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江津区第五中学2022高中语文 4.12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重庆市江津区第五中学2022高中语文4.12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一、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2、课前预习二、学习重难点 1、体会马丁路德金为理想献身的精神。三、学习安排:一课时一、预习案(一)了解作者与背景1、马丁.路德金(1929—1968年),美国黑人牧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深受圣雄甘地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影响,希望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他的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抵抗主义。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月18日,他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城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2、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开始掳掠非洲黑人,把他们贩卖到美洲为奴,直到1783年,美国的建国者决定废除奴隶贸易,但黑人的地位依然非常低下。美国1861年的内战,虽然解放了黑奴,但美国的种族隔离仍然持续,尤其在南部,黑人不能入读白人学校、不能在招待白人的餐厅进食、不能乘坐同一辆公共汽车、或必须让座给白人。北部情况好一些,但黑人的待遇仍然很差。  美国的黑人在20世纪50年代,积极展开争取民权的运动。南部一名黑人女人因拒绝让座给白人而被捕的事件,激起持续的抗议行动。当时在教会当传道人的马丁?路德?金(MartinLutherKing),亦投入争取黑人民权运动的行列。  1963年8月28日,25万人响应马丁?路德?金的号召,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游行,争取立法保障黑人的权利。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馆前的石阶,对群众发表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IhaveaDream)演说,希望黑人和白人有一天能平等地生活在一起。(二)语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镣铐(  ) 枷锁(  ) 骇人听闻(  ) 给予(  ) 磐石(  ) 义愤填膺(  ) 蜕变(  ) 挫折(  ) 匿迹(  ) 曲折(  ) 蜿蜒(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镣铐萎缩坚如磬石草拟宪法B、戳子枷锁安之若素义愤填膺C、侈谈赎罪冰雪覆盖倍受压榨D、蜕变蜿蜒挟手并进镇静剂3、解释下列成语。①骇听闻:②义愤填膺:③安之若素: ④心急如焚: ⑤息息相关: ⑥无济于事:⑦不言而喻:4、下列加点的虚词,运用不当的一句是()5A.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保证向前进。B.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C.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和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D.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5、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在起草《宪法》和《独立宣言》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B.因为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休戚相关的。C.我们相信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所有的人生而平等。D.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预习反馈(小组交流)质疑探究(4)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答:(5)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答:当堂检测1、根据拼音和前后字填写出下面的汉字。签shǔ(  )liào(  )铐萎(  )suōhài(  )人听闻dì(  )造duì(  )现        chǐ(  )谈pán(  )石义愤填(  )yīngtuì(  )变shú(  )罪真(  )dì 2、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答:3、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答:4、议论文一般都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结构,而本文采用了“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的结构,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呢?答:二、探究案1、“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指出划横线的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5答:2、连用四个“一百年后的今天”有什么作用??答:合作探究重点句段赏析(角度: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句子含义等)(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答:(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答:(3)有了这个信念……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答:总结提升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成功是偶然的吗?有些什么必要条件?答:三、练习案  如果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但是对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1.为什么说“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将是致命伤”?答:2.文中说“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请从正面回答。答:3.“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在句中的意思是什么?答:4.请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内容。答:悼念乔治.桑                     (法)雨果 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昔日我曾爱慕过她,钦佩过她,崇敬过她,而今,在死神带来的庄严肃穆之中,我出神地凝视着她。我祝贺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我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 难道说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不。那些高大的身影虽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并未真正消失。远非如此,人们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自我完成。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可见。这真是崇高的变容。人类的躯体乃是一种遮掩。它能将神化的真正面貌——思想——5遮掩起来。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啊,自由的女神!  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惟独她是伟大的女性。  在本世纪,法国革命的结束与人类革命的开始都是顺乎天理的,男女平等作为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应该显示出,她们不仅保持天使般的禀性,而且还具有我们男子的才华。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柔的禀性。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  当法兰西遭到人们的凌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乔治?桑永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他像巴贝斯①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在她身上不乏诗才。在加里波第②曾创造过奇迹的时代里,乔治?桑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概括起来就是“善良”二字。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崇敬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这就是仇恨。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仇恨与辱骂正好表现人们的反对,或者不妨说它表明了人们的赞同——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为一种赞美之辞。谁戴桂冠谁就招打,这是一条规律,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  像乔治.桑这样的人物,可谓公开的行善者,他们离别了我们,而几乎是在离逝的同时,人们在他们留下的似乎空荡荡的位子上发现新的进步已经出现。  每当人间的伟人逝世之时,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一种事物消失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  大地与苍穹都有阴晴圆缺。但是,这人间与那天上一样,消失之后就是再现。一个像火炬那样的男人或女子,在这种形式下熄灭了,在思想的形式下又复燃了。于是人们发现,曾经被认为是熄灭了的,其实是永远不会熄灭。这火炬燃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光彩夺目,从此它组成文明的一部分,从而屹立在人类无限的光明之列,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健康的革命之风吹动着这支火炬,并使它成为燎原之势,越烧越旺,那神秘的吹拂熄灭了虚假的光亮,却增添了真正的光明。  劳动者离去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埃德加?基内③逝世了,但是他的高深的哲学却越出了他的坟墓,居高临下劝告着人们。米谢莱④去世了,可在他的身后,记载着未来的史册却在高高耸起。乔治?桑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她留给我们以女权,充分显示出妇女有着不可抹煞的天才。正由于这样,革命才得以完成。让我们为死者哭泣吧,但是我们要看到他们的业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伟业,得益于颇可引以为豪的先驱者的荚灵精神,必定会随之而来。一切真理、一切正义正在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我们听到的振翅搏击的响声。  让我们接受这些卓绝的死者在离别我们时所遗赠的一切!让我们去迎接未来!让我们在静静的沉思中,向那些伟大的离别者为我们预言将要到来的伟大女性致敬!               (姚远?译)(选自漓江出版社《洋文观止》)   【注】①巴贝斯(1809~1870),法国著名政治家。   ②加里波第(1807~1882),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   ③埃德加?基内(1803~1875),法国哲学家。   ④米谢莱(1798~1874),法国著名历史学家。1、理解划线句子的深刻含义。⑴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可见。答:5⑵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答:2、文章第十自然段,作者将乔治?桑和其他伟大作家放在—起比较,有什么作用?答:3、如何理解“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一句话的内涵。答: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3:21:20 页数:5
价格:¥3 大小:31.1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