地方”可否?为什么?  5.最后一句要是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哪种说法好? (二)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1.文中有一个词语“单调”,形容开窗对着白色墙壁的感觉,请你具体解释补上竹子或芭蕉就可以去掉单调感觉的原因。答: 2.这两段文字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哪一特征?答:3.第一段中的“适当的位置”这一短语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答:4.请你写出花墙、廊子的特点和作用。答:  *********************************************************************************************              10\n学案答案二、语言积累1、轩榭(xuānxiè) 池沼(zhǎo) 邱壑(hè) 模(mú)样  重峦叠嶂(zhàng) 相间(jiàn) 嶙峋(línxún) 庸俗(yōng)镂(lòu)空 蔷薇(qiángwēi)2、辨明词义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重峦叠嶂: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3.“治”改为“制” “新”改为“心” “曼”改为“蔓” “鳞”改为“嶙”.三、整体感知1、明确——地位: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总特征: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明确:作者指出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3、(明确:说明顺序的由总到分,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逻辑顺序)四、深入体会美:(园林美、语言美)1)(“重峦叠嶂”一词写出假山在玲珑小巧的园林中,从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2)(“高低屈曲”状写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3)略4)(“俯仰生姿”又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描绘出对各类树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5)(“盘曲嶙峋”形容古老藤萝枝条的弯曲枯干,满眼的“珠光宝气”又写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构成了生意盎然的画面。)10\n6)略7)(“蔓延”、“补”字,表示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8)略五、以上不仅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苏州园林的美,也让我们领受了叶圣陶老先生语言的优美典雅。这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除此之外,作为一篇说明文,本文语言还有什么特点呢?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略)2)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略)3)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大多”说明很多,但不是全部,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4)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略)5)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极少”说明不是不用,只不过用得很少,体现语言的准确性。)6)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明确: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7)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不能调换。概念层次高下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 8)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明确:“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10\n 六.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用“     ”画出本文中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并结合一二处实例说说其作用。①分类别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作用答题思路:对什么进行分类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②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答题思路:把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突出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③引用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答题思路: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增加说明的趣味性)  ④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 答题思路:举什么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⑤列数字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   (答题思路:列举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作比较:(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打比方:“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引用:“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0\n摹状貌:“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七:略八:略 九、略十、当堂检测:1、说明文、苏州园林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文章是先从1、亭台轩榭的布局、2、假山池沼的配合、3、花草树木的映衬、4、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5、角落的构图美、6、门窗的图案美、7、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小的方面来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总特点的4、D、A阅读题:(一)1、叶圣陶 绍钧 教育 文学 古代英雄的石像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结合上下文,试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  列数字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举例子、打比方 )c.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作比较 )4.不可以。因为句中的“败笔”是与上半句中的“图画”相照应,换成“地方”,则没有这层照应了。5.效果会不好。第一种说法好。第一种说法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强调了苏州园林设计的成功,确实能够做到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后一种是肯定句,语气不如前一种双重否定句强。(二)1、答:有色彩,减少单调感觉;有图画,增添观赏兴趣。10\n2.答: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答:不可以。此短语说明设计者的安排的精心,要确保每一点设计都有美的效果。4.答:特点:墙有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作用:增加层次感,增加景致的深度1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12 13:18:04 页数:10
价格:¥5 大小:63.00 KB
文章作者:yuanfe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