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秋季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2《在社会中成长》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课题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在社会中成长单元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初二年级学习目标课标要求:我与国家和社会(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1.1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1.2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社会不仅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资料,同时社会也能促进个人进步。学生通过学习在理解了个人离不开社会的基础上,也应懂得作为社会的成员,在社会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社会这面大镜子既可以照出每个人的长处、优点,也可以照出每个人的短处、缺点,为今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奠定坚实的基础。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社会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说明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同时也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群体,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知识目标:了解与认识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知道个人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社会生活,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到生活之中。重点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关系。难点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八年级学生小东和伙伴们利用暑假组织了“墨缘·大手拉小手”活动,每周三和周五下午在社区活动室教小学生书法和国画。一个暑假下来,小朋友们亲切地称他们“墨姐姐”“墨哥哥”。为了让课堂秩序更好,小学生们进步更快,他们还钻研起儿童心理学和国画技法教学。小东感觉自己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大大提升。看材料思考问题并与同学互动交流引发学生思考\n运用你的经验你是否有和小东类似的经历?与同学交流你的付出与收获!分享同龄人的故事:1.小林参加城市文明交通志愿岗活动2.地铁志愿服务工作3.杭州中学生清洁共享单车结合学生的分享进行小结: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了解真实的社会,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能帮助我们积累宝贵的社会经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在服务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付出的快乐与收获的欣喜。讲授新课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出示图片情景(四副图片)结合图片,想一想,我们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通过父母的抚育、与同伴的交往、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管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日渐养成,我们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情境故事:狼孩的故事印度狼孩的故事——人需要在社会环境中学会生存的技能,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狼孩儿故事详见PPT)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得出教材的知识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n狼孩儿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和你的同学讨论一下。小结:“狼孩”的事实,证明了人类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赋的、生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不是孤立的,而是高度社会化了的人,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环境,脱离了人类的集体生活就形成不了人所固有的特点。从狼孩的告诉我们可以看出人的社会化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知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课堂活动:思考回答问题。仔细观察每天的生活,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使用哪些物品?这些物品与社会上的哪些职业或行业发生联系?作为学生,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书本,你知道普普通通的一本书,要经过怎样的流程才能到达我们手中吗?教师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农业、工业、建筑业、纺织业、五金业所提供的物品,社会不仅教会了我们各种生活技能,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品,由此可以看出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学生听故事分享故事后的思考思考问题,得出结论。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回答问题。用故事印证社会化的重要性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到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社会。既然人的生活、成长离不开社会,那么中学生应该与社会建立怎样的连接呢?\n二、养成亲社会行为情景材料展示:北京市教委于2015年10月启动初中学生学农教育,编制了学农项目市级实施方案,将学农教育计入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农教育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田间劳动,都学习配菜做饭,都有劳动成果。学农期间学生跨区跨校混合编班,学生自带铺盖,自行负责日常生活、内务整理。学生们不仅学习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体会动手创造的乐趣,更增强了独立生活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培养了互助、友爱、感恩的精神。分享两个同学的学农日记,思考问题。思考:学校为什么要组织类似于学农活动的社会实践活动。意义是什么?你参加此类活动吗?说一说你的收获。(教师可利用PPT内的教学素材或者找寻本校学生身边的真实素材)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回答。亲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希望并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显好处,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一般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的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结合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研学旅游活动,认识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探究问题,引发思考。分享自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重点突出活动后的收获、感受与成长。亲社会行为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用心感受,细心记录点滴收获结合自身实际,思考问题,得出结论。\n出示材料: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探究与分享:中学生小明的学校要组织大家去研学旅行,小明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因该是学习书本知识,去研学旅行会耽误学习时间,所以小明很不想参加这次研学活动。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学,你会如何规劝小明参加这次活动呢?教师归纳得出结论。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展示情景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通过规劝小明的过程,就是学生认识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意义的过程。拓展活动拓展空间研学活动现在已经成为社会热词。和你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设计一个研学方案。如果设计巧妙且富有创意,可以把你们的创意提交给学校相关负责部门,争取让你们的创意变成现实!研学方案中应包括:活动的地点、时间、规模、活动设计、文化承载等多方面,注意挖掘特点及亮点。通过研学活动方案,培养学生亲社会的能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10 09:00:12 页数:5
价格:¥3 大小:50.50 KB
文章作者:U-34438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