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高中文必修一第2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人教版高中文必修一第2单元基础知识梳理4 烛之武退秦师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氾南(  ) 佚之狐(  ) 夜缒(  )阙秦(  )共其乏困(  )戍之(  )杞子(  )逢孙(  )失其所与(  )【答案】 fán yì zhuì quē ɡōnɡ shù qǐ Pánɡ yǔ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秦伯说,与郑人盟(    )4.失其所与,不知(    )【答案】 1.“已”同“矣” 2.“共”通“供”,供给 3.“说”通“悦” 4.“知”通“智”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若2.微3.许4.鄙5.焉6.之7.以【答案】 1.连词,假如 代词,你 动词,好像 2.动词,没有 副词,稍微 形容词,轻微,轻轻 3.动词,答应,听从 动词,赞同 数词,左右,上下,表约数 名词,表处所 4.名词,边远的地方 边邑,这里用作动词,把……当做边邑 形容词,浅陋 5.语气词,表陈述 疑问副词,为什么 疑问代词,哪里 兼词,在那里 6.代词,代秦军 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动词,到 7.连词,因为 介词,把 连词,表目的,来 介词,把 介词,用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夜缒而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朝济而夕设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既东封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晋军函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与郑人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越国以鄙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若不阙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共其乏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邻之厚,君之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因人之力而敝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 2.名词作状语 在早上,在晚上 3.名词作状语 在东边 4.名词作动词 驻军 5.名词作动词 结盟 6.名词作动词 把……当做边邑 7.动词作名词 恩惠 8.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减少,侵损,削减 9.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灭亡 10.形容词作名词 缺少的东西 11.形容词作动词 变雄厚,变薄弱 12.形容词作动词 损害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请客的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今义:指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答案】 1.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2.出使的人。 3.那人,指秦穆公。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译文:3.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4.以其无礼于晋。(    )译文: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译文: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译文:【答案】 1.判断句 这是我的过错。2.判断句 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3.宾语前置句 晋国,有什么满足呢?4.状语后置句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5.状语后置句 如果使郑国灭亡能对您有好处。6.省略句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常识·速览]鲁君子——左丘明简介 左丘明(约前502—前422),姓左,名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汉代太史令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他根据有关鲁国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大量史料,依《春秋》的顺序著成了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主要作品有《左氏春秋》和《国语》两部史学巨著。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其一,郑国曾两次得罪晋国,第一次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第二次是公元前632年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最终没有感动晋国。其二,秦晋两国联合攻打郑国,是因为秦晋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成了必然。史书体例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春秋三传》《春秋三传》:是《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很难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5 荆轲刺秦王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樊於期(  ) 戮没(  ) 揕其胸(  )偏袒(  ) 扼腕(  )拊心(  )自刎(  ) 收盛(  )以药淬之(  )濡缕(  ) 忤视(  )变徵(  )瞋目(  ) 厚遗(  )卒起不意(  )夏无且(  )被八创(  )箕踞(  )(  )【答案】 wū lù zhèn tǎn è fǔ wěn chénɡ cuì rú wǔ zhǐ chēn wèi cù jū chuānɡ jī jù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今日往而不反者(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答案】 1.“反”通“返” 2.“振”通“震” 3.“卒”通“猝”,突然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穷2.还3.顾4.引5.就6.兵7.见8.发9.诚10.以【答案】 1.形容词,走投无路,陷入困境 动词,尽,完结 2.动词,环绕 动词,回来 动词,回转,掉转 动词,归还 3.动词,看,回头看 连词,不过、只是 动词,拜访 4.动词,指身子向上起 动词,举起 5.动词,成功 动词,登上,坐上 6.名词,兵器、武器 名词,士兵、武士 名词,军队 7.介词,被 通“现”,显露 动词,接见 8.动词,打开 动词,出发 名词,头发 9.副词,如果真的 副词,的确,确实 10.连词,表目的,来 介词,用 介词,按照 介词,因为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函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进兵北略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发尽上指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箕踞以骂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又前而为歌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皆白衣冠以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乃朝服,设九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使使以闻大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其人居远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名词作状语 用匣子 2.名词作状语 向北3.名词作状语 向上 4.名词作状语 像箕那样 5.名词作动词 走上前 6.名词作动词 穿着白衣,戴着白帽 7.名词作动词 穿着朝服 8.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闻 9.形容词作名词 远方 10.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怪 1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迟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 今义:物质上不富有。2.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 今义:可能,能够。3.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4.终已不顾古义: 今义:不考虑,不顾及。5.诸郎中执兵古义: 今义:指中医医生。6.复为慷慨羽声古义: 今义:大方,不吝啬。7.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8.事所以不成者古义: 今义:连词,表结果。9.将军岂有意乎古义: 今义:故意。10.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古义: 今义:不讲诚信,无信用。【答案】 1.不得志,走投无路。 2.可以用来。 3.袒露一只臂膀。 4.不回头。 5.宫廷的侍卫。 6.声调激愤。 7.宽容、原谅。 8.……的原因。 9.有心意。 10.没有信物。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译文: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译文:  3.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译文: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译文:  6.群臣侍殿上者。(    )译文:  7.燕王拜送于庭。(    )译文:  8.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译文:  【答案】 1.判断句 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搥胸痛恨所考虑的。2.判断句 现在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3.被动句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入宫中为奴婢。4.被动句 并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洗雪了。5.定语后置句 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内情的人。6.定语后置句 站在殿上陪侍君主的臣子们。7.状语后置句 燕王在朝廷上行了礼送出来。8.