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9.1溶液的形成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调味品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蔗糖C.味精D.芝麻油2.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氯化钠B.硝酸铵C.浓硫酸D.氢氧化钠3.下列有关溶液、乳浊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溶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物质分离出来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久置后会分层D.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4.将相同质量的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分别同时放入2个装有100mL水的烧杯中,用仪器测出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则如下图所示的“温度—时间”曲线中正确的是(  )85.最易洗净沾有油污的餐具的是(  )A.冷水B.热水C.加了餐具洗洁精的冷水D.加了餐具洗洁精的热水6.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溶质碘高锰酸钾溶剂水汽油酒精水汽油溶解性难溶易溶可溶易溶难溶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87.病人在医院里接受静脉注射时,常用的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如图是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及其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氯化钠注射液【规格】100mL0.9g。【注意】使用前发现溶液中有絮状物,瓶身细微破裂等不可使用。【贮藏】密封保存。请回答:(1)该注射液中溶解的物质是 。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    (填“会”或“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    。 (3)某地发生了一起医疗事故,医生在给一孕妇输液时,由于没有按医疗规程核对药瓶标签,误将酒精当作葡萄糖注射液输入病人体内,造成严重的酒精中毒事故。以此为鉴,我们在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什么?       ,否则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 8.野炊过程实际上是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该项活动过程中涉及许多化学知识的运用。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和食醋。(1)在所携带的物品中,食盐、味精能溶于水,形成     ,食用油和水混合形成     。 (2)在“灶”上悬挂野炊锅时,小明生火后小心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    。 A.使用焰心加热B.使用内焰加热C.使用外焰加热(3)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为了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小春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 8  (填一条性质)。 9.在配制蔗糖溶液时,小明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你能做出相关的解释吗?(1)小明发现在热水中蔗糖溶解的速率比在冷水中的大,从微观角度来看,这是因为                  。 (2)小明将粉碎后的蔗糖和块状的蔗糖放在同一温度的水中,发现                溶解得快,这是因为                           。 (3)小明为了探究搅拌对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做了一个对比实验,设计的实验是    。 10.(2022四川内江中考改编)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Ⅰ.【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Ⅱ.【查阅资料】(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2)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Ⅲ.【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Ⅳ.【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图1和图2两种实验方案。在图2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图18图2图3Ⅴ.【实验结论】(1)图1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下同)。 (2)图2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    。 Ⅵ.【拓展实验】按照图3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NaOH,则U形管内的左边液面将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若U形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为   (填序号)。 ①CaO固体 ②NH4NO3固体 ③NaClⅦ.【反思交流】(1)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分析得出:若Q吸   (填“>”“<”或“=”,下同)Q放,则溶液温度升高;反之,则溶液温度降低;若Q吸    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 (2)在图2所示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                            。 探究创新★11.在学校的联欢晚会上,老师做了一个神奇的表演,向装有不同固体的试管中滴入适量不同的无色液体,产生了不同的现象。老师让同学们参与互动,进行猜想:(1)若固体为白色粉末,加液体后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固体可能是           (任写一种,下同),液体可能是            。 (2)若固体为白色,无气体产生,所得液体温度降低。则固体可能是           ,液体可能是          。 (3)若固体为黑色粉末,加液体后有气体产生,则黑色粉末可能是             。 812.将一块油污抹布分剪成相等的四块后,分别浸泡于等质量的溶有少量洗涤剂的冷水和热水中,其中C、D分别再滴加同一品牌的洗涤剂各5滴。(1)10min后捞出抹布,用清水漂洗干净,并进行比较,      杯中的抹布最干净。原因是                  。 (2)利用上述实验得到的启示,谈谈在家清洗餐具时应如何做?  。 答案:1.D2.B 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升高。3.C 油污溶于汽油得到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溶液中不含难溶性物质,用过滤的方法无法分离;植物油与水形成乳浊液,不稳定,久置后会分层;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4.A NaOH溶于水使溶液温度升高,NH4NO3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故C、D两项错误;由于溶液与外界存在热传递,温度不会恒定,所以B项错误,A项正确。5.D 用冷水难以去掉油污,热水只能清洗极少量油污。冷水加餐具洗洁精乳化较慢,效果不是特别好。若用热水加餐具洗洁精,温度高,微粒运动快,使乳化更快、更彻底,洗涤最干净。故选D。6.D 从表格中看出,碘不易溶于水,但易溶于汽油和酒精;高锰酸钾不易溶于汽油但易溶于水,故A、B、C正确;碘酒是棕黄色,高锰酸钾的水溶液是紫红色,故D不正确。7.答案(1)氯化钠(NaCl)(2)不会 常温密封情况下,氯化钠溶液是稳定的(3)看清标签 取错药品,造成实验失败甚至引发事故88.解析(1)食盐、味精溶于水后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食用油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2)结合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可知,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应使用外焰加热。(3)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性质相同。答案(1)溶液 乳浊液(2)C(3)均一性9.解析蔗糖溶于水的过程,实际上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将蔗糖放在热水中溶解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蔗糖分子运动速率增大所致;粉碎后的蔗糖放在水中,增大了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因此溶解速率会增大;探究搅拌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实验,要注意变量的控制问题,即需要在等体积、同温度的水中并选用相同质量的块状蔗糖,这些变量控制不好,所探究的实验结果就会存在较大的误差。答案(1)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增大(2)粉碎后的蔗糖 增大了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3)取两个烧杯分别倒入等体积、同温度的水,加入等质量的块状蔗糖,其中一个用玻璃棒搅拌,一个静置,观察现象10.解析Ⅴ.(1)加入物质a后,烧杯底部与玻璃片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降低,物质a溶解时吸热。(2)未沸腾的水加入b物质后突然沸腾,说明b物质溶解时放热,溶液温度升高。Ⅵ.若物质c为NaOH,将其加入试管内的水中,溶液温度升高,广口瓶内气体温度升高,U形管内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上升;若U形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加入的物质溶解于水时吸热,应为NH4NO3固体。Ⅶ.(1)若物质溶于水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则溶液总体表现为溶解放热,溶液温度升高;若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则溶液总体表现不吸热也不放热,溶液温度不变。答案Ⅴ.(1)降低 (2)升高 Ⅵ.低于 ② Ⅶ.(1)<= (2)物质b的溶解已达到饱和,不能再继续溶解放热11.解析碳酸盐白色粉末可与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NH4NO3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MnO2与过氧化氢溶液作用生成氧气。答案(1)CaCO3 盐酸(2)NH4NO3 H2O(3)MnO212.解析认真观察图示不难看出,B、D烧杯中水温较高,而D烧杯中又滴加了洗涤剂,故D烧杯中乳化作用效果最好,抹布洗得最干净。8答案(1)D 增加洗涤剂的热水去污能力强(2)清洗餐具时用热水并加洗涤剂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8-25 10:28:36 页数:8
价格:¥3 大小:349.7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