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分析 1.古典小说的高峰 综述:明朝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众多的小说家,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和形象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一个个错综复杂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小说的内容,多数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表达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意愿。 (1)《三国演义》 作者: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内容: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2)《水浒传》 作者: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内容: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了许多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地位: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6(3)《西游记》 作者:明朝中期的吴承恩 内容:根据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创作的。通过塑造孙悟空这个形象,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斗争的精神。 地位: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4)《红楼梦》 作者:清朝的曹雪芹(前80回)和高鹗(后四十回) 内容:书中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地位: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戏剧的繁荣 (1)背景: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的重要的文化活动。 (2)表现:①汤显祖:明朝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批判了人吃人的封建礼教。②京剧的形成:19世纪中期,以徽调和汉调为基础融合其它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初步形成了京剧。 3.书画成就: (1)背景:明朝的书法比以前普及,有人形容说,明代三尺童子即能挥笔作书。当时的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明朝绘画,以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水墨写意花鸟画,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2)代表:①董其昌的书法,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兼有“颜骨赵姿”之美。②明末著名画家徐渭,善用泼墨。他的画,挥洒自如,其实磅礴。③清朝的“扬州八怪”,进一步发展徐渭的笔墨纵横手法,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多。 (二)难点分析 1.为什么在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进入创作的成熟阶段? 文学是历史的反映。明清小说繁荣,有其社会历史和文学发展的原因。 6就社会历史角度来分析其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民生活的需要。明中叶以后,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新的经济因素必然要在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得到反映,所以最能够反映市民阶层思想感情和复杂的社会生活的通俗文艺形式小说和戏曲,便打破正统诗文的一统天下而得到长足的发展。当时无论是士人还是商贾农工,都喜欢读小说,听说书,而清代时,更有人将小说视为与儒、佛、道三教并列而影响更广的又一教。 第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明清两代,随着工商业市镇繁荣和书坊、刊刻印刷业的迅速发展,适合广大平民欣赏的趣味性小说具有广阔的市场需要而广泛流传。 第三,文化专制的结果。明清两代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采用笼络和高压两手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心有余悸,不敢在诗文创作中触及现实政治,唐宋以来的正统诗文创作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文人墨客将创作的潜力发挥在小说创作上,客观上加强了小说创作的力量与空间。 就其文学发展角度来分析,有以下原因: 第一,文学艺术的推陈出新。是中国古典小说经过由唐至元三代的酝酿、准备、发展,无论在艺术方法以及情节、人物塑造、结构和语言诸方面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艺术经验,为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小说、戏曲以其自身的创作成就,显示了它们不容忽视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明中后期就有一些文学家如李贽、袁宏道等人,打破传统的文学偏见,起来为一向被人轻视的小说戏曲争文学地位,作出极为崇高的评价,这就在理论上为小说戏曲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第二,进步思想的启蒙与推动。明嘉靖、万历以后,以王艮、李贽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反动说教。李贽又倡“童心说”,认为表现童心的作品才是好作品。这些进步思想对小说戏曲的创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在《牡丹亭》和一些拟话本小说中就有鲜明的反映。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的进步思想,对《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创作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小说和历史有什么差别? 历史著作的要求是应准确地再现已经发生过的事实。历史小说是以历史题材为基础,通过文学创造,构思出为作品思想主题服务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它要求本质地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在这个前提下允许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和虚构,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因此,其故事情节和人物事迹与历史实际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像《三国演义》,他是是一部历史小说,不是历史著作。 三、学法指导 1.比较法:将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要点制表,比较四大名著的异同。 6著作作者朝代特色主要内容及特色《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了许多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西游记》吴承恩明朝中期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小说。他通过塑造孙悟空这个形象,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斗争的精神。《红楼梦》曹雪芹、高鹗清朝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书中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2.识图法:通过观察《孙悟空大闹天宫》体会孙悟空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斗争精神;通过观察《黛玉葬花》体会作者描写人物心理的细腻手法。通过观察《墨葡萄图》,了解中国泼墨绘画的艺术特色。 四、中考命题分析 根据近几年的中考关于这部分的命题来看,命题热点相对集中在《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两个重点,这主要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内容涉及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的课本内容,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综合考查,而《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五、中考试题分析 例1.(2022年海南省)仔细观察以下三幅图:  6 请回答: (1)图A中人物的学说后来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他是______ (名字)(2分)生活在______(时期)(1分)。 (2)图B显示的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______(名称)(3分)。 (3)图C为某古典名著的插图,描绘了女主角林黛玉焚毁诗稿的情景,这一名著是《______ 》(3分)。 思路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和文学成就,充分体现中考命题的综合性。解答本题(1)问的关键是首先注意到提干中的“学说后来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由此就可以判断是图A是孔子,此问也可以通过辨认图A的人物进行回答。结合所学课本知识可知,图B为考古发现的西汉的纸,与造纸术有关;“林黛玉”是清朝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主角,这是常识性的知识。推荐此题给同学们,是想让同学们在掌握明清时期四大古典易名著时,除了掌握作品名称、作者和创作时代、历史地位之外,还应当加深对书中重要人物和经典情节的掌握。此题是通过名著中的“主角”林黛玉来考查名著名称,彼题就可能是通过某个故事情节来考查名著作者了。 正确答案:(1)孔子;春秋(2)造纸术(3)《红楼梦》 例2.(2022年安徽省)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章节标题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 A.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B.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C.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D.曹操煮酒论英雄 思路解析:本题命题新颖,通过四大名著章回标题考查对四大名著的大致内容的掌握,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注意题干的核心:《三国演义》,其次是要注意四个选项中以下字眼:“梁山泊”、“林黛玉”、“孙行者”、“曹操”,结合所学课本知识可知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而《三国演义》就是描写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D 例3.(2022年山东省)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是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 6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把握每部名著的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楼梦》的评价是“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答案:A 例4.(2022年河南省)“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能从下面哪部古典小说中能够读到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红楼梦》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四大名著的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结合所学《三国鼎立》一课的内容可知,题干中的三个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或者三国时期,这正是《三国演义》的描绘范围。 答案:B 作者简介:杜建平,淄博市高青县青城中学历史教师,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基础教育》《中小学教学研究》《山东教育》《第二课堂》《考试报》《中学历史快递》《中学生学习报历史周刊》《新课程》《现代教育导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报》《少儿智力开发报》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试题1000余篇。2022年参与编写中央教科所教学参考书(九上历史·地图出版社),并参与编写教学辅导用书30多部。2022获得山东新闻类稿件评选一等奖;2022年被评为高青县教学能手。 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5 09:10:35 页数:6
价格:¥3 大小:156.9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