省略句 和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常识·速览]魏晋小说的先导者——刘向简介 刘向(约前77—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沛县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后因反对宦官而下狱。成帝即位后,得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西汉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他在前人基础上辑录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楚辞》。辑录群书时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编订了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喜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后来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战国策》《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本书亦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6 鸿门宴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飨士卒(  ) 美姬(  ) 左尹(  )鲰生(  )卮酒(  )按剑而跽(  )玉玦(  )参乘(  )樊哙(  )目眦(  )刀俎(  )杯杓(  )【答案】 xiǎnɡ jī yǐn zōu zhī jì jué shènɡ kuài zì zǔ sháo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答案】 1.“距”通“拒”,把守的意思 2.“要”通“邀”,邀请 3.“倍”通“背” 4.“蚤”通“早” 5.“郤”通“隙”,隔阂,嫌怨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因2.举3.谢4.意5.为6.辞7.故8.幸9.胜【答案】 1.连词,于是 介词,趁机 2.动词,举起 形容词,全,尽 动词,被推举 动词,发动 动词,攻占,占领 3.动词,感谢 动词,道歉 动词,兼道歉和辞别之意 4.动词,料想 名词,意图 名词,神情 5.动词,是 动词,做,担当 动词,认为 动词,作为 介词,替,给;动词,出,制定 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6.动词,推辞 动词,告辞 动词,计较,讲究 7.连词,因此,所以 名词,交情 副词,特意 8.动词,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 副词,表示敬意,对方所做的事情使自己感到幸运 9.动词,承受得住 形容词,尽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得兄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3.常以身翼蔽沛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4.头发上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5.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6.间至军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7.沛公军霸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8.沛公欲王关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9.不可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10.籍吏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11.范增数目项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12.道芷阳间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1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14.项伯杀人,臣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1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1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17.此其志不在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18.素善留侯张良(    )_____________________19.秋毫不敢有所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20.拔剑撞而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 2.名词作状语 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3.名词作状语 像翅膀一样 4.名词作状语 向上 5.名词作状语 像虎狼一样 6.名词作状语 从小路 7.名词作动词 驻军 8.名词作动词 为王,称王 9.名词作动词 告诉 10.名词作动词 登记 11.名词作动词 使眼色 12.名词作动词 取道 13.名词的使动用法 使……称王 14.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活,救活 15.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跟从,带领 16.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止,制止;使……进入,接纳 17.形容词作名词 小的方面 18.形容词作动词 友善、交好 19.形容词作动词 接触、沾染 2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破碎,撞破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今义:结婚的事,夫妻关系。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今义:副词,表程度,很。3.沛公居山东时古义:今义:山东省。4.将军战河北①,臣战河南②①古义:今义:河北省。②古义:今义:河南省。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义:今义:详细地说出。【答案】 1.儿女亲家。 2.意外的变故。 3.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4.①黄河以北的地区。 ②黄河以南的地区。 5.小人的谗言。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此天子气也。(    )译文: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译文: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译文:4.若属皆且为所虏!(    )译文:5.吾属今为之虏矣!(    )译文:6.不然,籍何以至此?(    )译文:7.客何为者?(    )译文:8.大王来何操?(    )译文:9.沛公安在?(    )译文:10.长于臣。(    )译文:11.竖子不足与谋!(    )译文:12.孰与君少长?(    )译文:13.军中无以为乐。(    )译文:【答案】 1.判断句 这是天子的云气啊。2.判断句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3.判断句 (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4.被动句 你们这些人都将会被他俘虏!5.被动句 我们这些人将来会被他俘虏!6.宾语前置句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凭什么会到这种地步?7.宾语前置句 来客是干什么的?8.宾语前置句 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9.宾语前置句 沛公在哪儿?10.状语后置句 比我大。11.省略句 这小子不值得跟(他)谋划大事!12.固定句 他跟您(相比),谁小谁大?13.固定句 军中没有什么用来娱乐。[常识·速览]一代“史圣”——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他青年时曾游历我国南北名山大川,考察古迹,采访遗闻逸事,搜集了丰富的史料,为后来编写《史记》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因上书替李陵辩解,受腐刑,在狱中坚持编写《史记》,出狱后任中书令,仍旧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我国最早的通史巨著《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本纪12篇(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表10篇(各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8篇(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世家30篇(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记载诸侯王国之事)、列传70篇(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共130篇,记述了自远古黄帝至西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史记》史料广泛可信,论断精辟,文笔优美生动,鲁迅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堪称我国历史文学宝库中最典范的名著,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秦末,“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变,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刘邦、项羽也相继起兵。项梁拥立原楚怀王之孙为新的“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相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要同刘邦开战。公元前206年12月,双方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斗争开始。古代文化常识1.中国:中原地区。2.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3.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4.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5.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6.江表:长江以南地区。7.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8.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带,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11 03:26:05 页数:15
价格:¥3 大小:681.29 KB
文章作者:178****793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