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学案】(教师用书)2022版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11课 劝学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导学案】(教师用书)2022版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11课劝学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积跬步     跬:guǐ,半步。这里“跬”与“步”属同义复用B.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驽:nǔ,低劣C.锲而不舍舍:shě,遗弃D.金石可镂镂:lòu,雕刻[答案]D(A读音应为kuǐ;B读音应为nú;C解释应为“放弃”)2.下列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而寒于水于:介词,比B.吾尝终日而思矣而:助词,表递进C.善假于物也也:助词,表判断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兼词,从这里  [答案]B(而:助词,表修饰)3.下列对句子中“绝”字的意义的判断,最准确的一组是(  )。  ①断绝,绝交。②停止,消失。③绝命,断气。④横渡。⑤超越。⑥极,最,非常。⑦隔绝,阻绝(1)则请早立太子,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2)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3)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后出师表》)(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5)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7)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A.①⑤③⑦②⑥④    B.①③⑤④⑥⑦②C.②④①⑤⑦⑥③    D.②①⑥③⑤⑦④  [答案]B(可分别代入各句验证)4.补写出下列各句的空缺部分。(1)青,取之于蓝,        ;冰,水为之,        。 (2)假舆马者,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   [答案](1)而青于蓝 而寒于水 (2)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 (3)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一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二-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所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之           闻:听说B.年与时驰驰:流逝C.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衣:衣服D.男则堕于修德堕:通“惰”,懈怠  [答案]C(衣:使……有衣服穿)6.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B.C.D.  [答案]B(介词,用,拿。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C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D介词,与……比/介词,从)7.下列对三段选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通过晋平公与师旷的对话,阐述师旷对学习的见解,告诫人们学无止境,这正应合了《劝学》中所说的“学不可以已”。B.选文二,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需要静,学习需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C.选文三,讲述的是孟子小时候不喜欢学习,孟母通过剪断织丝来教诲孟子的故事。D.在表达方式上,选文一运用比喻说理,选文二运用对比说理,选文三运用了类比说理。  [答案]C(“孟子小时候不喜欢学习”错,原文中没有相关表述)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译文: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译文:  (3)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译文:    [答案](1)点燃蜡烛照明与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2)如果不学习就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成就学业。(3)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好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居家才能安宁稳妥,外出才可以避开祸害。【参考译文】一-4-晋平公问师旷:“我已经七十岁了,还想读书学习,恐怕已经太迟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里有做臣子的戏弄国君的呢?”师旷说:“我这个眼盲的臣子怎敢开主上的玩笑!我听说:少年好学,好像日出时的阳光;壮年好学,如同中午时的阳光;老年好学,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点燃蜡烛照明与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对极啦!”二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提高自己的修养,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高尚的思想境界。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如果不学习就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成就学业。纵欲放荡,放纵懈怠就不能振作精神,冒险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时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败叶般落魄,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只有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后悔也来不及了!三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好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居家才能安宁稳妥,外出才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这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假如中途废弃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子女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子若失去她赖以生存的技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那么不是去做小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作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9.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句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儒学是一个起源于东周春秋,崇奉孔子学说,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的学派。答:    [答案]儒学是一个学派,它起源于东周春秋,崇奉孔子学说,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10.李松同学缺乏人生理想,没有学习热情,总觉得能够拿到毕业证就可以了。作为好朋友,你想给他发则短信劝劝他。请你将下面这句名句作为短信开头,拟写短信。要求:衔接合理,语言得体,120字左右。“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答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两千多年前古人的追悔,难道不能让现在的你我为之震撼吗?十五六岁,正是人生最关键的时期,我们思想活跃,热情澎湃,体力充沛,充满勇气,正是对未来充满幻想并为之努力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你会抱着那样一种暮气沉沉的心态。让我们一起为未来奋斗好吗?11.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字。我坚信读书界常说的一句话:阅读养气。“养气”之“气”,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作风习气。养气的过程, ① 。“养气”当然贵在于“养”,而 ② 。唯有学习,才会让我们不断地得到和提升“气”,进而实现立德修身的目标。古人云:“气者,人之根本也。”这说明 ③ 。这种作用,既指表现在生理机能上的“气”, ④ 。这两者 ⑤ ,更多的是具有互通互化而相得益彰的神奇关系。 -4-① ② ③ ④ ⑤ [答案]①实际上是一个立德修身的过程 ②“养”的根本途径就是“学习” ③“气”对人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④也指表现在精神层面上的“气” ⑤并非独立存在相互隔绝-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32:35 页数:4
价格:¥3 大小:64.1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